當戴魯看清楚那封信上寫的東西的時候。
心中瞬間冒出一個念頭:
完了!
雖然戴魯隻是雍氏家將,可這麽多年跟在家主身邊耳濡目染,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那個崔明煊乃是崔家的人,連他都站在朝廷那邊,並且替朝廷寫出這樣的討逆文書來。
就說明朝廷早就已經將一切局勢都掌握在手中。
自己這些人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
唯一的結局就是遺臭萬年。
不過這話他是不敢跟尚未看明白局勢的何裕說的。
否則城防頃刻間就要崩潰。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戴魯壓下心中的恐懼:
“將其餘人手中的書信全都收起來。”
“再派人將這封書信送到且蘭,交給家主他們定奪。”
“另外,命人趕緊加固城防,朝廷兵馬估計要來真的了!”
戴魯的一連串交代,讓何裕心中也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但也隻能命人按照戴魯的要求去做。
沒一會兒,一支人馬便匆匆離開夜郎,朝著且蘭的方向奔去。
三天後,霍弋按照計劃攻城。
麵對朝廷兵馬的進攻,戴魯這些天所有的準備就像是紙糊的一樣。
在霍弋的麵前顯得那麽的不堪一擊。
看到這一幕的崔明煊更加慶幸自己及時的棄暗投明。
城破之後,崔明煊也是第一時間站出來,替朝廷安撫城中百姓。
並且當著百姓的麵痛斥這些世家的所作所為。
何裕在攻城戰中身中流矢而死。
戴魯則見事不可為,選擇繳械投降。
因為他知道,就算逃迴且蘭,也無非是苟活數日而已。
等朝廷大軍一到,仍然是死路一條。
倒不如提前投降,或許能夠苟活一條性命。
而霍弋在拿下夜郎之後,便開始加速進兵。
這些叛軍的兵力已經被自己消磨的差不多了。
加速進兵能夠保證把他們一網打盡,省得四散逃逸後,將來留下什麽隱患。
至於投降的戴魯等人,則派人押解到成都,交給劉諶發落。
另一邊,雍良在接到戴魯送來的書信之後,頓時大驚失色。
而朱銘也抓住這個機會,立刻對崔世義展開攻擊:
“怪不得你之前一直抱怨咱們起兵太早。”
“是不是早就已經跟崔明煊串通好了!”
“故意拖延時間,想把我們這些人賣給朝廷,好給你們崔家謀取富貴!”
就連崔世義的好友王悅人在聽到這番話後,也立刻麵露驚疑之色的看著崔世義道:
“崔兄,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兒?”
“莫非你果然如朱兄所說,想以我等為晉身之本?!”
崔世義聽到這話,簡直一個頭變兩個大。
當初就是看不順眼崔明煊,才把他送到成都的。
沒想到居然釀下此等苦果。
“諸位,若我崔世義懷有異心,天地不佑!”
“我那弟弟早就已經對我懷恨在心,所以才會寫出此等誅心之言。”
“何況若我真有異心,難道料不到今日之事?又怎麽還呆在這裏!”
在崔世義的一番賭咒發誓和瘋狂辯解下,在場的人暫時壓下了 心中的疑慮。
而雍良從頭到尾都沒有關注過他們的爭吵。
無論是去永昌的人還是去吳國的人,帶迴來的消息都不是很樂觀。
永昌的世家和那些蠻族都沒有掀起什麽風浪。
而吳國至今都沒有給自己任何正麵的迴應。
也就是說,之前的算盤已經全都落空。
當初起兵的時候,雍良就沒有打算隻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事。
現在兩路人馬已經指望不上,雍良的心思頓時活泛起來。
“諸位,眼下已經成這副局麵,我等更需齊心協力,共度時艱。”
“為何要在此爭吵?”
雍良此話一出,在場的人也隻能住口不言。
看到爭吵停止,雍良接著說道:
“戴將軍既然把這份書信送迴來,就說明朝廷多半已經拿下夜郎了。”
“咱們還需早做打算才是!”
聽聞此言,立刻就有人問道:
“不知雍兄有何良策?”
雍良說道:
“良策倒是談不上,但在下確實有個辦法。”
說著雍良揚了揚手中的那封書信:
“此信與其說是崔明煊所寫,倒不如說是那劉諶所寫。”
“無非就是想奪取咱們手中的錢財和人丁。”
“可是他別忘了,咱們在益州多年,家族紮根之深。”
“遠非他一封書信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拿出一些錢財來,招募忠勇之士效命。”
“我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算是聽明白了雍良話裏的意思。
朱銘等人倒是第一時間響應了雍良的話,但大部分人還是麵露遲疑之色。
自己造反本就是為了保護手中的錢財,這會兒卻要往外散錢。
那自己造反的意義又何在?
“怎麽?諸位舍不得這些浮財 ?”
看到眾人臉上的遲疑之色,雍良的語氣也變得有些不善起來。
“若是朝廷兵馬攻破且蘭,到時候莫說是這些錢財了。”
“就連你我都要命喪此地!”
“反之,若是能夠擋住這次進攻,說不定就是咱們的轉機。”
“諸位,你我已經是反賊之身,莫非你們還以為有退路不成?”
在雍良的一番斥責下,在場的人很快就醒悟過來。
自己當真是被迷了心竅,連這點淺顯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於是紛紛起身迴去聯絡族中之人,準備調撥錢糧進行殊死一搏。
而就在朱銘也準備離開的時候,卻被雍良給叫住了:
“賢弟且留步!”
朱銘聞言道:
“兄長有何指教?”
作為當初曾一起造反的雍家和朱家,感情自然不是旁人能夠比得上的。
兩個家族私底下都是以兄弟相論。
聽到朱銘的疑問,雍良說道:
“你速速迴去打點行裝,等時機一到,咱們就得逃往吳國了!”
朱銘聞言心中一驚:
“兄長,這是何故?”
“你不是說要讓大家迴去散家財,招募勇士嗎?”
“為何要逃往吳國?!”
雍良看了朱銘一眼說道:
“賢弟,就這些人的表現,你莫非真以為他們能成事?”
心中瞬間冒出一個念頭:
完了!
雖然戴魯隻是雍氏家將,可這麽多年跟在家主身邊耳濡目染,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那個崔明煊乃是崔家的人,連他都站在朝廷那邊,並且替朝廷寫出這樣的討逆文書來。
就說明朝廷早就已經將一切局勢都掌握在手中。
自己這些人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
唯一的結局就是遺臭萬年。
不過這話他是不敢跟尚未看明白局勢的何裕說的。
否則城防頃刻間就要崩潰。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戴魯壓下心中的恐懼:
“將其餘人手中的書信全都收起來。”
“再派人將這封書信送到且蘭,交給家主他們定奪。”
“另外,命人趕緊加固城防,朝廷兵馬估計要來真的了!”
戴魯的一連串交代,讓何裕心中也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
但也隻能命人按照戴魯的要求去做。
沒一會兒,一支人馬便匆匆離開夜郎,朝著且蘭的方向奔去。
三天後,霍弋按照計劃攻城。
麵對朝廷兵馬的進攻,戴魯這些天所有的準備就像是紙糊的一樣。
在霍弋的麵前顯得那麽的不堪一擊。
看到這一幕的崔明煊更加慶幸自己及時的棄暗投明。
城破之後,崔明煊也是第一時間站出來,替朝廷安撫城中百姓。
並且當著百姓的麵痛斥這些世家的所作所為。
何裕在攻城戰中身中流矢而死。
戴魯則見事不可為,選擇繳械投降。
因為他知道,就算逃迴且蘭,也無非是苟活數日而已。
等朝廷大軍一到,仍然是死路一條。
倒不如提前投降,或許能夠苟活一條性命。
而霍弋在拿下夜郎之後,便開始加速進兵。
這些叛軍的兵力已經被自己消磨的差不多了。
加速進兵能夠保證把他們一網打盡,省得四散逃逸後,將來留下什麽隱患。
至於投降的戴魯等人,則派人押解到成都,交給劉諶發落。
另一邊,雍良在接到戴魯送來的書信之後,頓時大驚失色。
而朱銘也抓住這個機會,立刻對崔世義展開攻擊:
“怪不得你之前一直抱怨咱們起兵太早。”
“是不是早就已經跟崔明煊串通好了!”
“故意拖延時間,想把我們這些人賣給朝廷,好給你們崔家謀取富貴!”
就連崔世義的好友王悅人在聽到這番話後,也立刻麵露驚疑之色的看著崔世義道:
“崔兄,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兒?”
“莫非你果然如朱兄所說,想以我等為晉身之本?!”
崔世義聽到這話,簡直一個頭變兩個大。
當初就是看不順眼崔明煊,才把他送到成都的。
沒想到居然釀下此等苦果。
“諸位,若我崔世義懷有異心,天地不佑!”
“我那弟弟早就已經對我懷恨在心,所以才會寫出此等誅心之言。”
“何況若我真有異心,難道料不到今日之事?又怎麽還呆在這裏!”
在崔世義的一番賭咒發誓和瘋狂辯解下,在場的人暫時壓下了 心中的疑慮。
而雍良從頭到尾都沒有關注過他們的爭吵。
無論是去永昌的人還是去吳國的人,帶迴來的消息都不是很樂觀。
永昌的世家和那些蠻族都沒有掀起什麽風浪。
而吳國至今都沒有給自己任何正麵的迴應。
也就是說,之前的算盤已經全都落空。
當初起兵的時候,雍良就沒有打算隻依靠自己的力量成事。
現在兩路人馬已經指望不上,雍良的心思頓時活泛起來。
“諸位,眼下已經成這副局麵,我等更需齊心協力,共度時艱。”
“為何要在此爭吵?”
雍良此話一出,在場的人也隻能住口不言。
看到爭吵停止,雍良接著說道:
“戴將軍既然把這份書信送迴來,就說明朝廷多半已經拿下夜郎了。”
“咱們還需早做打算才是!”
聽聞此言,立刻就有人問道:
“不知雍兄有何良策?”
雍良說道:
“良策倒是談不上,但在下確實有個辦法。”
說著雍良揚了揚手中的那封書信:
“此信與其說是崔明煊所寫,倒不如說是那劉諶所寫。”
“無非就是想奪取咱們手中的錢財和人丁。”
“可是他別忘了,咱們在益州多年,家族紮根之深。”
“遠非他一封書信所能夠相提並論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拿出一些錢財來,招募忠勇之士效命。”
“我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聽到這裏,在場的人算是聽明白了雍良話裏的意思。
朱銘等人倒是第一時間響應了雍良的話,但大部分人還是麵露遲疑之色。
自己造反本就是為了保護手中的錢財,這會兒卻要往外散錢。
那自己造反的意義又何在?
“怎麽?諸位舍不得這些浮財 ?”
看到眾人臉上的遲疑之色,雍良的語氣也變得有些不善起來。
“若是朝廷兵馬攻破且蘭,到時候莫說是這些錢財了。”
“就連你我都要命喪此地!”
“反之,若是能夠擋住這次進攻,說不定就是咱們的轉機。”
“諸位,你我已經是反賊之身,莫非你們還以為有退路不成?”
在雍良的一番斥責下,在場的人很快就醒悟過來。
自己當真是被迷了心竅,連這點淺顯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於是紛紛起身迴去聯絡族中之人,準備調撥錢糧進行殊死一搏。
而就在朱銘也準備離開的時候,卻被雍良給叫住了:
“賢弟且留步!”
朱銘聞言道:
“兄長有何指教?”
作為當初曾一起造反的雍家和朱家,感情自然不是旁人能夠比得上的。
兩個家族私底下都是以兄弟相論。
聽到朱銘的疑問,雍良說道:
“你速速迴去打點行裝,等時機一到,咱們就得逃往吳國了!”
朱銘聞言心中一驚:
“兄長,這是何故?”
“你不是說要讓大家迴去散家財,招募勇士嗎?”
“為何要逃往吳國?!”
雍良看了朱銘一眼說道:
“賢弟,就這些人的表現,你莫非真以為他們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