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二十一年十月初九,是張偉卸下揚州知府的兼差,作為專職的蘇北布政司左參政正式來蘇北布政司上值的第一天。
張偉來衙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左定宇那邊報到。
張偉:“大人,我現在來南京了,以後就天天在您跟前幹活了,您可要多多包涵著點。”
左定宇:“卓然,你少來了,來說說你的分工吧。”
張偉:“不就是,蘇北東部幾府地區的行政和全省水利工作嗎,還要分什麽工。”
左定宇:“你想的美,那是以前看你還要兼任揚州知府才減少了你的分工。
現在你不兼揚州知府,肯定要接手更多的分工了。”
左定宇邊說邊讓身邊的助手也就是布政司的經曆,去請蘇北布政司的右參政何林過來。
何林到了之後,左定宇開口說:“卓然,茂之,來來來,好不容易今天我們三個湊在一起。
我們來重新做個分工,以後布政司的各個工作都有分管,大家工作也都順暢些。”
張偉:“我一切都聽大人安排。”
何林也趕緊表示:“下官唯大人馬首是瞻。”
左定宇:“那好,本官做如下安排,本官負責布政司的掌總,直接對接南京府,負責處理重大異常事務,向朝廷匯報。
卓然負責分管本省東北部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海州府,通州府等,
監管本省水利,糧食,海防,驛傳,布政司內務等事項。
茂之責分管本省西南部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鬆江府,太倉州等,
監管本省屯田,清軍,運河,金銀礦,稅課,與外省對接等事項。
兩們你們有沒有異議?
這個分工還是很公平的,各有髒活累活,也各有美差。
張偉跟何林兩人對視了一眼均表示無異議。
然後左定宇問兩人有沒有困難要幫忙解決。
張偉隨後提出了自己的隨身經曆的問題,“大人,現揚州府的通判何再道是下官從淮安府帶出來的,下官用習慣了,能不能幫忙調到布政司衙門來?“
左定宇:“這何再道官職是從五品?“
張偉:“目前正是。“
左定宇:“是這個級別就好辦,你寫個書麵的調職申請 ,我來批複就行。“
隨後三人又聊了一些職位上扯皮的事,然後才各自散開。
三人散開後,張偉從布政司的主衙迴到了自己主管的偏衙。
張偉把自己的三位師爺叫了過來,告訴他們自己最新的分工。
魯師爺開口道:“大人,這東北部五府的管理,水利,海防都是我們熟悉的業務,這好說。
但是糧食管理,驛站係統,布政司內務三塊,我和周兄,白兄沒有一個人是懂行的。“
張偉:“布政司內務這塊有司務司專管,我們隻要看好司務司就行。
司務司的趙起輝司長我打過好多次交道了,在我麵前還是蠻懂規矩的。
周前輩,你負責在司務司安排幾個耳目,有合適的人選的話,可以在司務司培養一兩個親信。
讓我們隨時對司務司的內部大事有所了解,不能變成聾子和瞎子。”
自從張偉入仕刑部就成了當時刑部劉尚書的耳目開始,張偉就從恩師身上學到了廣撒耳目和培養親信這兩招。
從目前來看,這兩招還是挺好用的。
張偉繼續說:“驛傳係統這個問題也不太,蘇北布政司下轄的驛傳處其實真正的上司是兵部的車駕清吏司,隻是地方上的業務掛靠在行省布政司罷了。
驛傳處的主管任命,財務預算,後勤補給都是由車駕清吏司全國統一調度。
這個係統的業務行省布政司不會深度插手,具體情況等過兩天我見過現任的驛傳處長再說。“
“真正有困難的是糧食儲運,這裏麵油水大,風險也大。
偏偏裏麵的各種門道也極多,不行內行人,根本搞不清這後麵的各種門道。
我決定了要請一個糧儲係統的高手來給我參謀,你們也幫忙物色一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先讓司務司的人通知現任的倉大使和副使,後天上午我要見他們。
對了,老何應該馬上就要過來布政司上班,以後我的工作日程還是由他來安排。
好了,今天沒什麽事就這樣吧,我還要去港口看看能不能送一送我的老朋友。”
張偉把衙門的事情安排完畢,就帶著人從衙門離開了。
蘇北布政司衙門守衛處,四十多歲的東大門守衛何老七。
看到一大幫人還沒到下值的時辰就出去了,剛想上前去問一下他們什麽部門的,怎麽能這樣不守時,工作時間這麽多人隨意進去?
老何還來不及行動,就被同事老吳給拉了住。
已經過了知天命年紀的老吳開口說:“何老弟,你要去幹嘛,工作不想幹了嗎?“
何老七:“那些人也太不懂規矩了,看上去都年紀輕輕的就學會了上班不老實,提前下值。
這還沒到下值的時辰呢,剛那些人就離開衙門了,我正想上去問清楚情況呢,倒讓你給攔住了。“
老吳:“剛出去的那些人,咱們可管不著。“
何老七:”咱管不著。可做好大門的進出管理是司務司的趙司長,錢都管吩咐咱們的,趙司長總能管這幫年輕人了吧。“
老吳:“趙司長的名號對別人或許管用,對剛才那幫人一點用也沒有,剛才走在最前麵的一身朱紫色官服你沒看到?”
何老七:“朱紫色?難道是二老爺張大人?”
老吳:“敢穿朱紫色官服又這麽年紀的還能有誰?”
何老七:“哎呀,那真是多虧了吳老哥,不然小弟我就真衝撞了二老爺了。”
老吳:“聽說二老爺張大人不再兼著揚州府的差事了,以後也專職在南京的布政司工作。
以後咱這衙門又恢複了三位老爺一起辦工的狀態,衙門裏的樂子又會多起來了。”
何老七:“老爺多了就這點不好,不消停。“
張偉趕到港口時,四海商行已經補交了商稅,他們名下的船隻剛剛出發不久,張偉沒能趕上給李如凡送行。
張偉對著北京城的方向默默說了句:“子溫兄,這次可一定要金榜題名呀。“
張偉來衙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左定宇那邊報到。
張偉:“大人,我現在來南京了,以後就天天在您跟前幹活了,您可要多多包涵著點。”
左定宇:“卓然,你少來了,來說說你的分工吧。”
張偉:“不就是,蘇北東部幾府地區的行政和全省水利工作嗎,還要分什麽工。”
左定宇:“你想的美,那是以前看你還要兼任揚州知府才減少了你的分工。
現在你不兼揚州知府,肯定要接手更多的分工了。”
左定宇邊說邊讓身邊的助手也就是布政司的經曆,去請蘇北布政司的右參政何林過來。
何林到了之後,左定宇開口說:“卓然,茂之,來來來,好不容易今天我們三個湊在一起。
我們來重新做個分工,以後布政司的各個工作都有分管,大家工作也都順暢些。”
張偉:“我一切都聽大人安排。”
何林也趕緊表示:“下官唯大人馬首是瞻。”
左定宇:“那好,本官做如下安排,本官負責布政司的掌總,直接對接南京府,負責處理重大異常事務,向朝廷匯報。
卓然負責分管本省東北部徐州府,淮安府,揚州府,海州府,通州府等,
監管本省水利,糧食,海防,驛傳,布政司內務等事項。
茂之責分管本省西南部鎮江府,常州府蘇州府,鬆江府,太倉州等,
監管本省屯田,清軍,運河,金銀礦,稅課,與外省對接等事項。
兩們你們有沒有異議?
這個分工還是很公平的,各有髒活累活,也各有美差。
張偉跟何林兩人對視了一眼均表示無異議。
然後左定宇問兩人有沒有困難要幫忙解決。
張偉隨後提出了自己的隨身經曆的問題,“大人,現揚州府的通判何再道是下官從淮安府帶出來的,下官用習慣了,能不能幫忙調到布政司衙門來?“
左定宇:“這何再道官職是從五品?“
張偉:“目前正是。“
左定宇:“是這個級別就好辦,你寫個書麵的調職申請 ,我來批複就行。“
隨後三人又聊了一些職位上扯皮的事,然後才各自散開。
三人散開後,張偉從布政司的主衙迴到了自己主管的偏衙。
張偉把自己的三位師爺叫了過來,告訴他們自己最新的分工。
魯師爺開口道:“大人,這東北部五府的管理,水利,海防都是我們熟悉的業務,這好說。
但是糧食管理,驛站係統,布政司內務三塊,我和周兄,白兄沒有一個人是懂行的。“
張偉:“布政司內務這塊有司務司專管,我們隻要看好司務司就行。
司務司的趙起輝司長我打過好多次交道了,在我麵前還是蠻懂規矩的。
周前輩,你負責在司務司安排幾個耳目,有合適的人選的話,可以在司務司培養一兩個親信。
讓我們隨時對司務司的內部大事有所了解,不能變成聾子和瞎子。”
自從張偉入仕刑部就成了當時刑部劉尚書的耳目開始,張偉就從恩師身上學到了廣撒耳目和培養親信這兩招。
從目前來看,這兩招還是挺好用的。
張偉繼續說:“驛傳係統這個問題也不太,蘇北布政司下轄的驛傳處其實真正的上司是兵部的車駕清吏司,隻是地方上的業務掛靠在行省布政司罷了。
驛傳處的主管任命,財務預算,後勤補給都是由車駕清吏司全國統一調度。
這個係統的業務行省布政司不會深度插手,具體情況等過兩天我見過現任的驛傳處長再說。“
“真正有困難的是糧食儲運,這裏麵油水大,風險也大。
偏偏裏麵的各種門道也極多,不行內行人,根本搞不清這後麵的各種門道。
我決定了要請一個糧儲係統的高手來給我參謀,你們也幫忙物色一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先讓司務司的人通知現任的倉大使和副使,後天上午我要見他們。
對了,老何應該馬上就要過來布政司上班,以後我的工作日程還是由他來安排。
好了,今天沒什麽事就這樣吧,我還要去港口看看能不能送一送我的老朋友。”
張偉把衙門的事情安排完畢,就帶著人從衙門離開了。
蘇北布政司衙門守衛處,四十多歲的東大門守衛何老七。
看到一大幫人還沒到下值的時辰就出去了,剛想上前去問一下他們什麽部門的,怎麽能這樣不守時,工作時間這麽多人隨意進去?
老何還來不及行動,就被同事老吳給拉了住。
已經過了知天命年紀的老吳開口說:“何老弟,你要去幹嘛,工作不想幹了嗎?“
何老七:“那些人也太不懂規矩了,看上去都年紀輕輕的就學會了上班不老實,提前下值。
這還沒到下值的時辰呢,剛那些人就離開衙門了,我正想上去問清楚情況呢,倒讓你給攔住了。“
老吳:“剛出去的那些人,咱們可管不著。“
何老七:”咱管不著。可做好大門的進出管理是司務司的趙司長,錢都管吩咐咱們的,趙司長總能管這幫年輕人了吧。“
老吳:“趙司長的名號對別人或許管用,對剛才那幫人一點用也沒有,剛才走在最前麵的一身朱紫色官服你沒看到?”
何老七:“朱紫色?難道是二老爺張大人?”
老吳:“敢穿朱紫色官服又這麽年紀的還能有誰?”
何老七:“哎呀,那真是多虧了吳老哥,不然小弟我就真衝撞了二老爺了。”
老吳:“聽說二老爺張大人不再兼著揚州府的差事了,以後也專職在南京的布政司工作。
以後咱這衙門又恢複了三位老爺一起辦工的狀態,衙門裏的樂子又會多起來了。”
何老七:“老爺多了就這點不好,不消停。“
張偉趕到港口時,四海商行已經補交了商稅,他們名下的船隻剛剛出發不久,張偉沒能趕上給李如凡送行。
張偉對著北京城的方向默默說了句:“子溫兄,這次可一定要金榜題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