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白一聽,還隻要謹慎行事,才能怎樣怎樣,那就是一旦不謹慎,肯定會連累到自己了?
何林這幫人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後果,完全隻是想把自己當槍使。
公孫白沒有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馬上就翻起臉來。
楊師爺自知理虧,也不好意思再糾纏下去了。
沒有了公孫白的配合,何家有家仆在揚州自然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來。
反而何家的仆人們因為言語中明目張膽的攻擊在鹽工中聲望不錯的張偉,被鹽工們揍的鼻青臉腫。
楊師爺走了,公孫白拿著何林的信卻也一時舉棋不定。
把信送給張偉吧,又好像自己在低三下四的向張偉討好和認錯。
把信留著吧,萬一張偉後麵知道這迴事了,恐怕會對自己的印象就更差。
就在公孫白還沒決定好怎麽辦時,蘇北官場出大消息了。
大順二十二年底,蘇北官場突然爆出一條爆炸性的消息。
鬆江知府劉齊被督察院手持聖旨以貪腐,縱容家人為惡鄉裏,侵占民田,迫害商人和良民等四條罪狀捉拿入獄。
這劉齊不僅是鬆江的知府,更是蘇北右參政何林的死黨,也是何林同一師門的親師弟,兩人同為蘇北的本地派代表。
這下公孫白也不糾結了,不過他還是沒有自己來南京,而將信給了揚州同知黃東山。
眾所周知,黃東山是張偉提拔上來的人,自然是向著張偉的。
黃東山拿到公孫白給的信後,不敢輕慢,直接借著年底來拜年的理由,親自把信送給了張偉。
張偉拿到信後,很快就理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何林竟然敢主動對付自己,那這樣子自己也不必客氣了。
於是張偉把在南京活動的徐州知府吳憲召到府上。
去年蘇北行省要增加參議時,吳憲曾經給何林送了兩萬兩“厚禮”。
何林答應幫忙為其爭取,結果吳憲連布政司內部的推薦名單都沒有上。
吳憲事後找到何林,要個說法。
何林卻耍起了賴皮,隻願意退吳憲一半的“厚禮”,吳憲當然不肯,雙方為此鬧的很不愉快。
吳憲當然沒辦法拿這件行賄的事去舉報何林,因為他自己就是行賄之人。
但這一年多來,吳憲還是做了許多事的,他派人去了何林工作過二十多年的發家“福地“蘇州府。
何家及何林的妻家在蘇州府行事一向比較高調。
特別是何林三年前從蘇州知府升任蘇北右參政後,兩家人更是目中無人,囂張跋扈。
因此吳憲派去的人很快就找到了一些何家人違法犯罪的證據,隻不過何林還在蘇北右參政任上,蘇北省內根本沒有任何衙門敢審何家人的犯罪問題。
這次吳憲來南京,多次找人反映過何林及其家人的犯罪問題,但根本沒有什麽效果。
吳憲甚至直接找到督察院駐蘇北督察處的人舉報何林。
可對方以何林是蘇北右參政,他們管不了為理由,拒絕接手這個案件。
有時間吳憲氣的都想自己直接拿了材料迴北京,親自上督察院的總院去舉報何林。
可要是這樣,雙方就不死不休了,就算把何林拉下馬了,他自己在蘇北甚至全大夏的官場上也都混不下去了。
再說了,如果何林後台足夠硬,很有可能是自己被弄進去了,何林卻還沒有倒台。
吳憲仔細想了想,雙方除了那兩萬兩銀子,好像沒有這麽大的仇,於是放棄了這個瘋狂的想法。
吳憲是想弄倒何林,出一口惡氣不錯,但同歸於盡還是算了。
吳憲也曾找張偉舉報過何林的各種問題,但張偉本身沒有權利處置何林。
再說了,張偉在官場待久了,難免有些和光同塵,想著同事一場,不用對何林下死手。
所以張偉一開始也沒怎麽理會吳憲,但張偉知道何林在搜集材料要對付自己後。
自己當然也不會隻挨打不還手,所以張偉又把吳憲叫了過來。
張偉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對付何林,事實上這兩年他也讓暗地裏收集了一些何林的材料以做不時之需,但沒有一下子能把何林一舉扳倒的關鍵證據。
所以想問問吳憲調查何林這麽久,手上有沒有現成的關鍵證據。
張偉:“茂之,你上次反饋右參政何林的問題。
本官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要為朝廷懲奸除惡。
但是你要知道,何林身為一省的右參政,正四品大員,你手上沒有很充足的證據,是扳不倒他的。“
吳憲一聽,就知道張偉可能要出手對付何林了。
但他還是有所懷疑,萬一張偉是何林找過來的托呢。
於是吳憲迴道:“張大人之前還不願意對付那何林,怎麽現在就改變了態度?“
張偉:“怎麽,你還懷疑本官是騙你的?“
吳憲:“大人,不是下官懷疑,何林及其家人的犯罪證據,下官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收集到的,用一份少一份。“
張偉想了想,覺得把何林的信的事告訴吳憲也沒啥問題。
於是他說:“何林的字你認識吧,這裏有封何林的親筆信,你看了就知道怎麽迴事了。“說完把信拿給了吳憲。
吳憲看了何林的親筆信,就大概知道了蘇北省這兩位參政大人恩怨情仇。
想著證據反正在自己手上也搬不倒何林,於是吳憲把牙一咬,下定了決心。
對張偉說:“大人,下官這裏有兩份關鍵性的證據。
一份是幾年前何林當年在蘇州知府任上,霸占蘇州富商豪宅,然後還把富商一家族,打入牢中,並冤死的獄中的慘案。
這證據是那位蘇州富商的一個私生子賣身進何府,打探了五年才收集到的。
另一件是何林的次子為了霸占良家婦女,指使無賴打死婦女的丈夫。
這份證據是這位被霸占的婦女和她丈夫的親弟血書指認的。“
除了這兩份鐵證外,還有大大小小十多份證據的材料,都在這裏。“
張偉看過吳憲的證據後說:“茂之,這兩件事就夠了,你要是信的過本官,把證據交給本官,本官有渠道把證據送到對這個感興趣的人的手上,如何?”
吳憲:“但憑大人處置。”
何林這幫人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後果,完全隻是想把自己當槍使。
公孫白沒有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馬上就翻起臉來。
楊師爺自知理虧,也不好意思再糾纏下去了。
沒有了公孫白的配合,何家有家仆在揚州自然也掀不起什麽風浪來。
反而何家的仆人們因為言語中明目張膽的攻擊在鹽工中聲望不錯的張偉,被鹽工們揍的鼻青臉腫。
楊師爺走了,公孫白拿著何林的信卻也一時舉棋不定。
把信送給張偉吧,又好像自己在低三下四的向張偉討好和認錯。
把信留著吧,萬一張偉後麵知道這迴事了,恐怕會對自己的印象就更差。
就在公孫白還沒決定好怎麽辦時,蘇北官場出大消息了。
大順二十二年底,蘇北官場突然爆出一條爆炸性的消息。
鬆江知府劉齊被督察院手持聖旨以貪腐,縱容家人為惡鄉裏,侵占民田,迫害商人和良民等四條罪狀捉拿入獄。
這劉齊不僅是鬆江的知府,更是蘇北右參政何林的死黨,也是何林同一師門的親師弟,兩人同為蘇北的本地派代表。
這下公孫白也不糾結了,不過他還是沒有自己來南京,而將信給了揚州同知黃東山。
眾所周知,黃東山是張偉提拔上來的人,自然是向著張偉的。
黃東山拿到公孫白給的信後,不敢輕慢,直接借著年底來拜年的理由,親自把信送給了張偉。
張偉拿到信後,很快就理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何林竟然敢主動對付自己,那這樣子自己也不必客氣了。
於是張偉把在南京活動的徐州知府吳憲召到府上。
去年蘇北行省要增加參議時,吳憲曾經給何林送了兩萬兩“厚禮”。
何林答應幫忙為其爭取,結果吳憲連布政司內部的推薦名單都沒有上。
吳憲事後找到何林,要個說法。
何林卻耍起了賴皮,隻願意退吳憲一半的“厚禮”,吳憲當然不肯,雙方為此鬧的很不愉快。
吳憲當然沒辦法拿這件行賄的事去舉報何林,因為他自己就是行賄之人。
但這一年多來,吳憲還是做了許多事的,他派人去了何林工作過二十多年的發家“福地“蘇州府。
何家及何林的妻家在蘇州府行事一向比較高調。
特別是何林三年前從蘇州知府升任蘇北右參政後,兩家人更是目中無人,囂張跋扈。
因此吳憲派去的人很快就找到了一些何家人違法犯罪的證據,隻不過何林還在蘇北右參政任上,蘇北省內根本沒有任何衙門敢審何家人的犯罪問題。
這次吳憲來南京,多次找人反映過何林及其家人的犯罪問題,但根本沒有什麽效果。
吳憲甚至直接找到督察院駐蘇北督察處的人舉報何林。
可對方以何林是蘇北右參政,他們管不了為理由,拒絕接手這個案件。
有時間吳憲氣的都想自己直接拿了材料迴北京,親自上督察院的總院去舉報何林。
可要是這樣,雙方就不死不休了,就算把何林拉下馬了,他自己在蘇北甚至全大夏的官場上也都混不下去了。
再說了,如果何林後台足夠硬,很有可能是自己被弄進去了,何林卻還沒有倒台。
吳憲仔細想了想,雙方除了那兩萬兩銀子,好像沒有這麽大的仇,於是放棄了這個瘋狂的想法。
吳憲是想弄倒何林,出一口惡氣不錯,但同歸於盡還是算了。
吳憲也曾找張偉舉報過何林的各種問題,但張偉本身沒有權利處置何林。
再說了,張偉在官場待久了,難免有些和光同塵,想著同事一場,不用對何林下死手。
所以張偉一開始也沒怎麽理會吳憲,但張偉知道何林在搜集材料要對付自己後。
自己當然也不會隻挨打不還手,所以張偉又把吳憲叫了過來。
張偉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對付何林,事實上這兩年他也讓暗地裏收集了一些何林的材料以做不時之需,但沒有一下子能把何林一舉扳倒的關鍵證據。
所以想問問吳憲調查何林這麽久,手上有沒有現成的關鍵證據。
張偉:“茂之,你上次反饋右參政何林的問題。
本官思考再三,還是決定要為朝廷懲奸除惡。
但是你要知道,何林身為一省的右參政,正四品大員,你手上沒有很充足的證據,是扳不倒他的。“
吳憲一聽,就知道張偉可能要出手對付何林了。
但他還是有所懷疑,萬一張偉是何林找過來的托呢。
於是吳憲迴道:“張大人之前還不願意對付那何林,怎麽現在就改變了態度?“
張偉:“怎麽,你還懷疑本官是騙你的?“
吳憲:“大人,不是下官懷疑,何林及其家人的犯罪證據,下官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收集到的,用一份少一份。“
張偉想了想,覺得把何林的信的事告訴吳憲也沒啥問題。
於是他說:“何林的字你認識吧,這裏有封何林的親筆信,你看了就知道怎麽迴事了。“說完把信拿給了吳憲。
吳憲看了何林的親筆信,就大概知道了蘇北省這兩位參政大人恩怨情仇。
想著證據反正在自己手上也搬不倒何林,於是吳憲把牙一咬,下定了決心。
對張偉說:“大人,下官這裏有兩份關鍵性的證據。
一份是幾年前何林當年在蘇州知府任上,霸占蘇州富商豪宅,然後還把富商一家族,打入牢中,並冤死的獄中的慘案。
這證據是那位蘇州富商的一個私生子賣身進何府,打探了五年才收集到的。
另一件是何林的次子為了霸占良家婦女,指使無賴打死婦女的丈夫。
這份證據是這位被霸占的婦女和她丈夫的親弟血書指認的。“
除了這兩份鐵證外,還有大大小小十多份證據的材料,都在這裏。“
張偉看過吳憲的證據後說:“茂之,這兩件事就夠了,你要是信的過本官,把證據交給本官,本官有渠道把證據送到對這個感興趣的人的手上,如何?”
吳憲:“但憑大人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