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張偉將證據整理好後,吩咐楊渥帶著兩個護衛,連夜趕路,直奔北京。
終於在年前把證據送到了督察院的右僉都禦史卓不凡手上,卓不凡看完後說:“還是卓然懂我,這兩份關於何林的證據真的是及時雨一樣。
我想要什麽,卓然就能及時的送到什麽。”
張偉為什麽能知道卓不凡是在調查何林。
當然是結合鬆江知府劉齊被調查的事實,加上自己親自在鬆江的商船上見到了卓不凡。
如果僅僅是鬆江知府劉齊,肯定用不上從四品的右僉都禦史親自微服來鬆江調查,幕後肯定有更大的魚。
結合劉齊的背景,幕後的大魚隻能是何林。
並且張偉六月份去北京述職時,卓不凡就說他下半年要來蘇北公幹。
說明督察院高層早就盯上這裏了,能讓督察院高層提前半年多布局,如此上心的,總不會是區區一個鬆江知府吧。
所以張偉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卓不凡他們督察院就是在調查蘇北的右參政何林。
到了大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楊渥從北京城返迴了南京。
他迴來時除了帶迴卓不凡給張偉的一封迴信外,還帶來了一個人。
和楊渥一起從北京來到南京的是卓不凡的長子卓宇峰,同時也是內離閣閣老呂師賢的侄外孫。
張偉跟楊渥說了辛苦並給了特別表彰之後,才讓楊渥離開。
等楊渥開張偉才打量起這卓宇峰來。
卓宇峰現年十六歲,身高一米七八左右,樣子跟他老子有六七分像。但性子遠比他那個生人勿近的父親要溫和的多。
卓宇峰見到張偉,恭謹的行禮道:“小侄卓宇峰拜見張世叔,家父命小侄來南京金山書院求學,期間要拜托張世叔多多關照了。“
張偉見到這位溫文爾雅又風度有禮的晚輩,心裏還是蠻歡喜的。他接話道:“賢侄免禮,我與你父親乃是兄弟之交,你來到這裏就不客氣,就當自己家一樣。
一會讓你嬸嬸給你安排一個院子,你平時不住書院時就來府上住,這是跟你父親商量好的。“
張偉邊說邊將他帶到內院,隨後讓管事請了鄒若芙和還沒入學的張智達出來。
張偉對鄒若芙說:“娘子,這位就是為夫多次跟你提起的卓宇峰卓賢侄。
你幫卓賢侄在咱們外院的客房安排一間獨立的院子。“
“宇峰賢侄,這位是內子。”
卓宇峰:“小侄卓宇峰見過嬸嬸。“
鄒若芙以丈母娘的眼神打量了卓宇峰一番後,心裏還是挺滿意。
她開口笑著說:“賢侄果然一表人材,今後你就在南院的第一號客房吧。”
張偉又給卓宇峰介紹了自己的長子張智達。
卓宇峰比張智達大兩歲,又是同一個老師,張偉自然讓他們兄弟相稱。
兩個少年相見,彼此都還挺欣賞的,很快就“卓師兄,張師弟”的相稱起來。
張智達要主動請纓要帶著自己的卓師兄去南院客戶安置。
等兩個小輩之後,鄒若芙:“夫君,你就是你挑的女婿?
看上去挺不錯的啊,又年紀輕輕中了秀才,妾身認為挺不錯的。”
張偉:“是不是女婿還難說呢,我跟卓兄約定的是,可以讓小輩們先接觸一下,如果雙方都滿意才談結親的事。
以後你在院子裏可以多安排一些讓小輩們接觸的活動,像鄒家以前的元宵燈會,三月三踏青之類的。
咱家家裏也可以搞起來,讓孩兒們都交際圈擴大一點,未來合適的人選就可能多一點。”
鄒若芙:“這樣辦法好是好,就怕咱們是女方,容易吃虧。”
張偉:“這就要靠我們平時的教育了,總不能因噎廢食,害怕受傷害就把家裏的女孩都關起來吧。”
鄒若芙:“妾身聽夫君的,也會多跟兮兒和清兒她們多講講這方麵的道理。”
張偉:“這後院之事勞娘子多多費心了。”
大順二十三年年初,張偉和何林的明爭暗鬥在布政衙門已經半公開化。
二月中旬,先是張偉身邊的經曆何再道和楊渥多次與何林身邊的人發生口角,繼而升級為直接衝突。
然後慢慢的布政司的二老爺張偉和三老爺何林開始直接親自下場。
這一天,在布政使左定宇的辦公室內,布政使左定宇召集張偉和何林兩人商量討論一輪人事問題。
理論上朝廷所有的七品及以上的官員都要經過吏部安排,但實際操作上吏部根本管不過來。
所以一些不太重要的副官,輔佐之官,一些六七品小官都會由各省的布政司來推薦。
一般吏部都會直接按布政司的推薦來任免。
何林提議要升一名蘇州府的縣令為蘇州府通判。
張偉抓住這個縣令手腳不幹淨的問題堅決不同意。
而作為迴應,當張偉提議清河縣縣令陳家富來接任淮安府的府治何林因為陳家富是舉人出身,也死活不同意這個任命。
注意,淮安府的府治所在地的山陽縣縣令比普通縣的縣令在品級上高一級,最高可以為正六品。
左定宇對於這種不是自己的事,一般都采取了和稀泥的態度,所以兩個人事任免都沒有得到通過。
最後張偉和何林提出來的人選基本上都過不了,而左定宇提的人選基本上每個都能通過。
看著又一次不歡而散的兩位副手,左定宇有點哭笑不得。
左定宇的心腹周師爺過來說:“大人,兩們參政大人鬥的如此激烈,莫非您要去禮部的事他們都已經知道了,所以他們提前…?”
左定宇:“老夫入禮部的事,代大人都還沒確認,他們知道又有什麽用。
我看這次大概是何林嗅到什麽了,這這裏亂咬罷了。
這何林明明不是王首相的門生,隻是巴結了王首相的的長公子。
就敢到處打著王首相的旗號行事,他這樣搞,遲早要出問題的。\"
周師爺:“現在上麵各方都在等前王偉傑首相的消息罷了,畢竟王老當了十多年的首相,大家多少給會點麵子。”
終於在年前把證據送到了督察院的右僉都禦史卓不凡手上,卓不凡看完後說:“還是卓然懂我,這兩份關於何林的證據真的是及時雨一樣。
我想要什麽,卓然就能及時的送到什麽。”
張偉為什麽能知道卓不凡是在調查何林。
當然是結合鬆江知府劉齊被調查的事實,加上自己親自在鬆江的商船上見到了卓不凡。
如果僅僅是鬆江知府劉齊,肯定用不上從四品的右僉都禦史親自微服來鬆江調查,幕後肯定有更大的魚。
結合劉齊的背景,幕後的大魚隻能是何林。
並且張偉六月份去北京述職時,卓不凡就說他下半年要來蘇北公幹。
說明督察院高層早就盯上這裏了,能讓督察院高層提前半年多布局,如此上心的,總不會是區區一個鬆江知府吧。
所以張偉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卓不凡他們督察院就是在調查蘇北的右參政何林。
到了大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楊渥從北京城返迴了南京。
他迴來時除了帶迴卓不凡給張偉的一封迴信外,還帶來了一個人。
和楊渥一起從北京來到南京的是卓不凡的長子卓宇峰,同時也是內離閣閣老呂師賢的侄外孫。
張偉跟楊渥說了辛苦並給了特別表彰之後,才讓楊渥離開。
等楊渥開張偉才打量起這卓宇峰來。
卓宇峰現年十六歲,身高一米七八左右,樣子跟他老子有六七分像。但性子遠比他那個生人勿近的父親要溫和的多。
卓宇峰見到張偉,恭謹的行禮道:“小侄卓宇峰拜見張世叔,家父命小侄來南京金山書院求學,期間要拜托張世叔多多關照了。“
張偉見到這位溫文爾雅又風度有禮的晚輩,心裏還是蠻歡喜的。他接話道:“賢侄免禮,我與你父親乃是兄弟之交,你來到這裏就不客氣,就當自己家一樣。
一會讓你嬸嬸給你安排一個院子,你平時不住書院時就來府上住,這是跟你父親商量好的。“
張偉邊說邊將他帶到內院,隨後讓管事請了鄒若芙和還沒入學的張智達出來。
張偉對鄒若芙說:“娘子,這位就是為夫多次跟你提起的卓宇峰卓賢侄。
你幫卓賢侄在咱們外院的客房安排一間獨立的院子。“
“宇峰賢侄,這位是內子。”
卓宇峰:“小侄卓宇峰見過嬸嬸。“
鄒若芙以丈母娘的眼神打量了卓宇峰一番後,心裏還是挺滿意。
她開口笑著說:“賢侄果然一表人材,今後你就在南院的第一號客房吧。”
張偉又給卓宇峰介紹了自己的長子張智達。
卓宇峰比張智達大兩歲,又是同一個老師,張偉自然讓他們兄弟相稱。
兩個少年相見,彼此都還挺欣賞的,很快就“卓師兄,張師弟”的相稱起來。
張智達要主動請纓要帶著自己的卓師兄去南院客戶安置。
等兩個小輩之後,鄒若芙:“夫君,你就是你挑的女婿?
看上去挺不錯的啊,又年紀輕輕中了秀才,妾身認為挺不錯的。”
張偉:“是不是女婿還難說呢,我跟卓兄約定的是,可以讓小輩們先接觸一下,如果雙方都滿意才談結親的事。
以後你在院子裏可以多安排一些讓小輩們接觸的活動,像鄒家以前的元宵燈會,三月三踏青之類的。
咱家家裏也可以搞起來,讓孩兒們都交際圈擴大一點,未來合適的人選就可能多一點。”
鄒若芙:“這樣辦法好是好,就怕咱們是女方,容易吃虧。”
張偉:“這就要靠我們平時的教育了,總不能因噎廢食,害怕受傷害就把家裏的女孩都關起來吧。”
鄒若芙:“妾身聽夫君的,也會多跟兮兒和清兒她們多講講這方麵的道理。”
張偉:“這後院之事勞娘子多多費心了。”
大順二十三年年初,張偉和何林的明爭暗鬥在布政衙門已經半公開化。
二月中旬,先是張偉身邊的經曆何再道和楊渥多次與何林身邊的人發生口角,繼而升級為直接衝突。
然後慢慢的布政司的二老爺張偉和三老爺何林開始直接親自下場。
這一天,在布政使左定宇的辦公室內,布政使左定宇召集張偉和何林兩人商量討論一輪人事問題。
理論上朝廷所有的七品及以上的官員都要經過吏部安排,但實際操作上吏部根本管不過來。
所以一些不太重要的副官,輔佐之官,一些六七品小官都會由各省的布政司來推薦。
一般吏部都會直接按布政司的推薦來任免。
何林提議要升一名蘇州府的縣令為蘇州府通判。
張偉抓住這個縣令手腳不幹淨的問題堅決不同意。
而作為迴應,當張偉提議清河縣縣令陳家富來接任淮安府的府治何林因為陳家富是舉人出身,也死活不同意這個任命。
注意,淮安府的府治所在地的山陽縣縣令比普通縣的縣令在品級上高一級,最高可以為正六品。
左定宇對於這種不是自己的事,一般都采取了和稀泥的態度,所以兩個人事任免都沒有得到通過。
最後張偉和何林提出來的人選基本上都過不了,而左定宇提的人選基本上每個都能通過。
看著又一次不歡而散的兩位副手,左定宇有點哭笑不得。
左定宇的心腹周師爺過來說:“大人,兩們參政大人鬥的如此激烈,莫非您要去禮部的事他們都已經知道了,所以他們提前…?”
左定宇:“老夫入禮部的事,代大人都還沒確認,他們知道又有什麽用。
我看這次大概是何林嗅到什麽了,這這裏亂咬罷了。
這何林明明不是王首相的門生,隻是巴結了王首相的的長公子。
就敢到處打著王首相的旗號行事,他這樣搞,遲早要出問題的。\"
周師爺:“現在上麵各方都在等前王偉傑首相的消息罷了,畢竟王老當了十多年的首相,大家多少給會點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