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火犯潭某是罪有應得,但他周圍的考生卻完全是遭了無妄之災。
他左邊的考棚被他投的火把直接點燃了,考棚直接燒沒了,考生本人也被燒成重傷。
這個考生考試是沒法考試了,人也直接被拉到醫療室去搶救了。
他右邊兩個考棚的考生也遭了殃,雖然人沒有太大的事,但是因為他們的考棚點著了,考卷都沒有保住。
張偉和顏良玉商量之後,決定重新給他們考題和答題紙,讓他們連夜挑燈,把答題重新補錄一遍。
這兩個考生本身沒有犯任何錯,但沒辦法,按規定最多隻能讓他們重新答題。
至於在明天中午下考之前,他們能不能把答案全部重新再寫一遍,隻能看他們的機遇和造化了。
有人要問,這算什麽?張偉隻能老實迴答,這算他們倒黴。
很多時候普通人根本就沒有犯什麽錯,隻是因為運氣不好就會遭受無妄之災。
縱火案發生之後,張偉再次把考官們都召集起來。
他要求從當天晚上到第二天中午下考之前,所有人都要打起精神來,確保最後這個時間段內不能再出現任何的意外。
老天保佑,會試的第九天中午,終於平平安安的到了,貢院內沒有出現再出現大的事故。
隨著考生們的卷子被全部收上來,考生開始有序地離開貢院。
張偉等考官們心裏的重石總算落下了,考官他們的第一個難關,總算過了。
隨著貢院的大門打開又關上,考生們全體離開了貢院。
會試此時才進行到第二階段,那就是考官閱卷和排名。
這才是真正考驗考官們的時候。
會試結束的當天晚上,貢院的考試工作人員把卷子全部整理好。
第二天,第三天大量的書辦和文吏被安排進來謄錄答卷。
這一步是防止考官依據筆跡認出考生的真實身份。
到第四天張偉等考官才開始了第一次閱卷。
第一次閱卷是初步閱卷,主要是淘汰有明顯錯誤和沒有寫完的卷子。
張偉和顏良玉作為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是不參加第一次閱卷的。
他們隻作為裁判,監督考官們和閱卷官們的閱卷。
第一次閱卷之後,第二輪正式分組進行帶得分的閱卷。
此時開始張偉和顏良玉兩位主考官就負責專門從被閱卷官們淘汰下來的落卷中去做第二沒檢查,看看有沒有錯判漏判的。
到了三月十五日,第二輪閱卷結束,然後第三輪交叉閱卷,
就是第二輪由甲閱卷組閱過的卷子交由乙組,乙組的交由丙組,彼此交叉。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一份卷子,因某個閱卷官的個人偏好而獲得偏高分或偏低分。
到了三月二十日,交叉閱卷結束。
然後另一批考官根據兩組的交叉閱卷的綜合得分結果,給考生做一個初步的排名。
這個時候最忙的就變成了主考官張偉和副考官顏良玉了。
因為最後的排名得由兩位主考官,特別是張偉來做最終的決定。
張偉先讓手下的六個閱卷組每組挑選最好的二十份成績交上來,由自己和顏良玉進行排名。
張偉花了兩天時間給這一百二十份試卷做了一個初步的排名,然後和顏良玉商量後做了一次調整。
兩人以這一百二十份試卷為會試排名的原始依據,
張偉和顏良玉分別去各個閱卷組把他們認為合格但排名不靠前的試卷挑選出來。
張偉和顏良玉根據這些試卷和這一百二十份已排名的卷子做比較。
如果比這一百二十份好,就把它放進這相應的排名中間。
如果比一百二十份差,那就放在一百二十份卷的後麵依次排好。
最終兩人從五千多份卷子中挑出了五百份總體合格的卷子。
到了三月二十四日,閱卷進行到最後階段。
張偉等考官需要從這五百份合格卷中再挑出三百四十份,作為最終會試合格的入選名單。
注意到了此時,南越和朝鮮已完全完成了內附行省。
他們的中試名單不再單獨列出,而是和其他行省享受一樣的待遇。
最後這五百進三百四,就幾乎是主考官張偉和副主考顏良玉的工作了。
這是兩位主考官的權利,也是他們的工作工作責任。
從三月二十五日開始,張偉和顏良玉相對而坐。
由顏良玉先從五百份卷宗再全部評判一遍,由他給出“中";和“不中”兩種意見交給張偉。
如果顏良玉給的“中";,張偉也同意,那基本上就進入了會試的入選名單。
如果兩人都沒有選中,那不用說,直接從合格名單中黜落。
如果是張偉和顏良玉的兩人的意見不一致,那麽基本上以張偉的意見為準。
除非顏良玉能找出非常合理的理由說服張偉。
如此又是兩日下來,經過兩人一係列的討論和相互妥協。
到了三月二十七日,最終合格卷的隻剩下了三百四十份。
張偉和顏良玉說:";顏大人,還有兩天就是公布金榜的日子。
這樣咱們先去進行最後一次搜撿落卷,然後盡快把本次會試的最終名次排好。";
顏良玉:";行,下官聽大人的安排。";
張偉來到存放落卷的地方,他隨意地抽出一份落卷。
張偉一看經義寫的不錯,但公文";表書";居然出了一個明顯的忌諱錯誤,落的不冤。
再挑出來一份一看,經義和公文都寫的不錯。
但是寫";利義之辯”居然把利和義相對立起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不錯。
但該考生就如此看問題的本質,就顯得膚淺了,該黜落。
……
張偉就這樣從落卷石中挑了好幾十份卷子進行複閱,最終隻挑出一份張偉覺得可以進入三甲的卷子。
理由當然是此考生在策論的最後一題“民不加賦,而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實務策中寫的相當不錯,得了張偉的青睞。
也不知道張偉這隨手一撈,最終改變了哪兩個人的命運。
等張偉迴到閱卷室時,顏良玉已經撿完落卷迴來了。
他左邊的考棚被他投的火把直接點燃了,考棚直接燒沒了,考生本人也被燒成重傷。
這個考生考試是沒法考試了,人也直接被拉到醫療室去搶救了。
他右邊兩個考棚的考生也遭了殃,雖然人沒有太大的事,但是因為他們的考棚點著了,考卷都沒有保住。
張偉和顏良玉商量之後,決定重新給他們考題和答題紙,讓他們連夜挑燈,把答題重新補錄一遍。
這兩個考生本身沒有犯任何錯,但沒辦法,按規定最多隻能讓他們重新答題。
至於在明天中午下考之前,他們能不能把答案全部重新再寫一遍,隻能看他們的機遇和造化了。
有人要問,這算什麽?張偉隻能老實迴答,這算他們倒黴。
很多時候普通人根本就沒有犯什麽錯,隻是因為運氣不好就會遭受無妄之災。
縱火案發生之後,張偉再次把考官們都召集起來。
他要求從當天晚上到第二天中午下考之前,所有人都要打起精神來,確保最後這個時間段內不能再出現任何的意外。
老天保佑,會試的第九天中午,終於平平安安的到了,貢院內沒有出現再出現大的事故。
隨著考生們的卷子被全部收上來,考生開始有序地離開貢院。
張偉等考官們心裏的重石總算落下了,考官他們的第一個難關,總算過了。
隨著貢院的大門打開又關上,考生們全體離開了貢院。
會試此時才進行到第二階段,那就是考官閱卷和排名。
這才是真正考驗考官們的時候。
會試結束的當天晚上,貢院的考試工作人員把卷子全部整理好。
第二天,第三天大量的書辦和文吏被安排進來謄錄答卷。
這一步是防止考官依據筆跡認出考生的真實身份。
到第四天張偉等考官才開始了第一次閱卷。
第一次閱卷是初步閱卷,主要是淘汰有明顯錯誤和沒有寫完的卷子。
張偉和顏良玉作為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是不參加第一次閱卷的。
他們隻作為裁判,監督考官們和閱卷官們的閱卷。
第一次閱卷之後,第二輪正式分組進行帶得分的閱卷。
此時開始張偉和顏良玉兩位主考官就負責專門從被閱卷官們淘汰下來的落卷中去做第二沒檢查,看看有沒有錯判漏判的。
到了三月十五日,第二輪閱卷結束,然後第三輪交叉閱卷,
就是第二輪由甲閱卷組閱過的卷子交由乙組,乙組的交由丙組,彼此交叉。
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一份卷子,因某個閱卷官的個人偏好而獲得偏高分或偏低分。
到了三月二十日,交叉閱卷結束。
然後另一批考官根據兩組的交叉閱卷的綜合得分結果,給考生做一個初步的排名。
這個時候最忙的就變成了主考官張偉和副考官顏良玉了。
因為最後的排名得由兩位主考官,特別是張偉來做最終的決定。
張偉先讓手下的六個閱卷組每組挑選最好的二十份成績交上來,由自己和顏良玉進行排名。
張偉花了兩天時間給這一百二十份試卷做了一個初步的排名,然後和顏良玉商量後做了一次調整。
兩人以這一百二十份試卷為會試排名的原始依據,
張偉和顏良玉分別去各個閱卷組把他們認為合格但排名不靠前的試卷挑選出來。
張偉和顏良玉根據這些試卷和這一百二十份已排名的卷子做比較。
如果比這一百二十份好,就把它放進這相應的排名中間。
如果比一百二十份差,那就放在一百二十份卷的後麵依次排好。
最終兩人從五千多份卷子中挑出了五百份總體合格的卷子。
到了三月二十四日,閱卷進行到最後階段。
張偉等考官需要從這五百份合格卷中再挑出三百四十份,作為最終會試合格的入選名單。
注意到了此時,南越和朝鮮已完全完成了內附行省。
他們的中試名單不再單獨列出,而是和其他行省享受一樣的待遇。
最後這五百進三百四,就幾乎是主考官張偉和副主考顏良玉的工作了。
這是兩位主考官的權利,也是他們的工作工作責任。
從三月二十五日開始,張偉和顏良玉相對而坐。
由顏良玉先從五百份卷宗再全部評判一遍,由他給出“中";和“不中”兩種意見交給張偉。
如果顏良玉給的“中";,張偉也同意,那基本上就進入了會試的入選名單。
如果兩人都沒有選中,那不用說,直接從合格名單中黜落。
如果是張偉和顏良玉的兩人的意見不一致,那麽基本上以張偉的意見為準。
除非顏良玉能找出非常合理的理由說服張偉。
如此又是兩日下來,經過兩人一係列的討論和相互妥協。
到了三月二十七日,最終合格卷的隻剩下了三百四十份。
張偉和顏良玉說:";顏大人,還有兩天就是公布金榜的日子。
這樣咱們先去進行最後一次搜撿落卷,然後盡快把本次會試的最終名次排好。";
顏良玉:";行,下官聽大人的安排。";
張偉來到存放落卷的地方,他隨意地抽出一份落卷。
張偉一看經義寫的不錯,但公文";表書";居然出了一個明顯的忌諱錯誤,落的不冤。
再挑出來一份一看,經義和公文都寫的不錯。
但是寫";利義之辯”居然把利和義相對立起來,";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不錯。
但該考生就如此看問題的本質,就顯得膚淺了,該黜落。
……
張偉就這樣從落卷石中挑了好幾十份卷子進行複閱,最終隻挑出一份張偉覺得可以進入三甲的卷子。
理由當然是此考生在策論的最後一題“民不加賦,而使國家更加富強”的實務策中寫的相當不錯,得了張偉的青睞。
也不知道張偉這隨手一撈,最終改變了哪兩個人的命運。
等張偉迴到閱卷室時,顏良玉已經撿完落卷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