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唯一不能碰的,就是軍權
大明最強錦衣衛,一曲天外飛劍來 作者:折木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28章 唯一不能碰的,就是軍權
張懋想讓京營動起來,京營才能動;而隻要控製了京營,基本上京城的一切就已經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聽了萬玄兵的話,高鴻誌輕輕點頭。
這話確實很有道理。
無論誰想登上皇位,如果沒有張懋的認可,那個皇帝就隻能淪為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
畢竟,任何時候,軍隊的重要性都是無可替代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當然,光有軍隊還不夠,還得有過硬的武力作支撐。
要不然,直接刺殺張懋,擊潰他的勢力,也許就能瓦解整個京營,逐步奪過這支隊伍的控製權。
但問題在於,張懋很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頂尖高手,甚至達到了傳說中的武聖巔峰,甚至更高層次!
如果不是因為這點實力,張懋絕對不可能做到現在這種程度。
“據李賓之說,他、內閣首輔劉希賢、兵部尚書謝於喬三人能夠被先帝任命為顧命大臣,其實背後靠的全是張懋的推動。”
“他們三個人之所以能成為顧命大臣,並非因為他們是張懋的親信。”
“而是因為他們給足了錢,非常可觀的錢!”
聽完這段話,高鴻誌的眼中閃過一抹驚訝,他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張懋手握兵權,盡管內閣看起來地位崇高,但實際上不過是些文臣,手中根本沒有軍權。
再加上個人能力方麵,就算是內閣首輔劉希賢,在張懋麵前也算不了什麽。
張懋完全可以輕鬆壓製整個內閣。
沒有軍權又缺乏實力,這樣的內閣,對張懋而言豈不是形同虛設?說得直白些,是否當上顧命大臣或者進入內閣,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兒。
他要扶持誰,誰就能進去;他覺得某人不合格了,隨時可以把他踢出局。
當然,張懋不會直接打壓某人,更不會取其性命。
他不需要這樣做。
隻需要把自己手裏那些官員的黑料、罪行公之於眾,就足以讓這些人名譽掃地。
更何況,有時候,他甚至連親自動手都不需要。
一旦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暴露,滿朝上下都會有無數人爭相踩一腳,樂於看這些高官倒台!
“不僅是劉希賢、李賓之和謝於喬。”
“還包括戶部尚書韓文、工部左侍郎焦方、刑部尚書王鏊,這些人無一例外也都送過錢。”
“要想進內閣,不向張懋表示誠意是不可能的。”
“別以為張懋會允許有人免費加入,其他老臣如劉希賢也不會同意。”
“他們可是花了大價錢從張懋那裏買到了名額,才能坐穩內閣的位置。”
“你說你想空手套白狼,直接登堂入室?”
萬玄兵一臉感慨地道:“這就是現實啊。”
“沒錯,這就是現實。”高鴻誌點點頭,表情略顯深思。
稍作停頓,萬玄兵繼續說道:“侯爺,根據李賓之所述,這些人想要進入內閣,不僅得給張懋足夠的銀子,還得主動提供自己的把柄,把那些犯過的錯事、幹過的壞事全都寫清楚交上去。”
“隻有這樣,他們才能踏入內閣大門。
否則,即便是腰纏萬貫,也無法得到張懋的認可,更不可能進入核心圈層。
要知道,願意出價的可不止他們幾個。”
聽到這裏,高鴻誌劍眉微揚,和自己推測的結果幾乎一致——張懋的確掌握了這些人的罪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材料竟然不是他挖出來的,而是人家為了進內閣主動遞上的。
“而且,根據李賓之的說法,”
“並不是進了內閣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每隔三到五年,必須再繳納一次‘費用’,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如果拒絕,就必須退出內閣。”
“不過即便如此,一般情況下不繳錢,也不會徹底身敗名裂。
這反倒成為了許多人願意花錢的重要原因。”
“這也是張懋的原則之一:隻要你守規矩,付出代價,我保你平步青雲且無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他還借此牢牢掌控著朝廷全局,持續從中獲利。”
萬玄兵總結道:“這位英國公,可以說對人心和權力的把控達到了極致!他製定了一套所謂的‘規矩’,讓那些大小官員主動掏腰包去爭奪內閣的位置,心甘情願地為他斂財。
他自己卻躲在幕後,穩坐釣魚台,毫不費力地享受著整個王朝帶來的豐厚迴報。”聽到這番話,高鴻誌忍不住感慨道。
這一位才是真正掌控大明朝權勢的人。
就連內閣的大佬們,都逃不過英國公張懋的手掌心。
他想讓誰進內閣,誰就能進去;他想讓誰滾蛋,誰就不得不離開。
難怪,難怪正德皇帝明武宗會落水後染上風寒而亡。
高鴻誌此刻恍然大悟。
他想到了明武宗當時試圖奪權,想要掌控軍權,結果不久後便落水,繼而染病早逝。
不論明武宗怎麽折騰,哪怕再胡鬧,隻要不損害張懋的利益,這位英國公都不會插手皇權爭鬥。
唯一不能碰的,就是軍權。
軍權是英國公張懋堅守的底線,任何人都別想觸及。
明武宗試圖觸碰這條線,於是就被文臣集團弄死了,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文臣集團的背後,則是身為武勳領袖的英國公張懋。
畢竟整個內閣都在張懋的掌控之中,文臣集團表麵上代表的其實是他的利益。
隻要英國公一聲令下,文臣集團就會行動。
即便最後弑君的事暴露了,背鍋的也是文臣集團,而不是張懋自己。
這也正是為什麽曆史上,明武宗落水尚未去世時,張太後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就已經決定下一任皇帝由朱厚熜接替的原因。
就算明武宗隻是普通的落水,並未染病,他們也會讓他染病,也會讓他死得幹脆。
實際上染不染病已經無關緊要。
關鍵在於,明武宗必須死!
落水不過是給明武宗的死亡找一個合理的借口。
這個借口是否真實,有沒有人相信,已經不重要了!
“稟告侯爺,英國公張懋不過是個棋子罷了。”
張懋想讓京營動起來,京營才能動;而隻要控製了京營,基本上京城的一切就已經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聽了萬玄兵的話,高鴻誌輕輕點頭。
這話確實很有道理。
無論誰想登上皇位,如果沒有張懋的認可,那個皇帝就隻能淪為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
畢竟,任何時候,軍隊的重要性都是無可替代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當然,光有軍隊還不夠,還得有過硬的武力作支撐。
要不然,直接刺殺張懋,擊潰他的勢力,也許就能瓦解整個京營,逐步奪過這支隊伍的控製權。
但問題在於,張懋很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頂尖高手,甚至達到了傳說中的武聖巔峰,甚至更高層次!
如果不是因為這點實力,張懋絕對不可能做到現在這種程度。
“據李賓之說,他、內閣首輔劉希賢、兵部尚書謝於喬三人能夠被先帝任命為顧命大臣,其實背後靠的全是張懋的推動。”
“他們三個人之所以能成為顧命大臣,並非因為他們是張懋的親信。”
“而是因為他們給足了錢,非常可觀的錢!”
聽完這段話,高鴻誌的眼中閃過一抹驚訝,他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張懋手握兵權,盡管內閣看起來地位崇高,但實際上不過是些文臣,手中根本沒有軍權。
再加上個人能力方麵,就算是內閣首輔劉希賢,在張懋麵前也算不了什麽。
張懋完全可以輕鬆壓製整個內閣。
沒有軍權又缺乏實力,這樣的內閣,對張懋而言豈不是形同虛設?說得直白些,是否當上顧命大臣或者進入內閣,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兒。
他要扶持誰,誰就能進去;他覺得某人不合格了,隨時可以把他踢出局。
當然,張懋不會直接打壓某人,更不會取其性命。
他不需要這樣做。
隻需要把自己手裏那些官員的黑料、罪行公之於眾,就足以讓這些人名譽掃地。
更何況,有時候,他甚至連親自動手都不需要。
一旦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暴露,滿朝上下都會有無數人爭相踩一腳,樂於看這些高官倒台!
“不僅是劉希賢、李賓之和謝於喬。”
“還包括戶部尚書韓文、工部左侍郎焦方、刑部尚書王鏊,這些人無一例外也都送過錢。”
“要想進內閣,不向張懋表示誠意是不可能的。”
“別以為張懋會允許有人免費加入,其他老臣如劉希賢也不會同意。”
“他們可是花了大價錢從張懋那裏買到了名額,才能坐穩內閣的位置。”
“你說你想空手套白狼,直接登堂入室?”
萬玄兵一臉感慨地道:“這就是現實啊。”
“沒錯,這就是現實。”高鴻誌點點頭,表情略顯深思。
稍作停頓,萬玄兵繼續說道:“侯爺,根據李賓之所述,這些人想要進入內閣,不僅得給張懋足夠的銀子,還得主動提供自己的把柄,把那些犯過的錯事、幹過的壞事全都寫清楚交上去。”
“隻有這樣,他們才能踏入內閣大門。
否則,即便是腰纏萬貫,也無法得到張懋的認可,更不可能進入核心圈層。
要知道,願意出價的可不止他們幾個。”
聽到這裏,高鴻誌劍眉微揚,和自己推測的結果幾乎一致——張懋的確掌握了這些人的罪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材料竟然不是他挖出來的,而是人家為了進內閣主動遞上的。
“而且,根據李賓之的說法,”
“並不是進了內閣就可以萬事大吉了。”
“每隔三到五年,必須再繳納一次‘費用’,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如果拒絕,就必須退出內閣。”
“不過即便如此,一般情況下不繳錢,也不會徹底身敗名裂。
這反倒成為了許多人願意花錢的重要原因。”
“這也是張懋的原則之一:隻要你守規矩,付出代價,我保你平步青雲且無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他還借此牢牢掌控著朝廷全局,持續從中獲利。”
萬玄兵總結道:“這位英國公,可以說對人心和權力的把控達到了極致!他製定了一套所謂的‘規矩’,讓那些大小官員主動掏腰包去爭奪內閣的位置,心甘情願地為他斂財。
他自己卻躲在幕後,穩坐釣魚台,毫不費力地享受著整個王朝帶來的豐厚迴報。”聽到這番話,高鴻誌忍不住感慨道。
這一位才是真正掌控大明朝權勢的人。
就連內閣的大佬們,都逃不過英國公張懋的手掌心。
他想讓誰進內閣,誰就能進去;他想讓誰滾蛋,誰就不得不離開。
難怪,難怪正德皇帝明武宗會落水後染上風寒而亡。
高鴻誌此刻恍然大悟。
他想到了明武宗當時試圖奪權,想要掌控軍權,結果不久後便落水,繼而染病早逝。
不論明武宗怎麽折騰,哪怕再胡鬧,隻要不損害張懋的利益,這位英國公都不會插手皇權爭鬥。
唯一不能碰的,就是軍權。
軍權是英國公張懋堅守的底線,任何人都別想觸及。
明武宗試圖觸碰這條線,於是就被文臣集團弄死了,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文臣集團的背後,則是身為武勳領袖的英國公張懋。
畢竟整個內閣都在張懋的掌控之中,文臣集團表麵上代表的其實是他的利益。
隻要英國公一聲令下,文臣集團就會行動。
即便最後弑君的事暴露了,背鍋的也是文臣集團,而不是張懋自己。
這也正是為什麽曆史上,明武宗落水尚未去世時,張太後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就已經決定下一任皇帝由朱厚熜接替的原因。
就算明武宗隻是普通的落水,並未染病,他們也會讓他染病,也會讓他死得幹脆。
實際上染不染病已經無關緊要。
關鍵在於,明武宗必須死!
落水不過是給明武宗的死亡找一個合理的借口。
這個借口是否真實,有沒有人相信,已經不重要了!
“稟告侯爺,英國公張懋不過是個棋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