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簡直像天方夜譚
大明最強錦衣衛,一曲天外飛劍來 作者:折木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29章 簡直像天方夜譚
“另有一人,她才是英國公真正的靠山。”
萬玄兵深吸一口氣,神情肅穆地看著高鴻誌說道。
聽完這話,高鴻誌微微一笑,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也隻有那個人,才能賦予英國公如此大的權勢。
“想必侯爺心中已經有數了吧。”
看到高鴻誌的表情,萬玄兵立即明白了,壓低聲音說道:“張太後!”
高鴻誌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沉聲說道:“我早就猜到了!”
張太後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她是那種強勢無比、甚至壓製弘治帝的女人。
弘治帝一生隻有張太後一個女人,連其他妃嬪都沒有。
別說是在明朝,就是在整個曆史長河中,這種情況都極為罕見。
一個皇帝竟然隻有一個老婆?
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
但事實偏偏就是這樣!
弘治帝從頭到尾隻有一個張太後。
當然,在弘治帝時期,她還不叫張太後,而是被稱為張皇後。
直到弘治帝駕崩,明武宗即位後,張皇後才成為張太後。
也正是因為有了張太後的支持,英國公張懋才能擔任京營總督,真正掌握了京城的軍隊。
同樣靠著張太後的鼎力相助,張懋才有資格指定內閣首輔劉希賢、禮部尚書李賓之以及兵部尚書謝於喬為顧命大臣。
這一切的背後,很可能都有張太後暗中操作的影子。
試問,如果張太後發話,弘治帝敢說半個不字嗎?
敢拒絕嗎?
弘治帝雖然算是一代明君,卻被張太後牢牢壓製住,根本不敢違抗她的意思。
這一刻,高鴻誌又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為什麽明武宗身邊沒有頂尖高手保護。
不用猜也知道,在大明朝內部,肯定有一些絕世老怪級別的太監,其中不乏達到半步武聖甚至武聖境的存在。
比如修煉了葵花寶典的頂尖高手。
這些人,八成都在後宮之主張太後的掌控之下。
至於這種力量是張太後在弘治帝生前就掌握的,還是弘治帝死後才接手的,高鴻誌並不清楚。
但他猜測,很大可能是在弘治帝駕崩時,張太後才真正拿到這些力量的。
在此之前,弘治帝盡管受製於張太後,但更多的是出於寵愛與尊重。
然而,弘治帝怎麽也沒料到,當張太後完全掌控這支力量後,卻沒有派出任何一個高手去保護明武宗。
更有可能的是,連明武宗本人都不知道大明朝還有這樣一股力量!
“侯爺,李賓之不僅傳遞了那個消息,”
“還附帶了一些額外情報。”
萬玄兵略顯遲疑,對高鴻誌說道。
“什麽額外情報?”
高鴻誌神色淡然,語氣平靜地詢問。
“多年前,皇宮裏曾流傳過一個秘聞。”
“皇上並非張太後所生!”
“先皇在成化二十三年娶了張太後,但一直到了弘治四年,才誕下皇上。”
“在這將近四年時間裏,張太後始終未能生育。”
“而先皇偏偏獨寵張太後一人,為何整整四年都沒有孩子?”
萬玄兵低下頭,壓低嗓音對高鴻誌說道:“因此有傳言稱,皇上實際上是先皇偶然寵幸了宮中的某位宮女,而後由那位宮女生下的。”
“隻不過,張太後在那名宮女生下皇上之後,便秘密處死了對方。”
“並將這段真相徹底掩蓋下來。”
“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在大明朝內寥寥無幾。”
“禮部尚書李賓之因為在先皇時期已是內閣重臣,才得以知曉一些內幕。”
“此事屬實嗎?”
聽到這兒,高鴻誌的臉色瞬間變了,眉頭緊皺……如果正德皇帝朱厚照真的不是張太後親生的,那一切就都能說得通了。
為什麽張太後和正德皇帝的關係一直以來都那麽疏遠?
為什麽正德皇帝想掌控軍隊時,英國公張懋直接讓文官集團安排了一場“落水染病而亡”的戲碼,而作為母親的張太後卻沒有任何反應?
甚至在正德皇帝還沒去世時,張太後就已經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商量好,由朱厚熜接任下一任皇帝。
這也就是為什麽正德皇帝身邊根本沒有頂尖高手保護的真正原因。
如果正德皇帝真的是張太後的兒子,她會連一個半步武聖境界的高手都不派去保護他嗎?
她會狠心到在他還沒死的時候,就決定好了下一任皇帝人選?
唯一的解釋就是:正德皇帝根本不是張太後的親生兒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太後才會對他毫無感情!
“稟報侯爺,這件事不過是個傳聞。”
“而且這個傳聞早就已經從宮中消失了。”
“凡是知道這件事的人,幾乎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萬玄兵搖了搖頭,壓低聲音對高鴻誌說道。
“死無對證?”
聽到萬玄兵的話,高鴻誌皺了皺眉,道:“萬玄兵,這件事交給你去查。
記住,一定要秘密進行,越隱秘越好!調查此事的人必須是我們錦衣衛中最核心、最忠誠、最可靠的手下!”
“你可以從血刀衛裏挑人,但即便是血刀衛,你也要嚴格篩選,確保挑選出來的人是最值得信任的!”
“是,屬下明白。”
聞言,萬玄兵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當然清楚高鴻誌的意思。
這件事牽扯太大,涉及到正德皇帝,甚至牽扯到張太後。
任何風聲都不能泄露,必須保證絕對的保密和安全,否則就算是侯爺也會受到牽連。
“你現在就去辦吧,盡量抓緊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件事徹底查清楚。”
高鴻誌揮了揮手,對萬玄兵吩咐道。
“是,屬下這就去。”
萬玄兵鄭重地行了一禮,隨即消失在錦衣衛總衙的大廳中。
他心裏明白,這件事不僅關乎大明朝的未來,也可能直接影響錦衣衛的命運,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不能急,我必須穩住。”
“英國公張懋,張太後……”
“這兩人可是整個大明朝真正的兩座大山啊!”
“可以預見,我想剿滅海盜和倭寇,可能會觸動英國公的利益。”
“另有一人,她才是英國公真正的靠山。”
萬玄兵深吸一口氣,神情肅穆地看著高鴻誌說道。
聽完這話,高鴻誌微微一笑,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也隻有那個人,才能賦予英國公如此大的權勢。
“想必侯爺心中已經有數了吧。”
看到高鴻誌的表情,萬玄兵立即明白了,壓低聲音說道:“張太後!”
高鴻誌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沉聲說道:“我早就猜到了!”
張太後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她是那種強勢無比、甚至壓製弘治帝的女人。
弘治帝一生隻有張太後一個女人,連其他妃嬪都沒有。
別說是在明朝,就是在整個曆史長河中,這種情況都極為罕見。
一個皇帝竟然隻有一個老婆?
聽起來簡直像天方夜譚。
但事實偏偏就是這樣!
弘治帝從頭到尾隻有一個張太後。
當然,在弘治帝時期,她還不叫張太後,而是被稱為張皇後。
直到弘治帝駕崩,明武宗即位後,張皇後才成為張太後。
也正是因為有了張太後的支持,英國公張懋才能擔任京營總督,真正掌握了京城的軍隊。
同樣靠著張太後的鼎力相助,張懋才有資格指定內閣首輔劉希賢、禮部尚書李賓之以及兵部尚書謝於喬為顧命大臣。
這一切的背後,很可能都有張太後暗中操作的影子。
試問,如果張太後發話,弘治帝敢說半個不字嗎?
敢拒絕嗎?
弘治帝雖然算是一代明君,卻被張太後牢牢壓製住,根本不敢違抗她的意思。
這一刻,高鴻誌又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為什麽明武宗身邊沒有頂尖高手保護。
不用猜也知道,在大明朝內部,肯定有一些絕世老怪級別的太監,其中不乏達到半步武聖甚至武聖境的存在。
比如修煉了葵花寶典的頂尖高手。
這些人,八成都在後宮之主張太後的掌控之下。
至於這種力量是張太後在弘治帝生前就掌握的,還是弘治帝死後才接手的,高鴻誌並不清楚。
但他猜測,很大可能是在弘治帝駕崩時,張太後才真正拿到這些力量的。
在此之前,弘治帝盡管受製於張太後,但更多的是出於寵愛與尊重。
然而,弘治帝怎麽也沒料到,當張太後完全掌控這支力量後,卻沒有派出任何一個高手去保護明武宗。
更有可能的是,連明武宗本人都不知道大明朝還有這樣一股力量!
“侯爺,李賓之不僅傳遞了那個消息,”
“還附帶了一些額外情報。”
萬玄兵略顯遲疑,對高鴻誌說道。
“什麽額外情報?”
高鴻誌神色淡然,語氣平靜地詢問。
“多年前,皇宮裏曾流傳過一個秘聞。”
“皇上並非張太後所生!”
“先皇在成化二十三年娶了張太後,但一直到了弘治四年,才誕下皇上。”
“在這將近四年時間裏,張太後始終未能生育。”
“而先皇偏偏獨寵張太後一人,為何整整四年都沒有孩子?”
萬玄兵低下頭,壓低嗓音對高鴻誌說道:“因此有傳言稱,皇上實際上是先皇偶然寵幸了宮中的某位宮女,而後由那位宮女生下的。”
“隻不過,張太後在那名宮女生下皇上之後,便秘密處死了對方。”
“並將這段真相徹底掩蓋下來。”
“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在大明朝內寥寥無幾。”
“禮部尚書李賓之因為在先皇時期已是內閣重臣,才得以知曉一些內幕。”
“此事屬實嗎?”
聽到這兒,高鴻誌的臉色瞬間變了,眉頭緊皺……如果正德皇帝朱厚照真的不是張太後親生的,那一切就都能說得通了。
為什麽張太後和正德皇帝的關係一直以來都那麽疏遠?
為什麽正德皇帝想掌控軍隊時,英國公張懋直接讓文官集團安排了一場“落水染病而亡”的戲碼,而作為母親的張太後卻沒有任何反應?
甚至在正德皇帝還沒去世時,張太後就已經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商量好,由朱厚熜接任下一任皇帝。
這也就是為什麽正德皇帝身邊根本沒有頂尖高手保護的真正原因。
如果正德皇帝真的是張太後的兒子,她會連一個半步武聖境界的高手都不派去保護他嗎?
她會狠心到在他還沒死的時候,就決定好了下一任皇帝人選?
唯一的解釋就是:正德皇帝根本不是張太後的親生兒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太後才會對他毫無感情!
“稟報侯爺,這件事不過是個傳聞。”
“而且這個傳聞早就已經從宮中消失了。”
“凡是知道這件事的人,幾乎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萬玄兵搖了搖頭,壓低聲音對高鴻誌說道。
“死無對證?”
聽到萬玄兵的話,高鴻誌皺了皺眉,道:“萬玄兵,這件事交給你去查。
記住,一定要秘密進行,越隱秘越好!調查此事的人必須是我們錦衣衛中最核心、最忠誠、最可靠的手下!”
“你可以從血刀衛裏挑人,但即便是血刀衛,你也要嚴格篩選,確保挑選出來的人是最值得信任的!”
“是,屬下明白。”
聞言,萬玄兵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當然清楚高鴻誌的意思。
這件事牽扯太大,涉及到正德皇帝,甚至牽扯到張太後。
任何風聲都不能泄露,必須保證絕對的保密和安全,否則就算是侯爺也會受到牽連。
“你現在就去辦吧,盡量抓緊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件事徹底查清楚。”
高鴻誌揮了揮手,對萬玄兵吩咐道。
“是,屬下這就去。”
萬玄兵鄭重地行了一禮,隨即消失在錦衣衛總衙的大廳中。
他心裏明白,這件事不僅關乎大明朝的未來,也可能直接影響錦衣衛的命運,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不能急,我必須穩住。”
“英國公張懋,張太後……”
“這兩人可是整個大明朝真正的兩座大山啊!”
“可以預見,我想剿滅海盜和倭寇,可能會觸動英國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