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詔,朕即皇帝位,國號中華,年號金龍!”
黃巢醒來之後下的的一道命令就是《建國是詔》,他知道想要迅速安定人心,平定秩序,最好的辦法就是他趕緊當皇帝。
因為隻要他當了皇帝,淄州軍上下就會安心,就不再會狂躁。
而天下各藩鎮也就會大石頭落了地,那麽黃巢之前做出的承諾也就還有效,那些戰戰兢兢地世家大族就還有海外建國這一條活路。
這就是定海神針的作用,隻要黃巢還在,那麽他的施政脈絡就能摸得著,天下人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麽。
最重要的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黃巢重信誠諾、一言九鼎,他說過的話那就是口含天憲,絕對不會反悔,如此人心就能安定。
而且人們從《建國是詔》中也看出了很多不同:
首先是第一句不是“朕受命於天”而是“朕受命於民”。
這一句話就說明了中華帝國的皇帝從此以後負責的對象就不再是天,而是民。
這也就意味著人民能擁護中華帝國的皇帝,也能推翻中華帝國的皇帝,這直接打翻了千萬年來傳承的皇權法統。
隻此一句話,全天下的人就都知道了,王侯將相有種相傳的時代過去了,這以後當皇帝都得看業績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然後《建國是詔》正文中正式出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
這句出自《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的話正是出現在皇帝詔書,還是建國詔書這樣的正式公文當中意味著什麽很多人一想就明白了。
這也就意味著,中華帝國可以合理合法地向任何國家、任何民族提出領土要求,因為理論上隻要是還在地球上,還活著的人都是中華帝國的臣民。
這等於就是給資本擴張開了綠燈。
全天下的資本家瞬間就高潮了,他們揮舞著手裏的鈔票,嘴裏喊著:“出海,出海!”奔向了各大船廠。
而各地的節度使們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那麽從此以後自己即使是侵吞別國領土也是合理合法的了?
看來隻要自己兜得住,朝廷就能確認自己的擴張行為。
而放眼世界,能打得過中國人的民族有幾個?
更何況,這齊王當了皇帝,那麽淄州兵工廠裏的火槍大炮是不是也可以買上一些了?
然後《建國是詔》裏還對中華民族進行了劃分,確立了“入華夏則華夏之,入夷狄則夷狄之”的民族認同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中華民族以文化認同為基礎,以血緣認同為紐帶,建立起普遍性的民族共識原則。
隻要你願意漢化,並且把血脈融入漢族,那你就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
其中比較直接的政策就是“正妻漢人原則”,也就是說隻有漢人女子才有資格當中華帝國公民的正妻,隻有正妻的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族的名爵財產。
至於庶子庶女,中華帝國則製定了“成人成材”原則,這個原則的基本含義就是嫡長子繼承名爵財產的前提是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們供養成人,並且完成學業。
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那麽就要分家產給庶子庶女。
然後與之配套得就是《建國是詔》當中關於公民授田原則的條款。
理論上國家對擁有完整公民身份的人民不論男女都授永業田100畝,這的傳承方式隻有繼承一種,不許買賣也不許轉贈。
不過允許女子以嫁妝形式把自己的永業田帶到夫家。
但是本土的授田一般隻針對嫡長子家族,至於庶子庶女一般會異地授田,甚至是海外藩國授田。
而且針對荒地、熟田、水田、肥田等不同的田地類型,國家還有相應的授田扶持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支持開荒,支持分家,支持擴張。
這個條款的意義就在於鼓勵漢民走出國門,盡快把無主之地全部占下。
此外,黃巢還對皇室進行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其中最核心的有兩條,其中一條是“教育優待原則”。
所謂教育優待原則就是皇室對皇室子弟隻提供足夠的教育資源,至於國家供養之類的事情,想都別想,有本事自己賺錢養家,沒本事全家餓死。
另一條是“海外封國原則”。
所謂海外封國原則指的是獲得親王爵位的皇子可以選擇去海王稱製建國,以中華帝國屬國的身份存在於中華帝國的宗藩體係之中。
但是想要海外建國,那就全靠自己和父母的支持,政府是不給錢給糧的,就連出兵幫忙打天下的軍費都得在你建國之後還上。
總之就是一句話,有本事自己使去,別給國家找麻煩。
最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國是詔》在法律層麵上確立了人民的議政權,明確了鄉議會的組織原則,規定了中華帝國的基層政府組織就是鄉議會和村公所,結束了千萬年來皇權不下鄉的時代。
也同時終結了地主士紳保持基層政權的傳統鄉村自治模式。
中華帝國的退伍軍人正式成為了中華帝國政治格局的基礎政治力量,軍事貴族階級獲得了國家的承認。
伴隨而來的就是中華帝國以武立國的基本國策,軍人成為了國家最受尊重的職業。
這既是黃巢對淄州軍的迴報,也是黃巢鞏固自己基本盤的操作,同時也是黃巢拉攏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小軍頭的政治手段。
果然這個政策一出來,全國的藩鎮紛紛主動撤藩,軍隊的改編工作也毫無阻礙地執行了下去。
畢竟大唐的軍人們曾經需要造反才能獲得的權力,現在不但能夠輕鬆拿到,而且還是站著拿到,那還有什麽可以猶豫的?
當年安祿山造反都沒有辦成的事兒,皇帝陛下一份詔令就把事兒給辦了,而且還給了軍人世家一個鐵飯碗,那還不兜著?
總之,黃巢的一份《建國是詔》直接就把全國的動亂結束了,全國上下瞬間覺得生活有希望,未來有盼頭了。
果然,金龍真人還是那個金龍真人,他是真得金龍顯聖了!
黃巢醒來之後下的的一道命令就是《建國是詔》,他知道想要迅速安定人心,平定秩序,最好的辦法就是他趕緊當皇帝。
因為隻要他當了皇帝,淄州軍上下就會安心,就不再會狂躁。
而天下各藩鎮也就會大石頭落了地,那麽黃巢之前做出的承諾也就還有效,那些戰戰兢兢地世家大族就還有海外建國這一條活路。
這就是定海神針的作用,隻要黃巢還在,那麽他的施政脈絡就能摸得著,天下人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麽。
最重要的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黃巢重信誠諾、一言九鼎,他說過的話那就是口含天憲,絕對不會反悔,如此人心就能安定。
而且人們從《建國是詔》中也看出了很多不同:
首先是第一句不是“朕受命於天”而是“朕受命於民”。
這一句話就說明了中華帝國的皇帝從此以後負責的對象就不再是天,而是民。
這也就意味著人民能擁護中華帝國的皇帝,也能推翻中華帝國的皇帝,這直接打翻了千萬年來傳承的皇權法統。
隻此一句話,全天下的人就都知道了,王侯將相有種相傳的時代過去了,這以後當皇帝都得看業績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然後《建國是詔》正文中正式出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
這句出自《詩經·小雅·穀風之什·北山》的話正是出現在皇帝詔書,還是建國詔書這樣的正式公文當中意味著什麽很多人一想就明白了。
這也就意味著,中華帝國可以合理合法地向任何國家、任何民族提出領土要求,因為理論上隻要是還在地球上,還活著的人都是中華帝國的臣民。
這等於就是給資本擴張開了綠燈。
全天下的資本家瞬間就高潮了,他們揮舞著手裏的鈔票,嘴裏喊著:“出海,出海!”奔向了各大船廠。
而各地的節度使們也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那麽從此以後自己即使是侵吞別國領土也是合理合法的了?
看來隻要自己兜得住,朝廷就能確認自己的擴張行為。
而放眼世界,能打得過中國人的民族有幾個?
更何況,這齊王當了皇帝,那麽淄州兵工廠裏的火槍大炮是不是也可以買上一些了?
然後《建國是詔》裏還對中華民族進行了劃分,確立了“入華夏則華夏之,入夷狄則夷狄之”的民族認同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中華民族以文化認同為基礎,以血緣認同為紐帶,建立起普遍性的民族共識原則。
隻要你願意漢化,並且把血脈融入漢族,那你就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員。
其中比較直接的政策就是“正妻漢人原則”,也就是說隻有漢人女子才有資格當中華帝國公民的正妻,隻有正妻的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家族的名爵財產。
至於庶子庶女,中華帝國則製定了“成人成材”原則,這個原則的基本含義就是嫡長子繼承名爵財產的前提是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們供養成人,並且完成學業。
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那麽就要分家產給庶子庶女。
然後與之配套得就是《建國是詔》當中關於公民授田原則的條款。
理論上國家對擁有完整公民身份的人民不論男女都授永業田100畝,這的傳承方式隻有繼承一種,不許買賣也不許轉贈。
不過允許女子以嫁妝形式把自己的永業田帶到夫家。
但是本土的授田一般隻針對嫡長子家族,至於庶子庶女一般會異地授田,甚至是海外藩國授田。
而且針對荒地、熟田、水田、肥田等不同的田地類型,國家還有相應的授田扶持政策。
簡單來說就是支持開荒,支持分家,支持擴張。
這個條款的意義就在於鼓勵漢民走出國門,盡快把無主之地全部占下。
此外,黃巢還對皇室進行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其中最核心的有兩條,其中一條是“教育優待原則”。
所謂教育優待原則就是皇室對皇室子弟隻提供足夠的教育資源,至於國家供養之類的事情,想都別想,有本事自己賺錢養家,沒本事全家餓死。
另一條是“海外封國原則”。
所謂海外封國原則指的是獲得親王爵位的皇子可以選擇去海王稱製建國,以中華帝國屬國的身份存在於中華帝國的宗藩體係之中。
但是想要海外建國,那就全靠自己和父母的支持,政府是不給錢給糧的,就連出兵幫忙打天下的軍費都得在你建國之後還上。
總之就是一句話,有本事自己使去,別給國家找麻煩。
最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建國是詔》在法律層麵上確立了人民的議政權,明確了鄉議會的組織原則,規定了中華帝國的基層政府組織就是鄉議會和村公所,結束了千萬年來皇權不下鄉的時代。
也同時終結了地主士紳保持基層政權的傳統鄉村自治模式。
中華帝國的退伍軍人正式成為了中華帝國政治格局的基礎政治力量,軍事貴族階級獲得了國家的承認。
伴隨而來的就是中華帝國以武立國的基本國策,軍人成為了國家最受尊重的職業。
這既是黃巢對淄州軍的迴報,也是黃巢鞏固自己基本盤的操作,同時也是黃巢拉攏遍布全國各地的大小軍頭的政治手段。
果然這個政策一出來,全國的藩鎮紛紛主動撤藩,軍隊的改編工作也毫無阻礙地執行了下去。
畢竟大唐的軍人們曾經需要造反才能獲得的權力,現在不但能夠輕鬆拿到,而且還是站著拿到,那還有什麽可以猶豫的?
當年安祿山造反都沒有辦成的事兒,皇帝陛下一份詔令就把事兒給辦了,而且還給了軍人世家一個鐵飯碗,那還不兜著?
總之,黃巢的一份《建國是詔》直接就把全國的動亂結束了,全國上下瞬間覺得生活有希望,未來有盼頭了。
果然,金龍真人還是那個金龍真人,他是真得金龍顯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