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老朱:哼!敢跟咱叫板?全都反了嗎?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這樣造的! 作者:玄義黃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哦,
蘇塵一下明白了——
瑪德!
原來如此啊!
這麽說,
造謠的也不是李善長,而是藩王?
全體藩王?
這個猜測果然沒錯,不到半個時辰,情報又來了——
【魏忠賢迴報:主人,最近十餘日,燕王府和慶壽寺來往之人不斷,燕王每天都運一車金銀珠寶到慶壽寺。屬下派人打探,來往之人,多是各地藩王的親信……】
嗯嗯。
果然沒猜錯!
這次遷都,最害怕的人就是燕王,隻是沒想到,燕王這次竟然有那麽大的決心?倒是小看這個朱棣了。
他也明白——
老朱最後肯定是要削藩的。在滅掉李善長和他蘇塵之後,老朱一定會削去藩王的兵權,收歸朝廷兵部。
此次遷都,應該就是老朱的投石問路了,就是要看看藩王和淮西人的反應,結果呢,竟然搞出了付友德稱帝的謠言。
這無疑就是藩王們在給老朱攤牌了——
你要削藩,沒門!
要是強行遷都,那就是天下大亂!
“厲害啊……”
“老朱家的人還是猛啊……”
蘇塵也不得不服,這些兒子們簡直太能鬧了!給他們老爹來了這麽一手,不是想氣死他嗎?
轉念再想,
他也知道,老朱也許多半隻能認輸——
畢竟,
現在朝局複雜,他還離不開藩王。
能遷都最好,可以製服這些王爺。
遷不成,也無所謂,反正已經試探出了各方的底線。
最後幾年裏,他老朱也就心裏有數了……
隻不過有一點非常讓人擔憂,那就是:老朱很可能會再次遷怒於那些殘存的淮西人?
想到這裏,
他忽然有了個念頭——
要麽,
就讓藍玉他們這些殘餘的淮西人對抗朱棣?
朱棣造了謠,肯定在等老朱的反應,老朱的脾氣自然是不會一下就退讓……
那麽,
朱棣、姚廣孝就還有下一手?
很可能是要強行逼迫了……
畢竟他手上的兵馬最多啊。
朱棣果然要動的話,幹脆就讓這些淮西人去瓦解朱棣的陣營?
讓老朱看到這些人還是有用的……
“對!”
“就這麽幹!”
蘇塵也很想看看,到底這些淮西部將在軍中還有沒有影響了,如果還有影響力,那就可以把朱棣的攻勢瓦解於無形!
這波之後,也就看到朱棣到底有多大實力了。
……
當晚,
奉天殿上,老朱麵色陰沉,宋忠以頭觸地,一動也不敢動。
這幾天,
他讓吳風、宋忠到處查探,已經追到了一些線索,雖然沒有明確指向藩王,但他是什麽人?一眼就看出是藩王作怪了。
“宋忠,有多少藩王摻和了?”
額,
宋忠萬分謹慎,輕聲說:“皇上,臣查到的就是燕王、晉王、代王、遼王、楚王、潭王、湘王……”
哼!
“都跟咱打起擂台了……”
老朱一邊踱步,一邊說:“那個趙真人真的跟陳友諒有關?”
“迴稟皇上,臣查到,道士趙宜真,原來就是明玉珍王府的先生……後來才出家為道的……”
嗯嗯,
老朱心想——
敢跟咱逼宮?
咱要是就這麽被你們這些逆子逼退了,
那咱還當什麽皇上?
但與此同時,
他也深深明白——
藩王的勢力太大了!
這幾年為了對付淮西人,讓藩王做大了。
他們現在掌握著六七成兵馬,又公然對抗朝廷,如果處置失當,那就真有可能發生叛亂。
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
要麽就把付友德治罪,以杜絕藩王們的借口!
要麽就是繼續聲明遷都,顯示朝廷的意誌?
他老朱是什麽人?
自然是選擇後者。
他踱了幾步,當即說:“李進,擬旨……遷都洛陽,乃是秦王獻策……咱深以為然,李善長等大臣也上書,遷都洛陽有利於新政!這些都是朝廷的定論,天下不可聽信謠言!”
“是。”
李進隨時都在奉天殿,這時很快起草了詔書。老朱看了一遍,點點頭說:“頒布天下……再讓他們在京城各處張貼榜文……”
老朱想了想,又說:
“宋忠,多派點人,盯著燕王!”
哼!
他打不走到殿門,望著深沉的夜色,喃喃說:“反了……都反了……咱就要讓你們知難而退!”
……
次日,
京城各處貼了榜文,詔書也下達各州府。
數日之後,
京城輿論也出現明顯反轉,百姓們看到了皇上遷都的決心,官紳們則看到了老朱對抗藩王的意誌。
於是,
朝野上下,氣氛頓時就緊張起來。本來都在熱議的話題,現在反而沒人敢談論了。
此時,
李善長府中,眾人也深感憂慮。
王純喝了口茶,看著半躺的李善長,似乎眉宇間也深有憂慮?於是試探著說:“恩師,真沒想到,藩王的反應那麽大?咱們都沒去說呢,反倒是全城的官紳文人都在傳了……”
呢,
李善長點點頭,悠悠說:“這幾年,藩王財雄勢大,兵強馬壯,門客也很多啊……平常都看不見,這下突然冒出來,足見燕王是早有準備了……不簡單啊……”
嗯嗯,
陳迪立即說:“恩師,燕王手底下有個和尚,叫做釋道衍,就是此人,一直都是燕王的謀主……”
說到這個人,眾人也都凜然起來——
釋道衍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還在前元就已經是一號人物了。
後來燕王的種種作為,後麵都有這個人的影子。
此人又跟江南官紳熟識,一旦肯花大價錢,自然就有人給他們鼓吹造謠了……
況且,
眾人也都知道,燕王在京城和各地的暗樁已經有很多,雖然查獲了一些,但沒有抓幾個人。現在讓他們造謠傳謠,自然不在話下。
沉默一會兒,
王純又問:“恩師,看皇上的詔書,那是已經知根知底了?藩王們應該會知難而退吧?”
這時,
李善長歎了口氣,慢慢爬起來,沉聲說:“難,難啊……燕王如此作為,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你們想啊,要是遷都,九邊塞王的末日也就到了……他們拚死一搏,也正是時候……你們說的那個釋道衍,是個明眼人啊……”
“那,恩師,那豈不是要大亂?”
陳迪忽然害怕起來。
嗬嗬,
“大亂,大亂……依老夫看,上位還是想看看這些崽子們,到底有多大能耐啊……”
蘇塵一下明白了——
瑪德!
原來如此啊!
這麽說,
造謠的也不是李善長,而是藩王?
全體藩王?
這個猜測果然沒錯,不到半個時辰,情報又來了——
【魏忠賢迴報:主人,最近十餘日,燕王府和慶壽寺來往之人不斷,燕王每天都運一車金銀珠寶到慶壽寺。屬下派人打探,來往之人,多是各地藩王的親信……】
嗯嗯。
果然沒猜錯!
這次遷都,最害怕的人就是燕王,隻是沒想到,燕王這次竟然有那麽大的決心?倒是小看這個朱棣了。
他也明白——
老朱最後肯定是要削藩的。在滅掉李善長和他蘇塵之後,老朱一定會削去藩王的兵權,收歸朝廷兵部。
此次遷都,應該就是老朱的投石問路了,就是要看看藩王和淮西人的反應,結果呢,竟然搞出了付友德稱帝的謠言。
這無疑就是藩王們在給老朱攤牌了——
你要削藩,沒門!
要是強行遷都,那就是天下大亂!
“厲害啊……”
“老朱家的人還是猛啊……”
蘇塵也不得不服,這些兒子們簡直太能鬧了!給他們老爹來了這麽一手,不是想氣死他嗎?
轉念再想,
他也知道,老朱也許多半隻能認輸——
畢竟,
現在朝局複雜,他還離不開藩王。
能遷都最好,可以製服這些王爺。
遷不成,也無所謂,反正已經試探出了各方的底線。
最後幾年裏,他老朱也就心裏有數了……
隻不過有一點非常讓人擔憂,那就是:老朱很可能會再次遷怒於那些殘存的淮西人?
想到這裏,
他忽然有了個念頭——
要麽,
就讓藍玉他們這些殘餘的淮西人對抗朱棣?
朱棣造了謠,肯定在等老朱的反應,老朱的脾氣自然是不會一下就退讓……
那麽,
朱棣、姚廣孝就還有下一手?
很可能是要強行逼迫了……
畢竟他手上的兵馬最多啊。
朱棣果然要動的話,幹脆就讓這些淮西人去瓦解朱棣的陣營?
讓老朱看到這些人還是有用的……
“對!”
“就這麽幹!”
蘇塵也很想看看,到底這些淮西部將在軍中還有沒有影響了,如果還有影響力,那就可以把朱棣的攻勢瓦解於無形!
這波之後,也就看到朱棣到底有多大實力了。
……
當晚,
奉天殿上,老朱麵色陰沉,宋忠以頭觸地,一動也不敢動。
這幾天,
他讓吳風、宋忠到處查探,已經追到了一些線索,雖然沒有明確指向藩王,但他是什麽人?一眼就看出是藩王作怪了。
“宋忠,有多少藩王摻和了?”
額,
宋忠萬分謹慎,輕聲說:“皇上,臣查到的就是燕王、晉王、代王、遼王、楚王、潭王、湘王……”
哼!
“都跟咱打起擂台了……”
老朱一邊踱步,一邊說:“那個趙真人真的跟陳友諒有關?”
“迴稟皇上,臣查到,道士趙宜真,原來就是明玉珍王府的先生……後來才出家為道的……”
嗯嗯,
老朱心想——
敢跟咱逼宮?
咱要是就這麽被你們這些逆子逼退了,
那咱還當什麽皇上?
但與此同時,
他也深深明白——
藩王的勢力太大了!
這幾年為了對付淮西人,讓藩王做大了。
他們現在掌握著六七成兵馬,又公然對抗朝廷,如果處置失當,那就真有可能發生叛亂。
現在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
要麽就把付友德治罪,以杜絕藩王們的借口!
要麽就是繼續聲明遷都,顯示朝廷的意誌?
他老朱是什麽人?
自然是選擇後者。
他踱了幾步,當即說:“李進,擬旨……遷都洛陽,乃是秦王獻策……咱深以為然,李善長等大臣也上書,遷都洛陽有利於新政!這些都是朝廷的定論,天下不可聽信謠言!”
“是。”
李進隨時都在奉天殿,這時很快起草了詔書。老朱看了一遍,點點頭說:“頒布天下……再讓他們在京城各處張貼榜文……”
老朱想了想,又說:
“宋忠,多派點人,盯著燕王!”
哼!
他打不走到殿門,望著深沉的夜色,喃喃說:“反了……都反了……咱就要讓你們知難而退!”
……
次日,
京城各處貼了榜文,詔書也下達各州府。
數日之後,
京城輿論也出現明顯反轉,百姓們看到了皇上遷都的決心,官紳們則看到了老朱對抗藩王的意誌。
於是,
朝野上下,氣氛頓時就緊張起來。本來都在熱議的話題,現在反而沒人敢談論了。
此時,
李善長府中,眾人也深感憂慮。
王純喝了口茶,看著半躺的李善長,似乎眉宇間也深有憂慮?於是試探著說:“恩師,真沒想到,藩王的反應那麽大?咱們都沒去說呢,反倒是全城的官紳文人都在傳了……”
呢,
李善長點點頭,悠悠說:“這幾年,藩王財雄勢大,兵強馬壯,門客也很多啊……平常都看不見,這下突然冒出來,足見燕王是早有準備了……不簡單啊……”
嗯嗯,
陳迪立即說:“恩師,燕王手底下有個和尚,叫做釋道衍,就是此人,一直都是燕王的謀主……”
說到這個人,眾人也都凜然起來——
釋道衍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還在前元就已經是一號人物了。
後來燕王的種種作為,後麵都有這個人的影子。
此人又跟江南官紳熟識,一旦肯花大價錢,自然就有人給他們鼓吹造謠了……
況且,
眾人也都知道,燕王在京城和各地的暗樁已經有很多,雖然查獲了一些,但沒有抓幾個人。現在讓他們造謠傳謠,自然不在話下。
沉默一會兒,
王純又問:“恩師,看皇上的詔書,那是已經知根知底了?藩王們應該會知難而退吧?”
這時,
李善長歎了口氣,慢慢爬起來,沉聲說:“難,難啊……燕王如此作為,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你們想啊,要是遷都,九邊塞王的末日也就到了……他們拚死一搏,也正是時候……你們說的那個釋道衍,是個明眼人啊……”
“那,恩師,那豈不是要大亂?”
陳迪忽然害怕起來。
嗬嗬,
“大亂,大亂……依老夫看,上位還是想看看這些崽子們,到底有多大能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