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隻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作者:落花時節不見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燕雖然是山賊,但卻很有政治手腕。
從他能夠拉攏到匈奴人與烏桓人的支持,來對抗袁紹,就證明了他的手段不是尋常山賊可以比的。
但同時,張燕他本人又很善於自保。
堪稱武將版的賈詡。
一生多次躺贏。
如果你把張燕的經曆故事寫成網文,肯定會被網友罵慘。
因為太順,太“無腦”了,網友會覺得這很不合邏輯。
然而曆史中的許多事,往往比網文更加魔幻。
張燕從起兵時,到繼承白嫖張牛角的部隊。
然後趁著袁紹征剿黑山軍,又莫名其妙白嫖了百萬黑山軍。
之後在與袁紹的交鋒中,本已落入下風,眼看著就要被袁紹滅掉。
偏偏又趕上官渡之戰爆發,給了張燕喘息的機會。
袁曹大戰期間,張燕也是全程觀望,絕不下場。
等分出勝負後,張燕又立馬舉眾歸降了曹操。
由於是帶資進組,曹操直接封了張燕為平北將軍。
並賜爵封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
而曹操給張燕的工作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守鄴城。
等於是讓張燕遠離了戰場,早早地過上了舒心的日子。
之後,張燕在魏國安穩的渡過了自己的後半生,而爵位也一直傳到了曾孫一代。
這對於亂世中的人來說,張燕的一生已足以羨煞旁人了。
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張燕所統轄的黑山軍,在與袁紹的對峙中正處於下風。
張燕意識到了這一點,知道他們這些紀律紊亂的賊軍,是不可能與軍閥的部隊相比的。
縱有百萬數,也斷難能與袁紹軍相抗。
所以,張燕必須尋找一個外援。
公孫瓚是他最開始的盟友,但已經被困在易京出不去了。
而北方的烏桓人與鮮卑人,已經被袁紹拉攏過去,成了他北部的屏翼。
放眼天下,目今唯一能與袁紹相抗的,似乎隻有位於河南的曹劉同盟。
張燕一直想尋一個機會,去河南與曹劉締結盟約。
但奈何袁紹逼得緊,兼之又恐自己“賊軍”的身份不為曹劉所容。
故而遲疑未進。
不想前不久竟意外收到了來自徐州李郯侯的邀請函。
這對張燕而言,無異喜從天降。
遂力排眾議,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趕赴到了下邳。
見到了那位聲名遠揚,能力出眾的李子玉。
李翊給張燕的第一印象便是,聰明、睿智、堅毅。
良好的第一印象,加深了張燕想與河南合作的決心。
畢竟他此來不是代表他自己一個人來的,他身上更負有百萬黑山人口的未來。
隻是……
張燕知道,李翊這人並不好對付。
他隻能通過沉默、冷靜來盡量淡化自己,渴望與河南合作的情緒。
若不然露出破綻,被李翊抓住,他必然獅子大開口。
從而使自己在談判中陷入不利。
“張將軍近年來過得好嗎?”
李翊率先打破沉寂,走至張燕桌前,親自為他斟了一杯酒。
張燕忙雙手舉盞,接過李翊倒來的酒水。
“承蒙郯侯掛念,去歲收成正好,勉強得以自足。”
黑山軍是黃巾軍的組成部分之一。
跟黃巾軍一樣,都是自帶種子、工具,甚至還有耕牛。
所以靠著種田,也能勉強自給自足。
何況黑山眾渠帥,時不時下山去劫掠富庶的冀州諸縣。
兩重保險,使得雖有百萬人口,倒也能夠過活。
“……隻是,袁軍勢大,迫的近。”
“若無外援,張某恐也難以久持。”
張燕略作試探,表明了自己的難處。
“……嗯,袁賊自號大舜之後,出姓於陳。”
“此前淮南袁術就曾私藏玉璽,已為曹司空、劉將軍所滅。”
“今袁本初坐擁四州之地,占我漢家城池,卻不肯向朝廷中樞輸送錢糧。”
“此舉形同叛亂,論罪該誅。”
李翊也當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此前,曹劉在陳地開會時,就曾提議,要求袁紹向陳地朝廷輸送錢糧。
一開始大夥兒都以為,袁紹四世三公,出手闊綽,肯定不會吝惜這點錢糧。
雖然對袁紹來說不多,對曹劉而言也不算肥。
但大戰在即,能多薅一點兒是一點兒。
到時候真送過來,自然是曹劉先拿七成。
剩下一成給陳地百官,一成給劉寵、駱俊,一成給朝廷府庫。
本該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結果袁紹,竟然不許!
袁紹在拿了朝廷的好處,受封大將軍之位,假節後,居然連些許錢糧都不肯拿出來。
袁紹隻推脫說是,忙於“北逆”戰事,實在拿不出錢來。
對此,曹劉立即上書朝廷,下詔譴責袁紹的“叛逆”行為。
雖然這隻是輿論攻擊,但開戰前能造一點兒勢,就造一點兒勢吧。
比如現在,李翊就可以在,袁紹不肯輸送錢糧給朝廷這件事上做文章。
“張將軍乃先帝親封的平難中郎將,袁逆占據漢家城池,征伐漢家官員。”
“將軍可願做朝廷忠臣,為國家討賊否?”
李翊也開始試探,向張燕拋出橄欖枝來。
張燕雙眸一亮,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向李翊一拱手: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正當以為兩家結盟如此順利之時,張燕忽又話鋒一轉,麵露為難之色。
“隻是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
“袁紹勢大,我黑山部眾,遠在常山孤立無援。”
“若袁紹舉大軍來攻,燕當何以拒之?”
李翊雖知這是張燕在漫天要價,但仍先作詫怪之狀。
“兗州曹司空,徐州劉將軍,俱是張將軍的盟友。”
“將軍何謂孤立無援?”
張燕暗道李翊果然棘手難纏,隻得道:
“張某的意思是,我部眾俱在常山,與河南之地相去甚遠。”
“縱曹司空與劉將軍與我作盟,又如何及時來救?”
張燕既是在要價,又是在袒露他們黑山軍的困境。
畢竟他們是真幹不贏袁紹。
曆史上,若不是趕上官渡之戰爆發,張燕早就被袁紹給滅了。
雖然袁曹大戰期間,張燕作壁上觀,沒有下場。
但等到205年,張燕舉眾歸順曹操時。
所帶去的人口,已隻剩下十多萬人了。
雖然十餘萬人,對於人口稀少的漢末,依舊是一筆巨財。
但這顯然沒法跟巔峰時期的百萬人口相比。
這其中,
既有受戰亂影響導致人口減少的因素。
也有麾下渠帥不受控製,各自為政,轉去他處的原因。
這也是張燕真正要想“招安”的根本原因。
他這個黑山大王當得有名無實,大夥兒隻是名義上奉他為王。
他要真能調動麾下所有渠帥。
那百萬黑山賊,就不至於被袁紹殺得山穀空空了。
遠的不說,就單說與他一道來徐州的渠帥眭固、白饒等人。
這幫人也就表麵尊重他,真要讓他們為自己賣命。
張燕第一個不信。
“張將軍的難處,李某能夠理解。”
“但張將軍也要明白我們河南的苦衷。”
“眼下西至關中,東至東海,沿著黃河沿岸,俱在修築城牆,預備河北戰事。”
“我們雖想援助黑山,但也是有心無力呐。”
張燕也算見過世麵,麵對李翊如此說話,當即彎唇笑道:
“郯侯不必嚇唬張某,我知您宅心仁厚,足智多謀。”
“您肯定有辦法,勞您在劉將軍麵前美言幾句,多說些好話。”
“多少援助黑山些物資。”
“您肯定不忍心見我黑山之民,俱為袁軍所殺,曝屍荒野不是?”
哈哈哈……
李翊牽唇一笑,道,“張將軍比李某料之還滑呀。”
張燕低著頭,溫聲答道:
“不敢當,張某這點兒威風在您老麵前可就抖不起來嘍。”
“……罷。”
李翊一揮手,蹙起眉心,“說正經的,我河南現在正全力備戰河北戰事。”
“從豫州汝南,揚州淮南,一應輜重、錢糧、器械,俱往黃河南岸調運。”
“是真沒法援助黑山物資。”
李翊正式向張燕袒露心跡,他們正在全力備戰河北戰事,實在沒有多餘資源拿出來給他地諸侯輸血。
尤其兗州曹操,他的縱深太短,一旦使袁軍渡過黃河,幾乎一馬平川。
所以兩家正在聯合在黃河南岸修築堡壘等防禦工事,屯兵於前哨。
是真沒法支援黑山,不是裝的。
張燕表情凝重,眉心緊蹙,他意識到李翊沒有騙他。
河南確實對黑山有心無力。
若是在五年前,張燕來向河南求援倒還差不多。
因為那時的張燕,勢力範圍拓展到了黃河一帶。
河南支援他,不會費太大氣力。
但在經過袁紹一波圍剿之後,整個黑山部眾都萎縮在了常山一帶。
都跑到子龍老家去了,河南如何給他遠程輸血?
更別提,五年前是二袁爭霸,曹劉都還是別人的小弟。
時過境遷,五年後早已換了人間。
談判進展的並不順利。
張燕不辭辛勞,遠來徐州,就是為了與河南締結同盟,共抗袁紹。
但他要的,並不是口頭同盟,甚至一紙盟約。
張燕想要的,是實打實的好處。
在談判期間,張燕又話裏有話的暗示李翊。
黑山部眾,他並不能全部掌控。
中間有不少人是心向袁紹的。
這幫賊人都是好利之徒,如果你河南不能拉出實際好處,拉攏到他們。
那麽,縱然他張燕與袁紹有過節,不死不休。
但他可管不住手下人,會不會去投靠袁紹。
張燕這話,幾乎算是威脅了。
可張燕卻並沒有危言聳聽。
畢竟老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招牌擺在那兒,對黑山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早在初平二年時,
張燕就因為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爭奪冀州,而選擇站隊公孫瓚。
結果有不少人就因此離開了張燕。
在初平四年時,魏郡有袁軍叛變,聯合黑山賊,一度占據了鄴城。
又因為黑山渠帥陶升叛變,而被袁紹平定了叛亂。
袁紹也升任了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可見,黑山軍中不少人都還是心向袁氏的。
這其中也包括眭固眭白兔,在被曹操擊敗後,他親自率軍去北方找袁紹求援。
現在張燕暗示李翊這番話,既是威脅也是警告。
百萬黑山眾,看似數量龐大,人口驚人。
但畢竟各自為政,一盤散沙。
你河南願不願意拉攏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反正我張燕是管不住他們的。
一向睿智果敢的李翊,在聽完張燕道明黑山內部情況之後,此刻竟也陷入了沉思。
大堂之內,鴉雀無聲。
每一個人都屏氣凝神,大氣也不敢出。
雖然這件事與現場不少人都無關,比如山越宗帥祖郎、費棧二人。
他們本來隻是食客,莫名見證了一場政治博弈。
暗覺精彩的同時,在見到兩名政治老手的交鋒後,又覺緊張萬分,直唿過癮。
“……好。”
在沉吟了許久之後,李翊終於鬆口。
緩緩睜開雙眸,出聲詢問張燕條件。
“……張將軍開個價吧。”
“一百萬斛糧食!”
張燕啟唇更是了然,斬釘截鐵地說道。
唔……
饒是現場有不少看客,但當聽到張燕開出的條件之後,仍是忍不住屏氣凝神。
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啊!
“……嗬嗬,張將軍莫非欺吾年少。”
“李某豈八歲童蒙,不識數目?”
李翊也算官場老手了,麵對張燕的開出的驚人條件,表現的異常冷靜。
“燕豈敢大言欺人,誆瞞郯侯?”“然黑山實有百萬之眾,從河南到常山,去除損耗。”
“百萬斛糧,又能剩多少呢?”
或許有人會疑問,為什麽一打仗糧食就消耗的快。
難不成前線將士多出來幾張嘴不成?
確實多出來幾張嘴,那便是喂養這些前線士兵的民夫。
他們把糧食運到前線去,他們得吃糧。
但是這些精壯的民夫,他們可不產糧。
勞動力被拉到前線去了,田地沒人耕種,自然導致糧食越打越少。
其實路途損耗隻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還是勞動力脫產。
要是有充足的勞動力,可以保證將士既能在前線打仗,後方還有足夠的人種田。
那國家就成了一台戰爭機器,可以無限製對外擴張。
但這在古代,是絕對沒法實現的。
張燕在這次談判中,取了巧,談到了糧秣損耗問題。
卻迴避了一個關鍵問題,
那就是百萬黑山人口,並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線作戰。
他們有不少民眾,是自給自足的。
你這是百萬人,又不是百萬兵。
怎麽能把軍事上的問題一並放在這上麵討論呢?
“……這不是河南所能負擔的。”
李翊斬釘截鐵的迴複張燕,拒絕了他開出的條件。
而這自然也在張燕的預料之中,便問:
“那麽郯侯能給出多少糧秣?”
“……三十萬斛,這是河南所能給出的極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請示劉將軍。”
“李某自己做不得數。”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為難。
顯得這三十斛糧食,都已經是他咬緊牙關,下定很大決心才同意給的。
張燕牽唇一笑。
“這三十萬斛糧秣,隻怕不夠前線將士打仗的。”
“九十萬斛如何?”
“……不行,四十萬斛,不能再多了。”
“若不然,河南情願單打獨鬥,獨自對抗袁紹。”
“至於足下麾下渠帥,任其自去耳,與我何幹?”
李翊表現出強硬的態勢。
仿佛自己所開出的這個條件,張燕不接受的話,他便要宣告談判破裂了。
雖然兩人的談話時間不長,但流速卻十分緩慢。
兩人的大腦都在飛快旋轉,拚命試探對方的底線。
尤其是張燕,他眯起眼眸,絞盡腦汁思考這究竟是不是李翊的底線?
這是一個商場談判理論。
即當你走進商店時,買一件心儀已久的商品。
但它的價格卻高出了你的預期,你知道這個價格肯定虛高。
你自己有一個最高能接受的價格,並且你也知道店主肯定也有一個最低能接受的價格。
通過討價還價,你不僅想讓商品價格低到你的預期,並且要盡可能接近店主的最低價。
因為越接近,你就省得越多。
而店主正好相反,
他想讓商品價格盡量接近你的最高價,越接近他就掙得越多。
你知道這一點,你也知道他知道這一點。
但你們都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到底是多少。
於是你們便會開始博弈,
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會不斷拋出假的底線。
並且虛張聲勢,努力地讓對方相信這就是你的底線。
到了最後,你們便會以交易破裂相互威脅。
若真交易破裂,這無疑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麵。
你沒買到東西,店主也沒能掙到錢。
但你們都會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坦然接受這雙輸的局麵。
以此來給對方施壓。
這時,你會轉身慢慢走向店門。
這是最緊張最考驗的時候。
你會後悔,因為店主的價格你是能接受的,你在猶豫要不要迴頭。
店主也會後悔,少掙總比不掙好,他在猶豫要不要叫住你。
你每多走一步,氣氛便會多緊張一分。
你們都忍不住想妥協,又都希望對方先妥協。
這就是此時張燕與李翊所麵臨的局麵。
張燕是那個店主,李翊是這個買客。
但張燕的商品是獨一無二,別處買不到的。
而李翊這個買主也是張燕在能力範圍內,唯一能夠找到的。
對於李翊而言,
黑山軍擁有龐大的勢力,不論戰時或平時都能發揮出巨大作用。
戰時,它作為紮根於冀州西部的一根尖刺,能夠很大程度的牽製袁紹的軍力。
和平時期,若能將他們轉化為普通民眾,便能得到充足的勞動力。
若是去征剿,他們藏在大山之中,反而費力不討好,頗費錢糧。
對於張燕而言,
袁紹與他不死不休,張燕幾乎不可能跟袁紹達成和解。
但他又不是袁紹的對手,隻能尋求外援。
放眼周邊,唯一能夠跟河北抗衡的,隻有曹劉的河南。
若是談判破裂,
李翊會失去一根尖刺,並且黑山軍有不少人會被袁紹吸附,間接資敵。
張燕則無法繼續管理百萬黑山人口,各自作鳥獸散。
張燕自己也極有可能退出曆史舞台,轉而投於鄉間為盜,不複今日好局。
顯然,雙輸局麵是兩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兩人都在等對方先妥協。
此時大堂內氣氛,仿佛凝固一般。
堂內的主角雖隻兩人,但周圍食客就也都跟著緊張起來。
不知談判的結果,會以什麽樣的方式而告終。
突然,一道炸雷般的聲響,自堂外傳出。
“五十萬斛糧!”
“不知這個數目,張將軍能不能接受?”
就在大夥兒都在屏氣凝神,跟著緊張之際,竟全都被這堂外的聲音給驚擾。
正要起身看,是哪個膽大之徒敢來攪擾之時。
隻見來人於萬丈夕光中走來,
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臂頗長,麵相頗為厚重威嚴。
李翊見此,趕忙上前施禮。
“……主公,怎的親來了?”
劉備笑著拍了拍李翊的肩膀,“備若不來,隻恐軍師疲於應付黑山來客。”
李翊正色答,“若再給翊半個時辰,黑山之眾已盡附河南矣……”
嗬嗬~
劉備溫聲笑道:
“軍師這些時日,頗為憂勞河北事務,又要兼管河南軍政,大是辛苦。”
“備適才剛剛處理完幾個無知小輩,聞說軍師正於州府接待冀州來客,便過來看看。”
“……看看汝這小郎,會捉燕兒不會。”
最後一句,顯然已是開玩笑。
劉備平日本不苟言笑,但唯獨在李翊麵前例外。
尤其李翊平日太忙,每日兩眉緊鎖,令劉備看了頗為心疼。
遂每每在李翊麵前時,劉備都會盡量以寬鬆活潑的方式,讓李翊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故李翊即便是提及河北之事時,劉備也多不甚關心,隻盼李翊少些負擔。
“……哈哈,翊這點皮毛小伎,如何敢在主公麵前獻醜?”
“主公快裏邊請!”
李翊彎唇一笑,將劉備請入堂內。
兩人適才的談話,俱在堂外,堂內之人尚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翊便又為眾人介紹,說道此人便是徐州之主。
漢左將軍,下邳侯,領徐州牧劉備劉玄德是也。
眾人聞說是主人家到了,遂紛紛起身施禮。
“見過劉將軍。”
“見過劉將軍。”
“……劉將軍幸會。”
眾人見禮之時,又兀自打量劉備形貌。
果真如傳聞中說的一般,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貌甚異。
“……這位想必便是張將軍了。”
劉備走至張燕身前見禮。
張燕連忙還禮。
劉備執其手,一臉真誠地說道:
“聞說張將軍,因輕勇走趫捷,故軍中號曰‘飛燕’”
“時人皆謂之張飛燕。”
“備走南闖北,識遍天下英雄,今日見著張將軍。”
“方知何謂氣概參天,雄烈過人。”
張燕被劉備握住手,與之對視,見其言語真誠,便道:
“劉將軍過獎了,燕實不敢當此美譽。”
“……嗬嗬。”
劉備牽唇一笑,四目相對,坦誠說道:
“方今雄豪並起,將軍能以一鄉之眾,合黑山百萬之民。”
“威震河朔,播名天下。”
“如何當不得這般讚譽?”
唔……
雖然明知這隻是劉備的客套話,但由於他說的太過真誠。
以至讓張燕這個老油子都頗為感動。
李翊在旁側看著,不由暗歎了一口氣。
你說你,跟我談早早答應不好嗎?
非要逼我徐州出動大漢魅魔,你才肯服服帖帖是不是?
看見張燕那已經半沉淪的樣子,李翊知此事已經成了一半了。
劉備的話還在繼續:
“……今袁紹擁四州之地,民戶百萬。”
“雖號為大將軍,終因權奪利,未有心係王室。”
“備料其久自生亂,是複有一卓也。”
有其君,必有其臣。
劉備上來跟李翊的話術套路,幾乎如出一轍。
都是先踩一腳袁紹,把他打成反賊再說。
隻不過劉備比李翊扣得帽子還狠,
李翊隻列數了袁紹的罪狀,劉備直接把袁紹打成是跟董卓一樣的反賊。
這個標簽就太狠了。
當然了,劉備完全有證據。
畢竟袁紹想擁立劉虞為帝這事兒,眾人皆知。
尤其劉備當時還在北方,對此事知之甚細。
你說天子尚在,你袁紹竟敢擁立劉虞為帝。
不是董卓是什麽?
就算這件事最後告吹了。
那也是人劉虞心存漢室,識大體。
跟你袁紹這個反賊沒關係。
玩兒政治嘛,
就是得會扣帽子,羅織罪名。
其實,細數曆朝曆代你都會發現,這些政治人物最喜歡的就是扣帽子。
他們能把一件很小的事,說成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又能把一件極為嚴肅的事,盡量去淡化它所造成的影響。
總之就是,怎麽有利於自己怎麽來。
現在河南與河北別說是兩邊的領導人了,就是兩地的百姓都知道。
兩地開戰隻是時間問題。
在熱戰開始之前,自然是先冷戰。
盡量給自己造憂,增加輿論優勢。
河南這邊,指責袁紹不遵王室,不繳錢糧,是叛逆。
河北這邊,指責曹劉挾持天子,虐殺忠臣,是漢賊。
反正,誰掌握話語權,誰就能贏得冷戰。
“張將軍乃先帝所封的平難中郎將,斷不能與反賊為伍。”
“待到來年開春,我河南便要對河北用兵。”
“到時候懇請張將軍務必助備一臂之力,備感激不盡!”
劉備緊緊拉著張燕的手,雙目對視,一臉真誠地說道。
“事若就,備為上奏天子,表奏張將軍的功績。”
“以張將軍之功,封侯拜將,自不在話下。”
“隻要張將軍點頭,備即刻將五十萬斛糧秣送上貴府。”
“另去陳地,請一道聖旨,以作討賊文書。”
“張將軍奉聖旨討賊,應能安撫黑山眾部渠帥。”
“……不知張將軍意下如何?”
唔!
張燕眼眸一蹙,心中思緒萬千。
望著劉備那誠懇厚道的神情,實不忍相拒。
……
……
(兄弟們看一下下麵作家的話哈)
(本章完)
從他能夠拉攏到匈奴人與烏桓人的支持,來對抗袁紹,就證明了他的手段不是尋常山賊可以比的。
但同時,張燕他本人又很善於自保。
堪稱武將版的賈詡。
一生多次躺贏。
如果你把張燕的經曆故事寫成網文,肯定會被網友罵慘。
因為太順,太“無腦”了,網友會覺得這很不合邏輯。
然而曆史中的許多事,往往比網文更加魔幻。
張燕從起兵時,到繼承白嫖張牛角的部隊。
然後趁著袁紹征剿黑山軍,又莫名其妙白嫖了百萬黑山軍。
之後在與袁紹的交鋒中,本已落入下風,眼看著就要被袁紹滅掉。
偏偏又趕上官渡之戰爆發,給了張燕喘息的機會。
袁曹大戰期間,張燕也是全程觀望,絕不下場。
等分出勝負後,張燕又立馬舉眾歸降了曹操。
由於是帶資進組,曹操直接封了張燕為平北將軍。
並賜爵封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
而曹操給張燕的工作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守鄴城。
等於是讓張燕遠離了戰場,早早地過上了舒心的日子。
之後,張燕在魏國安穩的渡過了自己的後半生,而爵位也一直傳到了曾孫一代。
這對於亂世中的人來說,張燕的一生已足以羨煞旁人了。
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張燕所統轄的黑山軍,在與袁紹的對峙中正處於下風。
張燕意識到了這一點,知道他們這些紀律紊亂的賊軍,是不可能與軍閥的部隊相比的。
縱有百萬數,也斷難能與袁紹軍相抗。
所以,張燕必須尋找一個外援。
公孫瓚是他最開始的盟友,但已經被困在易京出不去了。
而北方的烏桓人與鮮卑人,已經被袁紹拉攏過去,成了他北部的屏翼。
放眼天下,目今唯一能與袁紹相抗的,似乎隻有位於河南的曹劉同盟。
張燕一直想尋一個機會,去河南與曹劉締結盟約。
但奈何袁紹逼得緊,兼之又恐自己“賊軍”的身份不為曹劉所容。
故而遲疑未進。
不想前不久竟意外收到了來自徐州李郯侯的邀請函。
這對張燕而言,無異喜從天降。
遂力排眾議,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趕赴到了下邳。
見到了那位聲名遠揚,能力出眾的李子玉。
李翊給張燕的第一印象便是,聰明、睿智、堅毅。
良好的第一印象,加深了張燕想與河南合作的決心。
畢竟他此來不是代表他自己一個人來的,他身上更負有百萬黑山人口的未來。
隻是……
張燕知道,李翊這人並不好對付。
他隻能通過沉默、冷靜來盡量淡化自己,渴望與河南合作的情緒。
若不然露出破綻,被李翊抓住,他必然獅子大開口。
從而使自己在談判中陷入不利。
“張將軍近年來過得好嗎?”
李翊率先打破沉寂,走至張燕桌前,親自為他斟了一杯酒。
張燕忙雙手舉盞,接過李翊倒來的酒水。
“承蒙郯侯掛念,去歲收成正好,勉強得以自足。”
黑山軍是黃巾軍的組成部分之一。
跟黃巾軍一樣,都是自帶種子、工具,甚至還有耕牛。
所以靠著種田,也能勉強自給自足。
何況黑山眾渠帥,時不時下山去劫掠富庶的冀州諸縣。
兩重保險,使得雖有百萬人口,倒也能夠過活。
“……隻是,袁軍勢大,迫的近。”
“若無外援,張某恐也難以久持。”
張燕略作試探,表明了自己的難處。
“……嗯,袁賊自號大舜之後,出姓於陳。”
“此前淮南袁術就曾私藏玉璽,已為曹司空、劉將軍所滅。”
“今袁本初坐擁四州之地,占我漢家城池,卻不肯向朝廷中樞輸送錢糧。”
“此舉形同叛亂,論罪該誅。”
李翊也當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此前,曹劉在陳地開會時,就曾提議,要求袁紹向陳地朝廷輸送錢糧。
一開始大夥兒都以為,袁紹四世三公,出手闊綽,肯定不會吝惜這點錢糧。
雖然對袁紹來說不多,對曹劉而言也不算肥。
但大戰在即,能多薅一點兒是一點兒。
到時候真送過來,自然是曹劉先拿七成。
剩下一成給陳地百官,一成給劉寵、駱俊,一成給朝廷府庫。
本該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結果袁紹,竟然不許!
袁紹在拿了朝廷的好處,受封大將軍之位,假節後,居然連些許錢糧都不肯拿出來。
袁紹隻推脫說是,忙於“北逆”戰事,實在拿不出錢來。
對此,曹劉立即上書朝廷,下詔譴責袁紹的“叛逆”行為。
雖然這隻是輿論攻擊,但開戰前能造一點兒勢,就造一點兒勢吧。
比如現在,李翊就可以在,袁紹不肯輸送錢糧給朝廷這件事上做文章。
“張將軍乃先帝親封的平難中郎將,袁逆占據漢家城池,征伐漢家官員。”
“將軍可願做朝廷忠臣,為國家討賊否?”
李翊也開始試探,向張燕拋出橄欖枝來。
張燕雙眸一亮,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向李翊一拱手: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正當以為兩家結盟如此順利之時,張燕忽又話鋒一轉,麵露為難之色。
“隻是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
“袁紹勢大,我黑山部眾,遠在常山孤立無援。”
“若袁紹舉大軍來攻,燕當何以拒之?”
李翊雖知這是張燕在漫天要價,但仍先作詫怪之狀。
“兗州曹司空,徐州劉將軍,俱是張將軍的盟友。”
“將軍何謂孤立無援?”
張燕暗道李翊果然棘手難纏,隻得道:
“張某的意思是,我部眾俱在常山,與河南之地相去甚遠。”
“縱曹司空與劉將軍與我作盟,又如何及時來救?”
張燕既是在要價,又是在袒露他們黑山軍的困境。
畢竟他們是真幹不贏袁紹。
曆史上,若不是趕上官渡之戰爆發,張燕早就被袁紹給滅了。
雖然袁曹大戰期間,張燕作壁上觀,沒有下場。
但等到205年,張燕舉眾歸順曹操時。
所帶去的人口,已隻剩下十多萬人了。
雖然十餘萬人,對於人口稀少的漢末,依舊是一筆巨財。
但這顯然沒法跟巔峰時期的百萬人口相比。
這其中,
既有受戰亂影響導致人口減少的因素。
也有麾下渠帥不受控製,各自為政,轉去他處的原因。
這也是張燕真正要想“招安”的根本原因。
他這個黑山大王當得有名無實,大夥兒隻是名義上奉他為王。
他要真能調動麾下所有渠帥。
那百萬黑山賊,就不至於被袁紹殺得山穀空空了。
遠的不說,就單說與他一道來徐州的渠帥眭固、白饒等人。
這幫人也就表麵尊重他,真要讓他們為自己賣命。
張燕第一個不信。
“張將軍的難處,李某能夠理解。”
“但張將軍也要明白我們河南的苦衷。”
“眼下西至關中,東至東海,沿著黃河沿岸,俱在修築城牆,預備河北戰事。”
“我們雖想援助黑山,但也是有心無力呐。”
張燕也算見過世麵,麵對李翊如此說話,當即彎唇笑道:
“郯侯不必嚇唬張某,我知您宅心仁厚,足智多謀。”
“您肯定有辦法,勞您在劉將軍麵前美言幾句,多說些好話。”
“多少援助黑山些物資。”
“您肯定不忍心見我黑山之民,俱為袁軍所殺,曝屍荒野不是?”
哈哈哈……
李翊牽唇一笑,道,“張將軍比李某料之還滑呀。”
張燕低著頭,溫聲答道:
“不敢當,張某這點兒威風在您老麵前可就抖不起來嘍。”
“……罷。”
李翊一揮手,蹙起眉心,“說正經的,我河南現在正全力備戰河北戰事。”
“從豫州汝南,揚州淮南,一應輜重、錢糧、器械,俱往黃河南岸調運。”
“是真沒法援助黑山物資。”
李翊正式向張燕袒露心跡,他們正在全力備戰河北戰事,實在沒有多餘資源拿出來給他地諸侯輸血。
尤其兗州曹操,他的縱深太短,一旦使袁軍渡過黃河,幾乎一馬平川。
所以兩家正在聯合在黃河南岸修築堡壘等防禦工事,屯兵於前哨。
是真沒法支援黑山,不是裝的。
張燕表情凝重,眉心緊蹙,他意識到李翊沒有騙他。
河南確實對黑山有心無力。
若是在五年前,張燕來向河南求援倒還差不多。
因為那時的張燕,勢力範圍拓展到了黃河一帶。
河南支援他,不會費太大氣力。
但在經過袁紹一波圍剿之後,整個黑山部眾都萎縮在了常山一帶。
都跑到子龍老家去了,河南如何給他遠程輸血?
更別提,五年前是二袁爭霸,曹劉都還是別人的小弟。
時過境遷,五年後早已換了人間。
談判進展的並不順利。
張燕不辭辛勞,遠來徐州,就是為了與河南締結同盟,共抗袁紹。
但他要的,並不是口頭同盟,甚至一紙盟約。
張燕想要的,是實打實的好處。
在談判期間,張燕又話裏有話的暗示李翊。
黑山部眾,他並不能全部掌控。
中間有不少人是心向袁紹的。
這幫賊人都是好利之徒,如果你河南不能拉出實際好處,拉攏到他們。
那麽,縱然他張燕與袁紹有過節,不死不休。
但他可管不住手下人,會不會去投靠袁紹。
張燕這話,幾乎算是威脅了。
可張燕卻並沒有危言聳聽。
畢竟老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招牌擺在那兒,對黑山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早在初平二年時,
張燕就因為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爭奪冀州,而選擇站隊公孫瓚。
結果有不少人就因此離開了張燕。
在初平四年時,魏郡有袁軍叛變,聯合黑山賊,一度占據了鄴城。
又因為黑山渠帥陶升叛變,而被袁紹平定了叛亂。
袁紹也升任了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可見,黑山軍中不少人都還是心向袁氏的。
這其中也包括眭固眭白兔,在被曹操擊敗後,他親自率軍去北方找袁紹求援。
現在張燕暗示李翊這番話,既是威脅也是警告。
百萬黑山眾,看似數量龐大,人口驚人。
但畢竟各自為政,一盤散沙。
你河南願不願意拉攏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反正我張燕是管不住他們的。
一向睿智果敢的李翊,在聽完張燕道明黑山內部情況之後,此刻竟也陷入了沉思。
大堂之內,鴉雀無聲。
每一個人都屏氣凝神,大氣也不敢出。
雖然這件事與現場不少人都無關,比如山越宗帥祖郎、費棧二人。
他們本來隻是食客,莫名見證了一場政治博弈。
暗覺精彩的同時,在見到兩名政治老手的交鋒後,又覺緊張萬分,直唿過癮。
“……好。”
在沉吟了許久之後,李翊終於鬆口。
緩緩睜開雙眸,出聲詢問張燕條件。
“……張將軍開個價吧。”
“一百萬斛糧食!”
張燕啟唇更是了然,斬釘截鐵地說道。
唔……
饒是現場有不少看客,但當聽到張燕開出的條件之後,仍是忍不住屏氣凝神。
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啊!
“……嗬嗬,張將軍莫非欺吾年少。”
“李某豈八歲童蒙,不識數目?”
李翊也算官場老手了,麵對張燕的開出的驚人條件,表現的異常冷靜。
“燕豈敢大言欺人,誆瞞郯侯?”“然黑山實有百萬之眾,從河南到常山,去除損耗。”
“百萬斛糧,又能剩多少呢?”
或許有人會疑問,為什麽一打仗糧食就消耗的快。
難不成前線將士多出來幾張嘴不成?
確實多出來幾張嘴,那便是喂養這些前線士兵的民夫。
他們把糧食運到前線去,他們得吃糧。
但是這些精壯的民夫,他們可不產糧。
勞動力被拉到前線去了,田地沒人耕種,自然導致糧食越打越少。
其實路途損耗隻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還是勞動力脫產。
要是有充足的勞動力,可以保證將士既能在前線打仗,後方還有足夠的人種田。
那國家就成了一台戰爭機器,可以無限製對外擴張。
但這在古代,是絕對沒法實現的。
張燕在這次談判中,取了巧,談到了糧秣損耗問題。
卻迴避了一個關鍵問題,
那就是百萬黑山人口,並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線作戰。
他們有不少民眾,是自給自足的。
你這是百萬人,又不是百萬兵。
怎麽能把軍事上的問題一並放在這上麵討論呢?
“……這不是河南所能負擔的。”
李翊斬釘截鐵的迴複張燕,拒絕了他開出的條件。
而這自然也在張燕的預料之中,便問:
“那麽郯侯能給出多少糧秣?”
“……三十萬斛,這是河南所能給出的極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請示劉將軍。”
“李某自己做不得數。”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為難。
顯得這三十斛糧食,都已經是他咬緊牙關,下定很大決心才同意給的。
張燕牽唇一笑。
“這三十萬斛糧秣,隻怕不夠前線將士打仗的。”
“九十萬斛如何?”
“……不行,四十萬斛,不能再多了。”
“若不然,河南情願單打獨鬥,獨自對抗袁紹。”
“至於足下麾下渠帥,任其自去耳,與我何幹?”
李翊表現出強硬的態勢。
仿佛自己所開出的這個條件,張燕不接受的話,他便要宣告談判破裂了。
雖然兩人的談話時間不長,但流速卻十分緩慢。
兩人的大腦都在飛快旋轉,拚命試探對方的底線。
尤其是張燕,他眯起眼眸,絞盡腦汁思考這究竟是不是李翊的底線?
這是一個商場談判理論。
即當你走進商店時,買一件心儀已久的商品。
但它的價格卻高出了你的預期,你知道這個價格肯定虛高。
你自己有一個最高能接受的價格,並且你也知道店主肯定也有一個最低能接受的價格。
通過討價還價,你不僅想讓商品價格低到你的預期,並且要盡可能接近店主的最低價。
因為越接近,你就省得越多。
而店主正好相反,
他想讓商品價格盡量接近你的最高價,越接近他就掙得越多。
你知道這一點,你也知道他知道這一點。
但你們都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到底是多少。
於是你們便會開始博弈,
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會不斷拋出假的底線。
並且虛張聲勢,努力地讓對方相信這就是你的底線。
到了最後,你們便會以交易破裂相互威脅。
若真交易破裂,這無疑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麵。
你沒買到東西,店主也沒能掙到錢。
但你們都會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坦然接受這雙輸的局麵。
以此來給對方施壓。
這時,你會轉身慢慢走向店門。
這是最緊張最考驗的時候。
你會後悔,因為店主的價格你是能接受的,你在猶豫要不要迴頭。
店主也會後悔,少掙總比不掙好,他在猶豫要不要叫住你。
你每多走一步,氣氛便會多緊張一分。
你們都忍不住想妥協,又都希望對方先妥協。
這就是此時張燕與李翊所麵臨的局麵。
張燕是那個店主,李翊是這個買客。
但張燕的商品是獨一無二,別處買不到的。
而李翊這個買主也是張燕在能力範圍內,唯一能夠找到的。
對於李翊而言,
黑山軍擁有龐大的勢力,不論戰時或平時都能發揮出巨大作用。
戰時,它作為紮根於冀州西部的一根尖刺,能夠很大程度的牽製袁紹的軍力。
和平時期,若能將他們轉化為普通民眾,便能得到充足的勞動力。
若是去征剿,他們藏在大山之中,反而費力不討好,頗費錢糧。
對於張燕而言,
袁紹與他不死不休,張燕幾乎不可能跟袁紹達成和解。
但他又不是袁紹的對手,隻能尋求外援。
放眼周邊,唯一能夠跟河北抗衡的,隻有曹劉的河南。
若是談判破裂,
李翊會失去一根尖刺,並且黑山軍有不少人會被袁紹吸附,間接資敵。
張燕則無法繼續管理百萬黑山人口,各自作鳥獸散。
張燕自己也極有可能退出曆史舞台,轉而投於鄉間為盜,不複今日好局。
顯然,雙輸局麵是兩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兩人都在等對方先妥協。
此時大堂內氣氛,仿佛凝固一般。
堂內的主角雖隻兩人,但周圍食客就也都跟著緊張起來。
不知談判的結果,會以什麽樣的方式而告終。
突然,一道炸雷般的聲響,自堂外傳出。
“五十萬斛糧!”
“不知這個數目,張將軍能不能接受?”
就在大夥兒都在屏氣凝神,跟著緊張之際,竟全都被這堂外的聲音給驚擾。
正要起身看,是哪個膽大之徒敢來攪擾之時。
隻見來人於萬丈夕光中走來,
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臂頗長,麵相頗為厚重威嚴。
李翊見此,趕忙上前施禮。
“……主公,怎的親來了?”
劉備笑著拍了拍李翊的肩膀,“備若不來,隻恐軍師疲於應付黑山來客。”
李翊正色答,“若再給翊半個時辰,黑山之眾已盡附河南矣……”
嗬嗬~
劉備溫聲笑道:
“軍師這些時日,頗為憂勞河北事務,又要兼管河南軍政,大是辛苦。”
“備適才剛剛處理完幾個無知小輩,聞說軍師正於州府接待冀州來客,便過來看看。”
“……看看汝這小郎,會捉燕兒不會。”
最後一句,顯然已是開玩笑。
劉備平日本不苟言笑,但唯獨在李翊麵前例外。
尤其李翊平日太忙,每日兩眉緊鎖,令劉備看了頗為心疼。
遂每每在李翊麵前時,劉備都會盡量以寬鬆活潑的方式,讓李翊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故李翊即便是提及河北之事時,劉備也多不甚關心,隻盼李翊少些負擔。
“……哈哈,翊這點皮毛小伎,如何敢在主公麵前獻醜?”
“主公快裏邊請!”
李翊彎唇一笑,將劉備請入堂內。
兩人適才的談話,俱在堂外,堂內之人尚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翊便又為眾人介紹,說道此人便是徐州之主。
漢左將軍,下邳侯,領徐州牧劉備劉玄德是也。
眾人聞說是主人家到了,遂紛紛起身施禮。
“見過劉將軍。”
“見過劉將軍。”
“……劉將軍幸會。”
眾人見禮之時,又兀自打量劉備形貌。
果真如傳聞中說的一般,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貌甚異。
“……這位想必便是張將軍了。”
劉備走至張燕身前見禮。
張燕連忙還禮。
劉備執其手,一臉真誠地說道:
“聞說張將軍,因輕勇走趫捷,故軍中號曰‘飛燕’”
“時人皆謂之張飛燕。”
“備走南闖北,識遍天下英雄,今日見著張將軍。”
“方知何謂氣概參天,雄烈過人。”
張燕被劉備握住手,與之對視,見其言語真誠,便道:
“劉將軍過獎了,燕實不敢當此美譽。”
“……嗬嗬。”
劉備牽唇一笑,四目相對,坦誠說道:
“方今雄豪並起,將軍能以一鄉之眾,合黑山百萬之民。”
“威震河朔,播名天下。”
“如何當不得這般讚譽?”
唔……
雖然明知這隻是劉備的客套話,但由於他說的太過真誠。
以至讓張燕這個老油子都頗為感動。
李翊在旁側看著,不由暗歎了一口氣。
你說你,跟我談早早答應不好嗎?
非要逼我徐州出動大漢魅魔,你才肯服服帖帖是不是?
看見張燕那已經半沉淪的樣子,李翊知此事已經成了一半了。
劉備的話還在繼續:
“……今袁紹擁四州之地,民戶百萬。”
“雖號為大將軍,終因權奪利,未有心係王室。”
“備料其久自生亂,是複有一卓也。”
有其君,必有其臣。
劉備上來跟李翊的話術套路,幾乎如出一轍。
都是先踩一腳袁紹,把他打成反賊再說。
隻不過劉備比李翊扣得帽子還狠,
李翊隻列數了袁紹的罪狀,劉備直接把袁紹打成是跟董卓一樣的反賊。
這個標簽就太狠了。
當然了,劉備完全有證據。
畢竟袁紹想擁立劉虞為帝這事兒,眾人皆知。
尤其劉備當時還在北方,對此事知之甚細。
你說天子尚在,你袁紹竟敢擁立劉虞為帝。
不是董卓是什麽?
就算這件事最後告吹了。
那也是人劉虞心存漢室,識大體。
跟你袁紹這個反賊沒關係。
玩兒政治嘛,
就是得會扣帽子,羅織罪名。
其實,細數曆朝曆代你都會發現,這些政治人物最喜歡的就是扣帽子。
他們能把一件很小的事,說成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又能把一件極為嚴肅的事,盡量去淡化它所造成的影響。
總之就是,怎麽有利於自己怎麽來。
現在河南與河北別說是兩邊的領導人了,就是兩地的百姓都知道。
兩地開戰隻是時間問題。
在熱戰開始之前,自然是先冷戰。
盡量給自己造憂,增加輿論優勢。
河南這邊,指責袁紹不遵王室,不繳錢糧,是叛逆。
河北這邊,指責曹劉挾持天子,虐殺忠臣,是漢賊。
反正,誰掌握話語權,誰就能贏得冷戰。
“張將軍乃先帝所封的平難中郎將,斷不能與反賊為伍。”
“待到來年開春,我河南便要對河北用兵。”
“到時候懇請張將軍務必助備一臂之力,備感激不盡!”
劉備緊緊拉著張燕的手,雙目對視,一臉真誠地說道。
“事若就,備為上奏天子,表奏張將軍的功績。”
“以張將軍之功,封侯拜將,自不在話下。”
“隻要張將軍點頭,備即刻將五十萬斛糧秣送上貴府。”
“另去陳地,請一道聖旨,以作討賊文書。”
“張將軍奉聖旨討賊,應能安撫黑山眾部渠帥。”
“……不知張將軍意下如何?”
唔!
張燕眼眸一蹙,心中思緒萬千。
望著劉備那誠懇厚道的神情,實不忍相拒。
……
……
(兄弟們看一下下麵作家的話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