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做好眼前事,不怕身後名!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位麵。
“好狠的口號!”
崇禎皇帝也被李自成想出來的這句口號,嚇得渾身冷汗直流。
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當年,處處都是小冰河時代所帶來的影響。
糧食不夠,國庫欠缺,邊疆戰亂,內地不平。
各種危機重重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的有人能喊出一句口號,隻要迎接他們的到來,他們就不會收老百姓的糧食稅,這對於老百姓來說,將會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也是在絕望黑暗中生存下來唯一的光明。
有了這樣的口號,不難想象,會有無數老百姓投奔李自成,成為當地的叛軍,與朝廷為敵,與大明為敵,與他崇禎皇帝為敵!
“原來他早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切。”
崇禎皇帝望著天幕,迴想起之前朱由檢所說的那句驚人之語,宣布取消大明王朝的糧食稅。
直到這一刻,崇禎皇帝才終於明白,原來朱由檢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天下的叛亂。
怪不得朱由檢曾經說,他的這個決定,會平定整個大明所有的叛亂。
此言果然非虛!
“可是,朕若是取消糧食稅的話,大明豈不是馬上就要亂起來?”
崇禎皇帝頭疼的很。
他統治下的大明和天幕中朱由檢統治下的完全不同。
即便他們最初的命運一樣,擁有的條件也都一樣,但因為選擇的不同,兩位不同時空的皇帝,早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朱由檢走的道路,可謂是千難萬險,九死一生。
無數次曆經危難,最終還是走了過來。
而上天是公平的。
朱由檢雖然經曆了無數的磨難,可他卻也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報酬,那就是如今皇權在握,朝廷遍布自己的親信。
大明雖然內亂重重,可局勢依舊掌控在他的手中,隻需要稍稍一用力,便可將內部的矛盾平靜下來。
崇禎皇帝卻不一樣。
他登基之後,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鏟除了魏忠賢一黨。
雖說贏得朝廷上下所有大臣們的一致好評,但崇禎皇帝在看了天幕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被那些大臣們給騙了。
一步錯步步錯。
如今崇禎皇帝在朝堂之上步履維艱,想要嚐試任何一次改革,都會遇到無數的阻撓。
要是他宣布取消糧食稅的話,那麽天下所有的士紳地主,肯定都會群起而攻之,甚至掀翻他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難啊!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崇禎皇帝搖搖頭。
取消糧食稅,朝中大臣、天下士紳不會答應。
可不取消糧食稅,早晚有一天,以李自成為首的叛軍,就會喊出不納糧的口號,老百姓們早晚也會背叛大明,成為叛軍的力量。
不管怎麽選擇,崇禎皇帝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有時候非常羨慕天幕裏的朱由檢,言出法隨,說一不二。
無論朱由檢做出怎麽令人無法理解的決定,都會有一幫人無腦支持。
……
【在李自成喊出不納糧的口號之後,叛軍立刻歡唿雀躍,將這句口號迅速打出,遍布整個西北地區。】
【然而,在口號打出去之後,西北地區的形勢,與叛軍們所幻想的完全不一樣。】
【每個城鎮的老百姓都沒有感到異常的興奮,甚至情緒都非常平淡。】
【“這是怎麽迴事?”】
【叛軍營地內,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李自成皺著眉頭,實在無法理解老百姓的情緒和行為。】
【糧食乃是老百姓頭等大事,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隻要有吃的,讓老百姓們做什麽都可以。】
【李自成正是抓住老百姓這個弱點,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幾天幾夜,終於想出不納糧的口號。】
【反正他是叛軍,別管以後會不會實現這個承諾,總之先把口號喊出來再說,能忽悠多少人是多少人。】
【隻要足夠多的人上了他這艘賊船,力量越來越強大之後,就不會有人膽敢讓他去實現曾經的這句口號。】
【這樣一個完美無缺的計劃,李自成自信老百姓們聽了之後,肯定會立刻打開城門,迎接他們叛軍的到來。】
【因為李自成來了之後,老百姓們就不需要繳納糧食,就可以養活自己家裏更多的人口。】
【這年頭,無論誰當皇帝,老百姓們都沒有任何感覺,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肚子到底餓不餓。】
“看看!看看!這就是朝廷不作為的下場。”
朱元璋看到這一幕,由衷的感慨道:“老大,你千萬要記住,日後無論怎麽樣,都必須要讓老百姓們有一口飯吃。”
“老百姓們要是沒有飯吃,早晚有一天,咱們大明就會像曾經的元朝那樣,被這些老百姓們推翻統治。”
作為曾經的老百姓,朱元璋比任何人都了解老百姓們到底是什麽心理。
天幕說的是對的。
老百姓們根本不關心龍椅上坐的是哪位皇帝,他們隻會關心自己明天會不會餓肚子。
朱標重重點頭道:“我知道了,爹。”
……
“民為水,君為舟。”
永樂大帝朱棣頗為感慨的說道:“曾經唐太宗所說的這句話,便在此處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國之君連讓老百姓吃飽肚子的能力都沒有,那麽他也沒有資格做這個皇帝。”
“這樣的王朝推翻也就罷了。”
如此驚世駭俗的言論,也就隻有朱棣敢在大殿上公開說出來。
大臣們全部都紛紛低頭,大氣也不敢出。
朱瞻基拍著胸脯保證道:“爺爺,你就放心吧。”
“以後你的後代子孫,肯定都會以百姓為重。”
“天幕裏的朱由檢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朱棣輕笑一聲,漫不經心的說道:“誰知道這孩子到底是不是咱們這個時代存在的人?”
“或許百餘年後,咱們大明的亡國之君,不是天幕裏的朱由檢呢?”
“這……”朱瞻基被問住了。
朱高熾連忙站出來打圓場道:“不管後代子孫如何,我們都應該以身作則,讓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做好眼前事,就不怕身後名。”
“好狠的口號!”
崇禎皇帝也被李自成想出來的這句口號,嚇得渾身冷汗直流。
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當年,處處都是小冰河時代所帶來的影響。
糧食不夠,國庫欠缺,邊疆戰亂,內地不平。
各種危機重重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的有人能喊出一句口號,隻要迎接他們的到來,他們就不會收老百姓的糧食稅,這對於老百姓來說,將會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也是在絕望黑暗中生存下來唯一的光明。
有了這樣的口號,不難想象,會有無數老百姓投奔李自成,成為當地的叛軍,與朝廷為敵,與大明為敵,與他崇禎皇帝為敵!
“原來他早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切。”
崇禎皇帝望著天幕,迴想起之前朱由檢所說的那句驚人之語,宣布取消大明王朝的糧食稅。
直到這一刻,崇禎皇帝才終於明白,原來朱由檢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天下的叛亂。
怪不得朱由檢曾經說,他的這個決定,會平定整個大明所有的叛亂。
此言果然非虛!
“可是,朕若是取消糧食稅的話,大明豈不是馬上就要亂起來?”
崇禎皇帝頭疼的很。
他統治下的大明和天幕中朱由檢統治下的完全不同。
即便他們最初的命運一樣,擁有的條件也都一樣,但因為選擇的不同,兩位不同時空的皇帝,早已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朱由檢走的道路,可謂是千難萬險,九死一生。
無數次曆經危難,最終還是走了過來。
而上天是公平的。
朱由檢雖然經曆了無數的磨難,可他卻也得到了他應該得到的報酬,那就是如今皇權在握,朝廷遍布自己的親信。
大明雖然內亂重重,可局勢依舊掌控在他的手中,隻需要稍稍一用力,便可將內部的矛盾平靜下來。
崇禎皇帝卻不一樣。
他登基之後,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鏟除了魏忠賢一黨。
雖說贏得朝廷上下所有大臣們的一致好評,但崇禎皇帝在看了天幕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被那些大臣們給騙了。
一步錯步步錯。
如今崇禎皇帝在朝堂之上步履維艱,想要嚐試任何一次改革,都會遇到無數的阻撓。
要是他宣布取消糧食稅的話,那麽天下所有的士紳地主,肯定都會群起而攻之,甚至掀翻他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難啊!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崇禎皇帝搖搖頭。
取消糧食稅,朝中大臣、天下士紳不會答應。
可不取消糧食稅,早晚有一天,以李自成為首的叛軍,就會喊出不納糧的口號,老百姓們早晚也會背叛大明,成為叛軍的力量。
不管怎麽選擇,崇禎皇帝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他有時候非常羨慕天幕裏的朱由檢,言出法隨,說一不二。
無論朱由檢做出怎麽令人無法理解的決定,都會有一幫人無腦支持。
……
【在李自成喊出不納糧的口號之後,叛軍立刻歡唿雀躍,將這句口號迅速打出,遍布整個西北地區。】
【然而,在口號打出去之後,西北地區的形勢,與叛軍們所幻想的完全不一樣。】
【每個城鎮的老百姓都沒有感到異常的興奮,甚至情緒都非常平淡。】
【“這是怎麽迴事?”】
【叛軍營地內,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李自成皺著眉頭,實在無法理解老百姓的情緒和行為。】
【糧食乃是老百姓頭等大事,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隻要有吃的,讓老百姓們做什麽都可以。】
【李自成正是抓住老百姓這個弱點,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幾天幾夜,終於想出不納糧的口號。】
【反正他是叛軍,別管以後會不會實現這個承諾,總之先把口號喊出來再說,能忽悠多少人是多少人。】
【隻要足夠多的人上了他這艘賊船,力量越來越強大之後,就不會有人膽敢讓他去實現曾經的這句口號。】
【這樣一個完美無缺的計劃,李自成自信老百姓們聽了之後,肯定會立刻打開城門,迎接他們叛軍的到來。】
【因為李自成來了之後,老百姓們就不需要繳納糧食,就可以養活自己家裏更多的人口。】
【這年頭,無論誰當皇帝,老百姓們都沒有任何感覺,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肚子到底餓不餓。】
“看看!看看!這就是朝廷不作為的下場。”
朱元璋看到這一幕,由衷的感慨道:“老大,你千萬要記住,日後無論怎麽樣,都必須要讓老百姓們有一口飯吃。”
“老百姓們要是沒有飯吃,早晚有一天,咱們大明就會像曾經的元朝那樣,被這些老百姓們推翻統治。”
作為曾經的老百姓,朱元璋比任何人都了解老百姓們到底是什麽心理。
天幕說的是對的。
老百姓們根本不關心龍椅上坐的是哪位皇帝,他們隻會關心自己明天會不會餓肚子。
朱標重重點頭道:“我知道了,爹。”
……
“民為水,君為舟。”
永樂大帝朱棣頗為感慨的說道:“曾經唐太宗所說的這句話,便在此處體現的淋漓盡致。”
“一國之君連讓老百姓吃飽肚子的能力都沒有,那麽他也沒有資格做這個皇帝。”
“這樣的王朝推翻也就罷了。”
如此驚世駭俗的言論,也就隻有朱棣敢在大殿上公開說出來。
大臣們全部都紛紛低頭,大氣也不敢出。
朱瞻基拍著胸脯保證道:“爺爺,你就放心吧。”
“以後你的後代子孫,肯定都會以百姓為重。”
“天幕裏的朱由檢不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朱棣輕笑一聲,漫不經心的說道:“誰知道這孩子到底是不是咱們這個時代存在的人?”
“或許百餘年後,咱們大明的亡國之君,不是天幕裏的朱由檢呢?”
“這……”朱瞻基被問住了。
朱高熾連忙站出來打圓場道:“不管後代子孫如何,我們都應該以身作則,讓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做好眼前事,就不怕身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