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天文地理、算術文學,通通都是科舉內容!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廢除八股文,恩科以何根據選賢取士啊?”】
【正當奉天殿裏的文武百官愣神的時候,洪承疇站出來,說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自大明建國以來,科舉考試一向以八股取士,如今廢除八股文倒也不是不可以,畢竟朱由檢的政策,很多時候都讓人大跌眼鏡。】
【可問題是八股文廢除之後,那些舉人士子又該如何考試?考試的內容又是什麽?考官又該以何種根據來錄取那些有才華的學子?】
【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解決便隨意廢除八股文,就有點太想當然了。】
【滿朝大臣也都目光炯炯的望著朱由檢,希望能得到一個答案。】
【朱由檢平靜的說道:“天文、地理、算術、曆史、文學,這些都會納入此次恩科考試的內容。”】
【“此外,日後還要增加物理、化學等科目。”】
【此言一出,眾人又疑惑不解了。】
【天文、地理、算術、曆史這些東西,納入恩科的考試內容,雖然已經非常離譜,但至少大家也都能聽得懂。】
【物理和化學又是什麽東西?聽都沒聽說過。】
“老大,你聽說過嗎?”
朱元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不過他倒是無所謂,畢竟自己是乞丐出身,小時候也沒讀過幾本書,搞不明白也是正常,沒有人會覺得什麽。
朱標大為尷尬,搖頭道:“這個……我也不知道,或許又是的孩子提出來的全新概念吧?”
朱元璋沒再說什麽,朱標不懂這些東西,倒也不足為奇。
很多時候,朱由檢提出來的想法,都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而且很困惑。
“把這些東西囊括在科舉考試的內容當中,有什麽用?”
雖然朱元璋不知道物理和化學是什麽,但他最起碼明白什麽是天文、地理、算術、文學。
這些學問一直都被認為是旁門左道,一些不被重視的雜學。
考究這些東西,在朱元璋的眼裏,就是浪費時間。
不過朱元璋這次學聰明了,不會像之前那麽武斷的否定朱由檢,隻是隨口抱怨兩句。
朱標和朱棣等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迴答這個問題,隻能默默的望著天幕,看看朱由檢之後的做法。
……
【“敢問陛下,這些學問難道比八股文更能體現出一個人才華嗎?”】
【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表示不理解。】
【所謂科舉取士,最重要的就是看一個人的學問究竟是什麽程度。】
【而八股文是最能直觀體現出這一點的方法。】
【如今廢除八股文,卻要用所謂的天文、地理這些旁支雜學替代,實在是讓人有點無法接受。】
【孫承宗是三朝老臣,年紀大了,思想難免守舊,自然想要反對朱由檢的想法。】
【其實也不隻是他這麽想,在場的大臣們幾乎都是同樣的想法。】
【朱由檢迴答道:“八股文或許能體現一個讀書人的綜合素質,但這些並不是如今朝廷最需要的。”】
【“朝廷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發展國計民生。”】
【“可靠那些用八股文選出來的人才,已經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的發展。”】
【“必須要用術業有專攻的人才,去治理新興行業的發展,隻有這樣,大明才能真正的振興。”】
【“現在諸位可能不太理解,但總有一天,你們會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麵對朝臣們的質疑和詢問,朱由檢不需要迴答的多麽詳細。】
【一直以來,他都背負著太多的壓力,更不會在乎這一點質疑。】
【他隻需要將自己想要推行的政策推行下去,哪怕有強權也無所謂,這就足夠了。】
【至於是非對錯,那都是之後的事情。】
【其實說的再露骨一些,大明王朝不是老百姓的,更不是朝廷大臣們的,隻是他朱由檢一個人的。】
【大明若是滅亡,新朝建立,老百姓們依然可以安居樂業,大臣們依然可以為新朝效力,可唯有朱由檢,背後沒有任何退路。】
【所以他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隻需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大明就足夠了。】
“隻有自己沒有任何退路嗎?”
崇禎皇帝反複咀嚼著天幕所說的這句話,好像又學到了一些帝王之術。
在此之前,王爺出身的崇禎皇帝,學的一直都是忠君愛民之道,從來沒有人告訴他,該如何做一個皇帝。
但自從看到天幕之後,崇禎越來越明白皇帝二字的含義。
正如天幕裏的朱由檢,他之所以能這麽果決的推行一切政策,或許就是因為他一直都明白,整個大明王朝所有人都有退路,隻有他背後是一條死路。
若是不能抱著必死的決心前進,那麽大明終究會和他一起滅亡。
“原來這就是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失敗的真正原因!”
崇禎皇帝忽然悟了。
國家已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不管怎麽走,最終的結局,無非就是兩個。
要麽逆天改命,要麽一死了之。
崇禎皇帝怕死嗎?
他當然不怕!
可他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卻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皇帝二字給他的心裏造成太大的負擔,讓他做任何事情都畏手畏腳。
但現在,崇禎皇帝想明白了。
反正到最後不過一死而已,那還不如放開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說不定就會像天幕裏的朱由檢那樣,置之死地而後生,讓大明再次偉大!
“王承恩!”
“奴婢在。”
“密召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曹文詔進京,朕有大事要托付!”
崇禎皇帝也決定效仿天幕裏的朱由檢那樣,跟京城裏的達官顯貴攤牌!
隻是在那樣做之前,必須要掌握足夠的兵權。
而托天幕和朱由檢的福,崇禎皇帝在之前就已經秘密布局,讓洪承疇等人在各地招兵買馬。
至於糧餉的事情,八大晉商早就已經在錦衣衛的掌控之中,隨時可以為這些人提供糧餉。
“奴婢遵命。”
王承恩答應一聲,趕緊照崇禎皇帝的命令行事。
他雖然不知道崇禎皇帝為何忽然要召這些人進京,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正當奉天殿裏的文武百官愣神的時候,洪承疇站出來,說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自大明建國以來,科舉考試一向以八股取士,如今廢除八股文倒也不是不可以,畢竟朱由檢的政策,很多時候都讓人大跌眼鏡。】
【可問題是八股文廢除之後,那些舉人士子又該如何考試?考試的內容又是什麽?考官又該以何種根據來錄取那些有才華的學子?】
【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解決便隨意廢除八股文,就有點太想當然了。】
【滿朝大臣也都目光炯炯的望著朱由檢,希望能得到一個答案。】
【朱由檢平靜的說道:“天文、地理、算術、曆史、文學,這些都會納入此次恩科考試的內容。”】
【“此外,日後還要增加物理、化學等科目。”】
【此言一出,眾人又疑惑不解了。】
【天文、地理、算術、曆史這些東西,納入恩科的考試內容,雖然已經非常離譜,但至少大家也都能聽得懂。】
【物理和化學又是什麽東西?聽都沒聽說過。】
“老大,你聽說過嗎?”
朱元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不過他倒是無所謂,畢竟自己是乞丐出身,小時候也沒讀過幾本書,搞不明白也是正常,沒有人會覺得什麽。
朱標大為尷尬,搖頭道:“這個……我也不知道,或許又是的孩子提出來的全新概念吧?”
朱元璋沒再說什麽,朱標不懂這些東西,倒也不足為奇。
很多時候,朱由檢提出來的想法,都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而且很困惑。
“把這些東西囊括在科舉考試的內容當中,有什麽用?”
雖然朱元璋不知道物理和化學是什麽,但他最起碼明白什麽是天文、地理、算術、文學。
這些學問一直都被認為是旁門左道,一些不被重視的雜學。
考究這些東西,在朱元璋的眼裏,就是浪費時間。
不過朱元璋這次學聰明了,不會像之前那麽武斷的否定朱由檢,隻是隨口抱怨兩句。
朱標和朱棣等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迴答這個問題,隻能默默的望著天幕,看看朱由檢之後的做法。
……
【“敢問陛下,這些學問難道比八股文更能體現出一個人才華嗎?”】
【首輔軍機大臣孫承宗表示不理解。】
【所謂科舉取士,最重要的就是看一個人的學問究竟是什麽程度。】
【而八股文是最能直觀體現出這一點的方法。】
【如今廢除八股文,卻要用所謂的天文、地理這些旁支雜學替代,實在是讓人有點無法接受。】
【孫承宗是三朝老臣,年紀大了,思想難免守舊,自然想要反對朱由檢的想法。】
【其實也不隻是他這麽想,在場的大臣們幾乎都是同樣的想法。】
【朱由檢迴答道:“八股文或許能體現一個讀書人的綜合素質,但這些並不是如今朝廷最需要的。”】
【“朝廷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要發展國計民生。”】
【“可靠那些用八股文選出來的人才,已經不適合現在這個時代的發展。”】
【“必須要用術業有專攻的人才,去治理新興行業的發展,隻有這樣,大明才能真正的振興。”】
【“現在諸位可能不太理解,但總有一天,你們會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麵對朝臣們的質疑和詢問,朱由檢不需要迴答的多麽詳細。】
【一直以來,他都背負著太多的壓力,更不會在乎這一點質疑。】
【他隻需要將自己想要推行的政策推行下去,哪怕有強權也無所謂,這就足夠了。】
【至於是非對錯,那都是之後的事情。】
【其實說的再露骨一些,大明王朝不是老百姓的,更不是朝廷大臣們的,隻是他朱由檢一個人的。】
【大明若是滅亡,新朝建立,老百姓們依然可以安居樂業,大臣們依然可以為新朝效力,可唯有朱由檢,背後沒有任何退路。】
【所以他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隻需要以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大明就足夠了。】
“隻有自己沒有任何退路嗎?”
崇禎皇帝反複咀嚼著天幕所說的這句話,好像又學到了一些帝王之術。
在此之前,王爺出身的崇禎皇帝,學的一直都是忠君愛民之道,從來沒有人告訴他,該如何做一個皇帝。
但自從看到天幕之後,崇禎越來越明白皇帝二字的含義。
正如天幕裏的朱由檢,他之所以能這麽果決的推行一切政策,或許就是因為他一直都明白,整個大明王朝所有人都有退路,隻有他背後是一條死路。
若是不能抱著必死的決心前進,那麽大明終究會和他一起滅亡。
“原來這就是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失敗的真正原因!”
崇禎皇帝忽然悟了。
國家已經到了如今這個地步,不管怎麽走,最終的結局,無非就是兩個。
要麽逆天改命,要麽一死了之。
崇禎皇帝怕死嗎?
他當然不怕!
可他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卻總是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皇帝二字給他的心裏造成太大的負擔,讓他做任何事情都畏手畏腳。
但現在,崇禎皇帝想明白了。
反正到最後不過一死而已,那還不如放開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說不定就會像天幕裏的朱由檢那樣,置之死地而後生,讓大明再次偉大!
“王承恩!”
“奴婢在。”
“密召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曹文詔進京,朕有大事要托付!”
崇禎皇帝也決定效仿天幕裏的朱由檢那樣,跟京城裏的達官顯貴攤牌!
隻是在那樣做之前,必須要掌握足夠的兵權。
而托天幕和朱由檢的福,崇禎皇帝在之前就已經秘密布局,讓洪承疇等人在各地招兵買馬。
至於糧餉的事情,八大晉商早就已經在錦衣衛的掌控之中,隨時可以為這些人提供糧餉。
“奴婢遵命。”
王承恩答應一聲,趕緊照崇禎皇帝的命令行事。
他雖然不知道崇禎皇帝為何忽然要召這些人進京,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