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被時代拋棄的人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向商業、軍事、海外貿易轉型?”
聽著朱由檢在天幕裏的發言,朱元璋不禁皺起眉頭。
華夏王朝,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農耕為主的主體帝國。
從秦漢時期開始,再到隋唐,一直到宋明,都是以農耕為核心基礎,建立起來的王朝。
別的不說,就說朱元璋自己,就是一個純粹的農民出身。
他比任何人都看重農耕給王朝帶來的生命力。
打個比方說。
如果說大明王朝就是一個人,那麽農耕就是這個人的元氣。
一個人是不能喪失元氣的,否則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一命嗚唿。
而朱由檢試圖想要改變這一切,想要改變華夏兩千年來的製度,就讓朱元璋從骨子裏就有種不適感。
他無法接受朱由檢的這種做法。
一個王朝發展方向的轉型,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將關乎到千萬人的命運、生計,甚至是生死。
“放棄農耕,那帝國將來會成什麽樣子啊?”
朱標也感到不可思議。
之前廢除農稅,讓農民們不必再上交糧食,已經讓他覺得很瘋狂了。
現在,朱由檢還要徹底放棄農耕文化,向新的方向轉型。
光是這樣想一想,朱標就覺得滿頭大汗。
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要將整個帝國所有人的命運,全部都扛在自己的肩上。
一旦轉型失敗,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此而喪命,朱由檢就要為此而負責。
他身上的壓力有多大啊!
“真是胡鬧,現在都已經天下大亂了,還想著要繼續改製,也不挑挑時候?
再說了,這樣的改製真的有用嗎?要是有用的話,老祖宗不早就已經改了嗎?”
朱元璋忍不住發起了脾氣。
如果他在朱由檢麵前的話,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這個愚蠢的決定。
“之前這孩子確實也從商業和軍事方麵出發,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問題是這些成效能不能持久?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比起朱元璋純粹的抗拒,朱標考慮的則是與農耕相比較,商業、軍事還有所謂的海外貿易,能否支撐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
這都是一些全新的概念,在朱由檢提出之前,沒有任何人認真思考過這些方麵的問題。
對於朱標而言,這些領域都非常陌生。
人們一旦到了自己陌生的領域,都會變得非常謹慎,這也算是人之常情。
“就怕他胡改瞎改,最後把一副好牌全都打爛了。”
朱元璋還是比較擔心朱由檢的皇位能不能坐得穩,畢竟天下的藩王都已經起兵反抗,甚至還有很多讀書人也都站在了藩王那一邊。
別忘了還有張獻忠、李自成這些農民起義,朱由檢目前麵對的局麵,可以用群起而攻之來形容了。
如果不是天幕的視角,讓朱元璋等人知道朱由檢的付出,單單是從天下大勢來看,此時的朱由檢和秦二世、隋煬帝,這些亡國之君的形象,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爹,算了,咱們現在也做不了什麽,隻能耐心往下看了。”
朱標苦笑一聲。
不管他們父子再怎麽分析,再怎麽著急,到最後決定一切的還是朱由檢。
……
其實不止朱元璋、朱標父子,大明各個時代的帝王將相,此刻都覺得朱由檢就像個瘋子。
楊士奇:“他難道不把天給捅破就誓不罷休嗎?”
楊廷和:“真是難以理解,他所做的事情,要遠比曾經的隋煬帝更加誇張,更加瘋狂。”
嚴嵩:“伴君如伴虎啊,隻有猛虎才有這樣的膽子,天翻地覆,洪水滔天,都在這一把了!”
……
【新科進士們大多都是年輕一代,被朱由檢的話這麽一激,全部都眼中冒火,熱血沸騰。】
【刻在華夏的豐碑上,僅僅是這一句話,就足以讓人前赴後繼的飛蛾撲火!】
【誰不願意青史留名?誰不願意光宗耀祖?】
【如果真能做到朱由檢所說的那樣,自家的族譜肯定都要給自己單開一頁。】
【有這麽大的誘惑力,早就已經戰勝了恐懼,管他改製是什麽意思,無非就是一死而已,幹就完了!】
【“願為陛下肝腦塗地!”】
【所有的新科進士全都跪在地上,表明自己的態度。】
【而那些久在朝廷為官的大臣們,看著這些跟朱由檢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全都在瘋了似的往火海裏跳,心裏麵有種複雜的情緒在蔓延。】
【他們做不到像這些年輕人一樣,一股腦的往前衝,他們會瞻前怕後,會左右思慮,會想很多不必要想的問題。】
【這或許不是他們的性格造成的,而是曾經朝堂的風氣影響了他們,讓他們無法像這些年輕人一樣,如同出生的牛犢,一往無前的往前衝。】
【這一刻,很多大臣心裏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老了,時代或許已經拋棄了他們。】
【“很好。”朱由檢滿意的點點頭,開口說道:“從今日開始,六部之外,再增加商部、學部,楊嗣昌任首位商部尚書,陳新甲為首任學部尚書。”】
【楊嗣昌、陳新甲紛紛領命。】
【“新科進士裏有商業才能的人,全部劃入商部。有教育才能的人,全部劃入學部。”】
【“此外,再另設科研部,由徐光啟擔任尚書,專一負責研究之事……”】
【朱由檢一口氣設立了十幾個新的部門,轉眼間,便將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劃分一空,把在場的那些朝堂老人,全都看得目瞪口呆。】
【這些想法,這些部門,在他們的眼裏,簡直就是天馬行空,完全不符合邏輯,與曾經任職的所有衙門,好像都不一樣,根本搞不清楚朱由檢這是要幹什麽。】
【朱由檢似乎也猜到了這些人的想法,淡淡一笑說道:“諸位不必著急,改製是百年大業,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完成的。”】
【“日拱一卒,改製最需要的便是耐心,今日,咱們就隻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商討建立大學。”】
聽著朱由檢在天幕裏的發言,朱元璋不禁皺起眉頭。
華夏王朝,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農耕為主的主體帝國。
從秦漢時期開始,再到隋唐,一直到宋明,都是以農耕為核心基礎,建立起來的王朝。
別的不說,就說朱元璋自己,就是一個純粹的農民出身。
他比任何人都看重農耕給王朝帶來的生命力。
打個比方說。
如果說大明王朝就是一個人,那麽農耕就是這個人的元氣。
一個人是不能喪失元氣的,否則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一命嗚唿。
而朱由檢試圖想要改變這一切,想要改變華夏兩千年來的製度,就讓朱元璋從骨子裏就有種不適感。
他無法接受朱由檢的這種做法。
一個王朝發展方向的轉型,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這將關乎到千萬人的命運、生計,甚至是生死。
“放棄農耕,那帝國將來會成什麽樣子啊?”
朱標也感到不可思議。
之前廢除農稅,讓農民們不必再上交糧食,已經讓他覺得很瘋狂了。
現在,朱由檢還要徹底放棄農耕文化,向新的方向轉型。
光是這樣想一想,朱標就覺得滿頭大汗。
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要將整個帝國所有人的命運,全部都扛在自己的肩上。
一旦轉型失敗,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因此而喪命,朱由檢就要為此而負責。
他身上的壓力有多大啊!
“真是胡鬧,現在都已經天下大亂了,還想著要繼續改製,也不挑挑時候?
再說了,這樣的改製真的有用嗎?要是有用的話,老祖宗不早就已經改了嗎?”
朱元璋忍不住發起了脾氣。
如果他在朱由檢麵前的話,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這個愚蠢的決定。
“之前這孩子確實也從商業和軍事方麵出發,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問題是這些成效能不能持久?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比起朱元璋純粹的抗拒,朱標考慮的則是與農耕相比較,商業、軍事還有所謂的海外貿易,能否支撐起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發展?
這都是一些全新的概念,在朱由檢提出之前,沒有任何人認真思考過這些方麵的問題。
對於朱標而言,這些領域都非常陌生。
人們一旦到了自己陌生的領域,都會變得非常謹慎,這也算是人之常情。
“就怕他胡改瞎改,最後把一副好牌全都打爛了。”
朱元璋還是比較擔心朱由檢的皇位能不能坐得穩,畢竟天下的藩王都已經起兵反抗,甚至還有很多讀書人也都站在了藩王那一邊。
別忘了還有張獻忠、李自成這些農民起義,朱由檢目前麵對的局麵,可以用群起而攻之來形容了。
如果不是天幕的視角,讓朱元璋等人知道朱由檢的付出,單單是從天下大勢來看,此時的朱由檢和秦二世、隋煬帝,這些亡國之君的形象,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爹,算了,咱們現在也做不了什麽,隻能耐心往下看了。”
朱標苦笑一聲。
不管他們父子再怎麽分析,再怎麽著急,到最後決定一切的還是朱由檢。
……
其實不止朱元璋、朱標父子,大明各個時代的帝王將相,此刻都覺得朱由檢就像個瘋子。
楊士奇:“他難道不把天給捅破就誓不罷休嗎?”
楊廷和:“真是難以理解,他所做的事情,要遠比曾經的隋煬帝更加誇張,更加瘋狂。”
嚴嵩:“伴君如伴虎啊,隻有猛虎才有這樣的膽子,天翻地覆,洪水滔天,都在這一把了!”
……
【新科進士們大多都是年輕一代,被朱由檢的話這麽一激,全部都眼中冒火,熱血沸騰。】
【刻在華夏的豐碑上,僅僅是這一句話,就足以讓人前赴後繼的飛蛾撲火!】
【誰不願意青史留名?誰不願意光宗耀祖?】
【如果真能做到朱由檢所說的那樣,自家的族譜肯定都要給自己單開一頁。】
【有這麽大的誘惑力,早就已經戰勝了恐懼,管他改製是什麽意思,無非就是一死而已,幹就完了!】
【“願為陛下肝腦塗地!”】
【所有的新科進士全都跪在地上,表明自己的態度。】
【而那些久在朝廷為官的大臣們,看著這些跟朱由檢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全都在瘋了似的往火海裏跳,心裏麵有種複雜的情緒在蔓延。】
【他們做不到像這些年輕人一樣,一股腦的往前衝,他們會瞻前怕後,會左右思慮,會想很多不必要想的問題。】
【這或許不是他們的性格造成的,而是曾經朝堂的風氣影響了他們,讓他們無法像這些年輕人一樣,如同出生的牛犢,一往無前的往前衝。】
【這一刻,很多大臣心裏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老了,時代或許已經拋棄了他們。】
【“很好。”朱由檢滿意的點點頭,開口說道:“從今日開始,六部之外,再增加商部、學部,楊嗣昌任首位商部尚書,陳新甲為首任學部尚書。”】
【楊嗣昌、陳新甲紛紛領命。】
【“新科進士裏有商業才能的人,全部劃入商部。有教育才能的人,全部劃入學部。”】
【“此外,再另設科研部,由徐光啟擔任尚書,專一負責研究之事……”】
【朱由檢一口氣設立了十幾個新的部門,轉眼間,便將三百多名新科進士劃分一空,把在場的那些朝堂老人,全都看得目瞪口呆。】
【這些想法,這些部門,在他們的眼裏,簡直就是天馬行空,完全不符合邏輯,與曾經任職的所有衙門,好像都不一樣,根本搞不清楚朱由檢這是要幹什麽。】
【朱由檢似乎也猜到了這些人的想法,淡淡一笑說道:“諸位不必著急,改製是百年大業,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完成的。”】
【“日拱一卒,改製最需要的便是耐心,今日,咱們就隻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商討建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