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大明皇帝們的震怒!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隻是天幕裏的大明子民感到震驚。
此刻。
大明各個時代的皇帝們,也全部都麵紅耳赤,羞得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永樂位麵。
永樂大帝朱棣麵色鐵青:“這些畜生,居然聯合叛賊,攻打自家人,他們簡直不是人!”
大殿上。
文武百官全部都默然不語。
真是活得久了,什麽奇葩事兒都能見得到。
大明的藩王,堂堂皇室宗親,太祖的血脈,居然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能幹出叛國的事情來。
真是匪夷所思!
“這是丟我們藩王的臉,呸!”
不久前在海外奉召進京的漢王朱高煦,也是氣的嗷嗷直叫。
他也是藩王,哪怕天幕裏與他不是同一個時代,但與那些人同樣的身份,朱高煦也感到丟人。
“身為王爺,要有王爺的尊嚴,就算是死,也絕不能向叛賊低頭啊。這些人,全都不配當我大明子孫!”
一向好脾氣的朱高熾,現在也沒辦法淡定了。
這些人的無恥行徑,已經突破了一個人的下限,不管是多麽寬宏大量的人,都不可能原諒。
……
嘉靖位麵。
“好啊!朕是真沒想到,這些人的嘴臉,居然能無恥到這個地步。”
嘉靖皇帝少見的感到憤怒。
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同樣也是大明藩王。
頂著和天幕裏那些藩王同樣的身份,嘉靖皇帝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恥辱。
……
崇禎位麵。
“他們真的和起義軍聯合了?”
崇禎皇帝驚愕的望著天幕,心裏實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這簡直就是大明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
……
洪武位麵。
“這群畜生,他們怎麽不去死?居然要依靠起義軍苟延殘喘,咱沒有這樣的孬種子孫!”
朱元璋大聲咆哮,憤怒幾乎已經衝昏了他的頭腦。
哪怕之前天幕裏說朱棣成為皇帝,都沒有讓他感到如此憤怒。
這些子孫後代丟的不隻是他們自己的臉,更是朱元璋這張老臉啊!
“看來藩王製度到處都是弊端,還是得好好重新考慮。”
朱標搖搖頭,很是失望。
當初製定藩王製度,就是為了能讓大明在危難的時候,可以讓這些藩王從中協助。
可如今看來,藩王非但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還會讓大明的皇室尊嚴徹底淪為一個笑話。
……
【京城。】
【大明藩王與起義軍聯合抗明的消息,很快便傳入京城大臣們的耳朵裏。】
【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也震驚於大明藩王的下限之低。】
【而與此同時,這些人都在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紫禁城裏的少年天子,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是什麽樣的反應。】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消息傳到京城,引起朝野上下一片震動的時候,皇宮裏麵卻悄無聲息,沒有任何動靜。】
【誰也不知道,當今陛下朱由檢究竟是怎麽想的。】
【大臣們也都知道,如今的紫禁城,是一個密不透風的鐵桶,針紮不進,水潑不進,想要利用一些途徑,得知朱由檢的態度,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目前,他們隻能耐心的等待皇宮裏作出反應。】
【所幸,大臣們沒有等很長時間。】
【消息傳入京城的七日後,聖旨便下達各個府邸。】
【除鎮守遼東的孫傳庭,還有坐鎮南京的李定國之外,洪承疇、盧象升、左良玉、曹文詔、陳奇諭這些最頂級的統帥,全部都被通通召入皇宮。】
【還有軍機大臣徐光啟、楊嗣昌、陳新甲,以及剛剛升任京城不久的溫體仁、周延儒。】
【在他們被召入皇宮後,京城的臣民立刻就意識到事情已經嚴重了。】
【被召入皇宮的這些人,全部都是朱由檢最信任的紅人,同樣也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一批人,把這些人全部都集結在一起,肯定是要搞大事情。】
【皇宮,禦書房。】
【“啪!”在眾人提心吊膽的情緒中,隱忍多時的朱由檢,終於爆發了。】
【他將茶盞狠狠摔在地上,怒罵道:“這些藩王欺人太甚!朕早已有言在先,隻要他們能迴頭是岸,親自到京城來負荊請罪,朕可以考慮饒他們一條命。”】
【“可他們呢?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還聯合叛賊要推翻我大明王朝,這些人可都是皇室宗親!這要是讓我朱家的列祖列宗知道,在我朱由檢的治下,竟出現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朕還有何麵目去麵對列祖列宗?”】
【說著說著,朱由檢的麵容上,好像是一種無比失望的情緒。】
【他是真的感到生氣。】
【就算藩王聯合起來打算清君側,他都完全沒有料到,這些人居然會無恥到這個程度,為了自己的性命,和榮華富貴,置皇家的顏麵於不顧,真的和那些叛賊廝混在一起。】
【這是對大明王朝的一種致命打擊,可何嚐又不是對朱由檢的一次打擊呢?】
【他生平第一次感到眾叛親離的滋味,那種滋味,實在是有股苦澀。】
“好孩子,這不怪你!咱都看著呢,都是那群畜生不錯。”
看到天幕裏朱由檢的心路曆程,朱元璋鼻頭一酸,心疼自己的子孫。
朱由檢是個好孩子,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可謂是操碎了心。
可那些本該是他左膀右臂的大明藩王,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還在人家的心口裏狠狠的插上一刀。
“唉,都怪咱,藩王製度沒有想好,是咱錯了。”
朱元璋很是自責。
如果他能將這個製度想的再完善一些,就不會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這麽多的麻煩事。
“爹,這事也不能怨你,畢竟誰也猜不到兩百多年後會發生什麽。”
朱標趕緊安慰道:“既然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咱們隻需要查缺補漏就行了,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馬皇後也開口說道:“是啊,重八,這孩子的確是受了委屈,但是以他的能力和心誌,一定可以帶著大明渡過難關,咱們要相信他。”
朱元璋也振奮精神,點頭道:“是啊,雖然咱給不了他任何支持,但是咱會將這些事情全部都記在心裏。”
此刻。
大明各個時代的皇帝們,也全部都麵紅耳赤,羞得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永樂位麵。
永樂大帝朱棣麵色鐵青:“這些畜生,居然聯合叛賊,攻打自家人,他們簡直不是人!”
大殿上。
文武百官全部都默然不語。
真是活得久了,什麽奇葩事兒都能見得到。
大明的藩王,堂堂皇室宗親,太祖的血脈,居然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能幹出叛國的事情來。
真是匪夷所思!
“這是丟我們藩王的臉,呸!”
不久前在海外奉召進京的漢王朱高煦,也是氣的嗷嗷直叫。
他也是藩王,哪怕天幕裏與他不是同一個時代,但與那些人同樣的身份,朱高煦也感到丟人。
“身為王爺,要有王爺的尊嚴,就算是死,也絕不能向叛賊低頭啊。這些人,全都不配當我大明子孫!”
一向好脾氣的朱高熾,現在也沒辦法淡定了。
這些人的無恥行徑,已經突破了一個人的下限,不管是多麽寬宏大量的人,都不可能原諒。
……
嘉靖位麵。
“好啊!朕是真沒想到,這些人的嘴臉,居然能無恥到這個地步。”
嘉靖皇帝少見的感到憤怒。
在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同樣也是大明藩王。
頂著和天幕裏那些藩王同樣的身份,嘉靖皇帝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恥辱。
……
崇禎位麵。
“他們真的和起義軍聯合了?”
崇禎皇帝驚愕的望著天幕,心裏實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這簡直就是大明有史以來最大的恥辱!
……
洪武位麵。
“這群畜生,他們怎麽不去死?居然要依靠起義軍苟延殘喘,咱沒有這樣的孬種子孫!”
朱元璋大聲咆哮,憤怒幾乎已經衝昏了他的頭腦。
哪怕之前天幕裏說朱棣成為皇帝,都沒有讓他感到如此憤怒。
這些子孫後代丟的不隻是他們自己的臉,更是朱元璋這張老臉啊!
“看來藩王製度到處都是弊端,還是得好好重新考慮。”
朱標搖搖頭,很是失望。
當初製定藩王製度,就是為了能讓大明在危難的時候,可以讓這些藩王從中協助。
可如今看來,藩王非但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還會讓大明的皇室尊嚴徹底淪為一個笑話。
……
【京城。】
【大明藩王與起義軍聯合抗明的消息,很快便傳入京城大臣們的耳朵裏。】
【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也震驚於大明藩王的下限之低。】
【而與此同時,這些人都在擔心一件事情,那就是紫禁城裏的少年天子,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是什麽樣的反應。】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當消息傳到京城,引起朝野上下一片震動的時候,皇宮裏麵卻悄無聲息,沒有任何動靜。】
【誰也不知道,當今陛下朱由檢究竟是怎麽想的。】
【大臣們也都知道,如今的紫禁城,是一個密不透風的鐵桶,針紮不進,水潑不進,想要利用一些途徑,得知朱由檢的態度,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目前,他們隻能耐心的等待皇宮裏作出反應。】
【所幸,大臣們沒有等很長時間。】
【消息傳入京城的七日後,聖旨便下達各個府邸。】
【除鎮守遼東的孫傳庭,還有坐鎮南京的李定國之外,洪承疇、盧象升、左良玉、曹文詔、陳奇諭這些最頂級的統帥,全部都被通通召入皇宮。】
【還有軍機大臣徐光啟、楊嗣昌、陳新甲,以及剛剛升任京城不久的溫體仁、周延儒。】
【在他們被召入皇宮後,京城的臣民立刻就意識到事情已經嚴重了。】
【被召入皇宮的這些人,全部都是朱由檢最信任的紅人,同樣也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一批人,把這些人全部都集結在一起,肯定是要搞大事情。】
【皇宮,禦書房。】
【“啪!”在眾人提心吊膽的情緒中,隱忍多時的朱由檢,終於爆發了。】
【他將茶盞狠狠摔在地上,怒罵道:“這些藩王欺人太甚!朕早已有言在先,隻要他們能迴頭是岸,親自到京城來負荊請罪,朕可以考慮饒他們一條命。”】
【“可他們呢?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還聯合叛賊要推翻我大明王朝,這些人可都是皇室宗親!這要是讓我朱家的列祖列宗知道,在我朱由檢的治下,竟出現這種駭人聽聞的事情,朕還有何麵目去麵對列祖列宗?”】
【說著說著,朱由檢的麵容上,好像是一種無比失望的情緒。】
【他是真的感到生氣。】
【就算藩王聯合起來打算清君側,他都完全沒有料到,這些人居然會無恥到這個程度,為了自己的性命,和榮華富貴,置皇家的顏麵於不顧,真的和那些叛賊廝混在一起。】
【這是對大明王朝的一種致命打擊,可何嚐又不是對朱由檢的一次打擊呢?】
【他生平第一次感到眾叛親離的滋味,那種滋味,實在是有股苦澀。】
“好孩子,這不怪你!咱都看著呢,都是那群畜生不錯。”
看到天幕裏朱由檢的心路曆程,朱元璋鼻頭一酸,心疼自己的子孫。
朱由檢是個好孩子,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可謂是操碎了心。
可那些本該是他左膀右臂的大明藩王,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還在人家的心口裏狠狠的插上一刀。
“唉,都怪咱,藩王製度沒有想好,是咱錯了。”
朱元璋很是自責。
如果他能將這個製度想的再完善一些,就不會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這麽多的麻煩事。
“爹,這事也不能怨你,畢竟誰也猜不到兩百多年後會發生什麽。”
朱標趕緊安慰道:“既然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咱們隻需要查缺補漏就行了,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馬皇後也開口說道:“是啊,重八,這孩子的確是受了委屈,但是以他的能力和心誌,一定可以帶著大明渡過難關,咱們要相信他。”
朱元璋也振奮精神,點頭道:“是啊,雖然咱給不了他任何支持,但是咱會將這些事情全部都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