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四大統帥,趕盡殺絕!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隻是朱元璋,大明各個時代的人們,都在替朱由檢感到委屈。
“多好的陛下啊,那些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真希望這些人全部都不得好死,他們不配有這樣的好皇帝。”
“就是,享受那麽多年的榮華富貴,還不知足,不僅自己造反,居然還要和那些叛賊狼狽為奸,我都覺得丟人。”
“陛下不要覺得委屈啊,我們都知道你的付出。”
在觀看那麽久的天幕後,朱由檢早就已經成為大明世人的一個精神支柱,甚至說,很多人都將他幻想成自己這個時代的皇帝。
朱由檢的受歡迎程度,無論在大明哪一個朝代,都已經完全超過了當代的皇帝。
……
【在看到朱由檢無比失落的表情後,他的老師徐光啟第一個站出來,麵色堅毅的說道:“陛下,這怎麽能怪你呢?”】
【“是那些藩王為非作歹在先,造反亂政在後,如今又和那些叛賊苟合在一起,他們的所作所為,就算是大明列祖列宗看到,也絕對會理解陛下的心意。”】
【洪承疇趕緊跟上,開口道:“徐大人所言甚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早晚有一天,朝野臣民都會明白陛下的苦心。”】
【“說那麽多幹什麽?陛下,給我十萬兵馬,末將保證一年之內,徹底平定叛亂!”曹文詔是個暴脾氣,在聽到大明藩王的那些行徑之後,早就已經憋了一肚子的氣。】
【在他的眼裏,朱由檢就是他的神,任何人隻要給朱由檢造成麻煩,那都是他最大的敵人。】
【其他的心腹眾臣們也都是同樣的態度,絕不能再姑息養奸,朱由檢已經仁至義盡,沒必要再去顧及什麽所謂的親情。】
【朱由檢思慮片刻,深深歎了口氣:“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也罷,既然他們不仁,也別怪我真不義。”】
【“洪承疇、左良玉、曹文詔、陳奇諭聽旨,令你們各率五萬大軍,圍攻湖廣方向的起義軍。”】
【“朕這一次給你們下死命令,抓住起義軍的首領,立斬不赦,不要有任何談判的心思,聽明白了沒有?”】
【洪承疇等人重重點頭。】
【三日後,四大統帥率兵出發,直撲湖廣地區,至於兵馬錢糧,朱由檢早就已經準備完畢。】
【之前消息傳到京城後,皇宮裏沒有任何動靜,那並不是朱由檢脾氣好,而是他在忙著調集這些資源。】
【洪承疇等人出發之後,徐光啟匆匆找到朱由檢,欣喜若狂的說道:“陛下,成了!”】
【正在批閱奏章的朱由檢,急忙放下手中的毛筆,馬上站起來詢問道:“老師,是水泥嗎?”】
【“正是!”徐光啟激動的不行,趕緊將準備好的樣品呈獻給朱由檢。】
【朱由檢看著木桶裏裝著的灰色漿糊狀的水泥,滿意的點頭笑道:“正是此物。”】
【“老師,水泥現在能實現量產嗎?”】
【“可以,隻是目前缺少人手和製作的場地,隻要有足夠多的人手和原料,還有一個足以支撐大規模量產的場地,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製作水泥。”】
【徐光啟說完之後,朱由檢立刻召來楊嗣昌。】
【“嗣昌,你立刻在京城郊外找一塊地,朕要開辦工廠,需要招一千人手。”】
【“微臣遵命。”在得知朱由檢要開辦工廠後,楊嗣昌也沒有多餘的疑問,立馬點頭答應下來。】
【畢竟如今的大明早就已經掉轉船頭,將商業發展當做頭等國策,開辦工廠那是早晚的事情。】
【楊嗣昌的效率很高,不出三日,便在郊外找到了一塊合適的地方,開始招攬人手,加班加點的建造工廠。】
【正巧這個時候,大明很多地方又開始發生災害,不少難民沒有活路,隻能來京城附近看看有沒有飯吃。】
【一個官吏來到難民滿地的京城郊外,高聲喊道:“如今朝廷開辦工廠,急需人手,包吃包住,一個月兩錢銀子,有想去的嗎?”】
【“什麽!?包吃包住,一個月還有錢拿?我去!”】
【“還有我,我也要去!”】
【“我我我!”】
【那些早就已經饑腸轆轆的難民,一聽說京城裏竟然有這麽好的待遇,立馬全都撲了上去。】
【不多時,官吏就從難民中點清了兩千名精壯,跟著一起前往建造水泥廠的地方。】
【這是楊嗣昌的主意,之所以需要兩千人,是因為還要建造工廠,而且,僅僅一個工廠,可能沒辦法滿足商業日益發展的需求,目前最好還是有備無患。】
【楊嗣昌的想法是正確的,水泥廠剛剛開始建造,朱由檢又開始下達新的命令,要讓他繼續在周圍繼續建造十個工廠。】
【這可是一個大工程,楊嗣昌繼續開始挑選難民中的青壯,足足選了兩萬人,讓所有工廠的建造同時開工。】
【當建造工廠的工程運轉起來後,附近的需求也逐漸變得多了起來,京城內的很多商販嗅到了商機,紛紛跑到這邊來做生意,這讓京城郊外的工廠群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到處都是人聲鼎沸。】
【在這些需求和建造的情況下,各地前來京城的難民,也在無聲無息的被吸收掉。】
【朝廷甚至不需要對他們賑災,他們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賺取足夠多的糧食和銀兩,甚至拿著這些錢和糧食,都能養活跟隨自己一同來京城的家人們。】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京城郊外的工廠便拔地而起,規模非常巨大,占地達到幾十萬畝。】
【最新開業的是水泥廠,徐光啟和楊嗣昌通力合作,從之前恩科進士中挑選幾個能幹的人才作為管理和技術指導,再將早就已經等待多時的一千名工人,全部充實進來,在水泥廠開業的當天,水泥就開始正式投入量產。】
【而僅僅這些還不夠,朱由檢在皇宮裏召見了溫體仁和周延儒二人,交給他們一個任務。】
【“京城所有的路,全部都要刨開、重修、擴寬!”朱由檢說道。】
“多好的陛下啊,那些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真希望這些人全部都不得好死,他們不配有這樣的好皇帝。”
“就是,享受那麽多年的榮華富貴,還不知足,不僅自己造反,居然還要和那些叛賊狼狽為奸,我都覺得丟人。”
“陛下不要覺得委屈啊,我們都知道你的付出。”
在觀看那麽久的天幕後,朱由檢早就已經成為大明世人的一個精神支柱,甚至說,很多人都將他幻想成自己這個時代的皇帝。
朱由檢的受歡迎程度,無論在大明哪一個朝代,都已經完全超過了當代的皇帝。
……
【在看到朱由檢無比失落的表情後,他的老師徐光啟第一個站出來,麵色堅毅的說道:“陛下,這怎麽能怪你呢?”】
【“是那些藩王為非作歹在先,造反亂政在後,如今又和那些叛賊苟合在一起,他們的所作所為,就算是大明列祖列宗看到,也絕對會理解陛下的心意。”】
【洪承疇趕緊跟上,開口道:“徐大人所言甚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早晚有一天,朝野臣民都會明白陛下的苦心。”】
【“說那麽多幹什麽?陛下,給我十萬兵馬,末將保證一年之內,徹底平定叛亂!”曹文詔是個暴脾氣,在聽到大明藩王的那些行徑之後,早就已經憋了一肚子的氣。】
【在他的眼裏,朱由檢就是他的神,任何人隻要給朱由檢造成麻煩,那都是他最大的敵人。】
【其他的心腹眾臣們也都是同樣的態度,絕不能再姑息養奸,朱由檢已經仁至義盡,沒必要再去顧及什麽所謂的親情。】
【朱由檢思慮片刻,深深歎了口氣:“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也罷,既然他們不仁,也別怪我真不義。”】
【“洪承疇、左良玉、曹文詔、陳奇諭聽旨,令你們各率五萬大軍,圍攻湖廣方向的起義軍。”】
【“朕這一次給你們下死命令,抓住起義軍的首領,立斬不赦,不要有任何談判的心思,聽明白了沒有?”】
【洪承疇等人重重點頭。】
【三日後,四大統帥率兵出發,直撲湖廣地區,至於兵馬錢糧,朱由檢早就已經準備完畢。】
【之前消息傳到京城後,皇宮裏沒有任何動靜,那並不是朱由檢脾氣好,而是他在忙著調集這些資源。】
【洪承疇等人出發之後,徐光啟匆匆找到朱由檢,欣喜若狂的說道:“陛下,成了!”】
【正在批閱奏章的朱由檢,急忙放下手中的毛筆,馬上站起來詢問道:“老師,是水泥嗎?”】
【“正是!”徐光啟激動的不行,趕緊將準備好的樣品呈獻給朱由檢。】
【朱由檢看著木桶裏裝著的灰色漿糊狀的水泥,滿意的點頭笑道:“正是此物。”】
【“老師,水泥現在能實現量產嗎?”】
【“可以,隻是目前缺少人手和製作的場地,隻要有足夠多的人手和原料,還有一個足以支撐大規模量產的場地,就可以源源不斷的製作水泥。”】
【徐光啟說完之後,朱由檢立刻召來楊嗣昌。】
【“嗣昌,你立刻在京城郊外找一塊地,朕要開辦工廠,需要招一千人手。”】
【“微臣遵命。”在得知朱由檢要開辦工廠後,楊嗣昌也沒有多餘的疑問,立馬點頭答應下來。】
【畢竟如今的大明早就已經掉轉船頭,將商業發展當做頭等國策,開辦工廠那是早晚的事情。】
【楊嗣昌的效率很高,不出三日,便在郊外找到了一塊合適的地方,開始招攬人手,加班加點的建造工廠。】
【正巧這個時候,大明很多地方又開始發生災害,不少難民沒有活路,隻能來京城附近看看有沒有飯吃。】
【一個官吏來到難民滿地的京城郊外,高聲喊道:“如今朝廷開辦工廠,急需人手,包吃包住,一個月兩錢銀子,有想去的嗎?”】
【“什麽!?包吃包住,一個月還有錢拿?我去!”】
【“還有我,我也要去!”】
【“我我我!”】
【那些早就已經饑腸轆轆的難民,一聽說京城裏竟然有這麽好的待遇,立馬全都撲了上去。】
【不多時,官吏就從難民中點清了兩千名精壯,跟著一起前往建造水泥廠的地方。】
【這是楊嗣昌的主意,之所以需要兩千人,是因為還要建造工廠,而且,僅僅一個工廠,可能沒辦法滿足商業日益發展的需求,目前最好還是有備無患。】
【楊嗣昌的想法是正確的,水泥廠剛剛開始建造,朱由檢又開始下達新的命令,要讓他繼續在周圍繼續建造十個工廠。】
【這可是一個大工程,楊嗣昌繼續開始挑選難民中的青壯,足足選了兩萬人,讓所有工廠的建造同時開工。】
【當建造工廠的工程運轉起來後,附近的需求也逐漸變得多了起來,京城內的很多商販嗅到了商機,紛紛跑到這邊來做生意,這讓京城郊外的工廠群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到處都是人聲鼎沸。】
【在這些需求和建造的情況下,各地前來京城的難民,也在無聲無息的被吸收掉。】
【朝廷甚至不需要對他們賑災,他們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賺取足夠多的糧食和銀兩,甚至拿著這些錢和糧食,都能養活跟隨自己一同來京城的家人們。】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京城郊外的工廠便拔地而起,規模非常巨大,占地達到幾十萬畝。】
【最新開業的是水泥廠,徐光啟和楊嗣昌通力合作,從之前恩科進士中挑選幾個能幹的人才作為管理和技術指導,再將早就已經等待多時的一千名工人,全部充實進來,在水泥廠開業的當天,水泥就開始正式投入量產。】
【而僅僅這些還不夠,朱由檢在皇宮裏召見了溫體仁和周延儒二人,交給他們一個任務。】
【“京城所有的路,全部都要刨開、重修、擴寬!”朱由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