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迎恩門外,紅、黃、藍、白、黑的五方軍旗在微風中獵獵作響,軍陣最前沿,一麵帶赤火焰腳的三角旗尤為醒目,黃底之上一個韓字嵌到了正中,韓字外圍以八卦咒輪為環繞點綴。
城下旗幟獵獵,城頭旗幟更是展招,除去代表著方位的各色角旗,迎恩門正門上也豎著一麵碩大的長腳旗,橫短豎長的黃旗上寫著大明二字。
城上城下的旗幟同屬一宗,但此時看起來卻有一種隱隱相對,劍拔弩張的氣勢。
為了壯聲勢,韓林將自己的旗幟也豎了起來,明代的旗幟種類樣式繁多,但總體上其實都差不多,多以五行八卦、星宿、人物、祥瑞等等,這些旗幟的用途也不一。
旗幟豎立起來以後,氣勢看起來果然更足了一些。
“大人,半個時辰差不多到了,城門如果不開,咱們真個打?”
高勇驅馬向韓林身邊湊了湊,低聲問道。
“我像傻子嗎?”
高勇摸了摸腦袋:“這怎話說的。”
“咱就這五百人要是真把寧遠給破了,也不用明天,今天寧遠十三營裏那群將官們全得上了吊。”
“那……”
“他不開門,咱們自然是走嘍。”
韓林嘿嘿一笑:“反正咱來時,四門緊閉進不去城,徒奈我何?”
看著高勇仍有一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韓林搖了搖頭:“你呀,都做了千總了,又不是沒讀過書,多動動腦子,這番做派自然是堵王督師和梁兵備的口。”
“大人你真是這個。”
高勇對著韓林豎了豎拇指,十分給麵子地拍了一記馬屁。
楊善也湊了過來:“要是門開……”
他的話還沒問完,就聽見城頭一陣喧嘩,緊接著吊橋吱嘎嘎地從閘門處緩緩落下。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
高勇看向楊善:“什麽開了,我看是你嘴開了,開了光。”
“大人,怎麽辦?”
韓林聳了聳肩:“入城。”
五百人的隊伍按隊開始往裏走,楊善作為前鋒先入,李柱作為中軍護衛著韓林和郭騾兒等,高勇則在最後掠陣。
隊伍通過了大開的迎恩門,進入到甕城當中,韓林的唿吸開始沉重了一些,古代的城池當中,甕城是最兇險的地方,好在他略微用餘光打量,城頭上的守卒並沒有什麽異動,都簇擁著往下看。
等全員入城以後,韓林才終於鬆了口氣,高勇從隊尾趕了過來,對著韓林附耳道:“大人,寧遠這些卒伍,沒有效死之心。”
韓林點了點頭,他也看出來了,而心中更是大定。
與此同時,百十來號人也在門後迎了過來。
“小人楊朝正,叩見守備大人。”
打頭的楊朝正帶著人在韓林的馬前十餘步跪下,拜了兩拜。
“你是哪一營的,所任何職?”
韓林手裏拎著馬鞭,對著楊朝正淡淡地問道。
“小人忝為廣武營隊正。”
“畢撫台和朱總鎮現身在何處?”
“巡撫和總兵以及衙門的幾位大人此時正在鼓樓之中。”
“有性命之憂否?”
“無性命之憂。”
楊朝正咽了口唾沫繼續道:“隻是礙於當時形勢,受了一些傷。”
“知道了,你迴去吧。”
韓林平靜地迴了一句,隨後策馬往城中走。
“大人!”
楊朝正說出兩位高管的傷情,言下之意就是這兩個人在我的手中,是死是活都是我說了算。
他雖然口中說得恭敬,但潛藏的意思想必韓林能聽明白,屆時他就可以和韓林談條件。
可沒想到的是,在聽到兩個人已經受了傷以後,韓林無動於衷,反應十分冷淡。
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急切,甚至連說要見兩個人的意思都沒有,讓楊朝正根本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麽。
這一下就全盤打亂了楊朝正的計劃,一時間反而急了,連忙追了兩步就要和韓林繼續談條件。
可猛然間一個巨大的身影就擋在了他的麵前,那人手握著韓林的代表他們這一司的方旗,隨後猛地將楊朝正往外一推,嗡聲道:“俺家叫你迴去,你耳朵聾是怎麽著?”
這巨漢看似輕描淡寫,但承力的楊朝正卻踉踉蹌蹌地向後退了好幾步,要不是身後的人扶著,恐怕就要跌倒在地。
楊朝正在人手當中掙紮地站直了身子,一臉震驚的看著這個巨漢,這麽多年征戰下來,他也自恃孔武,可竟然在這巨漢手裏如同小雞子一樣。
他身邊的人不忿,紛紛向前。
“幹啥!幹啥!你們要幹啥?!”
見吳保保出手以後,他身旁的王九榮和韋繼按著刀把對著這些人大聲叫嚷。
挎著刀的司總陶國振也從一側走了出來,橫在中間,冷冷地看著楊朝正:“都在遼東殺過韃子,我不想與你們為難,但……”
陶國振將刀抽了出來,用刀尖在地上麵前的地上畫了一條線:“誰若敢近前到十步內,衝撞了我家守備,就莫怪我們不客氣。”
楊朝正將身旁躍躍欲試的幾個人拉住,眼前的這個將校似乎不是說笑,眼睛裏確有一股子殺氣在。
他身後那個巨漢和那兩個人雖然沒有殺氣,但舉手投足之間的悍勇,是做不得偽的。
哪怕鬧成這樣,也隻有這幾個人停在原地與他們對峙,其他的兵卒仍舊向前行進,沒有鼓號,沒有口令,所有人的動作都整齊劃一。
若是真個打起來……
楊朝正心中有些發寒。
雖然不敢動武,但嘴上卻不能服輸。
楊朝正身後的一個人點指著罵道:“你們這群挨刀的,怎地如此維護這群狗官,我看你們就是賤,被他們喝兵血也是活該!”
“喝兵血?”
有司總陶國振在前麵擋著,韋繼心中更有底氣,擠眉弄眼地道:“自打俺進了樂亭營,就沒聽過喝兵血這件事兒。”
說著韋繼拍了拍身旁的吳保保:“瞧見這位沒有,進樂亭營之前比那門口的墩子也高不到哪去,這才一年多的時間,就被俺們大人喂成了塔!”
望著對麵臉色越來越難看的寧遠兵,陶國振害怕韋繼的話將這群人激怒,轉過身對著幾個人喝道:“滾迴陣中去,別在這丟人現眼。”
城下旗幟獵獵,城頭旗幟更是展招,除去代表著方位的各色角旗,迎恩門正門上也豎著一麵碩大的長腳旗,橫短豎長的黃旗上寫著大明二字。
城上城下的旗幟同屬一宗,但此時看起來卻有一種隱隱相對,劍拔弩張的氣勢。
為了壯聲勢,韓林將自己的旗幟也豎了起來,明代的旗幟種類樣式繁多,但總體上其實都差不多,多以五行八卦、星宿、人物、祥瑞等等,這些旗幟的用途也不一。
旗幟豎立起來以後,氣勢看起來果然更足了一些。
“大人,半個時辰差不多到了,城門如果不開,咱們真個打?”
高勇驅馬向韓林身邊湊了湊,低聲問道。
“我像傻子嗎?”
高勇摸了摸腦袋:“這怎話說的。”
“咱就這五百人要是真把寧遠給破了,也不用明天,今天寧遠十三營裏那群將官們全得上了吊。”
“那……”
“他不開門,咱們自然是走嘍。”
韓林嘿嘿一笑:“反正咱來時,四門緊閉進不去城,徒奈我何?”
看著高勇仍有一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韓林搖了搖頭:“你呀,都做了千總了,又不是沒讀過書,多動動腦子,這番做派自然是堵王督師和梁兵備的口。”
“大人你真是這個。”
高勇對著韓林豎了豎拇指,十分給麵子地拍了一記馬屁。
楊善也湊了過來:“要是門開……”
他的話還沒問完,就聽見城頭一陣喧嘩,緊接著吊橋吱嘎嘎地從閘門處緩緩落下。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
高勇看向楊善:“什麽開了,我看是你嘴開了,開了光。”
“大人,怎麽辦?”
韓林聳了聳肩:“入城。”
五百人的隊伍按隊開始往裏走,楊善作為前鋒先入,李柱作為中軍護衛著韓林和郭騾兒等,高勇則在最後掠陣。
隊伍通過了大開的迎恩門,進入到甕城當中,韓林的唿吸開始沉重了一些,古代的城池當中,甕城是最兇險的地方,好在他略微用餘光打量,城頭上的守卒並沒有什麽異動,都簇擁著往下看。
等全員入城以後,韓林才終於鬆了口氣,高勇從隊尾趕了過來,對著韓林附耳道:“大人,寧遠這些卒伍,沒有效死之心。”
韓林點了點頭,他也看出來了,而心中更是大定。
與此同時,百十來號人也在門後迎了過來。
“小人楊朝正,叩見守備大人。”
打頭的楊朝正帶著人在韓林的馬前十餘步跪下,拜了兩拜。
“你是哪一營的,所任何職?”
韓林手裏拎著馬鞭,對著楊朝正淡淡地問道。
“小人忝為廣武營隊正。”
“畢撫台和朱總鎮現身在何處?”
“巡撫和總兵以及衙門的幾位大人此時正在鼓樓之中。”
“有性命之憂否?”
“無性命之憂。”
楊朝正咽了口唾沫繼續道:“隻是礙於當時形勢,受了一些傷。”
“知道了,你迴去吧。”
韓林平靜地迴了一句,隨後策馬往城中走。
“大人!”
楊朝正說出兩位高管的傷情,言下之意就是這兩個人在我的手中,是死是活都是我說了算。
他雖然口中說得恭敬,但潛藏的意思想必韓林能聽明白,屆時他就可以和韓林談條件。
可沒想到的是,在聽到兩個人已經受了傷以後,韓林無動於衷,反應十分冷淡。
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急切,甚至連說要見兩個人的意思都沒有,讓楊朝正根本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麽。
這一下就全盤打亂了楊朝正的計劃,一時間反而急了,連忙追了兩步就要和韓林繼續談條件。
可猛然間一個巨大的身影就擋在了他的麵前,那人手握著韓林的代表他們這一司的方旗,隨後猛地將楊朝正往外一推,嗡聲道:“俺家叫你迴去,你耳朵聾是怎麽著?”
這巨漢看似輕描淡寫,但承力的楊朝正卻踉踉蹌蹌地向後退了好幾步,要不是身後的人扶著,恐怕就要跌倒在地。
楊朝正在人手當中掙紮地站直了身子,一臉震驚的看著這個巨漢,這麽多年征戰下來,他也自恃孔武,可竟然在這巨漢手裏如同小雞子一樣。
他身邊的人不忿,紛紛向前。
“幹啥!幹啥!你們要幹啥?!”
見吳保保出手以後,他身旁的王九榮和韋繼按著刀把對著這些人大聲叫嚷。
挎著刀的司總陶國振也從一側走了出來,橫在中間,冷冷地看著楊朝正:“都在遼東殺過韃子,我不想與你們為難,但……”
陶國振將刀抽了出來,用刀尖在地上麵前的地上畫了一條線:“誰若敢近前到十步內,衝撞了我家守備,就莫怪我們不客氣。”
楊朝正將身旁躍躍欲試的幾個人拉住,眼前的這個將校似乎不是說笑,眼睛裏確有一股子殺氣在。
他身後那個巨漢和那兩個人雖然沒有殺氣,但舉手投足之間的悍勇,是做不得偽的。
哪怕鬧成這樣,也隻有這幾個人停在原地與他們對峙,其他的兵卒仍舊向前行進,沒有鼓號,沒有口令,所有人的動作都整齊劃一。
若是真個打起來……
楊朝正心中有些發寒。
雖然不敢動武,但嘴上卻不能服輸。
楊朝正身後的一個人點指著罵道:“你們這群挨刀的,怎地如此維護這群狗官,我看你們就是賤,被他們喝兵血也是活該!”
“喝兵血?”
有司總陶國振在前麵擋著,韋繼心中更有底氣,擠眉弄眼地道:“自打俺進了樂亭營,就沒聽過喝兵血這件事兒。”
說著韋繼拍了拍身旁的吳保保:“瞧見這位沒有,進樂亭營之前比那門口的墩子也高不到哪去,這才一年多的時間,就被俺們大人喂成了塔!”
望著對麵臉色越來越難看的寧遠兵,陶國振害怕韋繼的話將這群人激怒,轉過身對著幾個人喝道:“滾迴陣中去,別在這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