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巡撫衙門這條大街上百姓稀落,偶有實在不得不出門的,也是行色匆匆,即便熟人相遇,也隻是微一點頭就各奔東西,兩側街邊的鋪子,也全都封了門板,看樣子當時實在是急,有的連門前的幌子都沒來得及收,蔫噠噠的,時不時搖晃兩下。
門市顯得冷清,街上可是熱鬧。
一些三五成群穿著棉甲的散兵隨處遊弋,眼神有些不懷好意地瞄著道旁的鋪子,雖還沒起打砸哄搶之事,但如今看來也隻是缺少一個“先登”。
噠噠的馬蹄聲和整齊的踏步聲,在青石板鋪就的大路上作響,幾個散兵抬起頭來。就看見五六匹馬在前,當頭披著甲的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將校,其後拱衛著幾個人,看起來也個個悍勇。
再之後,則是好幾百的卒伍,整齊的踏步聲便是由此而來,如同潮信一般,極具節奏和韻律,更有一種十足的壓迫感。
前麵遊走的散兵也紛紛閃在兩側,讓這些人通過,擦身而過時,這群兵依然目不斜視,連一個轉頭的都沒有。
“這是誰的部將?”
“不知道,這旗號沒在寧遠見過,裏麵也沒有相熟的。”
“看樣子是往巡撫衙門去的。”
“跟上去看看。”
這隊人馬的後麵,一大群遊兵亂哄哄地跟著,但也不敢靠地太近。
在情報北司探子的指引下,韓林率隊直撲巡撫衙門現在最當務之急的一個是找到一個堅固的落腳點,巡撫衙門看起來是最合適的,另外一個就是趕快弄清楚當前的城中形勢。
入城後不久,韓林就讓李柱帶著王之臣、梁延棟所下發的總督衙門文書和兵備道文書以及趙率教的手諭去找副將祖大壽和都司左良玉。
雖然對於兩個人的配合韓林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不過韓林是想告訴兩個人,自己有兩大衙門和一個都督下發的文書手諭,關鍵時刻這些人莫要找麻煩,另外也是給這些緊盯著自己的眼睛看,他在城中也有奧援,讓這些亂兵不敢妄動。
一路行到巡撫衙門口,親兵司副把總以及第一部第一司陶國振帶著人先入,不久就響起一片嗬斥吵鬧的聲音,隨後三四十個寧遠的營兵就被他們從裏麵驅趕了出來,親兵司副把總出門對著韓林點了點頭,於是韓林便下了馬邁步進了巡撫衙門。
自遼事起,寧遠便成了關外首屈一指的重鎮,自袁崇煥當了巡撫入主寧遠以後,不僅城池幾經擴建,巡撫衙門同樣修的牆高院深,隻不過此刻裏麵是一片狼藉,各色旗牌倒伏,文卷散落一地。
“這巡撫衙門修的這麽氣派,怎地輕易就被亂兵給鑿開了?”
高勇一邊彎腰撿起一根衙役皂吏用的水火棍拿在手裏觀看,一邊又道:“鋥光瓦亮的,連塊兒木漆都沒掉,看起來都沒打起來。”
“許是畢巡撫教人不準與這群亂兵衝突,這才輕易被捉了去。”
韓林抬腳邁過了一杆角旗,嘴裏迴道。
高勇指著巡撫衙門四角的幾個角樓:“楊善,你派人上去。”
韓林想了想以後,決定擴大肅清的範圍:“陶國振,你派人去兩個街口戍守,除了咱們的人以外不準任何人出現在這條街上。有外人來,不管是誰都先通傳,得我首肯,才能放入。衙門口也派一個旗的人戍守。”
吩咐了一圈以後,韓林幾個又直入後衙,後衙的廳堂內同樣椅倒桌翻,幾個人齊齊動手找了幾張椅子坐下,等待李繼元。
過了大約一炷香的功夫,情報司副司長李繼元風塵仆仆地趕了過來在與幾個人見禮以後,也找了一張椅子坐下,簡要地敘述了一下當前城中的情形。
在聽到畢自肅和朱梅被亂兵打的頭破血流以後,高用拍著椅子的扶手大罵:“這群狗日的衙役家丁是幹什麽吃的,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上官被亂兵擄走?”
李繼元搖了搖頭:“畢巡撫和朱總鎮下了令,不準反抗,衙役和家丁們被人繳了械。”
“濫好人。”
高勇“嗤”了一聲。
作為曾經羅一貫的家養子家丁,高勇自然明白家丁是什麽,那是將帥的最後一道屏障,連家丁都被繳了械,那其結果不問而知。
“此次嘩變的多為川、湖籍客軍為主,有許多和何主事的先父一樣,都是從秦良玉秦誥命那裏原地征調的,其人戍守遼東多年,有許多在此地安了家落了戶。”
“為首的一個是湖人楊朝正,另一個是川人張思順還有十多個軍頭,這些人在廣武營將營官彭參將綁了以後歃血為盟,隨後各處串聯,以廣武為首,車左車右次之,十三營俱動。”
楊善聞言皺著眉頭問道:“各營官呢?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亂起?他們就不怕日後朝廷秋後算賬?”
“他們要是敢動,不用等秋後了,怕是第一時間就會被這群亂兵給生撕了。”
韓林摸了摸下巴繼續說道:“餉銀是卒伍的命根子,這幫副將、參將、都司什麽的,平日裏作威作福慣了盤苛霸淩之事無所不用其極,普通卒伍敢怒而不敢言,如今有人帶了頭去找巡撫和總兵,他們要是敢管,那最先倒黴的定然是他們。”
“大人說的不假。”李繼元揉了揉發紅的眼睛,從昨日亂起,他就一直叫手底下的人打探消息,幾乎是一夜未睡。
強忍著不斷襲來的睡意,李繼元繼續道:“中軍副將吳國琦被嚇破了膽,第一時間就躲進了自己的府中,如今府中也被亂兵給圍了,一家老小的命全都掌握在亂兵的手裏,車右營左良玉原本在外吃酒,得到消息後迴營,還算管了一下,十三營當中,唯一沒動的便是何可綱、祖大壽的一營和三營。”
韓林歎了口氣:“與袁都督相比,畢巡撫的手段和威望還是差了一些,何可綱、祖大壽本來就是袁都督的親信,在袁督師的心裏,也就隻比趙鎮差了那麽一點,袁都在的時候他們過的是什麽日子?這才一年多的時間,連飯都吃不上了,而且袁都即將赴任,何、祖等人就是在等袁督師。”
雖然對於袁崇煥十分忌憚,也不讚同他的許多策略,但對於袁崇煥馭下的手段韓林還是打心眼裏認同與佩服的。
“咱又不吃他們的餉,怕他們作甚?!”
楊善冷笑道:“寧遠營兵看起來雖然厲害,但餓了四個月,我不信他們還有力氣!大人,如果按照李副司所說,亂兵就那麽兩千來人,打過去就完了!”
門市顯得冷清,街上可是熱鬧。
一些三五成群穿著棉甲的散兵隨處遊弋,眼神有些不懷好意地瞄著道旁的鋪子,雖還沒起打砸哄搶之事,但如今看來也隻是缺少一個“先登”。
噠噠的馬蹄聲和整齊的踏步聲,在青石板鋪就的大路上作響,幾個散兵抬起頭來。就看見五六匹馬在前,當頭披著甲的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將校,其後拱衛著幾個人,看起來也個個悍勇。
再之後,則是好幾百的卒伍,整齊的踏步聲便是由此而來,如同潮信一般,極具節奏和韻律,更有一種十足的壓迫感。
前麵遊走的散兵也紛紛閃在兩側,讓這些人通過,擦身而過時,這群兵依然目不斜視,連一個轉頭的都沒有。
“這是誰的部將?”
“不知道,這旗號沒在寧遠見過,裏麵也沒有相熟的。”
“看樣子是往巡撫衙門去的。”
“跟上去看看。”
這隊人馬的後麵,一大群遊兵亂哄哄地跟著,但也不敢靠地太近。
在情報北司探子的指引下,韓林率隊直撲巡撫衙門現在最當務之急的一個是找到一個堅固的落腳點,巡撫衙門看起來是最合適的,另外一個就是趕快弄清楚當前的城中形勢。
入城後不久,韓林就讓李柱帶著王之臣、梁延棟所下發的總督衙門文書和兵備道文書以及趙率教的手諭去找副將祖大壽和都司左良玉。
雖然對於兩個人的配合韓林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不過韓林是想告訴兩個人,自己有兩大衙門和一個都督下發的文書手諭,關鍵時刻這些人莫要找麻煩,另外也是給這些緊盯著自己的眼睛看,他在城中也有奧援,讓這些亂兵不敢妄動。
一路行到巡撫衙門口,親兵司副把總以及第一部第一司陶國振帶著人先入,不久就響起一片嗬斥吵鬧的聲音,隨後三四十個寧遠的營兵就被他們從裏麵驅趕了出來,親兵司副把總出門對著韓林點了點頭,於是韓林便下了馬邁步進了巡撫衙門。
自遼事起,寧遠便成了關外首屈一指的重鎮,自袁崇煥當了巡撫入主寧遠以後,不僅城池幾經擴建,巡撫衙門同樣修的牆高院深,隻不過此刻裏麵是一片狼藉,各色旗牌倒伏,文卷散落一地。
“這巡撫衙門修的這麽氣派,怎地輕易就被亂兵給鑿開了?”
高勇一邊彎腰撿起一根衙役皂吏用的水火棍拿在手裏觀看,一邊又道:“鋥光瓦亮的,連塊兒木漆都沒掉,看起來都沒打起來。”
“許是畢巡撫教人不準與這群亂兵衝突,這才輕易被捉了去。”
韓林抬腳邁過了一杆角旗,嘴裏迴道。
高勇指著巡撫衙門四角的幾個角樓:“楊善,你派人上去。”
韓林想了想以後,決定擴大肅清的範圍:“陶國振,你派人去兩個街口戍守,除了咱們的人以外不準任何人出現在這條街上。有外人來,不管是誰都先通傳,得我首肯,才能放入。衙門口也派一個旗的人戍守。”
吩咐了一圈以後,韓林幾個又直入後衙,後衙的廳堂內同樣椅倒桌翻,幾個人齊齊動手找了幾張椅子坐下,等待李繼元。
過了大約一炷香的功夫,情報司副司長李繼元風塵仆仆地趕了過來在與幾個人見禮以後,也找了一張椅子坐下,簡要地敘述了一下當前城中的情形。
在聽到畢自肅和朱梅被亂兵打的頭破血流以後,高用拍著椅子的扶手大罵:“這群狗日的衙役家丁是幹什麽吃的,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上官被亂兵擄走?”
李繼元搖了搖頭:“畢巡撫和朱總鎮下了令,不準反抗,衙役和家丁們被人繳了械。”
“濫好人。”
高勇“嗤”了一聲。
作為曾經羅一貫的家養子家丁,高勇自然明白家丁是什麽,那是將帥的最後一道屏障,連家丁都被繳了械,那其結果不問而知。
“此次嘩變的多為川、湖籍客軍為主,有許多和何主事的先父一樣,都是從秦良玉秦誥命那裏原地征調的,其人戍守遼東多年,有許多在此地安了家落了戶。”
“為首的一個是湖人楊朝正,另一個是川人張思順還有十多個軍頭,這些人在廣武營將營官彭參將綁了以後歃血為盟,隨後各處串聯,以廣武為首,車左車右次之,十三營俱動。”
楊善聞言皺著眉頭問道:“各營官呢?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亂起?他們就不怕日後朝廷秋後算賬?”
“他們要是敢動,不用等秋後了,怕是第一時間就會被這群亂兵給生撕了。”
韓林摸了摸下巴繼續說道:“餉銀是卒伍的命根子,這幫副將、參將、都司什麽的,平日裏作威作福慣了盤苛霸淩之事無所不用其極,普通卒伍敢怒而不敢言,如今有人帶了頭去找巡撫和總兵,他們要是敢管,那最先倒黴的定然是他們。”
“大人說的不假。”李繼元揉了揉發紅的眼睛,從昨日亂起,他就一直叫手底下的人打探消息,幾乎是一夜未睡。
強忍著不斷襲來的睡意,李繼元繼續道:“中軍副將吳國琦被嚇破了膽,第一時間就躲進了自己的府中,如今府中也被亂兵給圍了,一家老小的命全都掌握在亂兵的手裏,車右營左良玉原本在外吃酒,得到消息後迴營,還算管了一下,十三營當中,唯一沒動的便是何可綱、祖大壽的一營和三營。”
韓林歎了口氣:“與袁都督相比,畢巡撫的手段和威望還是差了一些,何可綱、祖大壽本來就是袁都督的親信,在袁督師的心裏,也就隻比趙鎮差了那麽一點,袁都在的時候他們過的是什麽日子?這才一年多的時間,連飯都吃不上了,而且袁都即將赴任,何、祖等人就是在等袁督師。”
雖然對於袁崇煥十分忌憚,也不讚同他的許多策略,但對於袁崇煥馭下的手段韓林還是打心眼裏認同與佩服的。
“咱又不吃他們的餉,怕他們作甚?!”
楊善冷笑道:“寧遠營兵看起來雖然厲害,但餓了四個月,我不信他們還有力氣!大人,如果按照李副司所說,亂兵就那麽兩千來人,打過去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