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吳國琦在太陽底下生生地出了一身臭汗以後,韓林終於“醒了”趕忙出門“請罪”將吳國琦讓到了廳堂內。
而吳國琦本來上官的底氣,也隨著臭汗一起被火辣的蒸騰了出去,原本耀武揚威的眼神也清澈了許多。
麵對韓林再三請其去主位落座的禮讓,但吳國琦堅決不肯受,最後推讓了半天兩個人才不分主次的平坐了起來。
坐下以後,吳國琦又被韓林帶著,東拉西扯,什麽“今天吃了沒”“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寧遠這氣候沒有樂亭好”“吳大人憔悴了”雲雲,反正就是不說正事。
而後又一個人敲門,韓林怒斥說“不懂規矩,有貴客在”,然後那個人在門外說“有要事容稟”,吳國琦剛要避席,但韓林將其留了下來,說什麽要和“上官共議”。
然後那個人便當著吳國琦的麵說:“祖參將和左都司說了,既然韓守備持著袁都督、王都督、梁兵備的令,他們都答應與韓守備相互配合,一切看韓守備的舉動行事,不管是相機進剿,還是聲援,都將竭力配合。”
那人退出去以後,韓林繼續與他東拉西扯,反正就是不說正事。
韓林等得,但他吳國琦可等不得,一家老小的命還在那群亂兵的手裏呢,再又談了幾句以後,吳國琦向韓林試探道:“既然韓大人手握袁、王兩位督師的令諭,不知道接下來究竟是個什麽樣的章程?”
韓林心中輕輕一笑,方才做的那出戲,自然是假的,李柱還沒迴來,他隻有一張調令和趙率教的一份手諭,根本就沒有權利調動寧遠十三營的兵。
但心急如焚的吳國琦此時已經難以去辨別真偽,如果他有這份能耐,也不至於被一個小小的隊正要挾了。
“哎……”
韓林長歎了一口氣,臉上泛起了一絲愁苦之意:“大人可知兩位督師與我傳的什麽信,下的什麽令?”
吳國琦身子向前探了探:“下的什麽令?”
韓林曲指在桌子上一敲將吳國琦嚇了一跳:“王督師下的是務必保證撫鎮兩位的安全,而袁督師下的則是,除惡務盡。”
“除惡務盡。“
吳國琦在嘴裏喃喃地重複了一句,目光有些失神。
“是啊……”
“王督坐鎮關門,事關重大,不能輕動。而袁督那邊則在從薊鎮和宣大調兵,聽說前軍已經在路上了。”
韓林伸出三個手指頭:“足足三萬多人!”
“下官不過是占了水師好運兵的便利,這才打了前陣,現在撫鎮重臣全都被人擄了去,這事兒啊……下官覺得,以下官的淺薄根本處理不了,還是等袁督師到了再說。”
“本官倒是覺得,韓守備你定能勝任。”
聽到韓林要等袁崇煥親自處理,吳國琦頓時就急了。
袁崇煥在遼東經營多年,從山海監軍到寧前兵備道再到遼東巡撫,他的大膽和手腕吳國琦可知道了。
畢竟在任上除了孫承宗以外,其他的督師經略如熊廷弼、高第、閻鳴泰、王在晉等人袁崇煥都硬剛過,而且大部分都是袁崇煥贏了,在寧遠大捷後袁崇煥可以說在遼東一手遮天,凡事一言而決,鬧得督臣不得不去山海關。
而在馭下方麵就更不必說,吳國琦隻要想到那個矮小身影都忍不住渾身戰栗。
此次寧遠軍嘩,掌管中軍的吳國琦,處置失宜這個詞兒放在他身上都算是讚美,因為他根本連處置的動作都沒做。
嘩變伊始,他就趕忙迴到家中閉門不出,如落湯雞似喪家犬。
如果等到袁崇煥親至寧遠,吳國琦的罪名恐怕比“首惡”楊朝正、張思順等人也差不了多少。
“本官覺得,這個事韓守備就能處置,且不說守備手握兩督的令諭,執掌生殺大權,便是方才得見的貴屬……”
吳國琦想起了剛才在堂外的一幕,有些不自然地扭動了兩下身子:“也個個都是驕悍之輩。”
見韓林仍然有些無動於衷,
吳國琦幾乎身子探到了半張桌子上:“更何況,韓守備你想啊,此時袁都督未至,各營官也都在觀望,若是守備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平了軍嘩,那就就是獨功,任誰都得將拇指豎到天上去。”
聽到這裏,韓林似有所動,略微沉吟了一番,將身子全部靠在了椅背上:“話雖如此,可惜巧婦難能無米之炊,寧遠軍嘩的根本在於餉銀,我聽聞如今一共欠下的餉銀合計有五十三萬兩之多,別說五十三萬,便是三千兩,我也拿不出哇……”
說著,韓林看向了吳國琦,嘴裏問道:“吳大人,我聽聞寧遠兵合計四萬,怎地四個月的欠餉就已經達五十三萬兩之多?”
吳國琦輕咳了一聲,臉不紅心不跳地道:“籍中一共七萬餘……”
說著,又給了韓林一個你懂得的眼神。
韓林直接驚呆了,他這四萬已經是給了寧遠十三營好大的麵子,按照李繼元的探報,寧遠十三營實際兵力不過兩萬,如果按照七萬多來算,冒籍竟然足有三倍之多!
這可是扞守關門的前沿重鎮,怪不得崇禎要裁汰老弱呢,實際裁汰的就是這些詭籍,而且這些銀子可不是全須全尾地下發到營兵的手裏,至少也要截留泰半,這上上下下貪墨到底有多少,根本就難以統計。
沒了良心才能賺到錢,果然是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嗯……”
吳國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嘴裏道:“韓守備,你看這樣如何?我府上還有一些銀錢,便拿出一萬兩來……”
韓林心中暗笑,這袁崇煥的大旗果然好使。
至於扯虎皮大旗這件事,韓林實在是太熟了,在奴地時,嶽托都快被他薅禿了。後來在錦州時,趙率教和紀用這兩位也沒少被他薅。
韓林搖了搖頭:“這怎麽能成。”
吳國琦咬了咬牙嘴裏誠懇地道:“韓守備也知道,在軍嘩這件事上,本官做的……屬實不那麽光彩,袁都督為人你也清楚,這刀恐怕是要落在我的腦袋上。這樣,我再拿出一萬兩來,隻求守備奏功時幫我潤色那麽幾筆。”
而吳國琦本來上官的底氣,也隨著臭汗一起被火辣的蒸騰了出去,原本耀武揚威的眼神也清澈了許多。
麵對韓林再三請其去主位落座的禮讓,但吳國琦堅決不肯受,最後推讓了半天兩個人才不分主次的平坐了起來。
坐下以後,吳國琦又被韓林帶著,東拉西扯,什麽“今天吃了沒”“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寧遠這氣候沒有樂亭好”“吳大人憔悴了”雲雲,反正就是不說正事。
而後又一個人敲門,韓林怒斥說“不懂規矩,有貴客在”,然後那個人在門外說“有要事容稟”,吳國琦剛要避席,但韓林將其留了下來,說什麽要和“上官共議”。
然後那個人便當著吳國琦的麵說:“祖參將和左都司說了,既然韓守備持著袁都督、王都督、梁兵備的令,他們都答應與韓守備相互配合,一切看韓守備的舉動行事,不管是相機進剿,還是聲援,都將竭力配合。”
那人退出去以後,韓林繼續與他東拉西扯,反正就是不說正事。
韓林等得,但他吳國琦可等不得,一家老小的命還在那群亂兵的手裏呢,再又談了幾句以後,吳國琦向韓林試探道:“既然韓大人手握袁、王兩位督師的令諭,不知道接下來究竟是個什麽樣的章程?”
韓林心中輕輕一笑,方才做的那出戲,自然是假的,李柱還沒迴來,他隻有一張調令和趙率教的一份手諭,根本就沒有權利調動寧遠十三營的兵。
但心急如焚的吳國琦此時已經難以去辨別真偽,如果他有這份能耐,也不至於被一個小小的隊正要挾了。
“哎……”
韓林長歎了一口氣,臉上泛起了一絲愁苦之意:“大人可知兩位督師與我傳的什麽信,下的什麽令?”
吳國琦身子向前探了探:“下的什麽令?”
韓林曲指在桌子上一敲將吳國琦嚇了一跳:“王督師下的是務必保證撫鎮兩位的安全,而袁督師下的則是,除惡務盡。”
“除惡務盡。“
吳國琦在嘴裏喃喃地重複了一句,目光有些失神。
“是啊……”
“王督坐鎮關門,事關重大,不能輕動。而袁督那邊則在從薊鎮和宣大調兵,聽說前軍已經在路上了。”
韓林伸出三個手指頭:“足足三萬多人!”
“下官不過是占了水師好運兵的便利,這才打了前陣,現在撫鎮重臣全都被人擄了去,這事兒啊……下官覺得,以下官的淺薄根本處理不了,還是等袁督師到了再說。”
“本官倒是覺得,韓守備你定能勝任。”
聽到韓林要等袁崇煥親自處理,吳國琦頓時就急了。
袁崇煥在遼東經營多年,從山海監軍到寧前兵備道再到遼東巡撫,他的大膽和手腕吳國琦可知道了。
畢竟在任上除了孫承宗以外,其他的督師經略如熊廷弼、高第、閻鳴泰、王在晉等人袁崇煥都硬剛過,而且大部分都是袁崇煥贏了,在寧遠大捷後袁崇煥可以說在遼東一手遮天,凡事一言而決,鬧得督臣不得不去山海關。
而在馭下方麵就更不必說,吳國琦隻要想到那個矮小身影都忍不住渾身戰栗。
此次寧遠軍嘩,掌管中軍的吳國琦,處置失宜這個詞兒放在他身上都算是讚美,因為他根本連處置的動作都沒做。
嘩變伊始,他就趕忙迴到家中閉門不出,如落湯雞似喪家犬。
如果等到袁崇煥親至寧遠,吳國琦的罪名恐怕比“首惡”楊朝正、張思順等人也差不了多少。
“本官覺得,這個事韓守備就能處置,且不說守備手握兩督的令諭,執掌生殺大權,便是方才得見的貴屬……”
吳國琦想起了剛才在堂外的一幕,有些不自然地扭動了兩下身子:“也個個都是驕悍之輩。”
見韓林仍然有些無動於衷,
吳國琦幾乎身子探到了半張桌子上:“更何況,韓守備你想啊,此時袁都督未至,各營官也都在觀望,若是守備能夠憑借一己之力平了軍嘩,那就就是獨功,任誰都得將拇指豎到天上去。”
聽到這裏,韓林似有所動,略微沉吟了一番,將身子全部靠在了椅背上:“話雖如此,可惜巧婦難能無米之炊,寧遠軍嘩的根本在於餉銀,我聽聞如今一共欠下的餉銀合計有五十三萬兩之多,別說五十三萬,便是三千兩,我也拿不出哇……”
說著,韓林看向了吳國琦,嘴裏問道:“吳大人,我聽聞寧遠兵合計四萬,怎地四個月的欠餉就已經達五十三萬兩之多?”
吳國琦輕咳了一聲,臉不紅心不跳地道:“籍中一共七萬餘……”
說著,又給了韓林一個你懂得的眼神。
韓林直接驚呆了,他這四萬已經是給了寧遠十三營好大的麵子,按照李繼元的探報,寧遠十三營實際兵力不過兩萬,如果按照七萬多來算,冒籍竟然足有三倍之多!
這可是扞守關門的前沿重鎮,怪不得崇禎要裁汰老弱呢,實際裁汰的就是這些詭籍,而且這些銀子可不是全須全尾地下發到營兵的手裏,至少也要截留泰半,這上上下下貪墨到底有多少,根本就難以統計。
沒了良心才能賺到錢,果然是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嗯……”
吳國琦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嘴裏道:“韓守備,你看這樣如何?我府上還有一些銀錢,便拿出一萬兩來……”
韓林心中暗笑,這袁崇煥的大旗果然好使。
至於扯虎皮大旗這件事,韓林實在是太熟了,在奴地時,嶽托都快被他薅禿了。後來在錦州時,趙率教和紀用這兩位也沒少被他薅。
韓林搖了搖頭:“這怎麽能成。”
吳國琦咬了咬牙嘴裏誠懇地道:“韓守備也知道,在軍嘩這件事上,本官做的……屬實不那麽光彩,袁都督為人你也清楚,這刀恐怕是要落在我的腦袋上。這樣,我再拿出一萬兩來,隻求守備奏功時幫我潤色那麽幾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