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安祿山反了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寶十四(755)年12月13日,範陽,安祿山的府邸。
安祿山高座主位之上,身旁是他的第一謀士嚴莊,下方則站著兩排安祿山麾下的各高級將領。
這時嚴莊出列說道:“啟稟主公,剛剛收到消息,西域河東等地普降暴雪,整個西域與大唐商路斷絕,進入了短暫的隔離期。”
聽到手下謀士嚴寬的匯報後,安祿山眼中露出兇狠的目光,盯著下方各高級將領說道:“我剛剛收到奏事官的密報。
李隆基陛下命我率大軍,進長安,清君冊,誅殺楊賊楊國忠。”
這時安祿山起身拍著桌子說道:“那奸臣楊國忠陷害我就罷了,現在居然膽敢軟禁皇帝陛下,公然操縱朝政,難道他以為國家就沒有忠臣了嗎?”
看著下方的將領群情激奮,達到了安祿山想要的效果,而安祿山的話一出,引得在場不明情況的各級將領一片嘩然。
安祿山立馬表現的激憤地說道:“為救國於水火,各位要立馬整頓軍隊,隨時準備出征,同時告知三軍將士,膽敢反對起兵,擾亂軍心者,一律屠滅三族。”
聽到安祿山的安排,各級將領紛紛接受命令後,便起身離開去組織麾下的人馬準備出征。
這時,安祿山將目光停留在範陽副節度使賈循身上。
“此次我將親率大軍南下長安,等我走後三地就交給你全權處理,你要記住,北方三鎮是我們的大後方。
你一定要保證好我們的退路,以及將各種事情安排和處理好,絕不可因為後方之勢影響大軍南下清君側。”
“屬下領命必定不負大人所托。”
隨後,安祿山經過三天的準備,於天寶14(755)年16日,在範陽正式起兵造反。
安祿山夥同早已準備好的,同羅,溪、契丹、室韋和自己所有能夠調動的兵馬,總計十五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人。
因為安祿山的起兵理由是清君側、誅殺奸臣楊國忠,這個理由可以說十分的充分。
因為自從楊國忠上位以來,再加上安祿山在北方三鎮,對楊國忠奸臣小人行徑的各種宣傳。
可以說,在北方三鎮,楊國忠的名聲早已臭大街,還是那種臭不可聞的的程度。
所以,當楊國重起兵造反的時候,可以說是從眾者從,許多底層不明事理的士兵,真的以為安祿山真的接到了李隆基的密詔。
命令安祿山率領大軍南下清君策,救李隆基於水火之中,恢複大唐的朗朗乾坤。
隨後,在不知情況的眾多士兵的隨從之下,安祿山率領著十五萬大軍從薊城出發,大軍一舉南下,兵鋒直指東都洛陽,改變大唐曆史和中國曆史的“安史之亂”就此爆發。
《資治通鑒》稱安史之亂的爆發。
祿山乘鐵輿
步騎精銳
煙塵千裏
鼓噪震地
時海內久承平
百姓累世不知兵革
猝聞範陽起兵
遠近震駭
河北皆祿山統內
所過州縣
望風瓦解
守令或開門出迎
或棄城竄匿
或為所擒戮
無敢拒之者
所以,安祿山的大軍以亭掃穴之勢橫掃了整個燕趙大地,挺進了中原。
而此時此刻的李隆基,卻正在與他最心愛的楊玉環,在美麗而寧靜的華清宮中泡著溫泉。
然而,麵對前線來的奏報,人還在驪山的李隆基,依舊置若罔聞,因為他實在不相信自己最寵幸的臣子,竟然敢起兵造反。
畢竟之前楊國忠以及太子李亨等人,已經不止一次的在自己跟前說過,安祿山會造反,這一次必定也是他們為了爭寵而編造的謊言。
直到七日以後,當北方各郡縣的戰報,像雪片一般,飛進華清宮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從醉人的溫柔鄉之中,收拾了一下心情,緊急召見各輔國重臣。
而其他滿朝文武,聽到安祿山造反的時候,惶惶不可終日,雖然在平時他們十分看不起安祿山。
可是他們也十分的清楚,安祿山這一位邊疆重臣手上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視,現在對方忽然造反,也讓他們措手不及。
而此時的楊國忠聽到安祿山造反後,確是恰恰相反,沒有露出惶恐之神色,反而洋洋得意。
畢竟自己之前的預言,現在得到了證實,這足以說明你它看人之準目光之毒辣。
看到其他朝廷重臣都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楊國忠自信滿滿的開口說道:“陛下,此事不必太過擔憂。
今反者獨祿山爾
將士都欲也
不過旬日
必傳首詣行在。”
隻是楊國忠不知道的是,他的誇誇其談,說是十日後就能夠取安祿山的首級,也成為了千古笑話。
甚至在安祿山起兵半年以後,就在西逃蜀地的馬嵬驛,被嘩變的士兵,硬生生的砍掉了腦袋。
聽到楊國忠自大的話,哥舒翰和封長青皆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如果安祿山真如楊國忠所說的,那麽不堪,之前李雄也不會在離開之前,還十分慎重的讓哥舒翰十分小心安祿山及以及麾下的大軍。
而哥書翰也是從邊疆節度使一路升上來的久經沙場戰將,他豈會不明白,邊疆將士的戰鬥力。
而現在,安祿山舉全部兵力造反南下,豈會那麽容易被擊敗的?
更何況是現在這種兵力空虛的情況下,哥舒翰都沒有任何把握能夠在此時擊敗安祿山。
而他想到的,隻有依靠從邊疆調迴來的六軍校尉堅守長安,等到李雄等各路節度使率軍返迴馳援,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而封長青則是按照曆史上一般遵循慣例,迴到長安述職,此刻也在華清宮中。
聽到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封長青也是露出了十分凝重的神色,雖然他在邊疆戰無不勝,可畢竟戰場不同,環境也不同。
甚至在他要來長安述職之前,多次收到李雄來信提醒,如果迴到長安後,安祿山真的造反。
李隆基讓他率軍前去平定叛亂,那讓他一定要小心安祿山不可大意,對待叛軍時,能拖則拖,盡量不要與他們發生正麵交鋒。
甚至在信中,李雄還告誡封長青,說安祿山麾下的軍隊的戰鬥力絕不遜色於安西軍,就中原這些承平已久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安祿山軍隊的對手。
而封長青在看到李雄將說安祿山的軍隊不遜色於安西軍的時候,也是心頭一震。
畢竟他在接任北庭節度使之前,可是一直都在安西軍中服役,對於安西軍的戰鬥力,他是最清楚不過了。
而現在,李雄居然告訴他,跟隨安祿山造反的軍隊戰鬥力,不下於安西軍,這就讓他不得不慎重對待了。
而現在看著楊國忠在那裏侃侃而談,甚至大放厥詞,沒有與楊國忠有任何交集的封長青,則表現的十分的不屑。
安祿山高座主位之上,身旁是他的第一謀士嚴莊,下方則站著兩排安祿山麾下的各高級將領。
這時嚴莊出列說道:“啟稟主公,剛剛收到消息,西域河東等地普降暴雪,整個西域與大唐商路斷絕,進入了短暫的隔離期。”
聽到手下謀士嚴寬的匯報後,安祿山眼中露出兇狠的目光,盯著下方各高級將領說道:“我剛剛收到奏事官的密報。
李隆基陛下命我率大軍,進長安,清君冊,誅殺楊賊楊國忠。”
這時安祿山起身拍著桌子說道:“那奸臣楊國忠陷害我就罷了,現在居然膽敢軟禁皇帝陛下,公然操縱朝政,難道他以為國家就沒有忠臣了嗎?”
看著下方的將領群情激奮,達到了安祿山想要的效果,而安祿山的話一出,引得在場不明情況的各級將領一片嘩然。
安祿山立馬表現的激憤地說道:“為救國於水火,各位要立馬整頓軍隊,隨時準備出征,同時告知三軍將士,膽敢反對起兵,擾亂軍心者,一律屠滅三族。”
聽到安祿山的安排,各級將領紛紛接受命令後,便起身離開去組織麾下的人馬準備出征。
這時,安祿山將目光停留在範陽副節度使賈循身上。
“此次我將親率大軍南下長安,等我走後三地就交給你全權處理,你要記住,北方三鎮是我們的大後方。
你一定要保證好我們的退路,以及將各種事情安排和處理好,絕不可因為後方之勢影響大軍南下清君側。”
“屬下領命必定不負大人所托。”
隨後,安祿山經過三天的準備,於天寶14(755)年16日,在範陽正式起兵造反。
安祿山夥同早已準備好的,同羅,溪、契丹、室韋和自己所有能夠調動的兵馬,總計十五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人。
因為安祿山的起兵理由是清君側、誅殺奸臣楊國忠,這個理由可以說十分的充分。
因為自從楊國忠上位以來,再加上安祿山在北方三鎮,對楊國忠奸臣小人行徑的各種宣傳。
可以說,在北方三鎮,楊國忠的名聲早已臭大街,還是那種臭不可聞的的程度。
所以,當楊國重起兵造反的時候,可以說是從眾者從,許多底層不明事理的士兵,真的以為安祿山真的接到了李隆基的密詔。
命令安祿山率領大軍南下清君策,救李隆基於水火之中,恢複大唐的朗朗乾坤。
隨後,在不知情況的眾多士兵的隨從之下,安祿山率領著十五萬大軍從薊城出發,大軍一舉南下,兵鋒直指東都洛陽,改變大唐曆史和中國曆史的“安史之亂”就此爆發。
《資治通鑒》稱安史之亂的爆發。
祿山乘鐵輿
步騎精銳
煙塵千裏
鼓噪震地
時海內久承平
百姓累世不知兵革
猝聞範陽起兵
遠近震駭
河北皆祿山統內
所過州縣
望風瓦解
守令或開門出迎
或棄城竄匿
或為所擒戮
無敢拒之者
所以,安祿山的大軍以亭掃穴之勢橫掃了整個燕趙大地,挺進了中原。
而此時此刻的李隆基,卻正在與他最心愛的楊玉環,在美麗而寧靜的華清宮中泡著溫泉。
然而,麵對前線來的奏報,人還在驪山的李隆基,依舊置若罔聞,因為他實在不相信自己最寵幸的臣子,竟然敢起兵造反。
畢竟之前楊國忠以及太子李亨等人,已經不止一次的在自己跟前說過,安祿山會造反,這一次必定也是他們為了爭寵而編造的謊言。
直到七日以後,當北方各郡縣的戰報,像雪片一般,飛進華清宮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從醉人的溫柔鄉之中,收拾了一下心情,緊急召見各輔國重臣。
而其他滿朝文武,聽到安祿山造反的時候,惶惶不可終日,雖然在平時他們十分看不起安祿山。
可是他們也十分的清楚,安祿山這一位邊疆重臣手上的實力可是不容小視,現在對方忽然造反,也讓他們措手不及。
而此時的楊國忠聽到安祿山造反後,確是恰恰相反,沒有露出惶恐之神色,反而洋洋得意。
畢竟自己之前的預言,現在得到了證實,這足以說明你它看人之準目光之毒辣。
看到其他朝廷重臣都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楊國忠自信滿滿的開口說道:“陛下,此事不必太過擔憂。
今反者獨祿山爾
將士都欲也
不過旬日
必傳首詣行在。”
隻是楊國忠不知道的是,他的誇誇其談,說是十日後就能夠取安祿山的首級,也成為了千古笑話。
甚至在安祿山起兵半年以後,就在西逃蜀地的馬嵬驛,被嘩變的士兵,硬生生的砍掉了腦袋。
聽到楊國忠自大的話,哥舒翰和封長青皆露出了不屑的神色。
如果安祿山真如楊國忠所說的,那麽不堪,之前李雄也不會在離開之前,還十分慎重的讓哥舒翰十分小心安祿山及以及麾下的大軍。
而哥書翰也是從邊疆節度使一路升上來的久經沙場戰將,他豈會不明白,邊疆將士的戰鬥力。
而現在,安祿山舉全部兵力造反南下,豈會那麽容易被擊敗的?
更何況是現在這種兵力空虛的情況下,哥舒翰都沒有任何把握能夠在此時擊敗安祿山。
而他想到的,隻有依靠從邊疆調迴來的六軍校尉堅守長安,等到李雄等各路節度使率軍返迴馳援,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而封長青則是按照曆史上一般遵循慣例,迴到長安述職,此刻也在華清宮中。
聽到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封長青也是露出了十分凝重的神色,雖然他在邊疆戰無不勝,可畢竟戰場不同,環境也不同。
甚至在他要來長安述職之前,多次收到李雄來信提醒,如果迴到長安後,安祿山真的造反。
李隆基讓他率軍前去平定叛亂,那讓他一定要小心安祿山不可大意,對待叛軍時,能拖則拖,盡量不要與他們發生正麵交鋒。
甚至在信中,李雄還告誡封長青,說安祿山麾下的軍隊的戰鬥力絕不遜色於安西軍,就中原這些承平已久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安祿山軍隊的對手。
而封長青在看到李雄將說安祿山的軍隊不遜色於安西軍的時候,也是心頭一震。
畢竟他在接任北庭節度使之前,可是一直都在安西軍中服役,對於安西軍的戰鬥力,他是最清楚不過了。
而現在,李雄居然告訴他,跟隨安祿山造反的軍隊戰鬥力,不下於安西軍,這就讓他不得不慎重對待了。
而現在看著楊國忠在那裏侃侃而談,甚至大放厥詞,沒有與楊國忠有任何交集的封長青,則表現的十分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