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安祿山稱帝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 作者:滇草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邊,在封長青逃離東都洛陽以後,安祿山率領著後續的大軍,全麵接管了東都洛陽。
三天以後洛陽皇宮內,今天,對於安祿山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日子。
這時安祿山一臉狂傲,並且身穿龍袍的坐在了龍椅之上,雖然龍袍有些緊身,並不能將安祿山那一身肥肉給很好的掩蓋住。
但是仍然不影響安祿山穿上它,而下方站成兩列的文武群臣,此刻也是滿臉狂熱的看著安祿山。
畢竟他們隨安祿山一路從北方殺到了東都洛陽,而安祿山現在不僅身穿龍袍,還坐在了代表皇位的皇龍椅之上。
安祿山的這一舉動,已經用行動說明了一切,那就是安祿山要稱帝了,而他們這些作為跟隨安祿山造反的人。
接下來,都將搖身一變成為從龍之功臣,隻要接下來擊敗大唐,那麽往後他們何嚐不能成為開國之功臣。
這時作為安祿山的頭號謀士嚴莊,首先站了出來,向著安祿山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了嚴莊的帶頭,其他的文臣武將也是紛紛拜倒,口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安祿山看著下方的文武群臣,也是喜不勝收,此刻,就連安祿山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有稱帝的一天。
兩個月之前,自己還隻是大唐的一地節度使,還在被楊國忠等人壓得喘不過氣來,而現在自己已經坐在了龍椅之上。
再看著下方草草組建的文武群臣班子,安祿山也不由得豪情萬丈。
“好、好、好……”
“眾位愛卿平身。”
眾人起身以後,嚴莊再次開口說道:“啟稟陛下,不知可想好我們的國號?”
聽到嚴莊的問話,安祿山沉思片刻後說道:“既然我們從北方而來,而北方一直都是燕趙大地,那我們的國號就定為【大燕】。
我要讓我們燕趙兒郎統治這四海八荒,建立一個遠超大唐的國度,從而開辟萬世之基業。”
聽著安祿山的豪言壯語,下方的群臣頓時都熱血沸騰,他們都相信,在安祿山的帶領之下,一定能夠擊敗大唐,從而立下不世之功勳。
安祿山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群臣,心中豪情萬丈。他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即朗聲說道:“從今往後,朕將與諸位共謀大業,開創萬世之基!
同樣希望諸位再接再厲,為大燕立下功勞,一舉掃平大唐王朝。”
嚴莊聞言,立即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英明!大燕國號既立,臣等必將竭盡全力,輔佐陛下成就霸業。
不過,眼下天下未定,大唐尚存,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分封群臣,穩固朝綱,同時昭告天下,廣納賢才,以壯我大燕聲威。”
安祿山點了點頭,滿意地看著嚴莊:“嚴愛卿所言極是。朕正也有此意。”
“傳朕旨意,即刻分封群臣,論功行賞!”
嚴莊躬身領命,隨即從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擬好的名單,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嚴莊為大燕丞相,總領朝政;
封史思明為大將軍,統領三軍;封崔乾佑為征西大將軍,率軍攻打潼關;封……”
隨著嚴莊的宣讀,群臣紛紛跪拜謝恩,臉上洋溢著激動與喜悅,畢竟他們跟隨安祿山造反,就是為了這一刻。
但是他們知道,從此刻起,自己的命運將與安祿山和大燕緊緊相連,若能助安祿山成就霸業,他們也將名垂青史。
分封完畢,安祿山再次開口:“諸位愛卿,朕雖已登基,但天下尚未一統。
大唐雖然一路戰敗,我等已經占領了不少的地方,但大唐仍有餘力反抗。
現在擋在大軍進攻長安的路上,就隻剩下潼關,而且潼關乃長安門戶,若能拿下,長安便唾手可得。
崔乾佑,朕命你即刻率軍攻打潼關,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拿下!”
崔乾佑上前一步,抱拳應道:“臣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誓死攻下潼關!”
安祿山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看向嚴莊:“嚴愛卿,昭告天下之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
朕要讓天下人知道,大燕已立,朕有意廣納賢才。
凡有才之士,無論出身,皆可前來投效,朕必當重用!”
嚴莊躬身答道:“臣遵旨!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大燕招攬天下英才。”
而就在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大封群臣的時候,封長青正帶著幾名親兵,一路向西逃亡。
這時候他的心中充滿了愧疚與自責,洛陽失守,他難辭其咎,之前雖然李雄多次來信,讓他小心安祿山。
雖然讓他對安祿山也更加重視了幾分,可也沒有完全聽從李雄的警告,最終才釀成這份苦果。
而當封長青剛剛進入潼關,迎接他的卻是邊令臣和一道李隆基的聖旨。
潼關城門口,邊令臣手捧聖旨,正在等著封長青的到來,看到封長青等人進進入潼關以後。
邊令臣冷冷地看著封長青,高聲喝道:“奉陛下之命,免除封長清的一切職務,貶為庶民!來人,給我拿下!”
封長青心中一沉並沒有抵抗,而是任由士兵將自己押下。
他知道此次兵敗罪責重大,當今聖上拿下自己也是應有之理。
站在一旁的潼關守將程千裏,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幕,心中憂慮萬分,可是卻無法出言阻止。
畢竟,邊令臣手捧聖旨代表著李隆基的旨意,而他也已經收到消息,此次沒有處死封長青,已經是朝廷的諸位大臣求情的結果。
畢竟封長青防守不力,丟失洛陽的罪責根本就不容辯解,現在能留下一條性命,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而現在安祿山大軍即將兵臨城下,而失去封長青這位猛將,無疑是雪上加霜。
畢竟程千裏與封長青在西域相處多年,封長青的能力,他還是知道的。
但是以封長青的能力,居然就這樣敗在了安祿山的手下,這讓程千裏也感到了壓力倍增。
不過還好,從長安出發支援的十萬天武軍,已經在來潼關的路上,隻要自己守好潼關說不定還有一線轉機。
再說安祿山這邊,在封崔乾佑為征西大將軍以後,便命令他率領大軍迅速向潼關進發。
安祿山勢必有一舉拿下潼關,然後圍攻長安,而隻要打下長安以後,目前的局勢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為了保證能夠一戰拿下潼關,安祿山甚至派了六萬精銳給崔乾佑,就是希望崔乾佑能夠速戰速決。
三天以後洛陽皇宮內,今天,對於安祿山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日子。
這時安祿山一臉狂傲,並且身穿龍袍的坐在了龍椅之上,雖然龍袍有些緊身,並不能將安祿山那一身肥肉給很好的掩蓋住。
但是仍然不影響安祿山穿上它,而下方站成兩列的文武群臣,此刻也是滿臉狂熱的看著安祿山。
畢竟他們隨安祿山一路從北方殺到了東都洛陽,而安祿山現在不僅身穿龍袍,還坐在了代表皇位的皇龍椅之上。
安祿山的這一舉動,已經用行動說明了一切,那就是安祿山要稱帝了,而他們這些作為跟隨安祿山造反的人。
接下來,都將搖身一變成為從龍之功臣,隻要接下來擊敗大唐,那麽往後他們何嚐不能成為開國之功臣。
這時作為安祿山的頭號謀士嚴莊,首先站了出來,向著安祿山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了嚴莊的帶頭,其他的文臣武將也是紛紛拜倒,口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安祿山看著下方的文武群臣,也是喜不勝收,此刻,就連安祿山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有稱帝的一天。
兩個月之前,自己還隻是大唐的一地節度使,還在被楊國忠等人壓得喘不過氣來,而現在自己已經坐在了龍椅之上。
再看著下方草草組建的文武群臣班子,安祿山也不由得豪情萬丈。
“好、好、好……”
“眾位愛卿平身。”
眾人起身以後,嚴莊再次開口說道:“啟稟陛下,不知可想好我們的國號?”
聽到嚴莊的問話,安祿山沉思片刻後說道:“既然我們從北方而來,而北方一直都是燕趙大地,那我們的國號就定為【大燕】。
我要讓我們燕趙兒郎統治這四海八荒,建立一個遠超大唐的國度,從而開辟萬世之基業。”
聽著安祿山的豪言壯語,下方的群臣頓時都熱血沸騰,他們都相信,在安祿山的帶領之下,一定能夠擊敗大唐,從而立下不世之功勳。
安祿山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群臣,心中豪情萬丈。他微微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即朗聲說道:“從今往後,朕將與諸位共謀大業,開創萬世之基!
同樣希望諸位再接再厲,為大燕立下功勞,一舉掃平大唐王朝。”
嚴莊聞言,立即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英明!大燕國號既立,臣等必將竭盡全力,輔佐陛下成就霸業。
不過,眼下天下未定,大唐尚存,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分封群臣,穩固朝綱,同時昭告天下,廣納賢才,以壯我大燕聲威。”
安祿山點了點頭,滿意地看著嚴莊:“嚴愛卿所言極是。朕正也有此意。”
“傳朕旨意,即刻分封群臣,論功行賞!”
嚴莊躬身領命,隨即從袖中取出一份早已擬好的名單,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嚴莊為大燕丞相,總領朝政;
封史思明為大將軍,統領三軍;封崔乾佑為征西大將軍,率軍攻打潼關;封……”
隨著嚴莊的宣讀,群臣紛紛跪拜謝恩,臉上洋溢著激動與喜悅,畢竟他們跟隨安祿山造反,就是為了這一刻。
但是他們知道,從此刻起,自己的命運將與安祿山和大燕緊緊相連,若能助安祿山成就霸業,他們也將名垂青史。
分封完畢,安祿山再次開口:“諸位愛卿,朕雖已登基,但天下尚未一統。
大唐雖然一路戰敗,我等已經占領了不少的地方,但大唐仍有餘力反抗。
現在擋在大軍進攻長安的路上,就隻剩下潼關,而且潼關乃長安門戶,若能拿下,長安便唾手可得。
崔乾佑,朕命你即刻率軍攻打潼關,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拿下!”
崔乾佑上前一步,抱拳應道:“臣領旨!定不負陛下所托,誓死攻下潼關!”
安祿山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看向嚴莊:“嚴愛卿,昭告天下之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
朕要讓天下人知道,大燕已立,朕有意廣納賢才。
凡有才之士,無論出身,皆可前來投效,朕必當重用!”
嚴莊躬身答道:“臣遵旨!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大燕招攬天下英才。”
而就在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大封群臣的時候,封長青正帶著幾名親兵,一路向西逃亡。
這時候他的心中充滿了愧疚與自責,洛陽失守,他難辭其咎,之前雖然李雄多次來信,讓他小心安祿山。
雖然讓他對安祿山也更加重視了幾分,可也沒有完全聽從李雄的警告,最終才釀成這份苦果。
而當封長青剛剛進入潼關,迎接他的卻是邊令臣和一道李隆基的聖旨。
潼關城門口,邊令臣手捧聖旨,正在等著封長青的到來,看到封長青等人進進入潼關以後。
邊令臣冷冷地看著封長青,高聲喝道:“奉陛下之命,免除封長清的一切職務,貶為庶民!來人,給我拿下!”
封長青心中一沉並沒有抵抗,而是任由士兵將自己押下。
他知道此次兵敗罪責重大,當今聖上拿下自己也是應有之理。
站在一旁的潼關守將程千裏,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幕,心中憂慮萬分,可是卻無法出言阻止。
畢竟,邊令臣手捧聖旨代表著李隆基的旨意,而他也已經收到消息,此次沒有處死封長青,已經是朝廷的諸位大臣求情的結果。
畢竟封長青防守不力,丟失洛陽的罪責根本就不容辯解,現在能留下一條性命,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而現在安祿山大軍即將兵臨城下,而失去封長青這位猛將,無疑是雪上加霜。
畢竟程千裏與封長青在西域相處多年,封長青的能力,他還是知道的。
但是以封長青的能力,居然就這樣敗在了安祿山的手下,這讓程千裏也感到了壓力倍增。
不過還好,從長安出發支援的十萬天武軍,已經在來潼關的路上,隻要自己守好潼關說不定還有一線轉機。
再說安祿山這邊,在封崔乾佑為征西大將軍以後,便命令他率領大軍迅速向潼關進發。
安祿山勢必有一舉拿下潼關,然後圍攻長安,而隻要打下長安以後,目前的局勢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為了保證能夠一戰拿下潼關,安祿山甚至派了六萬精銳給崔乾佑,就是希望崔乾佑能夠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