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這麽大的地方,管理起來也會有很多問題。


    “族長,這麽大的區域,將族人們聚集起來是不是很不方便?”


    熊木敏銳地發覺到了這個問題,“光是在現在的圍牆裏,將族人們召集起來就有些困難,要是變成這麽大的區域,光是傳遞消息就得耽誤很長時間。”


    熊木說的沒錯,秋收結束後,部落也恢複了每天早上統一起床進行晨練、幹活的規定,就這樣,短時間都沒辦法把人都聚集起來,要是居住區變得更大,又分散的話,那將更加麻煩。


    畢竟以前隻有幾棟房屋,隨便一喊大家都能起來,而現在居住區就有兩三百畝大小,光靠喊是不行的。


    “沒錯,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件事情了,需要鑄造一樣東西——鍾。”


    “鍾?”


    圍坐在宗廟裏的族人們麵麵相覷,這種東西可是第一次聽族長說起,就連熊木,也瞪著迷茫的眼睛看著熊洪。


    “這個東西迴頭我會帶著熊木做好的,你們到時候就知道了,”熊洪將鍾的作用大致給他們講了一遍,“簡單的說,就是我在圍牆中間敲這個鍾,傳出來的聲音能到很遠的地方,這樣大家就都能聽到聲音,而不用族人挨個房間地叫人了。”


    雖然部落養了一些公雞,甚至每天早上都依靠它們來給族人提供“喚醒服務”,但這玩意打鳴也有發生錯誤的時候,比如前段時間的秋收,由於月光太亮,或者其他什麽原因,大半夜就開始鳴叫,睡的正迷糊的族人們便翻身起床,然後集中到宗廟前大眼瞪小眼。


    當然除了依靠雞鳴,還安排了值守在門樓上的族人來叫大家起床,但這個辦法又有些費力,需要挨個房間地去喊,有時候第一個房間裏的人都穿好衣服出來了,最後一個房間才被喊起來。


    所以熊洪才有了鑄造大鍾的想法。


    所謂“晨鍾暮鼓”,在華夏古代的曆史上,鍾最早是一種樂器,而最早的材質也是陶製,後麵才逐漸演變成各種金屬製品。


    部落現在的青銅冶煉技術也有了起色,對銅和錫的不同比例也有一定的研究,製作一座青銅鍾,理論上上來說並不算太複雜。


    “在這裏,橫街和熊山路的交匯處,將會蓋一處鍾樓,專門有人看管,在這裏安放鑄造好的鍾,從這裏敲擊,整個圍牆裏都能聽到聲音,這樣,就不用像現在這樣,一間房一間房的叫了。”


    “要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就方便多了,”熊木驚喜地說道,每天最煩的就是把他的“徒弟”們給叫起來,“族長,我們什麽時候去鑄造這個鍾?”


    “這個不急,等這兩天忙完我們一起去冶煉坊。”


    “好!”


    熊洪的計劃裏,鍾的作用是為了讓族人們知道大概的時辰,而對於如何知道具體的時刻,還需要更精確的觀察和計算。


    對時間更精確的劃分,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


    現在部落判斷當天時間的辦法,基本上還是按照觀察天空的辦法來確定,比如早晨,有太陽的時候隻要看到朝陽升起,就喊族人起床,沒有太陽的時候,外麵能看見遠處的景物,就是起床的時候。


    而中午包括晚上休息吃飯的時間,也以太陽的高度或者族人的經驗為依據,有時候就不太準確,也造成了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來。


    針對這種情況,熊洪在離開部落之前,就跟熊巫講述了依靠圭表以及滴漏來準確計算時間的方法。


    如果有了鍾,再配合上滴漏以及日晷,就能相對準確地把一天的時間給分割清楚,讓族人知道到了什麽時刻,該做什麽事情。


    “我們就將一天的時間分成十二個時辰,以午夜作為一天的開始,以白天太陽最高的、影子最短作為一天的正中,這個辦法雖然能讓大家知道哪個時辰幹什麽事情,但還是不夠準確。”


    原本熊洪是想直接將天幹地支的概念給引入進來,但自己都解釋不清楚,更別提向熊巫他們解釋了,所以隻能作罷,便采取最簡單的做法,從一時一直到十二時。


    按照後世的計算,每一時都有120分鍾,這顯然很粗糙,而為了得到更精細的時間劃分,部落則采取了一種滴漏的方式。


    具體來講,就是在一個特製的細口陶罐中插入一根木棍,木棍下方由一塊小木片托著,提供浮力;陶罐側麵有個口,另外一個放在稍高位置的陶壺,會以均勻的速度,將水滴入到這個陶罐中。


    木片隨著水位的增加而升高,在木棍上刻著刻度,就會一點點地顯現出來,直到木棍上升到最頂端,就是“一刻”結束,從而換上另一個陶罐,重新開始計時,這樣就能完成相對精準的時間測算。


    滴漏的原理很簡單,但對於陶罐和刻度的要求很高,為了確保滴滿一壺正好是一刻時間,就需要不斷地調試和修正,最終,在花費了近兩個月後,熊巫和熊木才最終確定了陶罐的大小和刻度的長短。


    這件事當初交給熊巫來做,因為他有足夠多的耐心和觀察力,為了方便計算,並且跟十二時相匹配,熊巫將一天的時間分成了96刻,每個時辰分為8刻,每刻約為後世的15分鍾。


    為了保證每天的“時、刻”精準,熊巫又根據太陽的方位、高度,結合熊洪給他製作的“圭、表”,不斷調整著滴漏的準確度。


    熊洪曾告訴他,每刻太陽所移動的角度是一定的,可以通過對太陽移動角度的觀察,來判斷時間。而用來判斷的物體,就是樹立在宗廟門前空地上的圭表。


    圭、表其實是兩種東西。


    直立於平地上,用於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


    每一刻,日影所移動的角度是固定的,根據這個簡單的原理,熊巫便能驗證滴漏的準確性。而有了圭表,也就觀察到,兩次日影最長相隔的天數便為一年,從而得出一年有365天。


    雖然跟後世相比,這個數字還是有些誤差,但對於現在的熊部落來說,已經足夠使用了。


    而熊巫以及長老團們,不僅僅隻是從中觀察總結出了一年的時長和每天的太陽位置,更是根據不間斷的觀察,初步發現了太陽的運動規律,即熊洪後世所知道的“迴歸運動”現象。


    這些現象再與自然環境中的一些日月更替、四季變換一結合,熊部落已經踏入了研究“節氣”的門檻。


    一番“時辰”“時刻”的理論讓大家聽的雲裏霧裏,除了熊巫和幾個專職於農事的族人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族長在講什麽東西,更別提對時間劃分原理的探究了。好在這些知識並不是強製要求他們要知曉原理,隻要會用也就足夠。


    還是那句話,熊洪執意於追尋相對精確並能及時掌握具體的時間,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生活。


    比如每天什麽時候起床?什麽時候吃午飯?晚上知道是什麽時辰?這些都需要通過滴漏來提醒、經過圭表來驗證以及通過鍾鼓來告知族人。


    “雖然聽的不是太懂,但感覺很厲害,”熊大撓了撓頭,他也才從白骨洞那邊迴來,這幾天又被人拉著去捕獵,“那今年各個村子過冬的物資呢?是不是要開始準備了?”


    “對啊,今年要比去年暖和一些,倒是可以準備的更充分一點。”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對天相的觀察出了問題,反正這幾年,降雪的日期越來越靠後,而開春的時間也同樣如此。


    當初熊洪剛來的時候,雖然還沒有引入年度、月份的概念,但熊巫以及前幾人巫用繩子打結記下來的東西,還是能夠反映出一些季節變化的,比如在每年第一場降雪的時候,會打一個大一點的結。


    而年與年之間的間隔,就是一年的天數,有時候是三百五十多天,有時候是三百六十幾天,很不準確。但對於以狩獵和采集的部落來說,倒是沒有什麽影響。


    當熊洪到來之後,便有了年份以及月份的概念,不過當初剛來的時候,熊洪也不知道該是幾月,便根據樹木和植物的生長,給了一個大致的時間,可能正是因為如此,部落計算年月才有了誤差。


    而且開始的那年,隻是簡單地以冬天過半為標誌過的除夕,對月相和太陽的觀察時間也不多。


    按照前麵幾年的經驗,現在已經十月初五,正常來說,應該降下來第一場雪了,並且田野裏要開始下霜、結冰。但今年卻暖和許多,以上冬天的現象都還沒有出現,一方麵可能是因為目前冷空氣還沒南下,另一個方麵就是熊洪比較擔心的事,時間算錯了。


    通過觀察日影的長短,熊巫已經確定了一年有365天,但畢竟今年才是第一年觀測,之前也有可能差個幾天,而且對於月份的劃分,基本上是三十天一個月,一年十二個月,還多出五天。


    另外,熊洪知道,後世的一年也不等於365天,而是差了好幾個小時,所以每四年就會閏一天,將這個時間給糾正過來。


    但熊巫不知道啊,而且還用著一個月三十天的標準,這兩三年累積的誤差,幾乎就差了半個月!


    也就是說,現在雖然是十月初五,但從太陽的位置而言,應該是九月二十一日。


    這就很要命了,尤其是熊部落準備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這種時間上的錯誤,所引發的後果,會相當嚴重。


    比如還沒到播種的時候,但根據推算已經到了春播的時候,如果把種子在這個時候點下去,很可能就會出現發芽率不足,植株的存活率大大減少的現象。


    而且熊部落身處北方,適合播種的時間很短,一旦錯過了,那全年的收成都會有影響。


    所以熊洪麵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對現有的經驗進行改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前部落生存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隻想鏟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隻想鏟屎並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