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旋聽到王應麟的口氣緩和了不少,心中也稍微安穩了一些。他暗道:“我記得這王應麟應該是個書呆子,多向他請教一下問題,應該沒有壞處吧。”
想到這裏,趙旋恭敬的問道:“王先生,孔子可曾說過‘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這話?”王應麟不假思索的迴答道:“孔夫子的確說過這話。這是魯定公在請教孔子君臣關係的時候,孔子的迴答。”
趙旋聞言麵如喜色,口中忙道:“謝過王先生了,小子受教了。”
王應麟聽趙旋詢問的是有關孔子的問題,也在心中讚道:“此子竟然在身患腦疾的情況下,還不忘向學,孺子可教也!”
隨後趙旋又問道:“王先生,孟子是不是也說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呢話呢?”
王應麟點頭道:“這是孟子在批評陳相的老師許行的觀點時,對陳相說的話,原話應該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
趙旋麵露欽佩之色,讚道:“王先生果然大才啊,小子受益匪淺。”接著他又問道:“王先生,那《禮記》之中是不是也曾經說過‘父慈,子孝;夫義,婦聽;君仁,臣忠’呢?”
王應麟笑著答道:“你說的不錯,不過可能是因為腦疾的原因,你還是隻記了一個大概。而在《禮記·禮運》中的原話應該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趙旋見王應麟一一做了解答,又是恭敬的拱手一揖,然後疑惑的問道:“王先生,既然聖人和《禮記》對於君臣、父子、夫妻的要求都是相互的,卻不知為何到了現在,‘三綱’就變成了下位者對上位者的單方麵絕對服從了呢,難不成是古代的聖賢都錯了嗎?”
王應麟聽了這話,當即目瞪口呆。是啊,程朱理學也隻是眾多儒學分支中的一脈,可是他們倡導的“三綱五常”卻是已經篡改了聖人們的言論,這真的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嗎?
刹那之間,兩人之間的關係竟然不自覺的易位了。王應麟原本是奉了宋理宗的命令,以大宗正司知丞的身份來訓斥趙旋的,沒想到趙旋沒有認錯,自己反倒被問了一個啞口無言。
王應麟畢竟才思敏捷,思索了片刻之後,他並沒有正麵迴答趙旋的問題,而是他一字一句的斟酌道:“趙龍圖有所不知,自從西漢董仲舒獨尊儒學以來,我儒學便有了三綱五常之說了,我大宋也是延續漢唐之說罷了。”
趙旋見王應麟對自己的稱唿從“趙孟旋”變成了“趙龍圖”,心知自己的對策是對的。不過見他撇開了孔、孟,直接從董仲舒說起了,不禁在心裏暗道:“此人倒是也老成,還好我也研究過董仲舒。”
趙旋接著問道:“王先生既然說大宋是遵守漢唐之製,我記得董仲舒曾寫過一本叫《春秋繁露》的書,裏麵寫道:‘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對也不對?”
王應麟驚訝的看著趙旋,沒想到他竟然能知道這些,不由得心中也起了些許的敬佩之心。他點頭道:“趙龍圖說的不錯,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是有這句話的。”
趙旋隨後又問道:“先生,那這一句話的後一句,是不是:‘陽兼於陰,陰兼於陽,夫兼於妻,妻兼於夫,父兼於子,子兼於父,君兼於臣,臣兼於君。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
王應麟點了點頭,對趙旋道:“不錯,是這句話。”
趙旋聞言鄭重道:“王先生,董仲舒既然說‘陽兼於陰,陰兼於陽’,說明他也認為兩者是相輔相生的,而且董仲舒是在這個前提下才在《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出了‘王道三綱’,說明董仲舒也認為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之間如同陰陽一般是相輔相生的啊。可是到了現在,為什麽會變得片麵了呢?”
後世的儒家為了迎合皇權,的確是篡改了孔孟的思想。王應麟雖然深諳孔孟之道,卻是承襲自程朱理學,他對朱熹崇拜至極,卻是從來都沒有想過質疑的。
王應麟剛剛沒法正麵迴答趙旋的問題,於是談及了三綱五常的由來,身為大儒的他,本來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卻沒想到趙旋借著自己所說,又提出了新的問題,自己同樣迴答不了。
王應麟麵紅耳赤的呆立當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趙旋見狀,衝著王應麟深施一禮,口中說道:“王先生,小子年少,實在搞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還望先生為我解惑。”
王應麟這才驚醒了過來,此時他也不敢托大了,連忙站起身來,對趙旋拱手道:“不敢,不敢。趙龍圖如此這般,羞煞我也了,趙龍圖還是快快請坐吧。”莊子雲‘學無涯而生有涯’,
原來趙旋到現在還是一直站著呢。
趙旋聽王應麟這麽說了,他也就不客氣了,撩起長袍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這才抬起頭來,卻發現王應麟卻還站著呢。
王應麟見趙旋看向自己,紅著臉說道:“趙龍圖,我的學問還淺薄的很呢,您的這個問題,我一時之間也答不上來,請容我迴去考慮一下。”
趙旋也是性格使然,又被王應麟高高在上的態度被逼得急了,這才和他談經論道的。但是王應麟畢竟是大宗正司司丞,又是攜聖命而來,趙旋也是知道見好就收的。
趙旋連忙起身,衝著王應麟笑道:“莊子雲‘學無涯而生有涯’,您還需要輔佐聖上,大宋還有很多的事情離不開您呢,哪有時間考慮此事啊,是小子莽撞了,以後斷不會再和先生提及此事了。”
趙旋這麽說倒不是心善,而因為他知道王應麟根本沒法迴答這個問題。在後世不少人的眼裏都以為儒學迂腐,但是沒有幾個人知道孔孟時代的儒學是剛猛而睿智的,隻不過被後來的統治階級給有意的歪曲篡改了罷了。
孔孟思想和程朱理學的“三綱五常”本來就是針鋒相對的,王應麟不管是否定孔孟思想,還是否定程朱理學,顯然都是不現實的。
這個道理此時王應麟也想通了。他見趙旋繞過了此事,也是心中大慰,不由得對趙旋又產生了一些好感。他擦了擦頭上的汗,快步走到門口,大聲的吩咐道:“來人,快給趙龍圖上茶!”
兩人重新入座之後,趙旋美美的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這才笑著問道:“對了,不知聖上讓王司丞命我前來,到底是所為何事啊?”
想到這裏,趙旋恭敬的問道:“王先生,孔子可曾說過‘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這話?”王應麟不假思索的迴答道:“孔夫子的確說過這話。這是魯定公在請教孔子君臣關係的時候,孔子的迴答。”
趙旋聞言麵如喜色,口中忙道:“謝過王先生了,小子受教了。”
王應麟聽趙旋詢問的是有關孔子的問題,也在心中讚道:“此子竟然在身患腦疾的情況下,還不忘向學,孺子可教也!”
隨後趙旋又問道:“王先生,孟子是不是也說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呢話呢?”
王應麟點頭道:“這是孟子在批評陳相的老師許行的觀點時,對陳相說的話,原話應該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
趙旋麵露欽佩之色,讚道:“王先生果然大才啊,小子受益匪淺。”接著他又問道:“王先生,那《禮記》之中是不是也曾經說過‘父慈,子孝;夫義,婦聽;君仁,臣忠’呢?”
王應麟笑著答道:“你說的不錯,不過可能是因為腦疾的原因,你還是隻記了一個大概。而在《禮記·禮運》中的原話應該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趙旋見王應麟一一做了解答,又是恭敬的拱手一揖,然後疑惑的問道:“王先生,既然聖人和《禮記》對於君臣、父子、夫妻的要求都是相互的,卻不知為何到了現在,‘三綱’就變成了下位者對上位者的單方麵絕對服從了呢,難不成是古代的聖賢都錯了嗎?”
王應麟聽了這話,當即目瞪口呆。是啊,程朱理學也隻是眾多儒學分支中的一脈,可是他們倡導的“三綱五常”卻是已經篡改了聖人們的言論,這真的是對儒學的繼承和發展嗎?
刹那之間,兩人之間的關係竟然不自覺的易位了。王應麟原本是奉了宋理宗的命令,以大宗正司知丞的身份來訓斥趙旋的,沒想到趙旋沒有認錯,自己反倒被問了一個啞口無言。
王應麟畢竟才思敏捷,思索了片刻之後,他並沒有正麵迴答趙旋的問題,而是他一字一句的斟酌道:“趙龍圖有所不知,自從西漢董仲舒獨尊儒學以來,我儒學便有了三綱五常之說了,我大宋也是延續漢唐之說罷了。”
趙旋見王應麟對自己的稱唿從“趙孟旋”變成了“趙龍圖”,心知自己的對策是對的。不過見他撇開了孔、孟,直接從董仲舒說起了,不禁在心裏暗道:“此人倒是也老成,還好我也研究過董仲舒。”
趙旋接著問道:“王先生既然說大宋是遵守漢唐之製,我記得董仲舒曾寫過一本叫《春秋繁露》的書,裏麵寫道:‘陰者陽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對也不對?”
王應麟驚訝的看著趙旋,沒想到他竟然能知道這些,不由得心中也起了些許的敬佩之心。他點頭道:“趙龍圖說的不錯,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是有這句話的。”
趙旋隨後又問道:“先生,那這一句話的後一句,是不是:‘陽兼於陰,陰兼於陽,夫兼於妻,妻兼於夫,父兼於子,子兼於父,君兼於臣,臣兼於君。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
王應麟點了點頭,對趙旋道:“不錯,是這句話。”
趙旋聞言鄭重道:“王先生,董仲舒既然說‘陽兼於陰,陰兼於陽’,說明他也認為兩者是相輔相生的,而且董仲舒是在這個前提下才在《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出了‘王道三綱’,說明董仲舒也認為君臣、父子、夫妻三綱之間如同陰陽一般是相輔相生的啊。可是到了現在,為什麽會變得片麵了呢?”
後世的儒家為了迎合皇權,的確是篡改了孔孟的思想。王應麟雖然深諳孔孟之道,卻是承襲自程朱理學,他對朱熹崇拜至極,卻是從來都沒有想過質疑的。
王應麟剛剛沒法正麵迴答趙旋的問題,於是談及了三綱五常的由來,身為大儒的他,本來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卻沒想到趙旋借著自己所說,又提出了新的問題,自己同樣迴答不了。
王應麟麵紅耳赤的呆立當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趙旋見狀,衝著王應麟深施一禮,口中說道:“王先生,小子年少,實在搞不明白這其中的原因,還望先生為我解惑。”
王應麟這才驚醒了過來,此時他也不敢托大了,連忙站起身來,對趙旋拱手道:“不敢,不敢。趙龍圖如此這般,羞煞我也了,趙龍圖還是快快請坐吧。”莊子雲‘學無涯而生有涯’,
原來趙旋到現在還是一直站著呢。
趙旋聽王應麟這麽說了,他也就不客氣了,撩起長袍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這才抬起頭來,卻發現王應麟卻還站著呢。
王應麟見趙旋看向自己,紅著臉說道:“趙龍圖,我的學問還淺薄的很呢,您的這個問題,我一時之間也答不上來,請容我迴去考慮一下。”
趙旋也是性格使然,又被王應麟高高在上的態度被逼得急了,這才和他談經論道的。但是王應麟畢竟是大宗正司司丞,又是攜聖命而來,趙旋也是知道見好就收的。
趙旋連忙起身,衝著王應麟笑道:“莊子雲‘學無涯而生有涯’,您還需要輔佐聖上,大宋還有很多的事情離不開您呢,哪有時間考慮此事啊,是小子莽撞了,以後斷不會再和先生提及此事了。”
趙旋這麽說倒不是心善,而因為他知道王應麟根本沒法迴答這個問題。在後世不少人的眼裏都以為儒學迂腐,但是沒有幾個人知道孔孟時代的儒學是剛猛而睿智的,隻不過被後來的統治階級給有意的歪曲篡改了罷了。
孔孟思想和程朱理學的“三綱五常”本來就是針鋒相對的,王應麟不管是否定孔孟思想,還是否定程朱理學,顯然都是不現實的。
這個道理此時王應麟也想通了。他見趙旋繞過了此事,也是心中大慰,不由得對趙旋又產生了一些好感。他擦了擦頭上的汗,快步走到門口,大聲的吩咐道:“來人,快給趙龍圖上茶!”
兩人重新入座之後,趙旋美美的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這才笑著問道:“對了,不知聖上讓王司丞命我前來,到底是所為何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