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尹韞歡病倒的消息,紫蘇第二天一早才聽到,葉原秋一邊指揮宮人服侍紫蘇著裝,一邊迴稟這件事以及自己的處置,最後一句是:“奴婢已經派人去照應了。”紫蘇不甚在意地點頭,表示自己知道此事了,並沒有吩咐什麽,同樣在一旁服侍的趙全稍稍驚訝了一下。
葉原秋最怕紫蘇這種不言語的態度,她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隻能看向趙全,卻見趙全一派恭謹地低著頭,看都不看自己,不由氣惱,卻也隻是微微皺了一下眉,並不動聲色,跟隨紫蘇來到妝台前。
也許紫蘇的寢宮中最能顯示她出身的便是妝台,無論是在皇宮大內,還是在鑾駕行宮,紫蘇一旦坐妝台前,便會開始同樣繁複的保養上妝程序,使用的物品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的講究更是對奢侈二字的最佳詮釋。
葉原秋自然清楚紫蘇的這個習慣,因此隻是侍立在紫蘇身後,並不說話。
“太醫怎麽說?”趁空紫蘇忽然問了一聲,葉原秋一凜,垂手迴答:“太醫說尹昭儀是氣機鬱結,又感染風寒,並無大礙。”
“既然無礙,就讓不必照應了。”紫蘇下了決定,“告訴昭儀,大安之後,讓她將內宮典範謄錄十遍,送來給哀家過目。”
這表示尹韞歡不必再無限期地“籠閉自省”,也表示,正式的處置即將下達。
“是,太後娘娘。”葉原秋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格外正式地答應紫蘇。
趙全這次抬起頭,眼中的驚訝之色十分明顯,顯然是察覺到了其它東西,紫蘇從鏡中看到,也隻是淡淡一笑,道:“趙全,傳諭下去,今早的定省就免了,請皇帝中午過來陪哀家用膳。”看著鏡子的眼中卻別有深意,更有一種鼓勵的意味在其中。
“是!”趙全領命退出,命內侍去各處傳諭,自己親自往皇帝的寢宮走去。
陽玄顥早上有功課,比紫蘇起得都早,趙全到的時候,他正在更衣,準備去給紫蘇請安,聽了趙全傳的話,便停下來,示意宮人擺早膳。
“皇上,太後娘娘有旨,命尹昭儀謄錄內宮典範十遍。”趙全將紫蘇新下的旨意報給皇帝。
陽玄顥一愣,似乎沒有想到會這樣,隻是中規中矩地答了一句:“朕知道了。”
“太後娘娘的意思請皇上慎思。”趙全提醒皇帝,這次不是他擅作主張,紫蘇讓他傳諭就有這個意思。
陽玄顥沉吟了一會兒,才猶豫地道:“朕聽說昭儀病了。”
趙全目光一斂,淡淡地迴答:“奴才鬥膽,皇上課業甚重,內宮瑣務就不必,也不應該由您操心了。”
“……朕明白了!”陽玄顥皺著眉冷言,趙全行禮退下。
幾句話間,陽玄顥竟有虛脫的感覺,心中更是覺得寒潮洶湧,隻感到手足冰冷,無法動彈。
“皇上!”梁應見他失神,連忙出聲喚他。
“梁應!”
“是,皇上?”
“母後娘娘有決定了!”
內宮瑣務?
這還是陽玄顥第一次聽到如此明確的告誡,他很清楚,趙全的話其實是母親的意思,是在告訴他,有些權力是他不能觸及的,因為他是皇帝,是兒子。
在至略,父權是至高的,但是,內宅之中卻奉行著另一套法則,那裏是男人不應該管的地方,他的寵愛是重要,但是卻不能決定女人在其中的生死榮辱,因為父權之上有族權,宗族的權力來自不成文的規矩,因此它也維護著那些從無明文的規則。
越是高貴的門第,越注重這一點。
皇室自然不會例外。
陽氏的皇帝無不痛恨著這個事實,卻始終無能為力,因為,這是禮、法的一部分,是不可動搖的。
皇權比天大,卻永遠無法主宰後宮那一方天地。
陽玄顥雖然年幼,但是,對這些事情還是一清二楚的,隻是,這是紫蘇第一次申明這件事,他不可能不愕然失色,心神稍定,如何還會不明白母親的用意?
“……”梁應不敢作聲,這種事情,他若說錯一個字,隻怕日後就是皇帝也保不住他。
“朕想見宜婕妤。”陽玄顥淡淡地道,“你去宣她過來。”
這個時候,陽玄顥若是還不知道母親想立誰,他這幾年的功課就白學了。
“是。”梁應答應著就匆匆往外走,沒走幾步,又聽陽玄顥喝止:“迴來!”
梁應一個急停,身子晃了一下,轉過身看向皇帝,卻見年少的皇帝一臉不豫之色,似乎很難決斷,便低頭不語,等他的吩咐。
“母後昨晚都見了誰,你知道嗎?”陽玄顥躊躇著發問,梁應是他的心腹近侍,消息並不閉塞,他也不想知道隱秘之事,因此,才會如此問。
梁應心中一顫,卻不能不迴答:“太後娘娘昨晚宣召了齊相。”
話說出口,梁應就小心地觀察陽玄顥的反應,生怕遭池魚之殃,但是,出乎意料,陽玄顥並沒有任何過激的反應,隻是輕輕地笑了一下,笑容轉瞬即逝,若非梁應一直專注於他的神情變化,恐怕未必會發現。
“請宜婕妤過來吧!”陽玄顥平靜地重複之前的旨意,擺手讓梁應離開。
謝紋來得很快,顯然是準備去給太後請安卻未成行,因此,得到宣召並不需要如何準備,見到陽玄顥,正要下跪參禮,卻被陽玄顥扶住,道:“免禮吧!宜婕妤也沒用早膳吧?就陪朕一起用點吧!”
謝紋一時反應不過來,不解地看著陽玄顥,仿佛沒有聽懂他的話,陽玄顥不以為意地一笑,拉著她的手臂,走到桌子前。
“陛下,這不合禮製!臣妾不敢逾製,請皇上恕罪。”謝紋等到要坐下才反應過來,立刻跪倒伏地,惶恐不已。
陽玄顥一愣,笑道:“宜婕妤過於謹慎了,宮規禮法中沒有說後宮不能與朕同席吧?”說著便扶她起身。
他說的不錯,不過,謝紋還是很不安,與皇帝同席之於後宮女子是皇後與寵妃的權力,謝紋覺得自己兩者都不是,卻又不好反駁皇帝的話,隻能坐到桌前,與陽玄顥一起用膳,自然是食不知味,心中的思緒如亂麻一般理不清楚。
謝紋的表現讓陽玄顥笑出聲,這也讓梁應吃了一驚,隨即就見陽玄顥揮手讓宮人退下,他連忙指揮所有人退出宮殿,自己也退了出去,出了殿門才發現自己已是汗流浹背,而此時太陽不過剛露臉,梁應心中歎喟:“這個早晨也太長了!”
隻能說梁應感慨得早了點,他不過剛喘口氣,鎮定了心神,就一眼看見一個內官從長廊上走過來,不是旁人,正是趙全的心腹、禮司的內官劉順,他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來,劉順倒是恭敬,走到他麵前,按禮參見,隨即笑著道:“太後娘娘請皇上過去,永寧王殿下到了。”
這話讓梁應的心迴到原位,也陪著笑道:“我知道了,需要立刻稟報嗎?”
按後宮等級來說,梁應是二位,劉順是三位,但是,趙全卻是一位,兼領著兩宮的總管印,梁應自然不想與他的心腹弟子交惡,更何況,後宮之中,宣政廳各司內官握有實權,梁應目前還隻是太政宮中一殿的總管,可以說根本惹不起任何人。
劉順也很客氣地笑著:“梁公公不必急著通報,永寧王殿下會陪太後用午膳,皇上隻要別太遲過去就可以了!”說著他瞟了一眼台階下侍立的宮人,聲音更輕了,“不差這會兒時間。”
台階下,謝紋的宮人依次站著,十分醒目,梁應不好多說,隻是笑著點頭。
永寧王是算準了時間來的,昨天晚上禦駕才到承清行宮,永寧王一行卻是今早才進的城,晉見太後與皇上肯定是首要重務。
紫蘇與兄長情誼談不上深厚,但是,絕非漠然,因此,得到通稟,她便讓葉原秋去迎請兄長入殿稍候,自己更是加快了理妝的速度,綰了一個簡單的發髻,釵環也不加,隻用了一根碧玉簪,紫蘇便出了內殿,一身常服也有親昵的意思。
夏承正稍稍愣了一下,便恢複平靜,參禮如常,畢竟,紫蘇本來就不是喜歡繁文縟節的人,這般簡單的妝束雖然少有,他卻也不是沒遇過。
“大哥在北疆如何?”紫蘇也不與兄長寒喧,坐下後就關切地詢問。
夏承正也坐下,聽到紫蘇的問題,不由揚起笑容:“習慣了!”
這是實話,也僅僅是實話——按慣例,夏承正在元寧所有的軍事要地都待過,北疆是最後才輪到的,但是,作為夏氏的根基之地,他待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在妹妹麵前,夏承正永遠都是個有些木訥的兄長,自然就更不會做譏誚之類的事情,他隻是實話實說地迴答她的問題而已。
紫蘇卻有些愧疚,苦笑著道:“大哥有些日子沒見到康崇了吧?”
提到兒子,夏承正的神色有些黯淡,顯然很想念稚子,不過,這個時間很短,身為獨子,從小就被作為世子人選培養的夏承正,向來是公私分明,這次晉見,他是有備而來的,私事哪裏比得上公務?
“太後娘娘,臣希望早日見到家人,不知朝廷是否準備正式為北疆建製?”夏承正試探著問紫蘇,既認真又期待。
“……大哥認為北疆可以建製了?”訝異地看了兄長一會兒,紫蘇才開口。
“收複北疆已經逾兩年,治理教化也有兩年了,這裏本來就是至略舊土,周揚又一直視這裏為附庸之地,可以說當地居民中思歸至略的傾向很明顯,臣以為,這兩年的恩威手段已經足夠了,現在,應當正式建製,以便加深他們的認同,同時,也便於籠絡人心。”
“有道理,大哥準備條陳了嗎?”
“臣有準備,請娘娘過目。”
紫蘇接過夏承正奉上的條陳,細細看過一遍,才放到一旁,很認真地對兄長說:“大哥,我很想知道一件事!”
“太後請說,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夏承正也坐正了身子,恭敬地迴應。
“大哥什麽時候開始關心政務了?”
“……”
“那麽,換個問題吧!——這份條陳是誰的大作?”
“是……是……”
對於紫蘇的問題,夏承正語塞,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說。
“不是王府的幕僚,對嗎?”紫蘇歎了口氣,為他鋪路。
夏承正點頭。
“那人出身不好?”
夏承正點頭,又搖頭。
“不是至略人?”紫蘇瞪大了眼睛。
夏承正再次點頭,卻又連忙分辯:“亦同有至略的血統。”
“天下用間莫過於夏氏”,永寧王府的消息向來是最全麵的,但是,想將那些千頭萬緒的消息整理成一份可供參考的情報,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辦到的了,紫蘇擅長於此,因此,她聯想到了幾個消息,也想到了夏承正說的是誰。
“納蘭永?”
“……沒錯!”
納蘭永,字亦同,周揚前宰相納蘭封的長子,卻是出身卑微的庶子,納蘭家是周揚的後族,族長的爭奪不比帝位溫和,在最新一輪爭奪中,納蘭永首先出局,被逐出家門,流落北疆。
元寧在《景城和約》簽訂後,便傳告北疆各地,所有居民如果不願入籍的,可在三月內通過峪城關離開,三月後,元寧將封鎖所有邊境,嚴禁居民離境。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任何人離開北疆了,可是,納蘭永卻沒有離開,因為其身份特殊,元寧各方都注意到了他,但是,他向元寧軍方所說的理由也很充足——他無家可歸,隻想在這個住了一年的地方平靜度日!
元寧是收複北疆,自然不會驅逐原居民,納蘭永想留下,誰又有理由拒色呢?反正紫蘇是在六方館的報告上批示:“其若無異動,則不可冒犯,視如尋常之人即可。”
紫蘇很清楚,六方館近來並無納蘭永的報告,而納蘭永與永寧王結交,肯定算得上“異動”,這就有些蹊蹺了。
紫蘇沒有掩飾眼中的疑惑,夏承正連忙解釋:“是赫連平將納蘭永的策論交給我的,所以沒有立刻報到你麵前。”
紫蘇這次眉頭輕挑:“赫連平?永寧王是不是嫌在北疆待得太舒服?”話說得極冷也極重。
赫連平是降將,納蘭永身份曖mei,夏承正與這兩人有公務之外的交往隻會引來禦史的彈劾,這一點,夏承正不會不清楚,紫蘇因此更為不滿。
夏承正發現自己有越描越黑的嫌疑,不由著急,卻又不知該如何解釋,臉漲得通紅,可是紫蘇並沒有如之前一般為他解圍,反而沉默著等他開口,十分平靜。
“太後!”夏承正好不容易開口,“臣以為他們皆是我元寧的子民!”冠冕堂皇的迴答,卻也算周全。
紫蘇放鬆了神色,淡淡一笑:“他們自然是我元寧的子民!納蘭永幼年就有賢才,得此人,是元寧的福份!”
夏承正一驚,正要開口,就聽紫蘇吩咐:“既然他願意出力,大哥就把他收作幕僚吧!名正言順,省得引來麻煩。”
“這……”夏承正不敢應承,“納蘭亦同並不想入仕。”
紫蘇揚眉,見兄長一臉為難之色,不由又笑了:“他也無法入仕!縱然要安撫地方,也輪不到周揚後族的子弟擔當守土之責!大哥,他若當真一心出世而居,何必寫這樣的策論?納蘭一族的子弟從來都以出將入相為平生誌向,納蘭亦同會例外?”
其實,夏承正並沒有見過納蘭永,因此,對納蘭永的認識遠不及紫蘇,畢竟,元寧六方館調查一個人從來是事無巨細,無一遺漏,以利於上位者作判斷。
“遵旨。”聞言便欣喜萬分的夏承正自然不會再猶豫。
“這份條陳很有見地,等內閣商議後再定論吧!”看了看手邊的條陳,紫蘇給兄長一個準確的答複,跟著便轉開話題:
“大哥也來得巧了,今晚我要辦家宴,大哥一起來吧!”
“家宴?”夏承正一時不繞過來,“臣不敢辭。”
其實紫蘇也是剛想起來,之前並沒有辦家宴的旨意,不過,她這麽說了,殿內侍奉的人自然也不敢反駁,趙全遞了個眼色給身邊的一個內侍,那名內侍立刻會意,悄悄退出傳達諭旨。
這道諭旨自然是首先傳給皇帝,梁應這次沒敢耽擱,立刻就進殿稟報,雖然看見陽玄顥一臉不悅,他也隻能硬著頭皮稟告這件事。
“家宴?”聽完之後,陽玄顥同樣不解,“朕知道了。”說著就擺手讓他下去,梁應應命退下,也瞥到謝紋低頭不語地站在陽玄顥的左首邊。
“家宴?家宴?”陽玄顥皺眉思索,目光轉到謝紋那邊,順口就道:“宜婕妤怎麽想?”
謝紋愣了一下,誰讓之前陽玄顥還在不冷不熱地問她:“卿以為皇後當如何才稱賢?”而之前,他又是很親切地安慰她:“卿應當對自己更有信心才是。”
皇上今天很不對勁!——謝紋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跟著她才發現,皇帝對自己的稱唿變了,陽玄顥對自己的後宮從來都是稱封號的,從不曾稱“卿”,從慣例來說,“卿”是親切的正式稱唿,一般都是皇帝稱唿寵臣時才會用,官員隻會親近的幕僚屬官如此稱唿,後宮中,這個稱唿卻有些疏遠,當然比起稱封號要親切,但是,皇帝對寵妃多是直接喚名的,所以,這個稱唿在後宮很尷尬,不上不下。
方才梁應進來時,她就思考其中的原因,現在皇帝發問,謝紋就隻能收攝心神,思考皇帝的問題,略一思索,她就有答案了:“太後娘娘除了想為永寧王殿下洗塵,應該還有什麽事情想先告訴臣妾等。”太後的家宴,皇帝的後宮除非被禁足,都必須參加,另有旨意當然例外。
很明顯——太後想為兄長接風,就不必申明是家宴了。
</p>
尹韞歡病倒的消息,紫蘇第二天一早才聽到,葉原秋一邊指揮宮人服侍紫蘇著裝,一邊迴稟這件事以及自己的處置,最後一句是:“奴婢已經派人去照應了。”紫蘇不甚在意地點頭,表示自己知道此事了,並沒有吩咐什麽,同樣在一旁服侍的趙全稍稍驚訝了一下。
葉原秋最怕紫蘇這種不言語的態度,她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隻能看向趙全,卻見趙全一派恭謹地低著頭,看都不看自己,不由氣惱,卻也隻是微微皺了一下眉,並不動聲色,跟隨紫蘇來到妝台前。
也許紫蘇的寢宮中最能顯示她出身的便是妝台,無論是在皇宮大內,還是在鑾駕行宮,紫蘇一旦坐妝台前,便會開始同樣繁複的保養上妝程序,使用的物品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的講究更是對奢侈二字的最佳詮釋。
葉原秋自然清楚紫蘇的這個習慣,因此隻是侍立在紫蘇身後,並不說話。
“太醫怎麽說?”趁空紫蘇忽然問了一聲,葉原秋一凜,垂手迴答:“太醫說尹昭儀是氣機鬱結,又感染風寒,並無大礙。”
“既然無礙,就讓不必照應了。”紫蘇下了決定,“告訴昭儀,大安之後,讓她將內宮典範謄錄十遍,送來給哀家過目。”
這表示尹韞歡不必再無限期地“籠閉自省”,也表示,正式的處置即將下達。
“是,太後娘娘。”葉原秋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格外正式地答應紫蘇。
趙全這次抬起頭,眼中的驚訝之色十分明顯,顯然是察覺到了其它東西,紫蘇從鏡中看到,也隻是淡淡一笑,道:“趙全,傳諭下去,今早的定省就免了,請皇帝中午過來陪哀家用膳。”看著鏡子的眼中卻別有深意,更有一種鼓勵的意味在其中。
“是!”趙全領命退出,命內侍去各處傳諭,自己親自往皇帝的寢宮走去。
陽玄顥早上有功課,比紫蘇起得都早,趙全到的時候,他正在更衣,準備去給紫蘇請安,聽了趙全傳的話,便停下來,示意宮人擺早膳。
“皇上,太後娘娘有旨,命尹昭儀謄錄內宮典範十遍。”趙全將紫蘇新下的旨意報給皇帝。
陽玄顥一愣,似乎沒有想到會這樣,隻是中規中矩地答了一句:“朕知道了。”
“太後娘娘的意思請皇上慎思。”趙全提醒皇帝,這次不是他擅作主張,紫蘇讓他傳諭就有這個意思。
陽玄顥沉吟了一會兒,才猶豫地道:“朕聽說昭儀病了。”
趙全目光一斂,淡淡地迴答:“奴才鬥膽,皇上課業甚重,內宮瑣務就不必,也不應該由您操心了。”
“……朕明白了!”陽玄顥皺著眉冷言,趙全行禮退下。
幾句話間,陽玄顥竟有虛脫的感覺,心中更是覺得寒潮洶湧,隻感到手足冰冷,無法動彈。
“皇上!”梁應見他失神,連忙出聲喚他。
“梁應!”
“是,皇上?”
“母後娘娘有決定了!”
內宮瑣務?
這還是陽玄顥第一次聽到如此明確的告誡,他很清楚,趙全的話其實是母親的意思,是在告訴他,有些權力是他不能觸及的,因為他是皇帝,是兒子。
在至略,父權是至高的,但是,內宅之中卻奉行著另一套法則,那裏是男人不應該管的地方,他的寵愛是重要,但是卻不能決定女人在其中的生死榮辱,因為父權之上有族權,宗族的權力來自不成文的規矩,因此它也維護著那些從無明文的規則。
越是高貴的門第,越注重這一點。
皇室自然不會例外。
陽氏的皇帝無不痛恨著這個事實,卻始終無能為力,因為,這是禮、法的一部分,是不可動搖的。
皇權比天大,卻永遠無法主宰後宮那一方天地。
陽玄顥雖然年幼,但是,對這些事情還是一清二楚的,隻是,這是紫蘇第一次申明這件事,他不可能不愕然失色,心神稍定,如何還會不明白母親的用意?
“……”梁應不敢作聲,這種事情,他若說錯一個字,隻怕日後就是皇帝也保不住他。
“朕想見宜婕妤。”陽玄顥淡淡地道,“你去宣她過來。”
這個時候,陽玄顥若是還不知道母親想立誰,他這幾年的功課就白學了。
“是。”梁應答應著就匆匆往外走,沒走幾步,又聽陽玄顥喝止:“迴來!”
梁應一個急停,身子晃了一下,轉過身看向皇帝,卻見年少的皇帝一臉不豫之色,似乎很難決斷,便低頭不語,等他的吩咐。
“母後昨晚都見了誰,你知道嗎?”陽玄顥躊躇著發問,梁應是他的心腹近侍,消息並不閉塞,他也不想知道隱秘之事,因此,才會如此問。
梁應心中一顫,卻不能不迴答:“太後娘娘昨晚宣召了齊相。”
話說出口,梁應就小心地觀察陽玄顥的反應,生怕遭池魚之殃,但是,出乎意料,陽玄顥並沒有任何過激的反應,隻是輕輕地笑了一下,笑容轉瞬即逝,若非梁應一直專注於他的神情變化,恐怕未必會發現。
“請宜婕妤過來吧!”陽玄顥平靜地重複之前的旨意,擺手讓梁應離開。
謝紋來得很快,顯然是準備去給太後請安卻未成行,因此,得到宣召並不需要如何準備,見到陽玄顥,正要下跪參禮,卻被陽玄顥扶住,道:“免禮吧!宜婕妤也沒用早膳吧?就陪朕一起用點吧!”
謝紋一時反應不過來,不解地看著陽玄顥,仿佛沒有聽懂他的話,陽玄顥不以為意地一笑,拉著她的手臂,走到桌子前。
“陛下,這不合禮製!臣妾不敢逾製,請皇上恕罪。”謝紋等到要坐下才反應過來,立刻跪倒伏地,惶恐不已。
陽玄顥一愣,笑道:“宜婕妤過於謹慎了,宮規禮法中沒有說後宮不能與朕同席吧?”說著便扶她起身。
他說的不錯,不過,謝紋還是很不安,與皇帝同席之於後宮女子是皇後與寵妃的權力,謝紋覺得自己兩者都不是,卻又不好反駁皇帝的話,隻能坐到桌前,與陽玄顥一起用膳,自然是食不知味,心中的思緒如亂麻一般理不清楚。
謝紋的表現讓陽玄顥笑出聲,這也讓梁應吃了一驚,隨即就見陽玄顥揮手讓宮人退下,他連忙指揮所有人退出宮殿,自己也退了出去,出了殿門才發現自己已是汗流浹背,而此時太陽不過剛露臉,梁應心中歎喟:“這個早晨也太長了!”
隻能說梁應感慨得早了點,他不過剛喘口氣,鎮定了心神,就一眼看見一個內官從長廊上走過來,不是旁人,正是趙全的心腹、禮司的內官劉順,他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來,劉順倒是恭敬,走到他麵前,按禮參見,隨即笑著道:“太後娘娘請皇上過去,永寧王殿下到了。”
這話讓梁應的心迴到原位,也陪著笑道:“我知道了,需要立刻稟報嗎?”
按後宮等級來說,梁應是二位,劉順是三位,但是,趙全卻是一位,兼領著兩宮的總管印,梁應自然不想與他的心腹弟子交惡,更何況,後宮之中,宣政廳各司內官握有實權,梁應目前還隻是太政宮中一殿的總管,可以說根本惹不起任何人。
劉順也很客氣地笑著:“梁公公不必急著通報,永寧王殿下會陪太後用午膳,皇上隻要別太遲過去就可以了!”說著他瞟了一眼台階下侍立的宮人,聲音更輕了,“不差這會兒時間。”
台階下,謝紋的宮人依次站著,十分醒目,梁應不好多說,隻是笑著點頭。
永寧王是算準了時間來的,昨天晚上禦駕才到承清行宮,永寧王一行卻是今早才進的城,晉見太後與皇上肯定是首要重務。
紫蘇與兄長情誼談不上深厚,但是,絕非漠然,因此,得到通稟,她便讓葉原秋去迎請兄長入殿稍候,自己更是加快了理妝的速度,綰了一個簡單的發髻,釵環也不加,隻用了一根碧玉簪,紫蘇便出了內殿,一身常服也有親昵的意思。
夏承正稍稍愣了一下,便恢複平靜,參禮如常,畢竟,紫蘇本來就不是喜歡繁文縟節的人,這般簡單的妝束雖然少有,他卻也不是沒遇過。
“大哥在北疆如何?”紫蘇也不與兄長寒喧,坐下後就關切地詢問。
夏承正也坐下,聽到紫蘇的問題,不由揚起笑容:“習慣了!”
這是實話,也僅僅是實話——按慣例,夏承正在元寧所有的軍事要地都待過,北疆是最後才輪到的,但是,作為夏氏的根基之地,他待的時間也是最長的。——在妹妹麵前,夏承正永遠都是個有些木訥的兄長,自然就更不會做譏誚之類的事情,他隻是實話實說地迴答她的問題而已。
紫蘇卻有些愧疚,苦笑著道:“大哥有些日子沒見到康崇了吧?”
提到兒子,夏承正的神色有些黯淡,顯然很想念稚子,不過,這個時間很短,身為獨子,從小就被作為世子人選培養的夏承正,向來是公私分明,這次晉見,他是有備而來的,私事哪裏比得上公務?
“太後娘娘,臣希望早日見到家人,不知朝廷是否準備正式為北疆建製?”夏承正試探著問紫蘇,既認真又期待。
“……大哥認為北疆可以建製了?”訝異地看了兄長一會兒,紫蘇才開口。
“收複北疆已經逾兩年,治理教化也有兩年了,這裏本來就是至略舊土,周揚又一直視這裏為附庸之地,可以說當地居民中思歸至略的傾向很明顯,臣以為,這兩年的恩威手段已經足夠了,現在,應當正式建製,以便加深他們的認同,同時,也便於籠絡人心。”
“有道理,大哥準備條陳了嗎?”
“臣有準備,請娘娘過目。”
紫蘇接過夏承正奉上的條陳,細細看過一遍,才放到一旁,很認真地對兄長說:“大哥,我很想知道一件事!”
“太後請說,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夏承正也坐正了身子,恭敬地迴應。
“大哥什麽時候開始關心政務了?”
“……”
“那麽,換個問題吧!——這份條陳是誰的大作?”
“是……是……”
對於紫蘇的問題,夏承正語塞,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說。
“不是王府的幕僚,對嗎?”紫蘇歎了口氣,為他鋪路。
夏承正點頭。
“那人出身不好?”
夏承正點頭,又搖頭。
“不是至略人?”紫蘇瞪大了眼睛。
夏承正再次點頭,卻又連忙分辯:“亦同有至略的血統。”
“天下用間莫過於夏氏”,永寧王府的消息向來是最全麵的,但是,想將那些千頭萬緒的消息整理成一份可供參考的情報,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辦到的了,紫蘇擅長於此,因此,她聯想到了幾個消息,也想到了夏承正說的是誰。
“納蘭永?”
“……沒錯!”
納蘭永,字亦同,周揚前宰相納蘭封的長子,卻是出身卑微的庶子,納蘭家是周揚的後族,族長的爭奪不比帝位溫和,在最新一輪爭奪中,納蘭永首先出局,被逐出家門,流落北疆。
元寧在《景城和約》簽訂後,便傳告北疆各地,所有居民如果不願入籍的,可在三月內通過峪城關離開,三月後,元寧將封鎖所有邊境,嚴禁居民離境。三個月的時間,足夠任何人離開北疆了,可是,納蘭永卻沒有離開,因為其身份特殊,元寧各方都注意到了他,但是,他向元寧軍方所說的理由也很充足——他無家可歸,隻想在這個住了一年的地方平靜度日!
元寧是收複北疆,自然不會驅逐原居民,納蘭永想留下,誰又有理由拒色呢?反正紫蘇是在六方館的報告上批示:“其若無異動,則不可冒犯,視如尋常之人即可。”
紫蘇很清楚,六方館近來並無納蘭永的報告,而納蘭永與永寧王結交,肯定算得上“異動”,這就有些蹊蹺了。
紫蘇沒有掩飾眼中的疑惑,夏承正連忙解釋:“是赫連平將納蘭永的策論交給我的,所以沒有立刻報到你麵前。”
紫蘇這次眉頭輕挑:“赫連平?永寧王是不是嫌在北疆待得太舒服?”話說得極冷也極重。
赫連平是降將,納蘭永身份曖mei,夏承正與這兩人有公務之外的交往隻會引來禦史的彈劾,這一點,夏承正不會不清楚,紫蘇因此更為不滿。
夏承正發現自己有越描越黑的嫌疑,不由著急,卻又不知該如何解釋,臉漲得通紅,可是紫蘇並沒有如之前一般為他解圍,反而沉默著等他開口,十分平靜。
“太後!”夏承正好不容易開口,“臣以為他們皆是我元寧的子民!”冠冕堂皇的迴答,卻也算周全。
紫蘇放鬆了神色,淡淡一笑:“他們自然是我元寧的子民!納蘭永幼年就有賢才,得此人,是元寧的福份!”
夏承正一驚,正要開口,就聽紫蘇吩咐:“既然他願意出力,大哥就把他收作幕僚吧!名正言順,省得引來麻煩。”
“這……”夏承正不敢應承,“納蘭亦同並不想入仕。”
紫蘇揚眉,見兄長一臉為難之色,不由又笑了:“他也無法入仕!縱然要安撫地方,也輪不到周揚後族的子弟擔當守土之責!大哥,他若當真一心出世而居,何必寫這樣的策論?納蘭一族的子弟從來都以出將入相為平生誌向,納蘭亦同會例外?”
其實,夏承正並沒有見過納蘭永,因此,對納蘭永的認識遠不及紫蘇,畢竟,元寧六方館調查一個人從來是事無巨細,無一遺漏,以利於上位者作判斷。
“遵旨。”聞言便欣喜萬分的夏承正自然不會再猶豫。
“這份條陳很有見地,等內閣商議後再定論吧!”看了看手邊的條陳,紫蘇給兄長一個準確的答複,跟著便轉開話題:
“大哥也來得巧了,今晚我要辦家宴,大哥一起來吧!”
“家宴?”夏承正一時不繞過來,“臣不敢辭。”
其實紫蘇也是剛想起來,之前並沒有辦家宴的旨意,不過,她這麽說了,殿內侍奉的人自然也不敢反駁,趙全遞了個眼色給身邊的一個內侍,那名內侍立刻會意,悄悄退出傳達諭旨。
這道諭旨自然是首先傳給皇帝,梁應這次沒敢耽擱,立刻就進殿稟報,雖然看見陽玄顥一臉不悅,他也隻能硬著頭皮稟告這件事。
“家宴?”聽完之後,陽玄顥同樣不解,“朕知道了。”說著就擺手讓他下去,梁應應命退下,也瞥到謝紋低頭不語地站在陽玄顥的左首邊。
“家宴?家宴?”陽玄顥皺眉思索,目光轉到謝紋那邊,順口就道:“宜婕妤怎麽想?”
謝紋愣了一下,誰讓之前陽玄顥還在不冷不熱地問她:“卿以為皇後當如何才稱賢?”而之前,他又是很親切地安慰她:“卿應當對自己更有信心才是。”
皇上今天很不對勁!——謝紋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跟著她才發現,皇帝對自己的稱唿變了,陽玄顥對自己的後宮從來都是稱封號的,從不曾稱“卿”,從慣例來說,“卿”是親切的正式稱唿,一般都是皇帝稱唿寵臣時才會用,官員隻會親近的幕僚屬官如此稱唿,後宮中,這個稱唿卻有些疏遠,當然比起稱封號要親切,但是,皇帝對寵妃多是直接喚名的,所以,這個稱唿在後宮很尷尬,不上不下。
方才梁應進來時,她就思考其中的原因,現在皇帝發問,謝紋就隻能收攝心神,思考皇帝的問題,略一思索,她就有答案了:“太後娘娘除了想為永寧王殿下洗塵,應該還有什麽事情想先告訴臣妾等。”太後的家宴,皇帝的後宮除非被禁足,都必須參加,另有旨意當然例外。
很明顯——太後想為兄長接風,就不必申明是家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