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知道,他迴南京是做什麽了。 於是,那麵目猙獰、作惡多端的高煦他看見了。慫恿一幫人在京師搶劫、殺人,製造事端;尤嫌事鬧得不大,幾次月夜縱火,燒毀民房數十間,當街打死兵馬指揮使。僭越犯 上,攪擾孝陵,私募力士,栽贓高熾,一樁樁、一件件,哪一件不是與大明為敵,哪一件 不是與皇帝為敵,哪一件不令他雷霆震怒?哪一件不讓天下人唾棄啊!此刻,他恨不能舉 劍立劈了這個當年曾幾次救駕的勇士、今日的逆子。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淫侮孝陵,撾殺指揮,膽大妄為,惡膽包天,是朕的皇子所為嗎,是朕的親王所為嗎?不是,那是與我大明為敵的倭寇、盜賊所為。”
永樂突然爆發了,嚇得伏在地上的高煦一激靈,但他馬上又強作鎮定,低聲分辯:“父 皇,那都是皇太子誣陷兒臣的不實之詞,為保太子之位,他是無所不用……”
“放屁!”永樂突然爆出一句粗口,惡狠狠道,“你在朕的耳邊說過多少太子不是, 你記得清嗎?可朕記得,皇太子沒在朕前說過一句你的不是。你那麽胡作歹為,構害於他, 他卻永遠以一個泱泱兄長的樣子,不說一句傷害兄弟之情的話,朕都覺得愧對於他了。”
“父皇,那是他隱藏得深,一臉的敦厚,一肚子男盜女娼,他無能的醜事都栽到兒臣 身上了……”
“住嘴!”永樂一聲斷喝,把馬雲收集的證言、證詞甩到高煦頭上,又紛紛落在地上, 高煦不敢去撿,偷眼看時,失儀、失禮、僭越、殺人、私募士兵,件件有人簽字畫押。瞬間,他的汗順著額角往下淌,心裏的那座驕傲的山峰一下子崩塌了。
“忤逆不孝的東西,做出這等傷天害理的事來,還有何話可說?” 不愧是戰場上百戰千迴的大將,片刻,高煦就鎮定了,索性橫下心來,硬碰硬,難道你還能殺我不成? “皇上,”高煦當麵也不再稱父皇,突然從地上站起來,一座山一樣,後退幾步,麵露兇光,壓低聲音,“這一切都是你逼的。靖難那陣子,我兩次救駕讓你轉危為安,你許 我事成之後皇太子之位,賺得我益加奮勇,每戰必出,多處掛彩,我要是戰死沙場呢,你不就省心了?可我沒死,結果呢,他卻坐享其成,當了皇太子,成為大明的儲君;我卻成了為他守邊陲的藩王。我心不甘,我不服,所以我要做這些事,讓你見識他的無能,讓你看到我的隱忍,你也在明裏暗裏唿應我,所以我敢做。他倒台了,那皇太子的位子不就是 我的嗎,你當年的許諾不就兌現了嗎,你不也就心滿意足了嗎?”
“忤逆不孝,大逆不道,”一連串的質問,讓永樂氣往上頂,不知如何作答,在高煦的問題上,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惡果今日終於不情願地嚐到了。“朕沒有你這個兒子, 沒有——”
“皇上又錯了。”高煦不知哪來的一股勁,童年時硬著頭皮灌進的那點文墨瞬間都聚 攏過來,變成了針對皇帝犀利的質問,“說忤逆不孝,大逆不道,那首先是陛下。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可皇上呢,做臣的時候就沒去死,反而以靖難之名,舉反叛朝廷之旗,奪了太祖皇帝傳給建文帝的江山,這不是大逆和忤逆嗎?你若說沒我這個兒子,那救駕之功就沒有我,說不定你當年就死在亂軍之中了,也就沒有你今天這個威儀天下的皇帝,不是你沒有我這個兒子,而是沒有這個兒子,就沒有你的今天!”
“混賬東西,來——人,來人!”永樂當皇帝,包括做燕王,這麽多年,誰敢這樣當麵頂撞,誰敢這樣指著鼻子和他對質,揭他諱莫如深的老底,揭他層層血肉覆蓋下的瘡疤, 沒有,從來沒有,而他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煦是第一個,或許也是最後一個。
此時,他已氣得手腳亂抖,不知所措,抓起一個玉如意鎮尺,砸向高煦,高煦一躲, 鎮尺“啪”的一聲摔在地上,粉粉碎了,就像他曾花在高煦身上的心血,就像他父子二人的關係,一切都粉粉碎了。
張杌、騰定等十個侍衛衝進來,看到眼前的一切,竟不知所措。永樂顫顫巍巍:“把、 把這個逆子褪去親王冠、冠服,囚到、到西華門內,朕要廢了他,朕要殺了他。”
三天以後,皇太子朱高熾細致了解了那日發生的一切,暗暗露出喜色,在這一場爭鬥 中,他已經勝了。他不需要痛打落水狗,也沒那個必要,他要繼續使用他仁者無敵的殺手 鐧,讓父皇、讓天下人看到皇太子朱高熾的大度和寬仁厚德。
估摸著父皇的氣已消了,早朝後,高熾拖著尚還虛弱的身體來武英殿便殿見永樂,尚未言事已熱淚滾滾:“父皇在上,兒臣有一言不知當講否?高煦言辭激烈,目無尊卑,惹 怒父皇,今之被囚實罪有應得。但兒臣想,高煦乃一員武將,粗通文墨,肚裏哪有那麽多花花腸子?古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不是有人挑唆,他怎會做出那麽多糊塗之事? 兒臣請父皇寬宥二弟,容其改過自新,配以方正之人輔佐,聲和則響清,身正則影直,以 後再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了。”
永樂癡癡地聽著,漢王如此變本加厲加害於他,他還要為他說情,若仁義至此,也未免愚蠢了!那麽,他是出於真心呢,還是在做樣子?永樂生性多疑,遂繼續怒道:“且不說他往日的所作所為,就是前日指著朕的鼻子罵,就是大不敬,此等逆子若得寬宥,我大明何談以孝治天下?”
“父皇和高煦都在氣頭上,話趕話趕到那兒了,言辭過激也在情理之中。有父子的親情在,他才敢如此膽大。兒臣想,即使父子剛剛吵過,假定今日上陣,高煦仍會像過去一 樣拚死保衛父皇,父皇不信嗎?”
還有什麽可試的,這高熾的仁厚幾近於癡,欲置他於死地的弟弟他是真心傾心維護啊! 而高煦呢,一點不知感恩。永樂看得出來,南京所發生的事,高熾一點也不糊塗,他一句話不說,於理不通,於親情卻透著無人可比的仁愛、大氣和大度。
這個傻兒子!永樂愛憐地端詳著皇太子,他忽地就發覺,他的身體也沒有過去那樣蠢 笨了,人也可愛了許多,遂有了以心相托的衝動,脫口而出道:“他私募軍卒,自封為天策上將,你不知道嗎?天策上將是誰,就是當年的秦王李世民,他以唐太宗自詡,把你當成了廢太子李建成。”
“父皇博古通今,曆代典章故事爛熟於心,”高熾低頭沉默了一下,誠懇地說,“古來為爭皇位而父子兄弟相殘之事曆曆在目,數不勝數,故父皇心焦。然兒臣以為,能否承 繼大統還有天意,並非全為人力所為。我今日雖為太子,若天意所歸,來日高煦做了皇帝 我也一樣真心擁戴。兒臣常常想,父皇隻有三個兒子,瞻基隻有兩個叔叔,兄弟若不相容, 做長兄的對不起父皇,更對不起列祖列宗。”
大仁大智的仁者無敵!難怪在高熾離世後,兒子瞻基和大臣們給了他“仁宗”的廟號和“昭皇帝”的諡號,他用他的“仁”打敗了高煦、高燧等所有明裏暗裏、意圖奪嫡的兇險對手;用他心中的“昭”展示了世相的美好、光明和希冀,讓做父親的永樂想不認可都不行。
高熾的話哪像一個多年的受害者說的話呀!完完全全在替他這個做父親的著想,今日若不網開一麵,倒是自己對不起祖宗了。他也想像太祖皇帝一樣多子多孫,可他做不到, 老天爺就給了他三子五女的命,而這幾個孩子也都是做燕王時生下的,當了皇帝,再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如今,連那男女之事也快成奢望了。
雖然隻有三個兒子,也要有功當獎,有過當罰,這是規矩,賞罰不明,以後就無法立規了。高熾一番話,算是給了他一個台階,真廢了漢王,也覺對他不住。於是他說:“朕慮你仁厚,顧念兄弟之情,很是感動,就準你所請,高煦仍為親王,免於廢為庶人,改封山東樂安,其左右狎昵之人,縱火搶劫之人,於各處製造事端之人,一個不留,全部誅殺。”
“謝父皇開恩。”高熾抬頭看看父親,才幾日不見,竟又蒼老了許多,額頭的紋路也增了幾道,人也消瘦了,心下一陣痛楚,“父皇操勞國事,日理萬機,又要在我兄弟身上花心思,兒臣真不知該怎樣報答父皇,為父皇分憂了。”
“都像你這樣,朕也就放心了。”永樂歎息道,“你雖為高煦說情,可他未必領情, 不臣之心或可有之。這是他最大的悲哀,也是你保全兄弟的悲哀。朕在世時,他決不敢輕舉妄動,和朝廷舉刀相向;朕萬年後,諸事難料,武將中有多少擁他未可盡知。故朕決定, 削他兩個護衛,若在樂安怏怏不快,真有變亂的那一天,路途不遠,數千人馬也成不了氣 候,遣一員大將,早上發兵,晚間即可奏捷。”
“父皇——”高熾發自內心地叫了一聲,跪在地上,“不會有的,”一時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此時的父親,就像是他一個人的父親,連多少年以後的事都幫他預料了。如果真那樣,父皇又為何還給他留一個護衛?再說了,現在的武將中,又有哪個大將敢掛帥和高煦對壘呢?他一時想不起來。
在被囚禁了十天以後,漢王朱高煦帶著滿腔的怨憤灰溜溜到山東樂安就藩。韋氏三兄弟被免去一切官職,迴家閑居;放了外任的朱恆、王斌、枚青同時罷官;和他沆瀣一氣的駙馬都尉王寧、錦衣衛使紀綱早躲得遠遠的,沒一個人出來相送。走出熟悉的金川門,高煦勒馬迴頭,想起了當年燕軍兵圍南京,穀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偷偷打開金川門,自己帶兵蜂擁而入的情景,憤憤地哼了一聲,有朝一日,孤會帶兵再打到金川門,再迴這個六朝粉黛的金陵城,不知會有多少人爭著為我開門呢!
“風高放火,月黑殺人,淫侮孝陵,撾殺指揮,膽大妄為,惡膽包天,是朕的皇子所為嗎,是朕的親王所為嗎?不是,那是與我大明為敵的倭寇、盜賊所為。”
永樂突然爆發了,嚇得伏在地上的高煦一激靈,但他馬上又強作鎮定,低聲分辯:“父 皇,那都是皇太子誣陷兒臣的不實之詞,為保太子之位,他是無所不用……”
“放屁!”永樂突然爆出一句粗口,惡狠狠道,“你在朕的耳邊說過多少太子不是, 你記得清嗎?可朕記得,皇太子沒在朕前說過一句你的不是。你那麽胡作歹為,構害於他, 他卻永遠以一個泱泱兄長的樣子,不說一句傷害兄弟之情的話,朕都覺得愧對於他了。”
“父皇,那是他隱藏得深,一臉的敦厚,一肚子男盜女娼,他無能的醜事都栽到兒臣 身上了……”
“住嘴!”永樂一聲斷喝,把馬雲收集的證言、證詞甩到高煦頭上,又紛紛落在地上, 高煦不敢去撿,偷眼看時,失儀、失禮、僭越、殺人、私募士兵,件件有人簽字畫押。瞬間,他的汗順著額角往下淌,心裏的那座驕傲的山峰一下子崩塌了。
“忤逆不孝的東西,做出這等傷天害理的事來,還有何話可說?” 不愧是戰場上百戰千迴的大將,片刻,高煦就鎮定了,索性橫下心來,硬碰硬,難道你還能殺我不成? “皇上,”高煦當麵也不再稱父皇,突然從地上站起來,一座山一樣,後退幾步,麵露兇光,壓低聲音,“這一切都是你逼的。靖難那陣子,我兩次救駕讓你轉危為安,你許 我事成之後皇太子之位,賺得我益加奮勇,每戰必出,多處掛彩,我要是戰死沙場呢,你不就省心了?可我沒死,結果呢,他卻坐享其成,當了皇太子,成為大明的儲君;我卻成了為他守邊陲的藩王。我心不甘,我不服,所以我要做這些事,讓你見識他的無能,讓你看到我的隱忍,你也在明裏暗裏唿應我,所以我敢做。他倒台了,那皇太子的位子不就是 我的嗎,你當年的許諾不就兌現了嗎,你不也就心滿意足了嗎?”
“忤逆不孝,大逆不道,”一連串的質問,讓永樂氣往上頂,不知如何作答,在高煦的問題上,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惡果今日終於不情願地嚐到了。“朕沒有你這個兒子, 沒有——”
“皇上又錯了。”高煦不知哪來的一股勁,童年時硬著頭皮灌進的那點文墨瞬間都聚 攏過來,變成了針對皇帝犀利的質問,“說忤逆不孝,大逆不道,那首先是陛下。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可皇上呢,做臣的時候就沒去死,反而以靖難之名,舉反叛朝廷之旗,奪了太祖皇帝傳給建文帝的江山,這不是大逆和忤逆嗎?你若說沒我這個兒子,那救駕之功就沒有我,說不定你當年就死在亂軍之中了,也就沒有你今天這個威儀天下的皇帝,不是你沒有我這個兒子,而是沒有這個兒子,就沒有你的今天!”
“混賬東西,來——人,來人!”永樂當皇帝,包括做燕王,這麽多年,誰敢這樣當麵頂撞,誰敢這樣指著鼻子和他對質,揭他諱莫如深的老底,揭他層層血肉覆蓋下的瘡疤, 沒有,從來沒有,而他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煦是第一個,或許也是最後一個。
此時,他已氣得手腳亂抖,不知所措,抓起一個玉如意鎮尺,砸向高煦,高煦一躲, 鎮尺“啪”的一聲摔在地上,粉粉碎了,就像他曾花在高煦身上的心血,就像他父子二人的關係,一切都粉粉碎了。
張杌、騰定等十個侍衛衝進來,看到眼前的一切,竟不知所措。永樂顫顫巍巍:“把、 把這個逆子褪去親王冠、冠服,囚到、到西華門內,朕要廢了他,朕要殺了他。”
三天以後,皇太子朱高熾細致了解了那日發生的一切,暗暗露出喜色,在這一場爭鬥 中,他已經勝了。他不需要痛打落水狗,也沒那個必要,他要繼續使用他仁者無敵的殺手 鐧,讓父皇、讓天下人看到皇太子朱高熾的大度和寬仁厚德。
估摸著父皇的氣已消了,早朝後,高熾拖著尚還虛弱的身體來武英殿便殿見永樂,尚未言事已熱淚滾滾:“父皇在上,兒臣有一言不知當講否?高煦言辭激烈,目無尊卑,惹 怒父皇,今之被囚實罪有應得。但兒臣想,高煦乃一員武將,粗通文墨,肚裏哪有那麽多花花腸子?古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不是有人挑唆,他怎會做出那麽多糊塗之事? 兒臣請父皇寬宥二弟,容其改過自新,配以方正之人輔佐,聲和則響清,身正則影直,以 後再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了。”
永樂癡癡地聽著,漢王如此變本加厲加害於他,他還要為他說情,若仁義至此,也未免愚蠢了!那麽,他是出於真心呢,還是在做樣子?永樂生性多疑,遂繼續怒道:“且不說他往日的所作所為,就是前日指著朕的鼻子罵,就是大不敬,此等逆子若得寬宥,我大明何談以孝治天下?”
“父皇和高煦都在氣頭上,話趕話趕到那兒了,言辭過激也在情理之中。有父子的親情在,他才敢如此膽大。兒臣想,即使父子剛剛吵過,假定今日上陣,高煦仍會像過去一 樣拚死保衛父皇,父皇不信嗎?”
還有什麽可試的,這高熾的仁厚幾近於癡,欲置他於死地的弟弟他是真心傾心維護啊! 而高煦呢,一點不知感恩。永樂看得出來,南京所發生的事,高熾一點也不糊塗,他一句話不說,於理不通,於親情卻透著無人可比的仁愛、大氣和大度。
這個傻兒子!永樂愛憐地端詳著皇太子,他忽地就發覺,他的身體也沒有過去那樣蠢 笨了,人也可愛了許多,遂有了以心相托的衝動,脫口而出道:“他私募軍卒,自封為天策上將,你不知道嗎?天策上將是誰,就是當年的秦王李世民,他以唐太宗自詡,把你當成了廢太子李建成。”
“父皇博古通今,曆代典章故事爛熟於心,”高熾低頭沉默了一下,誠懇地說,“古來為爭皇位而父子兄弟相殘之事曆曆在目,數不勝數,故父皇心焦。然兒臣以為,能否承 繼大統還有天意,並非全為人力所為。我今日雖為太子,若天意所歸,來日高煦做了皇帝 我也一樣真心擁戴。兒臣常常想,父皇隻有三個兒子,瞻基隻有兩個叔叔,兄弟若不相容, 做長兄的對不起父皇,更對不起列祖列宗。”
大仁大智的仁者無敵!難怪在高熾離世後,兒子瞻基和大臣們給了他“仁宗”的廟號和“昭皇帝”的諡號,他用他的“仁”打敗了高煦、高燧等所有明裏暗裏、意圖奪嫡的兇險對手;用他心中的“昭”展示了世相的美好、光明和希冀,讓做父親的永樂想不認可都不行。
高熾的話哪像一個多年的受害者說的話呀!完完全全在替他這個做父親的著想,今日若不網開一麵,倒是自己對不起祖宗了。他也想像太祖皇帝一樣多子多孫,可他做不到, 老天爺就給了他三子五女的命,而這幾個孩子也都是做燕王時生下的,當了皇帝,再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如今,連那男女之事也快成奢望了。
雖然隻有三個兒子,也要有功當獎,有過當罰,這是規矩,賞罰不明,以後就無法立規了。高熾一番話,算是給了他一個台階,真廢了漢王,也覺對他不住。於是他說:“朕慮你仁厚,顧念兄弟之情,很是感動,就準你所請,高煦仍為親王,免於廢為庶人,改封山東樂安,其左右狎昵之人,縱火搶劫之人,於各處製造事端之人,一個不留,全部誅殺。”
“謝父皇開恩。”高熾抬頭看看父親,才幾日不見,竟又蒼老了許多,額頭的紋路也增了幾道,人也消瘦了,心下一陣痛楚,“父皇操勞國事,日理萬機,又要在我兄弟身上花心思,兒臣真不知該怎樣報答父皇,為父皇分憂了。”
“都像你這樣,朕也就放心了。”永樂歎息道,“你雖為高煦說情,可他未必領情, 不臣之心或可有之。這是他最大的悲哀,也是你保全兄弟的悲哀。朕在世時,他決不敢輕舉妄動,和朝廷舉刀相向;朕萬年後,諸事難料,武將中有多少擁他未可盡知。故朕決定, 削他兩個護衛,若在樂安怏怏不快,真有變亂的那一天,路途不遠,數千人馬也成不了氣 候,遣一員大將,早上發兵,晚間即可奏捷。”
“父皇——”高熾發自內心地叫了一聲,跪在地上,“不會有的,”一時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此時的父親,就像是他一個人的父親,連多少年以後的事都幫他預料了。如果真那樣,父皇又為何還給他留一個護衛?再說了,現在的武將中,又有哪個大將敢掛帥和高煦對壘呢?他一時想不起來。
在被囚禁了十天以後,漢王朱高煦帶著滿腔的怨憤灰溜溜到山東樂安就藩。韋氏三兄弟被免去一切官職,迴家閑居;放了外任的朱恆、王斌、枚青同時罷官;和他沆瀣一氣的駙馬都尉王寧、錦衣衛使紀綱早躲得遠遠的,沒一個人出來相送。走出熟悉的金川門,高煦勒馬迴頭,想起了當年燕軍兵圍南京,穀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偷偷打開金川門,自己帶兵蜂擁而入的情景,憤憤地哼了一聲,有朝一日,孤會帶兵再打到金川門,再迴這個六朝粉黛的金陵城,不知會有多少人爭著為我開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