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大用和丘聚都對此無可無不可。
反正他們也閑著,這個西廠行轅的主要目的是剿滅羅教,至於怎麽迴事,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裴元簡單的和穀大用、丘聚打過招唿之後,並沒有接受二人的款待,而是轉過幾個路口,去了山東巡撫在曆城的巡撫衙門。
裴元和老臣王敞自然相見甚歡,當晚王敞擺宴,陳心堅和澹台芳土都有幸作陪。
酒席上,裴元也一點沒有掩飾要幹掉張永的事情。
就連對畢真以及穀大用和丘聚的一些安排,也都大致提了一下。
順便,也提議讓王敞去給張永捧捧場。
王敞在心驚肉跳之餘,忍不住提出小小的疑問,“老夫自請去職,跑來山東,這才減輕了朝野的關注。若是這次去逢迎張永,隻怕又會讓人想起老夫閹黨的身份啊。”
“若隻是為了逢迎張永,似乎有些得不償失啊。”
裴元正好要給王敞講講,如今新形勢下的新變化。
於是便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你是閹黨還是清流,從來就不是一個對錯的問題。你之前作為閹黨被人人喊打,不是因為閹黨錯了,而是因為閹黨弱了。”
說著,裴元為王敞解釋道,“當初劉瑾強橫的時候,內閣大學士焦芳、劉宇、吏部尚書張彩、戶部尚書劉璣、你這個兵部尚書、陸完和陳震這兩個兵部侍郎,以及大大小小的各類官員,哪個不是以親近劉瑾為榮?”
“那時候,你閹黨的身份是個錯誤嗎?”
“等到劉瑾事敗,眾人爭先恐後的反對劉瑾,對閹黨落井下石。大學士中對劉瑾最柔媚的李東陽擔任了內閣首輔,楊廷和又一把火將劉瑾府上的書信都燒了。”
“誰是閹黨誰是清流?沒有轉換門庭的就是閹黨,重新轉換了門庭的,甚至差點當上了都察院的左都禦史。”
王敞聽得裴元說的這麽鞭辟入裏,一時也不覺默然。
都察院那可是禦史窩子,絕對的清流要害之地。
陸完這個閹黨都差點當上左都禦史了。
裴元繼續為王敞分說道,“如今楊廷和與楊一清的矛盾很深,其他的諸卿也都各懷心思。這樣四分五裂的文官陣營,是根本沒法對抗強勢皇帝的。”
“從各種跡象來看,在刑部尚書張子麟的牽線下,已經形成了名義上針對陸完的聯盟。”
“這個聯盟以鏟除‘劉瑾餘孽’的名目,公然拉攏團結人心,在台麵下行抵製天子之實。”
“陸完作為名義上的靶子,短時間內看著是安穩,以後嘛,自然也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這大概也是後來寧王闖三關時,陸完出頭充當急先鋒的原因。
王敞還是沒弄明白裴元鼓動自己去逢迎張永的原因,疑惑道,“既然如此,我豈不是還會成為他們的目標?那現在去再去見張永,隻怕會惹來不少麻煩。”
裴元對此倒是沒有否認,“確實會惹來麻煩。”
王敞聽到連裴元都這麽說,心中越發的不踏實了。
至少以王敞的認知,裴元還沒在這種判斷上出過錯。
王敞當即就打起了退堂鼓,“千戶,要不就算了吧。既然現在朝野仍舊對閹黨餘孽喊打喊殺,咱們就得離得閹黨遠一點。不然隻怕會引火燒身。”
裴元聽了王敞此言,略沉默了片刻,隨後問道,“我來問你,現在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是誰?”
王敞莫名其妙,主動答道,“自然是陸訚陸公公。”
裴元立刻接上王敞的話,“他是我的人!”
王敞之前就通過裴元的一些操作,對這個有些猜測,現在算是徹底明確了。
不等王敞思索這件事背後的意義。
就聽裴元又問道,“現在的西廠提督穀大用、前東廠提督丘聚,你都見過吧?”
王巡撫“額”了一聲。
裴元說道,“他們是我的人!”
裴元又問道,“你在山東,應該也和山東鎮守太監畢真打過交道吧。”
王敞臉上的神情開始精彩了。
裴元看著王敞很認真的說道,“他也是我的人。另外,已經服侍了四位天子的司禮監太監蕭敬,在離開內廷的時候,把一些宮中的黨羽,也交代給了我。”
不等王巡撫從淩亂中緩過來。
裴元盯著王敞問道,“現在我來問你?閹黨在哪?誰是閹黨?!”
王敞目瞪口呆的看著裴元,好一會兒才道,“咱、咱們是閹黨?”
說完後,仍舊覺得有些不敢置信。
王巡撫忍不住艱難又有些懷疑人生的自語道,“我又成閹黨了?”
王敞好不容易才淡化了身上劉瑾閹黨的色彩,正為要不要招惹張永而糾結,沒想到自家大佬的一句,一下子就震蕩了他的三觀。
可仔細盤點裴元手中掌握的內廷勢力,赫然已是不閹巨宦之姿。
作為一直跟隨裴元最緊密的馬仔,他不是閹黨誰是閹黨?
裴元讓王敞慢慢消化了一會兒,隨後就道,“文官們借著打擊陸完糾集徒眾,目標其實針對的是陛下。”
王敞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這件事,陛下知道嗎?”
裴元不以為意道,“放心,我會給他打小報告的。”
王敞無語,行吧。
裴元又道,“把陸完拉出來當靶子打,其實也是我的主意。朝廷需要一定的共識,形成凝聚力,不然的話,很容易被天子亂來的手段打的七零八落。現在這個時間,還不是雙方攤牌的時候。”
王敞繼續無語,行、行吧。
裴元看著王敞說道,“難道你沒有意識到,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嗎?”
王敞被裴元問的愣住了。
他茫然的問道,“機會在哪兒?”
裴元歎道,“就是陸完啊!現在陸完被天子當成軟柿子捏,其他的文官清流也都站在道德製高點每天對他指指點點。”
“陸完現在就像是一支被趕出去的狗,正在尋覓新的主人。”
王敞瞬間清醒,聯想著剛才裴元所說的強弱論,開口說道,“千戶的意思是,咱們現在應該重新壯大起閹黨的聲勢,不用再像陰溝裏的老鼠一樣畏畏縮縮了?”
裴元修改著王敞的說法,“要重振閹黨聲勢的是陸完陸大司馬,本千戶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宗教管理人員。”
“還記得我當年和你說的那個謀劃嗎?”
這次王敞的反應很快,立刻意識到了裴元說的是哪一樁,“千戶是說,把陸完吸收過來當老大?”
裴元讚許道,“不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本千戶還不適合置身於朝野的關注之下。眼下陸完孤苦無依,又是個人才,正是賺來當閹黨魁首的時候。”
“現在天子崇尚武事,以後兵部的權柄,毫無疑問的會慢慢加大。陸完這個兵部尚書,已經不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
王敞順著這個思路理下去,立刻覺得豁然開朗了。
文官們需要有陸完這個目標,來促進團結,彌合分裂。
但是那些被打的更加四分五裂,更加苟延殘喘的劉瑾餘孽們,難道不需要這麽一個旗幟重新集結起來嗎?
要知道,在閹黨隨時可能會被清算的大環境下,就連王敞這個山東名義上的老大,說話都沒那麽好使。
原因就在於,官場上的人心裏都明白,王敞背後的閹黨已經完了,過渡一下就該下去了。
那遇到大事的時候誰還會在乎他?
王敞都如此,其他閹黨餘孽的處境更加的可想而知。
如果陸完真的被文官們丟出來當靶子,那王敞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變假為真,趁著文官陣營虛弱,擁簇著陸完崛起一個山頭。
王敞立刻道,“卑職明白了,到時候一定會大張旗鼓的去見張永,好好的做出重振聲勢的架勢。”
裴元對王敞的領悟能力很是滿意,忍不住開口激勵道,“本千戶已經有自己的司禮監掌印了,可是還沒有自己的內閣大學士,王公其勉之啊。”
王敞聽了此言,一時竟也被鼓動的熱血沸騰起來。
旁邊作陪的陳心堅和澹台芳土默默的吃著飯,就當什麽都沒聽見。
陳心堅之前的時候,就從哥哥陳頭鐵那裏聽過裴元早期的故事。
想起當初負債累累的裴百戶,對著僅有的兩個小弟吹噓,以後一定要有自己的內閣首輔和司禮監掌印……
如今才過去了一年,就已經有個剛上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任由裴千戶予取予求了。
裴元和王敞又說了些京城的事情,隨後就問起了自己最關心的地方。
“對了,今年山東的豆子長勢如何,可曾好好收獲了?”
王敞一開始還以為這是裴元最關心的話題,早早就做了準備,沒想到裴元這會兒才問起。
他連忙答道,“各地的豆子都已經收了,如今正被陳頭鐵的人匯聚收攏,等到收集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用船南下,把這些豆子運往淮安了。”
裴元把孔續送去淮安之後,對南油的事情關心的還真不太多。
主要是他在淮安以及江南沒什麽勢力,就算想插手,也沒有可以借用的支點。
淮安衛倒是能用,賀環臨走前也是和周朝打過了招唿的。
但是南油集團事關以後對羅教的操控,裴元自然不能輕易讓淮安衛插手了。
裴元向王敞問道,“孔續那邊的事情你了解過嗎?”
王敞答道,“我倒是問了陳總旗一句,陳總旗說,孔鎮撫已經多次向北邊求援了,南邊的情況可能不是太好。”
裴元對此有過心理預期,倒也不算失望。
“我早就想過這件事不是那麽容易的,隻不過京中的事情太過緊要,一舉一動都關乎全局。本千戶一時撒不開手,隻能讓孔續全權而為了。”
“這次京中的風波稍定,朝中的注意力也都放到了接下來要舉行的科舉上。”
“我有這一個多月的空閑,正好可以梳理下山東和淮安這兩邊的事務。等幹掉了張永,我就去淮安走一趟,看看有沒有辦法打開市場。”
裴元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來當初忽悠山東的藩王豪族改豆為棉的事情。
他連忙問道,“對了,改豆為棉的事情如何了?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棉花應該也要采收了吧。”
說起這事兒,王敞也有點心虛,“不錯。快到了棉花采收的時候了,當初的事情能瞞一時,隻怕不能瞞一世,萬一要是南邊有人胡言亂語,隻怕咱們就把藩王豪強都大大得罪了。”
裴元揉了揉眉頭,隻好道,“且先敷衍著,等我先去看看南方的豆油市場是怎麽迴事。若是真有什麽蹊蹺,說不定這些棉花還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裴元對淮安那邊的情況,已經大致有些猜測了。
豆子榨油附加的利潤太過巨大,裴元謀求壟斷的行為,勢必會引起南方很多豪商的反彈。
關鍵是羅教的成長比裴元預期的緩慢,還沒法蠻橫的把市場一口氣的捅到底。
裴元想著當初和韓千戶約定以淮河為界,各自管著一攤的事情,心中猶豫著,南油的事情到底要不要韓千戶參與其中。
他在江南的掌控力幾近於空白。
雖說有留誌淑和翟德安兩個知府,但是這兩個知府除了個名頭,本身能動用的權力很小,而且都在公眾的監督之下。
杭州前衛指揮使徐豐雖然被裴元嚇住了,但是杭州前衛自己都是個爛攤子,裴元難道還指望他那點不成用的衛所兵?
隻是這麽巨大的買賣,又關係到羅教的事情,想要讓韓千戶幫手,勢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交底。
但是他和韓千戶之間,能夠那麽信任嗎?
之前他和韓千戶一起利用朝廷的錢財在淮安爽爽撈銀子時候,也無非隻是無傷大雅的挖挖大明的牆角。
但是羅教的存在意味著什麽,專門追查邪教的韓千戶應該再清楚不過。
她能容忍手下的副千戶秘密的掌握這麽大的一支力量嗎?
而且,現在羅教在山東聲勢這麽猛,韓千戶難道真的緊守淮河之約,沒讓人去北邊看一眼?
想到這些,裴元一時心亂,觥籌交錯間不覺大醉。
反正他們也閑著,這個西廠行轅的主要目的是剿滅羅教,至於怎麽迴事,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裴元簡單的和穀大用、丘聚打過招唿之後,並沒有接受二人的款待,而是轉過幾個路口,去了山東巡撫在曆城的巡撫衙門。
裴元和老臣王敞自然相見甚歡,當晚王敞擺宴,陳心堅和澹台芳土都有幸作陪。
酒席上,裴元也一點沒有掩飾要幹掉張永的事情。
就連對畢真以及穀大用和丘聚的一些安排,也都大致提了一下。
順便,也提議讓王敞去給張永捧捧場。
王敞在心驚肉跳之餘,忍不住提出小小的疑問,“老夫自請去職,跑來山東,這才減輕了朝野的關注。若是這次去逢迎張永,隻怕又會讓人想起老夫閹黨的身份啊。”
“若隻是為了逢迎張永,似乎有些得不償失啊。”
裴元正好要給王敞講講,如今新形勢下的新變化。
於是便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你是閹黨還是清流,從來就不是一個對錯的問題。你之前作為閹黨被人人喊打,不是因為閹黨錯了,而是因為閹黨弱了。”
說著,裴元為王敞解釋道,“當初劉瑾強橫的時候,內閣大學士焦芳、劉宇、吏部尚書張彩、戶部尚書劉璣、你這個兵部尚書、陸完和陳震這兩個兵部侍郎,以及大大小小的各類官員,哪個不是以親近劉瑾為榮?”
“那時候,你閹黨的身份是個錯誤嗎?”
“等到劉瑾事敗,眾人爭先恐後的反對劉瑾,對閹黨落井下石。大學士中對劉瑾最柔媚的李東陽擔任了內閣首輔,楊廷和又一把火將劉瑾府上的書信都燒了。”
“誰是閹黨誰是清流?沒有轉換門庭的就是閹黨,重新轉換了門庭的,甚至差點當上了都察院的左都禦史。”
王敞聽得裴元說的這麽鞭辟入裏,一時也不覺默然。
都察院那可是禦史窩子,絕對的清流要害之地。
陸完這個閹黨都差點當上左都禦史了。
裴元繼續為王敞分說道,“如今楊廷和與楊一清的矛盾很深,其他的諸卿也都各懷心思。這樣四分五裂的文官陣營,是根本沒法對抗強勢皇帝的。”
“從各種跡象來看,在刑部尚書張子麟的牽線下,已經形成了名義上針對陸完的聯盟。”
“這個聯盟以鏟除‘劉瑾餘孽’的名目,公然拉攏團結人心,在台麵下行抵製天子之實。”
“陸完作為名義上的靶子,短時間內看著是安穩,以後嘛,自然也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這大概也是後來寧王闖三關時,陸完出頭充當急先鋒的原因。
王敞還是沒弄明白裴元鼓動自己去逢迎張永的原因,疑惑道,“既然如此,我豈不是還會成為他們的目標?那現在去再去見張永,隻怕會惹來不少麻煩。”
裴元對此倒是沒有否認,“確實會惹來麻煩。”
王敞聽到連裴元都這麽說,心中越發的不踏實了。
至少以王敞的認知,裴元還沒在這種判斷上出過錯。
王敞當即就打起了退堂鼓,“千戶,要不就算了吧。既然現在朝野仍舊對閹黨餘孽喊打喊殺,咱們就得離得閹黨遠一點。不然隻怕會引火燒身。”
裴元聽了王敞此言,略沉默了片刻,隨後問道,“我來問你,現在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是誰?”
王敞莫名其妙,主動答道,“自然是陸訚陸公公。”
裴元立刻接上王敞的話,“他是我的人!”
王敞之前就通過裴元的一些操作,對這個有些猜測,現在算是徹底明確了。
不等王敞思索這件事背後的意義。
就聽裴元又問道,“現在的西廠提督穀大用、前東廠提督丘聚,你都見過吧?”
王巡撫“額”了一聲。
裴元說道,“他們是我的人!”
裴元又問道,“你在山東,應該也和山東鎮守太監畢真打過交道吧。”
王敞臉上的神情開始精彩了。
裴元看著王敞很認真的說道,“他也是我的人。另外,已經服侍了四位天子的司禮監太監蕭敬,在離開內廷的時候,把一些宮中的黨羽,也交代給了我。”
不等王巡撫從淩亂中緩過來。
裴元盯著王敞問道,“現在我來問你?閹黨在哪?誰是閹黨?!”
王敞目瞪口呆的看著裴元,好一會兒才道,“咱、咱們是閹黨?”
說完後,仍舊覺得有些不敢置信。
王巡撫忍不住艱難又有些懷疑人生的自語道,“我又成閹黨了?”
王敞好不容易才淡化了身上劉瑾閹黨的色彩,正為要不要招惹張永而糾結,沒想到自家大佬的一句,一下子就震蕩了他的三觀。
可仔細盤點裴元手中掌握的內廷勢力,赫然已是不閹巨宦之姿。
作為一直跟隨裴元最緊密的馬仔,他不是閹黨誰是閹黨?
裴元讓王敞慢慢消化了一會兒,隨後就道,“文官們借著打擊陸完糾集徒眾,目標其實針對的是陛下。”
王敞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這件事,陛下知道嗎?”
裴元不以為意道,“放心,我會給他打小報告的。”
王敞無語,行吧。
裴元又道,“把陸完拉出來當靶子打,其實也是我的主意。朝廷需要一定的共識,形成凝聚力,不然的話,很容易被天子亂來的手段打的七零八落。現在這個時間,還不是雙方攤牌的時候。”
王敞繼續無語,行、行吧。
裴元看著王敞說道,“難道你沒有意識到,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嗎?”
王敞被裴元問的愣住了。
他茫然的問道,“機會在哪兒?”
裴元歎道,“就是陸完啊!現在陸完被天子當成軟柿子捏,其他的文官清流也都站在道德製高點每天對他指指點點。”
“陸完現在就像是一支被趕出去的狗,正在尋覓新的主人。”
王敞瞬間清醒,聯想著剛才裴元所說的強弱論,開口說道,“千戶的意思是,咱們現在應該重新壯大起閹黨的聲勢,不用再像陰溝裏的老鼠一樣畏畏縮縮了?”
裴元修改著王敞的說法,“要重振閹黨聲勢的是陸完陸大司馬,本千戶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宗教管理人員。”
“還記得我當年和你說的那個謀劃嗎?”
這次王敞的反應很快,立刻意識到了裴元說的是哪一樁,“千戶是說,把陸完吸收過來當老大?”
裴元讚許道,“不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本千戶還不適合置身於朝野的關注之下。眼下陸完孤苦無依,又是個人才,正是賺來當閹黨魁首的時候。”
“現在天子崇尚武事,以後兵部的權柄,毫無疑問的會慢慢加大。陸完這個兵部尚書,已經不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
王敞順著這個思路理下去,立刻覺得豁然開朗了。
文官們需要有陸完這個目標,來促進團結,彌合分裂。
但是那些被打的更加四分五裂,更加苟延殘喘的劉瑾餘孽們,難道不需要這麽一個旗幟重新集結起來嗎?
要知道,在閹黨隨時可能會被清算的大環境下,就連王敞這個山東名義上的老大,說話都沒那麽好使。
原因就在於,官場上的人心裏都明白,王敞背後的閹黨已經完了,過渡一下就該下去了。
那遇到大事的時候誰還會在乎他?
王敞都如此,其他閹黨餘孽的處境更加的可想而知。
如果陸完真的被文官們丟出來當靶子,那王敞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變假為真,趁著文官陣營虛弱,擁簇著陸完崛起一個山頭。
王敞立刻道,“卑職明白了,到時候一定會大張旗鼓的去見張永,好好的做出重振聲勢的架勢。”
裴元對王敞的領悟能力很是滿意,忍不住開口激勵道,“本千戶已經有自己的司禮監掌印了,可是還沒有自己的內閣大學士,王公其勉之啊。”
王敞聽了此言,一時竟也被鼓動的熱血沸騰起來。
旁邊作陪的陳心堅和澹台芳土默默的吃著飯,就當什麽都沒聽見。
陳心堅之前的時候,就從哥哥陳頭鐵那裏聽過裴元早期的故事。
想起當初負債累累的裴百戶,對著僅有的兩個小弟吹噓,以後一定要有自己的內閣首輔和司禮監掌印……
如今才過去了一年,就已經有個剛上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任由裴千戶予取予求了。
裴元和王敞又說了些京城的事情,隨後就問起了自己最關心的地方。
“對了,今年山東的豆子長勢如何,可曾好好收獲了?”
王敞一開始還以為這是裴元最關心的話題,早早就做了準備,沒想到裴元這會兒才問起。
他連忙答道,“各地的豆子都已經收了,如今正被陳頭鐵的人匯聚收攏,等到收集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用船南下,把這些豆子運往淮安了。”
裴元把孔續送去淮安之後,對南油的事情關心的還真不太多。
主要是他在淮安以及江南沒什麽勢力,就算想插手,也沒有可以借用的支點。
淮安衛倒是能用,賀環臨走前也是和周朝打過了招唿的。
但是南油集團事關以後對羅教的操控,裴元自然不能輕易讓淮安衛插手了。
裴元向王敞問道,“孔續那邊的事情你了解過嗎?”
王敞答道,“我倒是問了陳總旗一句,陳總旗說,孔鎮撫已經多次向北邊求援了,南邊的情況可能不是太好。”
裴元對此有過心理預期,倒也不算失望。
“我早就想過這件事不是那麽容易的,隻不過京中的事情太過緊要,一舉一動都關乎全局。本千戶一時撒不開手,隻能讓孔續全權而為了。”
“這次京中的風波稍定,朝中的注意力也都放到了接下來要舉行的科舉上。”
“我有這一個多月的空閑,正好可以梳理下山東和淮安這兩邊的事務。等幹掉了張永,我就去淮安走一趟,看看有沒有辦法打開市場。”
裴元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來當初忽悠山東的藩王豪族改豆為棉的事情。
他連忙問道,“對了,改豆為棉的事情如何了?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棉花應該也要采收了吧。”
說起這事兒,王敞也有點心虛,“不錯。快到了棉花采收的時候了,當初的事情能瞞一時,隻怕不能瞞一世,萬一要是南邊有人胡言亂語,隻怕咱們就把藩王豪強都大大得罪了。”
裴元揉了揉眉頭,隻好道,“且先敷衍著,等我先去看看南方的豆油市場是怎麽迴事。若是真有什麽蹊蹺,說不定這些棉花還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裴元對淮安那邊的情況,已經大致有些猜測了。
豆子榨油附加的利潤太過巨大,裴元謀求壟斷的行為,勢必會引起南方很多豪商的反彈。
關鍵是羅教的成長比裴元預期的緩慢,還沒法蠻橫的把市場一口氣的捅到底。
裴元想著當初和韓千戶約定以淮河為界,各自管著一攤的事情,心中猶豫著,南油的事情到底要不要韓千戶參與其中。
他在江南的掌控力幾近於空白。
雖說有留誌淑和翟德安兩個知府,但是這兩個知府除了個名頭,本身能動用的權力很小,而且都在公眾的監督之下。
杭州前衛指揮使徐豐雖然被裴元嚇住了,但是杭州前衛自己都是個爛攤子,裴元難道還指望他那點不成用的衛所兵?
隻是這麽巨大的買賣,又關係到羅教的事情,想要讓韓千戶幫手,勢必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交底。
但是他和韓千戶之間,能夠那麽信任嗎?
之前他和韓千戶一起利用朝廷的錢財在淮安爽爽撈銀子時候,也無非隻是無傷大雅的挖挖大明的牆角。
但是羅教的存在意味著什麽,專門追查邪教的韓千戶應該再清楚不過。
她能容忍手下的副千戶秘密的掌握這麽大的一支力量嗎?
而且,現在羅教在山東聲勢這麽猛,韓千戶難道真的緊守淮河之約,沒讓人去北邊看一眼?
想到這些,裴元一時心亂,觥籌交錯間不覺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