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五對輪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定居點一個一個建設出來。
好在張村現在已經有了幾輛蒸汽車。平整場地場地、壓道的效率大為提高,這些車也讓新來的流民大為驚駭,以為神物。
不過人是有適應能力的,每天見到這幾台車在居住區附近開動,漸漸的流民們也就沒有那麽好奇了,隻有小孩子們還經常追著這些車子跑。
張村的新圍牆,按照蒙恬的要求,改成了全新的夯土包磚的城牆。蒙恬的理由是,這種城牆更加堅固,能抵擋得住工程器械的衝撞。
夯土是一個特別吃人工的活計,但是蒙恬說:“你不是有蒸汽機嗎?不能搞蒸汽打夯?”蒸汽打夯的課題就由蒙恬負責,在研究院招募了幾位機械師,在長城大學召集了幾位熱衷機械的學生,成立一個課題組,開始研究蒸汽打夯的設備。
蒸汽動力解決,鋼鐵充裕,機床能力提高以後,新的機械設計就沒那麽神秘了。類似打夯機這樣的設備,基本上隻要提出具體要求,幾個機械工程師一個上午的時間就能確定主要參數,兩三天就能給出主要的結構思路。剩下的就是細節上的推敲,用盡可能少的組件、實現目標。
當蒙恬拿著圖紙找張誠顯擺的時候,張誠也吃了一驚。
設計出打夯機並不意外,居然還有一套挖掘機的圖紙。
“我是這麽想的,靠人力挖土也很費工,咱們現在最缺的其實還就是人力,蒸汽機既然能打夯,自然也能挖土……”蒙恬得意的顯擺自己的才能。
“大舅哥你想的周到。”張誠哼哼著。
當第一台蒸汽機拖拉機出現以後,長城大學和研究院的諸人對蒸汽動力產生了一種癡迷,對張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麵麵進行密集的觀察和研究,試圖將蒸汽動力應用在一切人力和畜力工作領域,甚至有人設計了一台蒸汽驅動的磨坊,據說一天時間可以為張村所有人提供精致的粟粉。當然這個方案並沒有真正被落實,因為計算成本和需求,趙杏兒和許掌櫃評價認為這個蒸汽磨坊在當前並沒有前途——石磨在張村並不是一個複雜的工具,當張村已經提供充足的鋼鐵,鑿子、錘子和鏨子極其便宜,粗石匠讓張村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小小的磨盤,誰還會去找蒸汽磨坊購買精麵粉?
聽到這個結論,張誠也忍不住笑了笑。歐洲曆史上曾經有過一個風車磨坊大行其道的時代,現在想來,其實是因為歐洲鋼鐵產量不足,石磨就沒辦法普及到家庭,所以領主、地主和磨坊主壟斷了麵粉生產環節,才能建造巨大的風車磨。
在張誠後世,正是“西方偽史論”風行的時代。作為一個工程師,張誠並沒有參與到這種討論,但是迴過頭去看,歐洲曆史確實有很多疑點。從一個磨坊業態,就可以推斷出東西方物質生產的天差地別。
蒸汽拖拉機代表了機械設計和動力源的最新水準,當張村能夠以一村之力獨自製作出第一台蒸汽拖拉機,用於開荒辟地,就意味著在純機械領域,已經沒有什麽真正的限製。蒸汽打夯機和蒸汽挖土機的產生,所需要的隻是明確提出一個需求。
而出身寺工的這些匠師,當他們的興趣轉向了蒸汽機械的研發的時候,無數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出現了。
張誠皺著眉看著蒸汽挖掘機的履帶裝置。那些匠師是怎麽跨越時代的限製,想出履帶裝置的,張誠也覺得不可思議。
鍛鋼、車削,確實可以批量生產履帶。履帶驅動方式也解決了張村當前沒有橡膠的大問題。
在工業中,橡膠有巨大的作用,車輪、傳送帶、密封件等等都需要橡膠的參與,但是橡膠樹目前還在美洲叢林裏悄悄的生長,瑪雅人正在用橡膠製作皮球,搞全民體育運動。而沒有去美洲的大航海船隊,終究是沒辦法取得橡膠種子的。
華夏擁有地球上最美好的土地,從南到北,從極寒到炎熱,什麽樣的土地都有。隻要能得到橡膠樹的種子,就可以廣為種植。一旦有了橡膠,再解決內燃機問題,他張誠就可以駕駛小汽車,帶著老娘老婆孩子自駕遊天下了。
胡思亂想的張誠晃了晃腦袋,這都什麽有的沒有的。
橡膠還是有些替代物的。華夏航天領域,是在受到封鎖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不僅僅航天理論是獨立發展出來的,工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也始終在封鎖環境下,不斷嚐試各種替代品。張誠分明記得,在工業領域一直有對於國產橡膠原料不足的各種憂慮,科研單位提出過好多種替代方案,有一種類似於蒲公英的橡膠草,產量和成本都還不錯。隻不過這種草原產在高加索山區。還有一種方案就是杜仲橡膠,作為傳統中藥材的杜仲,資源其實相當豐富,秦嶺地區就有大量天然的杜仲樹。
缺少農林人才啊!這一茬的孩子們熱衷於機械和工業,能靜下心來研究農林的人太少了。農林行業需要的是幾十年寂寞無聞的重複工作,產生成果很慢。培育一種高產作物的種子,都需要幾十年時間,幾乎耗盡一個科研人員一生的努力。
而大秦地廣人稀的現狀,又讓大家眼下沒有去研究高產糧種的足夠動力……
“想什麽呢?”蒙恬笑嗬嗬的問發呆的張誠。
“你那個挖掘機,”張誠指指正在工地上大展神威的挖掘機,這個挖掘機體積巨大,動力卻並不充沛,操作起來也相當繁複。蒸汽挖掘機還是非常複雜的,每台車需要一個專門的司爐負責填充燃料維持動力。“履帶裝置很好,但是用不上那麽多輪子。”這台挖掘機有足足八對負重輪。
“哦?你的意思是?”
“優化一下吧,我覺得五對輪就夠了!”張誠笑著說。
“大妹夫啊,我覺得這個挖掘機很好啊,再優化一下,這個成本會更低,到時候我們開著挖掘機可以衝陣破城……”蒙恬笑哈哈的看著大展神威的挖掘機。
“我覺得應該讓公孫先生啟動馭術的教學了,這次我們不駕馬車,隻要駕駛挖掘機就行……”蒙恬說。
正在辦公室整理文卷的公孫尼子打了個大大的噴嚏。
好在張村現在已經有了幾輛蒸汽車。平整場地場地、壓道的效率大為提高,這些車也讓新來的流民大為驚駭,以為神物。
不過人是有適應能力的,每天見到這幾台車在居住區附近開動,漸漸的流民們也就沒有那麽好奇了,隻有小孩子們還經常追著這些車子跑。
張村的新圍牆,按照蒙恬的要求,改成了全新的夯土包磚的城牆。蒙恬的理由是,這種城牆更加堅固,能抵擋得住工程器械的衝撞。
夯土是一個特別吃人工的活計,但是蒙恬說:“你不是有蒸汽機嗎?不能搞蒸汽打夯?”蒸汽打夯的課題就由蒙恬負責,在研究院招募了幾位機械師,在長城大學召集了幾位熱衷機械的學生,成立一個課題組,開始研究蒸汽打夯的設備。
蒸汽動力解決,鋼鐵充裕,機床能力提高以後,新的機械設計就沒那麽神秘了。類似打夯機這樣的設備,基本上隻要提出具體要求,幾個機械工程師一個上午的時間就能確定主要參數,兩三天就能給出主要的結構思路。剩下的就是細節上的推敲,用盡可能少的組件、實現目標。
當蒙恬拿著圖紙找張誠顯擺的時候,張誠也吃了一驚。
設計出打夯機並不意外,居然還有一套挖掘機的圖紙。
“我是這麽想的,靠人力挖土也很費工,咱們現在最缺的其實還就是人力,蒸汽機既然能打夯,自然也能挖土……”蒙恬得意的顯擺自己的才能。
“大舅哥你想的周到。”張誠哼哼著。
當第一台蒸汽機拖拉機出現以後,長城大學和研究院的諸人對蒸汽動力產生了一種癡迷,對張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麵麵進行密集的觀察和研究,試圖將蒸汽動力應用在一切人力和畜力工作領域,甚至有人設計了一台蒸汽驅動的磨坊,據說一天時間可以為張村所有人提供精致的粟粉。當然這個方案並沒有真正被落實,因為計算成本和需求,趙杏兒和許掌櫃評價認為這個蒸汽磨坊在當前並沒有前途——石磨在張村並不是一個複雜的工具,當張村已經提供充足的鋼鐵,鑿子、錘子和鏨子極其便宜,粗石匠讓張村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小小的磨盤,誰還會去找蒸汽磨坊購買精麵粉?
聽到這個結論,張誠也忍不住笑了笑。歐洲曆史上曾經有過一個風車磨坊大行其道的時代,現在想來,其實是因為歐洲鋼鐵產量不足,石磨就沒辦法普及到家庭,所以領主、地主和磨坊主壟斷了麵粉生產環節,才能建造巨大的風車磨。
在張誠後世,正是“西方偽史論”風行的時代。作為一個工程師,張誠並沒有參與到這種討論,但是迴過頭去看,歐洲曆史確實有很多疑點。從一個磨坊業態,就可以推斷出東西方物質生產的天差地別。
蒸汽拖拉機代表了機械設計和動力源的最新水準,當張村能夠以一村之力獨自製作出第一台蒸汽拖拉機,用於開荒辟地,就意味著在純機械領域,已經沒有什麽真正的限製。蒸汽打夯機和蒸汽挖土機的產生,所需要的隻是明確提出一個需求。
而出身寺工的這些匠師,當他們的興趣轉向了蒸汽機械的研發的時候,無數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出現了。
張誠皺著眉看著蒸汽挖掘機的履帶裝置。那些匠師是怎麽跨越時代的限製,想出履帶裝置的,張誠也覺得不可思議。
鍛鋼、車削,確實可以批量生產履帶。履帶驅動方式也解決了張村當前沒有橡膠的大問題。
在工業中,橡膠有巨大的作用,車輪、傳送帶、密封件等等都需要橡膠的參與,但是橡膠樹目前還在美洲叢林裏悄悄的生長,瑪雅人正在用橡膠製作皮球,搞全民體育運動。而沒有去美洲的大航海船隊,終究是沒辦法取得橡膠種子的。
華夏擁有地球上最美好的土地,從南到北,從極寒到炎熱,什麽樣的土地都有。隻要能得到橡膠樹的種子,就可以廣為種植。一旦有了橡膠,再解決內燃機問題,他張誠就可以駕駛小汽車,帶著老娘老婆孩子自駕遊天下了。
胡思亂想的張誠晃了晃腦袋,這都什麽有的沒有的。
橡膠還是有些替代物的。華夏航天領域,是在受到封鎖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不僅僅航天理論是獨立發展出來的,工業發展所需的各種資源,也始終在封鎖環境下,不斷嚐試各種替代品。張誠分明記得,在工業領域一直有對於國產橡膠原料不足的各種憂慮,科研單位提出過好多種替代方案,有一種類似於蒲公英的橡膠草,產量和成本都還不錯。隻不過這種草原產在高加索山區。還有一種方案就是杜仲橡膠,作為傳統中藥材的杜仲,資源其實相當豐富,秦嶺地區就有大量天然的杜仲樹。
缺少農林人才啊!這一茬的孩子們熱衷於機械和工業,能靜下心來研究農林的人太少了。農林行業需要的是幾十年寂寞無聞的重複工作,產生成果很慢。培育一種高產作物的種子,都需要幾十年時間,幾乎耗盡一個科研人員一生的努力。
而大秦地廣人稀的現狀,又讓大家眼下沒有去研究高產糧種的足夠動力……
“想什麽呢?”蒙恬笑嗬嗬的問發呆的張誠。
“你那個挖掘機,”張誠指指正在工地上大展神威的挖掘機,這個挖掘機體積巨大,動力卻並不充沛,操作起來也相當繁複。蒸汽挖掘機還是非常複雜的,每台車需要一個專門的司爐負責填充燃料維持動力。“履帶裝置很好,但是用不上那麽多輪子。”這台挖掘機有足足八對負重輪。
“哦?你的意思是?”
“優化一下吧,我覺得五對輪就夠了!”張誠笑著說。
“大妹夫啊,我覺得這個挖掘機很好啊,再優化一下,這個成本會更低,到時候我們開著挖掘機可以衝陣破城……”蒙恬笑哈哈的看著大展神威的挖掘機。
“我覺得應該讓公孫先生啟動馭術的教學了,這次我們不駕馬車,隻要駕駛挖掘機就行……”蒙恬說。
正在辦公室整理文卷的公孫尼子打了個大大的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