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玩具師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下打的亂糟糟。上郡張村卻依然安寧。翟王已經默許了張村這樣的國中之國,既然吃不下,那就裝作沒看見,時不時需要采購鐵器、木器,還能從張村買到最好的商品,想一想,隻要不去張村,就沒有羞辱。
蒙恬依舊沒心沒肺的在訓練學兵。兵學係終究沒有發展出培養將軍的搖籃,而是致力於培訓低階軍官。蒙恬覺得沒必要把兵學課程拉那麽長,學兵的學習周期最長也不過一年,慢一些就隻有半年甚至幾個月。
學兵包括上郡的遊民、來著其他郡縣投奔求學的人,甚至也有來自其他諸侯國的青年。當然,其中最多的還是來自秦地的,包括上郡的、隴西的、九原的……
“教書有趣吧?”張誠站在操場邊上,對看著學兵訓練的蒙恬說。
“還好吧。”
“不想當大將軍了?”
“大將軍上麵需要有一個王,我的王已經不在了。”蒙恬歎著氣。蒙恬的王,自然就是秦始皇。
“你說扶蘇會迴去當王嗎?”張誠摸了摸鼻子。
“我覺得他沒準備好,現在也不是時機。你著急了?”
“我隻要在張村有一間房,日子就過得很舒服了,這些是大將軍你和皇子該考慮的事。”
“等等看吧。話說,你在忙什麽呢?上次說的那個五對輪的車子,能改裝成戰車嗎?你一定有更好的方案。”蒙恬最近一直在磨張誠這件事。
“你開著那個五對輪,直接撞過去,什麽軍隊能擋得住你?”張誠微笑。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蒸汽車隻要做好裝甲防禦,根本也不需要火力係統,在戰場上橫衝直闖。巨大的動能足以對抗千軍萬馬。
“車子還是不太靈活,速度也不算快,追潰逃的軍隊有問題,如果安裝弩槍,效果會好一些?”
“你不是研究過用蒸汽噴射弩槍了嗎?”張誠專注在手上的小玩意上,沒抬頭。
蒙恬研究一種用蒸汽噴射削尖的短木棒的方法。短木棒裝在一個倉裏,用機械一個一個推送到蒸汽管中,打開蒸汽,這些短棒就噴射出去。削尖的木棒可以穿透稻草人。
“準確性不好,而且,射程也太短了,和弩箭完全沒法相比!”蒙恬抱怨說。
那是當然,蒸汽壓力不夠大,給短棒的推力有限,這些短棒隻能射出十幾步距離,根本和秦弩不能相提並論。
要靠氣體射出武器,氣體的膨脹率必須要足夠大。那種東西叫炸藥,不叫水蒸氣。
“你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蒙恬問。
“有另外一種快速膨脹氣體的方法,力量更大,但是這東西不是靠燒開水來實現的,你得問問咱們的徐仙人有沒有這種東西。”張誠漫不經心的說。他並不覺得眼下有研究火藥的必要。張村周邊的礦產大多數是露天開采,有了挖掘機打夯機,機械的破衝之力,足以解決露天開采的問題。用不到火藥。至於用在武器上,眼下蒸汽車本身就已經是超出這個時代的武器了,火藥,又需要多久才能穩定?
“你這一天一天削小木頭片,是在搞些什麽?”
“哦,給孩子做個小玩具。”張誠看著自己桌上堆著的一些木片。撓撓頭。
“小心玩物喪誌啊!”蒙恬有點恨其不爭。同時也覺得張誠並不是這麽無聊的人,張村的機械製造如火如荼,作為張村學術體係核心的人物,現在每天擺弄削木頭片,這人到底有什麽問題?
“你不要走,等下給你看個好東西。”張誠笑嘻嘻的說。
蒙恬就看著張誠在這裏用一盞油燈的火焰融化皮膠,小心的把小木片粘接在一起。再把一根羊腸和筋製作成的皮條在一根圓木杆上纏緊,旋轉,擰緊。
一鬆手,螺旋槳轉動,一架小小的橡筋螺旋槳木飛機就這樣在屋裏搖搖擺擺的飛起來了。
蒙恬吃驚的看著這個木飛機。
木片怎麽就能飛了?
“這是墨家的木鳶嗎?”起初並沒有注意兩人嘀嘀咕咕的公孫尼子也看到了這個在屋裏飛動的小東西。
“木鳶?”推門進來的歐冶子淵聽到這個詞有一點吃驚,看到這個在空中飛的小東西,也是大為震驚。
小飛機緩緩落在了趙杏兒桌子上。
歐冶子淵過去抓起來看了一下:“這並非是墨家的木鳶,這是什麽原理?”
張誠走過去,再次轉動螺旋槳,給腸筋上勁兒,擰到無可再擰,放在桌麵上手一鬆,木飛機就晃晃悠悠往前跑,然後就飛起來了。
歐冶子淵大驚,哪怕是墨家的木鳶,也要用手投擲,也要用一根線牽引,在風的作用下才能在天空飄蕩。這個如同木鳥的東西,居然不需要投擲,從桌麵上就可以飛起來,這是什麽原理?
蒙恬的關注點卻不一樣:“如果小小木鳶都可以飛起來,做大一點,是不是人也能駕乘飛升?和那個蒸汽機車一樣?”
“去天上燒鍋爐嗎?”張誠苦笑。
蒙恬說的道理沒錯,小飛機能飛,放大成大飛機也能飛,但是要解決動力源的問題。蒸汽拖拉機、蒸汽聯合收割機都沒問題,但蒸汽飛機……這個就有點扯,解決飛機的升力,不僅僅要帕斯卡定律支持,還要平衡動力和重量兩個要素,蒸汽機太重,動力比不對,是飛不起來的,到天上也不能給你配一個司爐陪你燒鍋爐。
可靠的方案是v型發動機,最少也要四衝程發動機,但是發動機的點火是個問題,要有電火花——要有電!
“你能想出辦法來,對吧?”蒙恬問。
“非常麻煩……”張誠說。
內燃機有兩大類別,壓燃式內燃機和點火式內燃機。壓燃式內燃機功率大、性能強,也不需要電打火。但是用在飛機上,可能就會顯得重一些,反應也不夠靈敏。點火式內燃機就要先解決電火花和電力的來源。到目前為止,張誠還沒有在這個時代做任何與電有關的工作和規劃。
電燈泡這事兒暫時就不要想了。雖然愛迪生研究證明,來自中國的竹子製成的碳燈絲,在三萬多中材料中是耐用性最強的,但也不過能使用十幾個小時而已,鎢燈絲當然是最可靠的材料,但是一來鎢礦的產地就隻知道在贛南一帶,也就是現在的豫章郡,這地方還在亂軍控製之下,二來鎢的煉製需要極高的溫度,張村的鍋爐完全都做不到。
說來說去,還是要有電解冶金技術,那就需要點出更高的科技……
到底行不行?張誠其實沒係統的想過,此時卻覺得,時機基本成熟:外麵的世界亂成一鍋粥,沒有人來理會自己;張村的人口已經有數萬,產業分工具備一定的可能;身邊有蒙恬這樣的大行家做安全保障,長城大學和工業園區人才濟濟;這些年自己積累了不小的財富,加上煤油這一項還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現在點科技,還真是到了時候……
接下來幾天裏,哪怕是迴到家裏,張誠也基本上呆在書房,一疊一疊寫著東西。
蒙恬依舊沒心沒肺的在訓練學兵。兵學係終究沒有發展出培養將軍的搖籃,而是致力於培訓低階軍官。蒙恬覺得沒必要把兵學課程拉那麽長,學兵的學習周期最長也不過一年,慢一些就隻有半年甚至幾個月。
學兵包括上郡的遊民、來著其他郡縣投奔求學的人,甚至也有來自其他諸侯國的青年。當然,其中最多的還是來自秦地的,包括上郡的、隴西的、九原的……
“教書有趣吧?”張誠站在操場邊上,對看著學兵訓練的蒙恬說。
“還好吧。”
“不想當大將軍了?”
“大將軍上麵需要有一個王,我的王已經不在了。”蒙恬歎著氣。蒙恬的王,自然就是秦始皇。
“你說扶蘇會迴去當王嗎?”張誠摸了摸鼻子。
“我覺得他沒準備好,現在也不是時機。你著急了?”
“我隻要在張村有一間房,日子就過得很舒服了,這些是大將軍你和皇子該考慮的事。”
“等等看吧。話說,你在忙什麽呢?上次說的那個五對輪的車子,能改裝成戰車嗎?你一定有更好的方案。”蒙恬最近一直在磨張誠這件事。
“你開著那個五對輪,直接撞過去,什麽軍隊能擋得住你?”張誠微笑。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蒸汽車隻要做好裝甲防禦,根本也不需要火力係統,在戰場上橫衝直闖。巨大的動能足以對抗千軍萬馬。
“車子還是不太靈活,速度也不算快,追潰逃的軍隊有問題,如果安裝弩槍,效果會好一些?”
“你不是研究過用蒸汽噴射弩槍了嗎?”張誠專注在手上的小玩意上,沒抬頭。
蒙恬研究一種用蒸汽噴射削尖的短木棒的方法。短木棒裝在一個倉裏,用機械一個一個推送到蒸汽管中,打開蒸汽,這些短棒就噴射出去。削尖的木棒可以穿透稻草人。
“準確性不好,而且,射程也太短了,和弩箭完全沒法相比!”蒙恬抱怨說。
那是當然,蒸汽壓力不夠大,給短棒的推力有限,這些短棒隻能射出十幾步距離,根本和秦弩不能相提並論。
要靠氣體射出武器,氣體的膨脹率必須要足夠大。那種東西叫炸藥,不叫水蒸氣。
“你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蒙恬問。
“有另外一種快速膨脹氣體的方法,力量更大,但是這東西不是靠燒開水來實現的,你得問問咱們的徐仙人有沒有這種東西。”張誠漫不經心的說。他並不覺得眼下有研究火藥的必要。張村周邊的礦產大多數是露天開采,有了挖掘機打夯機,機械的破衝之力,足以解決露天開采的問題。用不到火藥。至於用在武器上,眼下蒸汽車本身就已經是超出這個時代的武器了,火藥,又需要多久才能穩定?
“你這一天一天削小木頭片,是在搞些什麽?”
“哦,給孩子做個小玩具。”張誠看著自己桌上堆著的一些木片。撓撓頭。
“小心玩物喪誌啊!”蒙恬有點恨其不爭。同時也覺得張誠並不是這麽無聊的人,張村的機械製造如火如荼,作為張村學術體係核心的人物,現在每天擺弄削木頭片,這人到底有什麽問題?
“你不要走,等下給你看個好東西。”張誠笑嘻嘻的說。
蒙恬就看著張誠在這裏用一盞油燈的火焰融化皮膠,小心的把小木片粘接在一起。再把一根羊腸和筋製作成的皮條在一根圓木杆上纏緊,旋轉,擰緊。
一鬆手,螺旋槳轉動,一架小小的橡筋螺旋槳木飛機就這樣在屋裏搖搖擺擺的飛起來了。
蒙恬吃驚的看著這個木飛機。
木片怎麽就能飛了?
“這是墨家的木鳶嗎?”起初並沒有注意兩人嘀嘀咕咕的公孫尼子也看到了這個在屋裏飛動的小東西。
“木鳶?”推門進來的歐冶子淵聽到這個詞有一點吃驚,看到這個在空中飛的小東西,也是大為震驚。
小飛機緩緩落在了趙杏兒桌子上。
歐冶子淵過去抓起來看了一下:“這並非是墨家的木鳶,這是什麽原理?”
張誠走過去,再次轉動螺旋槳,給腸筋上勁兒,擰到無可再擰,放在桌麵上手一鬆,木飛機就晃晃悠悠往前跑,然後就飛起來了。
歐冶子淵大驚,哪怕是墨家的木鳶,也要用手投擲,也要用一根線牽引,在風的作用下才能在天空飄蕩。這個如同木鳥的東西,居然不需要投擲,從桌麵上就可以飛起來,這是什麽原理?
蒙恬的關注點卻不一樣:“如果小小木鳶都可以飛起來,做大一點,是不是人也能駕乘飛升?和那個蒸汽機車一樣?”
“去天上燒鍋爐嗎?”張誠苦笑。
蒙恬說的道理沒錯,小飛機能飛,放大成大飛機也能飛,但是要解決動力源的問題。蒸汽拖拉機、蒸汽聯合收割機都沒問題,但蒸汽飛機……這個就有點扯,解決飛機的升力,不僅僅要帕斯卡定律支持,還要平衡動力和重量兩個要素,蒸汽機太重,動力比不對,是飛不起來的,到天上也不能給你配一個司爐陪你燒鍋爐。
可靠的方案是v型發動機,最少也要四衝程發動機,但是發動機的點火是個問題,要有電火花——要有電!
“你能想出辦法來,對吧?”蒙恬問。
“非常麻煩……”張誠說。
內燃機有兩大類別,壓燃式內燃機和點火式內燃機。壓燃式內燃機功率大、性能強,也不需要電打火。但是用在飛機上,可能就會顯得重一些,反應也不夠靈敏。點火式內燃機就要先解決電火花和電力的來源。到目前為止,張誠還沒有在這個時代做任何與電有關的工作和規劃。
電燈泡這事兒暫時就不要想了。雖然愛迪生研究證明,來自中國的竹子製成的碳燈絲,在三萬多中材料中是耐用性最強的,但也不過能使用十幾個小時而已,鎢燈絲當然是最可靠的材料,但是一來鎢礦的產地就隻知道在贛南一帶,也就是現在的豫章郡,這地方還在亂軍控製之下,二來鎢的煉製需要極高的溫度,張村的鍋爐完全都做不到。
說來說去,還是要有電解冶金技術,那就需要點出更高的科技……
到底行不行?張誠其實沒係統的想過,此時卻覺得,時機基本成熟:外麵的世界亂成一鍋粥,沒有人來理會自己;張村的人口已經有數萬,產業分工具備一定的可能;身邊有蒙恬這樣的大行家做安全保障,長城大學和工業園區人才濟濟;這些年自己積累了不小的財富,加上煤油這一項還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現在點科技,還真是到了時候……
接下來幾天裏,哪怕是迴到家裏,張誠也基本上呆在書房,一疊一疊寫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