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蕭何對韓信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張良辭行了蒙恬,一路向西去追尋漢王劉季的時候,韓信已經先一步一路西進,追蹤著漢王劉季的腳步,來到南鄭,以擔任過“項羽帳下持戟郎中”的身份,在漢軍中,最初的職位不過是主管倉庫的小官,這個職位叫做連敖。
韓信識字,懂數算,在張村學了很多軍事後勤管理的知識,這個職位對韓信來說當然不在話下。但是這種低階軍需官員,隻要賬目清楚,其實也看不出才幹和能力來。相當一段時間並不能得到重用。不過軍隊就是這樣,大多數時間每個人都隻能在既有的崗位上幹耗,要建立功業,需要等專門的時機。這個當初蒙教授已經講過很多次了。
結果功業的時機還沒有等到,危機先到了。
漢軍剛剛到南鄭,一切都很混亂,軍紀很差,隊伍內部的管理也一言難盡。漢軍的骨幹是泗水郡、碭郡一帶的人,為了推翻秦國,也為了虛無縹緲的“成功了以後一定能富貴”的幻想,才聚合到一起,一路向西。結果搶先一步占領了鹹陽,滿城的財寶女人自己還都沒來得及沾一下,項羽就追上來了,然後就都被項羽打包迴去了。隻留下一個燒殺後破敗不堪的鹹陽。
破敗不堪也罷,俗話說爛船還有三斤釘,若是能如楚懷王所約定的那樣,先入鹹陽為王,鹹陽畢竟是那麽大的一座城,項羽隻燒殺了一輪,絕對不會把鹹陽真的搜羅一空,自己這幫人要是能在鹹陽來個第二輪第三輪,也一定能剩下些殘渣剩飯。可是項羽迴手就給劉季封了個漢王,轄區是漢中和巴蜀。
漢中巴蜀都是農業區。尤其是現在駐軍的漢中,才不過20萬上下人口,幾萬戶而已,這點人口要供養這樣一支軍隊,實在是捉襟見肘。從富庶的遍地流油的鹹陽地區來到這個鳥不拉屎的漢中,大家心中的落差是極大的,士卒和低階軍官的怨氣很重,所以軍中小摩擦不斷,鬥毆的、偷竊的、逃亡的、貪墨的,比比皆是。這種混亂也讓劉季和一幹核心骨幹大傷腦筋。
好在蕭何把鹹陽的文件檔案搜羅一空,都帶到漢中來了。
這些文件檔案中不光有律法,還有天下戶口的分布情況,靠著這個戶籍的底冊,蕭何倒是能最短時間掌握漢中的居民情況,規劃賦稅的方案。比照大軍所需,要求各戶攤派賦稅,這很正常也很合理。至於漢中的百姓能否承擔這個攤派,那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畢竟百姓餓肚子最多不過是死了人,士兵餓肚子可是要嘩變的。
提高稅收徭役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要用重典治軍,犯了過錯的,且不論是大罪小罪,一律砍頭了事,此時此刻,蕭何撕下了臉上那張麵具,也不講究什麽約法三章了。約法三章是給鹹陽老百姓看的,是用來穩定人心的宣傳語。真正治理地方,當然要用重典處置犯錯的人。所以這一波要被砍頭軍需小官的,就有十四個之多,其中就有韓信。
在部隊中,軍需官並不怎麽得人心,普遍認為軍需官掌管倉庫,吃的滿嘴油,不貪也是貪。所以定期殺一批軍需官,最是能平息軍中怨氣,穩定軍心。軍需官過著這樣朝不保夕的日子,要麽就是投靠賄賂軍中的大腿,要麽就是利用有限的時光盡可能多吃一點,哪怕死了也夠本。
十四個軍需官,十三個已經被砍了頭,就要輪到了韓信。這個時候韓信卻沒有渾身如篩糠一樣慫了,而是直起身,歎了一口氣,對著過來監督行刑的太樸夏侯嬰說:“漢王到底想不想幹大事得到天下啊?要是想做一番大事,為什麽還要殺掉我這樣的壯士呢?”
韓信這種臨死還泰然自若的氣勢,還就把萬軍從中縱橫馳騁的夏侯嬰給鎮住了,夏侯嬰性格粗豪,最喜歡不怕死的漢子,就叫人放了韓信,拉他到自己的營帳中喝酒吃肉聊天,東拉西扯之下,夏侯嬰發現韓信懂得還真挺多,自己解說自己的戰爭經曆,韓信在旁邊分析,就好像他當時也在自己身邊親眼所見。而韓信關於戰陣時機、勝負關鍵的把握,都很準確,很多自己親曆的事情,事後並不能都想清楚,讓韓信一分析,就都清清楚楚了。
雖然韓信看上去是一個毛都沒褪幹淨的青年,但是夏侯嬰問答之間,已經了然,這是一個深通兵事的人。就免了韓信的死罪,上報漢王,給韓信治粟都尉的職位,負責漢軍的後勤軍需。雖然仍然是軍需崗位,但是職級不一樣了,負責的事情更多更廣。
這個職位對熟悉張村數學體係的韓信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兒,按照趙杏兒教授所說,無非是進銷存三項。大軍支用,最大的問題是物資不足,除了物資不足這事兒以外,理清庫存、計劃用度、清理賬目,這都很簡單,韓信做的是遊刃有餘。但是再怎麽順暢,這種後勤崗位,一般人很難看出他的才幹,平素也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和主官的能力。
發現主官能力的那個人是蕭何。
蕭何現在已經是漢王之下的第一人了,主管行政事務和財計。蕭何發現最近軍需上訴苦的少了很多,軍需方麵的需求也清晰了許多,關於軍隊分配的糾紛也很少鬧到自己眼前來。這當然是好事兒,但是做久了日常事務管理的蕭何本能覺得這裏麵有問題,不親眼看一下就不放心,於是抽空就去大軍檢查了一下後勤情況。
就發現韓信管理下的後勤,居然井井有條。倉庫存物分門別類一目了然,賬冊記錄條分縷析毫無差錯,各個部隊軍需取用都能遵照規矩甚少摩擦。
這就是難得了。
蕭何雖然自己不上戰場攻城略地,卻知道大的戰役上,最重要的並不一定是將軍如何勇猛。而是後勤管理能不能跟得上。韓信能把這一切搞得如此清楚。要麽說明他是個倉儲管理的奇才,要麽說明他胸中就有數萬大軍,對部隊管理心中有數。所以就專門找韓信來聊。
韓信的軍事學習,傳承自蒙恬,那是世間最正統的軍事管理體係,和泗水郡芒碭郡這些草頭王所學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於是韓信從倉儲、分配一直聊到轉運輜重,再聊到大軍出動後勤如何配合,才能確保每一支軍隊進入陣地前都有最好的狀態,保障部隊能夠取得勝利。再談到自己從鹹陽一路跟蹤到南鄭沿途所見的關隘,規劃構想漢軍東進的節奏控製和軍需管理。
這是個軍事奇才啊!
蕭何想。
自己這一班人中,作戰勇武的有曹參樊噲。但是蕭何深知,曹參樊噲最多是攻城能力強,但是掌管上萬大軍,乃至數十萬大軍,曹參樊噲連給韓信提鞋都不配。如果劉季要以漢中為出發點,和項羽掰一掰手腕子,那在軍事上需要的,就是韓信這樣的人。
韓信識字,懂數算,在張村學了很多軍事後勤管理的知識,這個職位對韓信來說當然不在話下。但是這種低階軍需官員,隻要賬目清楚,其實也看不出才幹和能力來。相當一段時間並不能得到重用。不過軍隊就是這樣,大多數時間每個人都隻能在既有的崗位上幹耗,要建立功業,需要等專門的時機。這個當初蒙教授已經講過很多次了。
結果功業的時機還沒有等到,危機先到了。
漢軍剛剛到南鄭,一切都很混亂,軍紀很差,隊伍內部的管理也一言難盡。漢軍的骨幹是泗水郡、碭郡一帶的人,為了推翻秦國,也為了虛無縹緲的“成功了以後一定能富貴”的幻想,才聚合到一起,一路向西。結果搶先一步占領了鹹陽,滿城的財寶女人自己還都沒來得及沾一下,項羽就追上來了,然後就都被項羽打包迴去了。隻留下一個燒殺後破敗不堪的鹹陽。
破敗不堪也罷,俗話說爛船還有三斤釘,若是能如楚懷王所約定的那樣,先入鹹陽為王,鹹陽畢竟是那麽大的一座城,項羽隻燒殺了一輪,絕對不會把鹹陽真的搜羅一空,自己這幫人要是能在鹹陽來個第二輪第三輪,也一定能剩下些殘渣剩飯。可是項羽迴手就給劉季封了個漢王,轄區是漢中和巴蜀。
漢中巴蜀都是農業區。尤其是現在駐軍的漢中,才不過20萬上下人口,幾萬戶而已,這點人口要供養這樣一支軍隊,實在是捉襟見肘。從富庶的遍地流油的鹹陽地區來到這個鳥不拉屎的漢中,大家心中的落差是極大的,士卒和低階軍官的怨氣很重,所以軍中小摩擦不斷,鬥毆的、偷竊的、逃亡的、貪墨的,比比皆是。這種混亂也讓劉季和一幹核心骨幹大傷腦筋。
好在蕭何把鹹陽的文件檔案搜羅一空,都帶到漢中來了。
這些文件檔案中不光有律法,還有天下戶口的分布情況,靠著這個戶籍的底冊,蕭何倒是能最短時間掌握漢中的居民情況,規劃賦稅的方案。比照大軍所需,要求各戶攤派賦稅,這很正常也很合理。至於漢中的百姓能否承擔這個攤派,那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畢竟百姓餓肚子最多不過是死了人,士兵餓肚子可是要嘩變的。
提高稅收徭役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要用重典治軍,犯了過錯的,且不論是大罪小罪,一律砍頭了事,此時此刻,蕭何撕下了臉上那張麵具,也不講究什麽約法三章了。約法三章是給鹹陽老百姓看的,是用來穩定人心的宣傳語。真正治理地方,當然要用重典處置犯錯的人。所以這一波要被砍頭軍需小官的,就有十四個之多,其中就有韓信。
在部隊中,軍需官並不怎麽得人心,普遍認為軍需官掌管倉庫,吃的滿嘴油,不貪也是貪。所以定期殺一批軍需官,最是能平息軍中怨氣,穩定軍心。軍需官過著這樣朝不保夕的日子,要麽就是投靠賄賂軍中的大腿,要麽就是利用有限的時光盡可能多吃一點,哪怕死了也夠本。
十四個軍需官,十三個已經被砍了頭,就要輪到了韓信。這個時候韓信卻沒有渾身如篩糠一樣慫了,而是直起身,歎了一口氣,對著過來監督行刑的太樸夏侯嬰說:“漢王到底想不想幹大事得到天下啊?要是想做一番大事,為什麽還要殺掉我這樣的壯士呢?”
韓信這種臨死還泰然自若的氣勢,還就把萬軍從中縱橫馳騁的夏侯嬰給鎮住了,夏侯嬰性格粗豪,最喜歡不怕死的漢子,就叫人放了韓信,拉他到自己的營帳中喝酒吃肉聊天,東拉西扯之下,夏侯嬰發現韓信懂得還真挺多,自己解說自己的戰爭經曆,韓信在旁邊分析,就好像他當時也在自己身邊親眼所見。而韓信關於戰陣時機、勝負關鍵的把握,都很準確,很多自己親曆的事情,事後並不能都想清楚,讓韓信一分析,就都清清楚楚了。
雖然韓信看上去是一個毛都沒褪幹淨的青年,但是夏侯嬰問答之間,已經了然,這是一個深通兵事的人。就免了韓信的死罪,上報漢王,給韓信治粟都尉的職位,負責漢軍的後勤軍需。雖然仍然是軍需崗位,但是職級不一樣了,負責的事情更多更廣。
這個職位對熟悉張村數學體係的韓信來說,也不是什麽難事兒,按照趙杏兒教授所說,無非是進銷存三項。大軍支用,最大的問題是物資不足,除了物資不足這事兒以外,理清庫存、計劃用度、清理賬目,這都很簡單,韓信做的是遊刃有餘。但是再怎麽順暢,這種後勤崗位,一般人很難看出他的才幹,平素也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和主官的能力。
發現主官能力的那個人是蕭何。
蕭何現在已經是漢王之下的第一人了,主管行政事務和財計。蕭何發現最近軍需上訴苦的少了很多,軍需方麵的需求也清晰了許多,關於軍隊分配的糾紛也很少鬧到自己眼前來。這當然是好事兒,但是做久了日常事務管理的蕭何本能覺得這裏麵有問題,不親眼看一下就不放心,於是抽空就去大軍檢查了一下後勤情況。
就發現韓信管理下的後勤,居然井井有條。倉庫存物分門別類一目了然,賬冊記錄條分縷析毫無差錯,各個部隊軍需取用都能遵照規矩甚少摩擦。
這就是難得了。
蕭何雖然自己不上戰場攻城略地,卻知道大的戰役上,最重要的並不一定是將軍如何勇猛。而是後勤管理能不能跟得上。韓信能把這一切搞得如此清楚。要麽說明他是個倉儲管理的奇才,要麽說明他胸中就有數萬大軍,對部隊管理心中有數。所以就專門找韓信來聊。
韓信的軍事學習,傳承自蒙恬,那是世間最正統的軍事管理體係,和泗水郡芒碭郡這些草頭王所學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於是韓信從倉儲、分配一直聊到轉運輜重,再聊到大軍出動後勤如何配合,才能確保每一支軍隊進入陣地前都有最好的狀態,保障部隊能夠取得勝利。再談到自己從鹹陽一路跟蹤到南鄭沿途所見的關隘,規劃構想漢軍東進的節奏控製和軍需管理。
這是個軍事奇才啊!
蕭何想。
自己這一班人中,作戰勇武的有曹參樊噲。但是蕭何深知,曹參樊噲最多是攻城能力強,但是掌管上萬大軍,乃至數十萬大軍,曹參樊噲連給韓信提鞋都不配。如果劉季要以漢中為出發點,和項羽掰一掰手腕子,那在軍事上需要的,就是韓信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