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韓信的漢中對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項羽無法占據富庶的鹹陽和關中地區,原因是起家的部隊思歸。項羽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看起來是要迴去炫耀自己的功績。實際上。是因為起源於淮泗會稽一帶的楚軍,他們的家人、他們的根,都還在淮泗會稽一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幾十萬人是不可能留在關中的。待的越久。維持這支軍隊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幾十萬人的軍隊,日常逃亡都還是小的,最怕的是怨憤日久,積壓出現嘩變。
這個時代的軍人是沒什麽耐心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就會有人斬下統軍將軍的首級,吳起就是這麽死的。一支軍隊久不行動,就會有人斬下統軍將軍的首級,宋義就是這麽死的。甚至一支軍隊敗退,車夫都會砍下主將的頭顱——陳勝就是這麽死的。誰都不是神,約束控製四十萬大軍。能夠在攻破鹹陽之後緩緩東歸,就已經是項羽的極限了。
項羽如此,劉邦亦如此,漢軍的主力是淮泗芒碭人,西征入漢中,別說飲食言語,連氣候都很難適應,這北方的空氣太幹燥,睡一覺起來肺子裏都會覺得起火一樣。這簡直不是人能待的地方。然後就被項羽強行封國在這裏了,十萬人背井離鄉,到了這裏也沒有額外的封賞,這日子看不到盡頭。
而且項羽又在漢軍東歸的路上,相繼封了章邯、司馬欣、董翳占據三秦。這就讓東歸變得似乎不可能。
強烈的東歸的願望,和東歸路上困難重重,這就是漢軍當下最大的問題。蕭何就拿這個問題去問韓信——漢軍如何東歸?
這個話題,韓信早有準備。
“東歸不是目標,借著我們將士東歸的願望,爭雄天下,才是戰爭最終的目標。如果漢王能一統天下,哪還有什麽東邊和西邊的區別呢?就算淮泗的將士最終都解甲歸田,漢王也有四方的猛士可以驅使。”韓信一邊擦拭著一柄短劍,一邊侃侃而談。
把“將士欲東歸”這一個當下最大的問題,一下子就轉化為漢軍爭雄天下的最大動力。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
蕭何當時端正了身姿,向比自己小得多的韓信深深施禮:“如何做,還請都尉教我。”
“諸侯初封,看似天下初定,其實是天下最不穩定的時候,時間長了各個諸侯都站穩腳跟,發動戰爭並不容易。但是初封啊,每個諸侯都麵臨和我們差不多的問題:治下人民不服、軍中需要重新分配利益、諸侯國內內鬥嚴重、諸侯之間疆域不明摩擦增加……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東歸以後也存在這種問題,需要消耗極大的精力……”
韓信吹了吹短劍。這柄劍約摸兩尺長,是精鋼百煉所造,稱得上是吹毛斷發。短劍靠近劍柄的地方,鏨刻林菀一個鐮刀斧頭的標記,乃是張村鐵作製造農具工具的標記。這是下山前。蒙恬去鐵作挑選了,拿來贈送給這些下山的兵學弟子的。
韓信身邊的一個陶罐裏,挑了一點豬油,用一塊舊麻布蘸了,開始塗抹寶劍的表麵。鋼鐵不比青銅,很容易生鏽,需要經常使用油脂來保養。好在自己主管軍需,一點豬油總還是拿得到的。
蕭何規規矩矩的跪坐在幾案對麵,等著韓信繼續說。韓信看了一眼蕭何,覺得有些好笑,繼續說下去:“諸侯大多是在自己發起地征戰,最後封地也大約都是和自己出身的區域差不多。所以他們不像漢軍一樣,有十萬將士迴歸故土的壓力——和動力,其實當下這就是我們征戰東歸的最主要依仗。”
“但是一路的諸侯眾多,我們以一對多,並無優勢啊!”蕭何說。
“軍事上,賬也不是這麽算的。”韓信說。
“願聞其詳。”
“看起來征戰天下,需要平定十八路諸侯,但實際上我們自西向東,一次隻要戰勝一個諸侯就可以了。以一對一,我軍將士有必勝東歸的願望,對方沒有守土頑抗的決心,指揮得當,則我軍必勝。”韓信說。
蕭何點點頭,看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當然大勢是這樣的,實際上一戰一戰能不能贏,還要看具體的指揮對戰。
“東歸平定天下,看起來要和十八路諸侯作戰,以漢中一地對抗天下,其實真正實施起來,並不是這樣。真正作戰要容易的多,天下之爭,隻有三個階段。”韓信皺眉思索了片刻後,說。
“請都尉指教。”蕭何深深施了一禮。
“第一步,是吞並三秦。戰勝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封他們三個為王,就是項羽為了封堵限製我們東進做的設計。這三位雖然也算是能征戰。但是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的軍隊,大半都被項羽坑殺,如今的勢力和當初巨鹿城下相比,十不存一。加上這三人帶著秦人出征,最後秦人子弟盡被坑殺,他們三個卻迴來做了王,秦人對他們恨之入骨,甚至超過了對項羽的仇恨。所以這三國接下來的經營其實相當艱難,王沒有威信、秦人又不願意追隨他們當兵作戰,三秦可以算是極衰弱的三國。以漢軍有拚死東歸之誌,而三秦無追隨雍王的決心,隻要我們行動嚴密,避開章邯防守重點的褒斜道,而取陳倉古道東進,等到章邯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在他的腹心之地了,漢軍多而雍軍寡,漢軍有勇氣而雍軍無鬥誌,我們可以一戰而勝之,並吞雍國,雍、塞、翟三者本是一體,奪了雍國,另外兩國傳檄可定。”
“都尉看得透徹。”
“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個人有一個毛病……”
蕭何忙問:“是什麽?”
“他們三個貪生怕死。都不是敢於冒險的勇將,所以你隻要給他們一條生路可選,他們一定會選擇生路而不抵死反抗。所以吞並三秦的要義,不是殺死三個王,相反,是要給他們三個生的機會……”韓信說著說著,眼睛裏開始放出光來。
“平定三秦,我們短暫休整,擴充軍力,就進入第二階段……”
蕭何仿佛看到了漢軍平定三秦,壯大軍威,一路東出函穀關的場景。激動的滿麵通紅。
“這第二階段就是爭奪中原之地,也就是三川郡、潁川郡、河內郡這幾塊地方,現在是河南國、韓國、西魏、殷……這一帶都是大平原,土地肥沃,糧產豐富,人口眾多,占據中原就可以有無盡的後勤補給,足以支撐大軍四出。而且據說韓王成已經被項羽廢掉,潁川實際上沒有什麽像樣的守軍。河南王瑕丘申陽也不是一個在軍事上有才能的人,西魏、殷也如此。以漢軍之威勢,挾三秦猛士東進,並吞中原四國,並無懸念。中原地勢平坦,易攻難守。所以中原之戰的要點也不是占領固守土地,其實隻要我們固守滎陽城即可,當初李由在此力抗陳勝王數十萬大軍不動,可見滎陽城的價值,守住滎陽城,整個中原盡在我們掌中。”韓信手掌一握,仿佛已經攥住了滎陽。
這個時代的軍人是沒什麽耐心的。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就會有人斬下統軍將軍的首級,吳起就是這麽死的。一支軍隊久不行動,就會有人斬下統軍將軍的首級,宋義就是這麽死的。甚至一支軍隊敗退,車夫都會砍下主將的頭顱——陳勝就是這麽死的。誰都不是神,約束控製四十萬大軍。能夠在攻破鹹陽之後緩緩東歸,就已經是項羽的極限了。
項羽如此,劉邦亦如此,漢軍的主力是淮泗芒碭人,西征入漢中,別說飲食言語,連氣候都很難適應,這北方的空氣太幹燥,睡一覺起來肺子裏都會覺得起火一樣。這簡直不是人能待的地方。然後就被項羽強行封國在這裏了,十萬人背井離鄉,到了這裏也沒有額外的封賞,這日子看不到盡頭。
而且項羽又在漢軍東歸的路上,相繼封了章邯、司馬欣、董翳占據三秦。這就讓東歸變得似乎不可能。
強烈的東歸的願望,和東歸路上困難重重,這就是漢軍當下最大的問題。蕭何就拿這個問題去問韓信——漢軍如何東歸?
這個話題,韓信早有準備。
“東歸不是目標,借著我們將士東歸的願望,爭雄天下,才是戰爭最終的目標。如果漢王能一統天下,哪還有什麽東邊和西邊的區別呢?就算淮泗的將士最終都解甲歸田,漢王也有四方的猛士可以驅使。”韓信一邊擦拭著一柄短劍,一邊侃侃而談。
把“將士欲東歸”這一個當下最大的問題,一下子就轉化為漢軍爭雄天下的最大動力。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
蕭何當時端正了身姿,向比自己小得多的韓信深深施禮:“如何做,還請都尉教我。”
“諸侯初封,看似天下初定,其實是天下最不穩定的時候,時間長了各個諸侯都站穩腳跟,發動戰爭並不容易。但是初封啊,每個諸侯都麵臨和我們差不多的問題:治下人民不服、軍中需要重新分配利益、諸侯國內內鬥嚴重、諸侯之間疆域不明摩擦增加……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東歸以後也存在這種問題,需要消耗極大的精力……”
韓信吹了吹短劍。這柄劍約摸兩尺長,是精鋼百煉所造,稱得上是吹毛斷發。短劍靠近劍柄的地方,鏨刻林菀一個鐮刀斧頭的標記,乃是張村鐵作製造農具工具的標記。這是下山前。蒙恬去鐵作挑選了,拿來贈送給這些下山的兵學弟子的。
韓信身邊的一個陶罐裏,挑了一點豬油,用一塊舊麻布蘸了,開始塗抹寶劍的表麵。鋼鐵不比青銅,很容易生鏽,需要經常使用油脂來保養。好在自己主管軍需,一點豬油總還是拿得到的。
蕭何規規矩矩的跪坐在幾案對麵,等著韓信繼續說。韓信看了一眼蕭何,覺得有些好笑,繼續說下去:“諸侯大多是在自己發起地征戰,最後封地也大約都是和自己出身的區域差不多。所以他們不像漢軍一樣,有十萬將士迴歸故土的壓力——和動力,其實當下這就是我們征戰東歸的最主要依仗。”
“但是一路的諸侯眾多,我們以一對多,並無優勢啊!”蕭何說。
“軍事上,賬也不是這麽算的。”韓信說。
“願聞其詳。”
“看起來征戰天下,需要平定十八路諸侯,但實際上我們自西向東,一次隻要戰勝一個諸侯就可以了。以一對一,我軍將士有必勝東歸的願望,對方沒有守土頑抗的決心,指揮得當,則我軍必勝。”韓信說。
蕭何點點頭,看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當然大勢是這樣的,實際上一戰一戰能不能贏,還要看具體的指揮對戰。
“東歸平定天下,看起來要和十八路諸侯作戰,以漢中一地對抗天下,其實真正實施起來,並不是這樣。真正作戰要容易的多,天下之爭,隻有三個階段。”韓信皺眉思索了片刻後,說。
“請都尉指教。”蕭何深深施了一禮。
“第一步,是吞並三秦。戰勝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封他們三個為王,就是項羽為了封堵限製我們東進做的設計。這三位雖然也算是能征戰。但是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的軍隊,大半都被項羽坑殺,如今的勢力和當初巨鹿城下相比,十不存一。加上這三人帶著秦人出征,最後秦人子弟盡被坑殺,他們三個卻迴來做了王,秦人對他們恨之入骨,甚至超過了對項羽的仇恨。所以這三國接下來的經營其實相當艱難,王沒有威信、秦人又不願意追隨他們當兵作戰,三秦可以算是極衰弱的三國。以漢軍有拚死東歸之誌,而三秦無追隨雍王的決心,隻要我們行動嚴密,避開章邯防守重點的褒斜道,而取陳倉古道東進,等到章邯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在他的腹心之地了,漢軍多而雍軍寡,漢軍有勇氣而雍軍無鬥誌,我們可以一戰而勝之,並吞雍國,雍、塞、翟三者本是一體,奪了雍國,另外兩國傳檄可定。”
“都尉看得透徹。”
“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個人有一個毛病……”
蕭何忙問:“是什麽?”
“他們三個貪生怕死。都不是敢於冒險的勇將,所以你隻要給他們一條生路可選,他們一定會選擇生路而不抵死反抗。所以吞並三秦的要義,不是殺死三個王,相反,是要給他們三個生的機會……”韓信說著說著,眼睛裏開始放出光來。
“平定三秦,我們短暫休整,擴充軍力,就進入第二階段……”
蕭何仿佛看到了漢軍平定三秦,壯大軍威,一路東出函穀關的場景。激動的滿麵通紅。
“這第二階段就是爭奪中原之地,也就是三川郡、潁川郡、河內郡這幾塊地方,現在是河南國、韓國、西魏、殷……這一帶都是大平原,土地肥沃,糧產豐富,人口眾多,占據中原就可以有無盡的後勤補給,足以支撐大軍四出。而且據說韓王成已經被項羽廢掉,潁川實際上沒有什麽像樣的守軍。河南王瑕丘申陽也不是一個在軍事上有才能的人,西魏、殷也如此。以漢軍之威勢,挾三秦猛士東進,並吞中原四國,並無懸念。中原地勢平坦,易攻難守。所以中原之戰的要點也不是占領固守土地,其實隻要我們固守滎陽城即可,當初李由在此力抗陳勝王數十萬大軍不動,可見滎陽城的價值,守住滎陽城,整個中原盡在我們掌中。”韓信手掌一握,仿佛已經攥住了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