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談判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9章 談判
許記老掌櫃已經不負責具體事務了,商行管理早就交給了自己的侄子許拙,就是那位主管上郡分號的掌櫃。許拙因為最早開始和張誠交易,也因為張村的發展,在始皇帝在世的時候,上郡分號就已經成為天下分號的頭名,甚至把在齊地的分號都壓了過去。現如今,上郡分號經手的生意占到了許記的八成以上,許拙接替老掌櫃的位置,再無人有疑問。
但是因為今天的生意格外重要,老掌櫃還是親自參加了最後的商討。當然,代表誠記的,是趙杏兒和趙杏兒的一位助手。
“趙先生。”韓信在會議室很恭敬的向趙杏兒行禮。趙杏兒的會計學基礎,韓信學的極好。用之於後勤管理也頗有成效。
趙杏兒點點頭。對韓信是有印象的,但是此刻卻不能如在學校的時候那樣,稱他為“小韓”。“韓信將軍,很久不見。不要拘束。”
張誠的助理已經把交易的品類拉了一張清單,放在所有人的麵前。這清單包括了軍事所需的幾乎方方麵麵。趙杏兒看看清單,微微蹙眉,並不是發現什麽問題,而是思索如何通過這宗交易給張村帶來更大的收益。
“把張村物產價目表拿來給韓將軍看!”趙杏兒對助理說。助理跑出去,片刻帶迴一個厚厚的賬冊,擺在韓信麵前。這是張村出產,對外交易的商品品類和價目表。
“價格方麵就沒太多好說,張村沿襲秦製,一切商品明碼標價,我們根據貨品的成本、競爭力、合理利潤幾方麵計算,最後確定了這個價格表,給所有商號都是一樣的。”
“這個批發價和建議零售價,批發價是給商號的,建議零售價是在最終售賣的時候給百姓的價格吧?”韓信讀得很認真。這份價目表中還有好多商品,自己還沒看到,也不在自己之前商談的範圍之內。有些東西不算是軍資,比如油燈、比如玻璃戒指之類的。
“對的。我們給商號留出來非常好的利潤了。如果超出零售價定價,商號也會麵臨其它零售商的競爭。所以最終售價基本上是在零售價附近實現的。”
“離岸價和到岸價又是什麽意思?”韓信問。
“離岸價是您在張村采購驗貨,自己負責運迴的價格。張村不負責運送和路途上的損耗。到岸價是您在當地收貨的價格,張村要負責運輸,要計入運輸成本和損耗。所以會貴一點。好處是您隻要在當地等著收貨就行。”
韓信點點頭。商人有這麽多花樣,倒是也不值得奇怪。
“韓將軍一路東征。老夫想派一支商隊追隨在大軍身後,為大軍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務和支持。”老掌櫃說。
韓信看了看這個老掌櫃。這個話說的漂亮,實際上還不是跟在大軍後麵撿好東西的意思?
不過,若是有這樣一支商隊,在後勤補給上大概也能方便很多吧?
“誠記和許記兩個商行,可以準備超過3000人,跟隨在大將軍的部隊之後2天的距離,幫助大將軍籌措糧秣。”許拙說。
韓信盯著許拙看。看得許拙有點發毛。
“在大軍庇護之下。我們也可以把商隊擴張出去。”趙杏兒覺得在這個層級上,一切有話直說就好。
“對我這麽有信心嗎?”韓信笑笑說。“打仗啊,有勝就有敗,跟著我,萬一潰敗了,商隊還不得賠個底兒掉!”
“對你當然有信心。咱們張村出去的。又是蒙恬將軍親傳的兵法,我不對你有信心,得對誰有信心?”
某種角度講,楚漢戰爭實際上就是韓信和項羽之間的戰爭,而在這一係列的戰爭中,韓信從無敗績。後世人稱韓信是兵仙。用兵如神已經不足以形容韓信了。
此刻的韓信還隻是初出陳倉的一個將軍,剛剛開始掌握權力和軍隊,經驗並不足,名聲和影響還不大,如果說做一場投資,此刻是最具有投資的時刻。甚至比在漢中的時候更有價值,換做後世風投的說法,劉邦投了一個天使輪,張誠他們這一輪才是a輪。
但是張誠也並沒有拿韓信作為一個投資的意思。韓信初出陳倉,正在和章邯作戰,後續漫長的征途中,韓信需要一個強大的後勤體係。蕭何能解決一部分,但是不如張村的體係來的更可靠。另一方麵,就是張村的商團也有擴張出去的意願。此前還搞了一次研學旅行,就是張村商團布局天下的一個努力,韓信來了,這個機會不可錯過。
當然,韓信後來的命運很悲慘,被劉邦夫婦一路坑,被自己的所謂知己蕭何一路坑。如果韓信身邊能有自己的人,也許在關鍵時刻能挽迴一下?能改寫一段曆史?
畢竟,自己連扶蘇和蒙恬都救下來了。也有能力改變韓信的命運吧?
至於為什麽要改變韓信的命運,這個和史書評價一點關係都沒有,單純是因為,韓信是本校的畢業生,怎麽能被那些爛人折辱呢?
韓信看著張誠,這位沒怎麽接觸過的校長,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之感,人都說張校長天資聰慧、待人厚道。厚道的人怎麽能在這個亂世下生存下來?除了厚道,這位校長一定有別的才能,不過這位校長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看起來是多麽真誠啊!他大約是不懂兵事的,但是為什麽會對自己有這麽大的信心呢?是因為對蒙恬教授有信心嗎?
不過能在胡亥和趙高眼皮子底下,還能護得住蒙恬扶蘇的人,一定很不簡單啊!
韓信又在目錄上圈選了幾樣自己需要的物資,最後說。“就這樣,我們從什麽時候開始交易?”
“第一批戈首和杆棒,等下送將軍迴去的時候就一起帶走。其餘的陸陸續續會送到大軍上。將軍也安排一個負責軍需的軍官和我們商行的負責人對接,這些小事不要煩將軍了。”張誠笑著說。
“張校長,那個罐頭,還需要多久才能看到?”韓信最後問。罐頭沒有列名在目錄上。按照張誠的說法,這樣東西還沒有開始生產。
滿屋子的人齊齊望著張誠。
張誠尷尬的笑笑:“是這樣,我想用薄鐵皮製作一個容器,把肉類或者飯食在其中高溫蒸汽加熱,加熱後直接封口。這樣的罐頭不會腐壞,估計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因為高溫蒸煮,肉類軟爛。味道很不錯,開罐即食。做軍糧最是方便。”
趙杏兒閉目略一思量,就明白這樣一個生產線大概需要哪些設備,也確實,組織這個生產線難度也不大,如果有訂單,這個產線就可以立刻建設了。
韓信訝然。這樣一個新產品新技術,就靠三言兩語當著自己把原理說清楚就行嗎?但又想了想,發現這道理說清楚自己也複製不來。薄鐵皮從哪兒弄?高溫蒸汽如何取得?封口怎麽做?肉類從哪裏來才能保證新鮮量大?真的是就算把道理給你講清楚,對你也是沒用。張村真是太有底氣了。
蒙恬和張誠一路送著韓信迴到村口。
“就送到這裏吧。”蒙恬笑著說。“祝大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如果在外麵過得不開心,就迴張村來,這兒總會有您一個位置。”張誠笑著說。按照地位,張誠是不能對韓信這樣說話的,但是此刻張誠卻拿出了師長的地位。做了這樣的囑咐。
韓信帶著幾個張村的力工,把幾車戈首、杆棒送到在村外等候的軍隊中,董翳驚惶迎上來“大將軍怎麽這麽久才出來?沒什麽問題吧?”
“沒有,遇到故人,在裏麵吃了頓飯,談了些事兒。”
許記老掌櫃已經不負責具體事務了,商行管理早就交給了自己的侄子許拙,就是那位主管上郡分號的掌櫃。許拙因為最早開始和張誠交易,也因為張村的發展,在始皇帝在世的時候,上郡分號就已經成為天下分號的頭名,甚至把在齊地的分號都壓了過去。現如今,上郡分號經手的生意占到了許記的八成以上,許拙接替老掌櫃的位置,再無人有疑問。
但是因為今天的生意格外重要,老掌櫃還是親自參加了最後的商討。當然,代表誠記的,是趙杏兒和趙杏兒的一位助手。
“趙先生。”韓信在會議室很恭敬的向趙杏兒行禮。趙杏兒的會計學基礎,韓信學的極好。用之於後勤管理也頗有成效。
趙杏兒點點頭。對韓信是有印象的,但是此刻卻不能如在學校的時候那樣,稱他為“小韓”。“韓信將軍,很久不見。不要拘束。”
張誠的助理已經把交易的品類拉了一張清單,放在所有人的麵前。這清單包括了軍事所需的幾乎方方麵麵。趙杏兒看看清單,微微蹙眉,並不是發現什麽問題,而是思索如何通過這宗交易給張村帶來更大的收益。
“把張村物產價目表拿來給韓將軍看!”趙杏兒對助理說。助理跑出去,片刻帶迴一個厚厚的賬冊,擺在韓信麵前。這是張村出產,對外交易的商品品類和價目表。
“價格方麵就沒太多好說,張村沿襲秦製,一切商品明碼標價,我們根據貨品的成本、競爭力、合理利潤幾方麵計算,最後確定了這個價格表,給所有商號都是一樣的。”
“這個批發價和建議零售價,批發價是給商號的,建議零售價是在最終售賣的時候給百姓的價格吧?”韓信讀得很認真。這份價目表中還有好多商品,自己還沒看到,也不在自己之前商談的範圍之內。有些東西不算是軍資,比如油燈、比如玻璃戒指之類的。
“對的。我們給商號留出來非常好的利潤了。如果超出零售價定價,商號也會麵臨其它零售商的競爭。所以最終售價基本上是在零售價附近實現的。”
“離岸價和到岸價又是什麽意思?”韓信問。
“離岸價是您在張村采購驗貨,自己負責運迴的價格。張村不負責運送和路途上的損耗。到岸價是您在當地收貨的價格,張村要負責運輸,要計入運輸成本和損耗。所以會貴一點。好處是您隻要在當地等著收貨就行。”
韓信點點頭。商人有這麽多花樣,倒是也不值得奇怪。
“韓將軍一路東征。老夫想派一支商隊追隨在大軍身後,為大軍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務和支持。”老掌櫃說。
韓信看了看這個老掌櫃。這個話說的漂亮,實際上還不是跟在大軍後麵撿好東西的意思?
不過,若是有這樣一支商隊,在後勤補給上大概也能方便很多吧?
“誠記和許記兩個商行,可以準備超過3000人,跟隨在大將軍的部隊之後2天的距離,幫助大將軍籌措糧秣。”許拙說。
韓信盯著許拙看。看得許拙有點發毛。
“在大軍庇護之下。我們也可以把商隊擴張出去。”趙杏兒覺得在這個層級上,一切有話直說就好。
“對我這麽有信心嗎?”韓信笑笑說。“打仗啊,有勝就有敗,跟著我,萬一潰敗了,商隊還不得賠個底兒掉!”
“對你當然有信心。咱們張村出去的。又是蒙恬將軍親傳的兵法,我不對你有信心,得對誰有信心?”
某種角度講,楚漢戰爭實際上就是韓信和項羽之間的戰爭,而在這一係列的戰爭中,韓信從無敗績。後世人稱韓信是兵仙。用兵如神已經不足以形容韓信了。
此刻的韓信還隻是初出陳倉的一個將軍,剛剛開始掌握權力和軍隊,經驗並不足,名聲和影響還不大,如果說做一場投資,此刻是最具有投資的時刻。甚至比在漢中的時候更有價值,換做後世風投的說法,劉邦投了一個天使輪,張誠他們這一輪才是a輪。
但是張誠也並沒有拿韓信作為一個投資的意思。韓信初出陳倉,正在和章邯作戰,後續漫長的征途中,韓信需要一個強大的後勤體係。蕭何能解決一部分,但是不如張村的體係來的更可靠。另一方麵,就是張村的商團也有擴張出去的意願。此前還搞了一次研學旅行,就是張村商團布局天下的一個努力,韓信來了,這個機會不可錯過。
當然,韓信後來的命運很悲慘,被劉邦夫婦一路坑,被自己的所謂知己蕭何一路坑。如果韓信身邊能有自己的人,也許在關鍵時刻能挽迴一下?能改寫一段曆史?
畢竟,自己連扶蘇和蒙恬都救下來了。也有能力改變韓信的命運吧?
至於為什麽要改變韓信的命運,這個和史書評價一點關係都沒有,單純是因為,韓信是本校的畢業生,怎麽能被那些爛人折辱呢?
韓信看著張誠,這位沒怎麽接觸過的校長,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之感,人都說張校長天資聰慧、待人厚道。厚道的人怎麽能在這個亂世下生存下來?除了厚道,這位校長一定有別的才能,不過這位校長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看起來是多麽真誠啊!他大約是不懂兵事的,但是為什麽會對自己有這麽大的信心呢?是因為對蒙恬教授有信心嗎?
不過能在胡亥和趙高眼皮子底下,還能護得住蒙恬扶蘇的人,一定很不簡單啊!
韓信又在目錄上圈選了幾樣自己需要的物資,最後說。“就這樣,我們從什麽時候開始交易?”
“第一批戈首和杆棒,等下送將軍迴去的時候就一起帶走。其餘的陸陸續續會送到大軍上。將軍也安排一個負責軍需的軍官和我們商行的負責人對接,這些小事不要煩將軍了。”張誠笑著說。
“張校長,那個罐頭,還需要多久才能看到?”韓信最後問。罐頭沒有列名在目錄上。按照張誠的說法,這樣東西還沒有開始生產。
滿屋子的人齊齊望著張誠。
張誠尷尬的笑笑:“是這樣,我想用薄鐵皮製作一個容器,把肉類或者飯食在其中高溫蒸汽加熱,加熱後直接封口。這樣的罐頭不會腐壞,估計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因為高溫蒸煮,肉類軟爛。味道很不錯,開罐即食。做軍糧最是方便。”
趙杏兒閉目略一思量,就明白這樣一個生產線大概需要哪些設備,也確實,組織這個生產線難度也不大,如果有訂單,這個產線就可以立刻建設了。
韓信訝然。這樣一個新產品新技術,就靠三言兩語當著自己把原理說清楚就行嗎?但又想了想,發現這道理說清楚自己也複製不來。薄鐵皮從哪兒弄?高溫蒸汽如何取得?封口怎麽做?肉類從哪裏來才能保證新鮮量大?真的是就算把道理給你講清楚,對你也是沒用。張村真是太有底氣了。
蒙恬和張誠一路送著韓信迴到村口。
“就送到這裏吧。”蒙恬笑著說。“祝大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如果在外麵過得不開心,就迴張村來,這兒總會有您一個位置。”張誠笑著說。按照地位,張誠是不能對韓信這樣說話的,但是此刻張誠卻拿出了師長的地位。做了這樣的囑咐。
韓信帶著幾個張村的力工,把幾車戈首、杆棒送到在村外等候的軍隊中,董翳驚惶迎上來“大將軍怎麽這麽久才出來?沒什麽問題吧?”
“沒有,遇到故人,在裏麵吃了頓飯,談了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