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四季歌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4章 四季歌
張誠把電學定為“未來100年,張村的能力核心。”長城大學就動了起來,無數人投入到電學有關的實驗中去了。張村再次開始了手工製作實驗高潮。不僅僅是複現張誠課堂上的實驗那麽簡單,關於發電機的探索也開始提出了各種方案。
法拉第發電機結構簡單粗糙,但它提供了一個基礎原理。線圈、轉子的結構和功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被發現和確定,一時間出現了許許多多發電機的設計方案。
能弄懂發電機,自然就能弄懂電動機。發電機和電動機是一體兩麵的東西。電動機出現,提供了一種新的動力的可能。電動機體積更小,沒有蒸汽,噪音也更小,當然給張村的工業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額外還有一個新發現,電能可以直接轉化為熱能。使用感應線圈的電坩堝,能夠輕易快速熔融金屬,提供的熱量遠遠高於高爐的水平,不說是鋼鐵,張村就沒有發現電坩堝無法熔融的金屬。
這就有技術改造的動力了,也有建設的大動力。張村附近的圜水上,建立起第一個電力水壩。也建立起世間第一個水輪機組。這個水輪機的設計和製造,窮盡了張村一切能力,無數人徹夜努力,工程師技術員累垮了無數。
總算最後生生用手工把這個水輪機組造出來了。沉澱下來的設計圖紙、工程手記裝了好幾大櫃。參與這一項目的工程師、技術員、大工匠,也因為參加這個項目,而技藝得以提升。
研究院的匠師們以為圜水發電站是唯一一水力發電項目,這個工程注定是一個一次性組建團隊手工打造發電機的項目,沒想到試機成功後,張誠召集趙杏兒、歐冶子淵、扶蘇、張蒼等人開了一晚上的會,會議的決定居然是建造一個專門的電機生產聯合體,名字叫做動力集團。電力集團規劃了三個廠,分別是電機廠、鍋爐廠和汽輪機廠。新的廠址在張村的東北角,舉例圜水發電站更近一些。
這個時期,電力的作用僅僅是為工業項目提供動力,還沒有人找到電力民用的機會。但是僅僅如此,就已經給張村帶來巨大的變化。
“電能發熱,就能提供光,但是這個難度很大,適合做燈芯的材料很難找——電加熱燈絲的溫度極高,一般材料難以承受這麽高的溫度。”在一次周末聚餐上,張誠對身邊的一個工作小組說,這個組都是最早追隨張誠的子弟小學的一眾弟子,這一茬人的最大特點是不畏艱難,善於思考和善於動手,能夠積極解決問題。
“電燈這件事我不指望短時間內能夠解決,需要測試的材料太多,人力消耗也大,你們就算有興趣,也不要輕易去動手,一定要想好才能動手,當然一旦成功,收益也極大。”
弟子們悄悄記錄著先生的話。
“但是電弧燈眼下似乎可以普及。至少可以為為公共區提供夜間照明——車間裏、道路兩側都可以使用。”
“我們之前都是研究物理發電的解決方案,但是還有一種化學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酸性電解液和兩種不同金屬組成電路,實現持續放電。這個方向也值得考慮。徐仙……徐先生那麵已經得到了集中高強度的酸性物質,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不要輕視化學這個學科,不要輕視徐先生這個人,老頭隻是長得猥瑣,肚子裏真有東西。”
弟子們端著村釀的甜酒,圍在張誠周圍認真聽著。
“還有一個大的方向,就是你們都注意到電和磁之間的關係,凡是電流經過的地方都會有磁場擾亂,電和磁可以互相轉化,而電和磁的傳遞又不需要兩個物體直接接觸。這種特點雖然還不能實現能量的遠距離傳輸,但是可以有一種合理的猜想,一個地方發出的信號,另一個地方就可以接收到……”
所有人浮想聯翩。
“趙杏兒在學校走廊裏掛著的那個千裏傳信的懸賞,說不得我就能領這個獎了。”張誠笑著說。電報機雖然算不上是多麽複雜的科技,眼下也已經能湊齊所需的原料組件,但是如果靠大家自己摸索,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被摸索出來。
“先生這個是在研究千裏傳信嗎?”有學生指著廳角落的一張工作台上,那裏有一些極精巧的部件。看起來很是複雜。最近大學這麵和研究院那麵很多人都在做手工,好些人在自己家裏也有一個工作台,把白天的想法帶到家裏來完善,或者研究本職工作之外的個人興趣。如果說張誠在家裏有一個工作台,自己在研究一些小項目,大家也都能理解。
“這卻不是什麽研究項目,我自己做了一張琴。”
連趙杏兒都覺得驚訝,隻看他每天在這兒玩小木頭片,卻不意張誠居然自己在做琴。
“這是什麽琴啊?”林小妹撫摸著琴板,這琴的形狀和公孫先生傳授的仲尼琴樣式完全不同。
“是一種六弦琴……”張誠又從牆上取下一個物事,“這是我之前做的一張四弦琴,和公孫先生、張蒼先生那裏見到的琴大概都不一樣,給你們看一下。”
張誠摘下牆上的小提琴,這張琴當時請漆匠師傅髹飾了大漆裝飾了螺鈿,剛剛做好送來,自己還都沒有試過。
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會一些樂器,愛因斯坦本人就是高明的小提琴演奏家。張誠在求學的時候,也曾經和寢室同學組過樂隊,又曾經在導師影響下學習過提琴,此刻把提琴夾在頜下,略略沉思,拉了一曲《四季歌》。
春季到來綠滿窗,
大姑娘窗下繡鴛鴦。
忽然一陣無情棒,
打得鴛鴦各一方。
夏季到來柳絲長,
大姑娘漂泊到長江。
江南江北風光好,
怎比青紗起高粱。
秋季到來荷花香,
大姑娘夜夜夢家鄉。
醒來不見爹娘麵,
隻見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來雪茫茫,
寒衣做好送情郎。
血肉築成長城長,
願做當年小孟薑。
這是一首小調,旋律簡單,最是容易。自己也是久不習琴,起手怕是自己出醜,就選了這樣一首小曲兒。
四季歌是以孟薑女的故事為素材寫作的。傳說秦始皇發天下人修長城,範喜良被征修城,孟薑女千裏尋夫。但是在這個時代,張誠很清楚知道這個故事隻是個傳說,當然有人死在長城工地上,但是說孟薑女哭倒長城,就純粹是給秦始皇潑汙水,千載之後,始皇帝承擔了太多的罵名。
這首小曲如泣如訴,大家仿佛聽了一個哀傷的故事。
“張誠先生好帥啊!”很多人想著,這無關男女之間的仰慕,這一刻男生們也覺得張誠很帥。
趙杏兒不知道是不是被這曲子的憂傷所感,竟然眼泛淚花。
張誠把電學定為“未來100年,張村的能力核心。”長城大學就動了起來,無數人投入到電學有關的實驗中去了。張村再次開始了手工製作實驗高潮。不僅僅是複現張誠課堂上的實驗那麽簡單,關於發電機的探索也開始提出了各種方案。
法拉第發電機結構簡單粗糙,但它提供了一個基礎原理。線圈、轉子的結構和功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被發現和確定,一時間出現了許許多多發電機的設計方案。
能弄懂發電機,自然就能弄懂電動機。發電機和電動機是一體兩麵的東西。電動機出現,提供了一種新的動力的可能。電動機體積更小,沒有蒸汽,噪音也更小,當然給張村的工業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額外還有一個新發現,電能可以直接轉化為熱能。使用感應線圈的電坩堝,能夠輕易快速熔融金屬,提供的熱量遠遠高於高爐的水平,不說是鋼鐵,張村就沒有發現電坩堝無法熔融的金屬。
這就有技術改造的動力了,也有建設的大動力。張村附近的圜水上,建立起第一個電力水壩。也建立起世間第一個水輪機組。這個水輪機的設計和製造,窮盡了張村一切能力,無數人徹夜努力,工程師技術員累垮了無數。
總算最後生生用手工把這個水輪機組造出來了。沉澱下來的設計圖紙、工程手記裝了好幾大櫃。參與這一項目的工程師、技術員、大工匠,也因為參加這個項目,而技藝得以提升。
研究院的匠師們以為圜水發電站是唯一一水力發電項目,這個工程注定是一個一次性組建團隊手工打造發電機的項目,沒想到試機成功後,張誠召集趙杏兒、歐冶子淵、扶蘇、張蒼等人開了一晚上的會,會議的決定居然是建造一個專門的電機生產聯合體,名字叫做動力集團。電力集團規劃了三個廠,分別是電機廠、鍋爐廠和汽輪機廠。新的廠址在張村的東北角,舉例圜水發電站更近一些。
這個時期,電力的作用僅僅是為工業項目提供動力,還沒有人找到電力民用的機會。但是僅僅如此,就已經給張村帶來巨大的變化。
“電能發熱,就能提供光,但是這個難度很大,適合做燈芯的材料很難找——電加熱燈絲的溫度極高,一般材料難以承受這麽高的溫度。”在一次周末聚餐上,張誠對身邊的一個工作小組說,這個組都是最早追隨張誠的子弟小學的一眾弟子,這一茬人的最大特點是不畏艱難,善於思考和善於動手,能夠積極解決問題。
“電燈這件事我不指望短時間內能夠解決,需要測試的材料太多,人力消耗也大,你們就算有興趣,也不要輕易去動手,一定要想好才能動手,當然一旦成功,收益也極大。”
弟子們悄悄記錄著先生的話。
“但是電弧燈眼下似乎可以普及。至少可以為為公共區提供夜間照明——車間裏、道路兩側都可以使用。”
“我們之前都是研究物理發電的解決方案,但是還有一種化學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酸性電解液和兩種不同金屬組成電路,實現持續放電。這個方向也值得考慮。徐仙……徐先生那麵已經得到了集中高強度的酸性物質,大家可以研究一下。不要輕視化學這個學科,不要輕視徐先生這個人,老頭隻是長得猥瑣,肚子裏真有東西。”
弟子們端著村釀的甜酒,圍在張誠周圍認真聽著。
“還有一個大的方向,就是你們都注意到電和磁之間的關係,凡是電流經過的地方都會有磁場擾亂,電和磁可以互相轉化,而電和磁的傳遞又不需要兩個物體直接接觸。這種特點雖然還不能實現能量的遠距離傳輸,但是可以有一種合理的猜想,一個地方發出的信號,另一個地方就可以接收到……”
所有人浮想聯翩。
“趙杏兒在學校走廊裏掛著的那個千裏傳信的懸賞,說不得我就能領這個獎了。”張誠笑著說。電報機雖然算不上是多麽複雜的科技,眼下也已經能湊齊所需的原料組件,但是如果靠大家自己摸索,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被摸索出來。
“先生這個是在研究千裏傳信嗎?”有學生指著廳角落的一張工作台上,那裏有一些極精巧的部件。看起來很是複雜。最近大學這麵和研究院那麵很多人都在做手工,好些人在自己家裏也有一個工作台,把白天的想法帶到家裏來完善,或者研究本職工作之外的個人興趣。如果說張誠在家裏有一個工作台,自己在研究一些小項目,大家也都能理解。
“這卻不是什麽研究項目,我自己做了一張琴。”
連趙杏兒都覺得驚訝,隻看他每天在這兒玩小木頭片,卻不意張誠居然自己在做琴。
“這是什麽琴啊?”林小妹撫摸著琴板,這琴的形狀和公孫先生傳授的仲尼琴樣式完全不同。
“是一種六弦琴……”張誠又從牆上取下一個物事,“這是我之前做的一張四弦琴,和公孫先生、張蒼先生那裏見到的琴大概都不一樣,給你們看一下。”
張誠摘下牆上的小提琴,這張琴當時請漆匠師傅髹飾了大漆裝飾了螺鈿,剛剛做好送來,自己還都沒有試過。
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會一些樂器,愛因斯坦本人就是高明的小提琴演奏家。張誠在求學的時候,也曾經和寢室同學組過樂隊,又曾經在導師影響下學習過提琴,此刻把提琴夾在頜下,略略沉思,拉了一曲《四季歌》。
春季到來綠滿窗,
大姑娘窗下繡鴛鴦。
忽然一陣無情棒,
打得鴛鴦各一方。
夏季到來柳絲長,
大姑娘漂泊到長江。
江南江北風光好,
怎比青紗起高粱。
秋季到來荷花香,
大姑娘夜夜夢家鄉。
醒來不見爹娘麵,
隻見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來雪茫茫,
寒衣做好送情郎。
血肉築成長城長,
願做當年小孟薑。
這是一首小調,旋律簡單,最是容易。自己也是久不習琴,起手怕是自己出醜,就選了這樣一首小曲兒。
四季歌是以孟薑女的故事為素材寫作的。傳說秦始皇發天下人修長城,範喜良被征修城,孟薑女千裏尋夫。但是在這個時代,張誠很清楚知道這個故事隻是個傳說,當然有人死在長城工地上,但是說孟薑女哭倒長城,就純粹是給秦始皇潑汙水,千載之後,始皇帝承擔了太多的罵名。
這首小曲如泣如訴,大家仿佛聽了一個哀傷的故事。
“張誠先生好帥啊!”很多人想著,這無關男女之間的仰慕,這一刻男生們也覺得張誠很帥。
趙杏兒不知道是不是被這曲子的憂傷所感,竟然眼泛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