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副校長的怨念
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 作者:九指神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商隊把井陘口之戰的情報匯編成報告,快馬送迴給張村的大佬們,張誠翻開戰報,並不意外。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早就是耳熟能詳的成語,韓信用兵多麽強悍,千年之後早有公論。隻有蒙恬,捏著這份戰報默然不語。
“有什麽問題?”張誠問蒙恬。
教務處幾位大佬仍然習慣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日常分享信息交流學術都很方便,看到蒙恬的神色,也望過來。
“如果說在魏國的戰功,還是我們長城大學各個學科的積澱取得的戰果,像張誠你說的,可以給韓信十個學分,這次井陘口之戰卻是完全不同了。”蒙恬歎息。
“說說看?”
“這一戰,韓信從背水結營,到正麵誘敵,到拔旗易幟,到後麵預備隊追逃,這是純粹的兵家之道。”
“這有什麽奇怪的?你是說你兵家的學問很牛逼是嗎?”張誠好奇。
“不是說兵家學問牛逼,是我沒想到這才短短幾年,韓信成長如斯。這一戰最重要的還不是奇謀,而是韓信對戰場節奏和時機的把握。戰前就要對戰場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和計劃、戰場之眾瞬息萬變,韓信能忍住正麵對決的威壓,拿自己做誘餌,忍住不動預備隊,又能把握稍縱即逝的反撲機會,一擊絕殺,這些不是在戰場上經驗豐富的大將軍都做不到……韓信已經這麽厲害了!”
“你是想說先生教得好是嗎?”
“兵法這東西,翻來覆去就是那麽些,真正能活學活用的,又有幾個人?”蒙恬歎息。
“我卻覺得這一戰的關鍵並不是韓信有多牛。”公孫尼子接過戰報,翻看了片刻,才說。
“公孫先生有何高見?”張誠問。
“這一戰,勝負關鍵其實在陳餘。”
“陳餘是敗軍之將……”張誠說。
“但是若不是陳餘有意放縱漢軍通過井陘關、在井陘口布陣,這一戰的結果還未可知。陳餘就是太想贏張耳了,想要正麵戰勝張耳,才導致後麵的潰散。”
“也有道理。”張誠點點頭。迴頭看蒙恬:“如果陳餘使用李左車的方略,能破嗎?”
蒙恬默然,半晌搖搖頭。
“這個趙國啊……還一直都是這個樣子,明明軍略是大將軍的專長,但是君王和卿相每每掣肘,最後把好好的戰局浪費掉。”扶蘇在一旁點評。
想想當初的廉頗、李牧的下場,眾人又是一陣唏噓。趙國身處群山環抱,自恃地利之險,卻少了一副氣吞天下的格局,君王自以為是,小人橫行當朝,對將帥缺少起碼的重視和尊重。
這方麵秦國卻大不相同。秦國敢於用六國客卿做朝中重臣,始皇帝可以把大軍交給來自齊國的蒙氏家族長官、把朝政交給來自楚國的李斯,甚至六十萬舉國之兵交給王翦去滅國,完全不幹預戰場上的布局,對臣下和將軍幾乎是無底線的放權信任,卻取得一統天下的成就。而趙王歇有李左車這樣知兵的部屬卻不懂任用,最後讓陳餘弄出決戰井陘口這樣的鬧劇。
真是無話可說。
“這一戰也確實是沒法點評了。”蒙恬歎息。
張誠卻撿起這份報告,笑道:“沒想到我們的張蒼教授還這麽神勇,追逃兩百裏、陣斬陳餘,張蒼先生這麽彪悍的嗎?先生,咱們儒家都這麽兇狠嗎?”
“張蒼再是儒家,他首先也是個秦人啊!”公孫尼子搖頭。儒家是喜歡搞理論著書立說,但是儒家的那位開山聖人,卻也是以勇武著稱,隻不過他是在有絕對武力的前提下,還喜歡和人講道理,世人就忘記了孔夫子本人戰力是如何驚人。
“張蒼師兄下山,實在是可惜了!”公孫尼子說。
“張蒼先生這一戰也是做個樣子給人看的。”張誠笑道。
“怎麽說?”公孫尼子不解。
“張蒼是前朝重臣,到了漢軍中卻沒有什麽功績,如果隻是做一個幕僚,豈不讓人輕視?所以張蒼先生冒死也要搏一個戰場上的功勞。在確定敵軍潰逃的情況下,身先士卒,追擊兩百裏,擊殺陳餘,這下誰敢小看這位算學第一的大儒?我估計張蒼先生也就拿這一次戰功就夠了,後麵的時光,張蒼先生大概是不會輕冒矢石身先士卒,而是會老老實實的在後方搞搞地方治理、發揮自己所長,搞搞後勤、統計、物資調度、文件處理之類的事情了。”
眾人想想,也都點點頭,畢竟這才是張蒼所長,而張蒼這樣的年紀和他的一貫風格,也不是那種喊打喊殺在戰場上快意的性格。
“不過張蒼私自下山,我還是很不爽啊!”張誠說。
在這個天下混亂的時候,張蒼放棄了在長城大學的尊崇地位,下山去搏一個封侯的功名,和張村的同仁們走上不一樣的道路,這算不算是一種背棄呢?而且還是和蕭何一夜長談之後就不辭而別。想當初張誠為了騙張蒼上山,可是付出了多少心機,結果還不如蕭何見一麵聊一夜,真是讓人有一種挫敗感啊!
蕭何的口才就那麽好嗎?
還是蕭何的條件讓人無法拒絕呢?
“人各有誌。張蒼師兄本來也是名利場中人……”公孫尼子說。對自己這位師兄,公孫尼子還是很有迴護之意的。
“我得教訓他一下。不然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張誠笑著說。
“怎麽?”眾人都疑問。
“讓他見識一下我張誠的厲害。”張誠的勝負心起來了。
“張教授,不至於如此吧?不至於吧?”
張誠潛藏了多大的實力,商行和細作已經遍布天下,就算是韓信軍前,也有張誠的人,張誠要是想給張蒼使壞,在場的人都沒什麽辦法。就不知道張誠要如何動手。畢竟大家有數年同事之誼,不至於報複人家全家老小吧?不至於用反間計破壞張蒼在漢國的地位吧?
“嗯,讓張蒼見識見識我張誠有多兇殘。”張誠笑著說。
眾人驚愕。
幾天後,長城大學新一期學報印行出版。在趙芃的主持下,張村的印刷術有了新的提升,最近發明的一種石板印刷技術,在磨平的石板上,以油墨書寫繪圖,用酸洗的方法蝕刻圖文,然後上墨印刷,印刷出來的內容又清晰又美觀,比之前的蠟紙刻印要美觀無數倍。這一期學報是第一次正式的石板印刷書籍,每個看過的人都愛不釋手——不管這學報上的內容自己能不能看懂,光這字跡就夠賞心悅目的。
這期學報的第一篇文章是一個大稿,作者是物理學係主任張誠和現任的數學係主任趙杏兒。論文的題目是《微積分初探》。
幾天之後,這份學報通過商行送到了張蒼手中,讀完頭條論文的張蒼,麵色晦暗。
“張誠這是故意的!我前腳離校,他後腳就發布這個!”張蒼把學報排在幾案上,筆墨都跳了起來!
“有什麽問題?”張誠問蒙恬。
教務處幾位大佬仍然習慣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日常分享信息交流學術都很方便,看到蒙恬的神色,也望過來。
“如果說在魏國的戰功,還是我們長城大學各個學科的積澱取得的戰果,像張誠你說的,可以給韓信十個學分,這次井陘口之戰卻是完全不同了。”蒙恬歎息。
“說說看?”
“這一戰,韓信從背水結營,到正麵誘敵,到拔旗易幟,到後麵預備隊追逃,這是純粹的兵家之道。”
“這有什麽奇怪的?你是說你兵家的學問很牛逼是嗎?”張誠好奇。
“不是說兵家學問牛逼,是我沒想到這才短短幾年,韓信成長如斯。這一戰最重要的還不是奇謀,而是韓信對戰場節奏和時機的把握。戰前就要對戰場情況有詳細的了解和計劃、戰場之眾瞬息萬變,韓信能忍住正麵對決的威壓,拿自己做誘餌,忍住不動預備隊,又能把握稍縱即逝的反撲機會,一擊絕殺,這些不是在戰場上經驗豐富的大將軍都做不到……韓信已經這麽厲害了!”
“你是想說先生教得好是嗎?”
“兵法這東西,翻來覆去就是那麽些,真正能活學活用的,又有幾個人?”蒙恬歎息。
“我卻覺得這一戰的關鍵並不是韓信有多牛。”公孫尼子接過戰報,翻看了片刻,才說。
“公孫先生有何高見?”張誠問。
“這一戰,勝負關鍵其實在陳餘。”
“陳餘是敗軍之將……”張誠說。
“但是若不是陳餘有意放縱漢軍通過井陘關、在井陘口布陣,這一戰的結果還未可知。陳餘就是太想贏張耳了,想要正麵戰勝張耳,才導致後麵的潰散。”
“也有道理。”張誠點點頭。迴頭看蒙恬:“如果陳餘使用李左車的方略,能破嗎?”
蒙恬默然,半晌搖搖頭。
“這個趙國啊……還一直都是這個樣子,明明軍略是大將軍的專長,但是君王和卿相每每掣肘,最後把好好的戰局浪費掉。”扶蘇在一旁點評。
想想當初的廉頗、李牧的下場,眾人又是一陣唏噓。趙國身處群山環抱,自恃地利之險,卻少了一副氣吞天下的格局,君王自以為是,小人橫行當朝,對將帥缺少起碼的重視和尊重。
這方麵秦國卻大不相同。秦國敢於用六國客卿做朝中重臣,始皇帝可以把大軍交給來自齊國的蒙氏家族長官、把朝政交給來自楚國的李斯,甚至六十萬舉國之兵交給王翦去滅國,完全不幹預戰場上的布局,對臣下和將軍幾乎是無底線的放權信任,卻取得一統天下的成就。而趙王歇有李左車這樣知兵的部屬卻不懂任用,最後讓陳餘弄出決戰井陘口這樣的鬧劇。
真是無話可說。
“這一戰也確實是沒法點評了。”蒙恬歎息。
張誠卻撿起這份報告,笑道:“沒想到我們的張蒼教授還這麽神勇,追逃兩百裏、陣斬陳餘,張蒼先生這麽彪悍的嗎?先生,咱們儒家都這麽兇狠嗎?”
“張蒼再是儒家,他首先也是個秦人啊!”公孫尼子搖頭。儒家是喜歡搞理論著書立說,但是儒家的那位開山聖人,卻也是以勇武著稱,隻不過他是在有絕對武力的前提下,還喜歡和人講道理,世人就忘記了孔夫子本人戰力是如何驚人。
“張蒼師兄下山,實在是可惜了!”公孫尼子說。
“張蒼先生這一戰也是做個樣子給人看的。”張誠笑道。
“怎麽說?”公孫尼子不解。
“張蒼是前朝重臣,到了漢軍中卻沒有什麽功績,如果隻是做一個幕僚,豈不讓人輕視?所以張蒼先生冒死也要搏一個戰場上的功勞。在確定敵軍潰逃的情況下,身先士卒,追擊兩百裏,擊殺陳餘,這下誰敢小看這位算學第一的大儒?我估計張蒼先生也就拿這一次戰功就夠了,後麵的時光,張蒼先生大概是不會輕冒矢石身先士卒,而是會老老實實的在後方搞搞地方治理、發揮自己所長,搞搞後勤、統計、物資調度、文件處理之類的事情了。”
眾人想想,也都點點頭,畢竟這才是張蒼所長,而張蒼這樣的年紀和他的一貫風格,也不是那種喊打喊殺在戰場上快意的性格。
“不過張蒼私自下山,我還是很不爽啊!”張誠說。
在這個天下混亂的時候,張蒼放棄了在長城大學的尊崇地位,下山去搏一個封侯的功名,和張村的同仁們走上不一樣的道路,這算不算是一種背棄呢?而且還是和蕭何一夜長談之後就不辭而別。想當初張誠為了騙張蒼上山,可是付出了多少心機,結果還不如蕭何見一麵聊一夜,真是讓人有一種挫敗感啊!
蕭何的口才就那麽好嗎?
還是蕭何的條件讓人無法拒絕呢?
“人各有誌。張蒼師兄本來也是名利場中人……”公孫尼子說。對自己這位師兄,公孫尼子還是很有迴護之意的。
“我得教訓他一下。不然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張誠笑著說。
“怎麽?”眾人都疑問。
“讓他見識一下我張誠的厲害。”張誠的勝負心起來了。
“張教授,不至於如此吧?不至於吧?”
張誠潛藏了多大的實力,商行和細作已經遍布天下,就算是韓信軍前,也有張誠的人,張誠要是想給張蒼使壞,在場的人都沒什麽辦法。就不知道張誠要如何動手。畢竟大家有數年同事之誼,不至於報複人家全家老小吧?不至於用反間計破壞張蒼在漢國的地位吧?
“嗯,讓張蒼見識見識我張誠有多兇殘。”張誠笑著說。
眾人驚愕。
幾天後,長城大學新一期學報印行出版。在趙芃的主持下,張村的印刷術有了新的提升,最近發明的一種石板印刷技術,在磨平的石板上,以油墨書寫繪圖,用酸洗的方法蝕刻圖文,然後上墨印刷,印刷出來的內容又清晰又美觀,比之前的蠟紙刻印要美觀無數倍。這一期學報是第一次正式的石板印刷書籍,每個看過的人都愛不釋手——不管這學報上的內容自己能不能看懂,光這字跡就夠賞心悅目的。
這期學報的第一篇文章是一個大稿,作者是物理學係主任張誠和現任的數學係主任趙杏兒。論文的題目是《微積分初探》。
幾天之後,這份學報通過商行送到了張蒼手中,讀完頭條論文的張蒼,麵色晦暗。
“張誠這是故意的!我前腳離校,他後腳就發布這個!”張蒼把學報排在幾案上,筆墨都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