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倭國的最新情況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幾個中年人正是朱高煦派去倭國聯係退位的南朝天皇後龜山的人。
他們下了船之後,隻是撐了撐懶腰,不敢有絲毫的逗留,便急匆匆地去找朱高煦和朱棣匯報情況了。
這邊剛剛冊封為太孫的朱棣,正在設宴招待群臣。
大家一邊推杯換盞,一邊欣賞著朝鮮歌姬的表演,好不快活。
就連八歲的朱瞻基都在朱高熾懷裏扭來扭去的。
隻有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哥倆麵無表情地坐在一起喝著悶酒。
朱允炆則早早地被送迴了孝陵。
就在大家都在興頭上的時候,鄭和慢慢地走到了滿麵紅光的朱棣旁邊,小聲地說道:“殿下,我們派去倭國的使者迴來了。”
朱棣聽到這個消息,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一些,點點頭:
“讓他們在文華殿等著,本王這就過去。”
“對了,把老二也叫上!”
朱棣臨走的時候,又吩咐了一句。
畢竟對倭作戰,朱高煦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這個離間計還是他提出來的。
於是鄭和小跑到了朱高煦身旁。
“漢王爺,燕王殿下讓您去一趟文華殿。”
“去文華殿幹什麽?”
“讓我給他今天剛冊封的太孫磕頭嗎?”
朱高煦一臉不忿地說道。
“漢王爺,您別生氣。”
“是您派去倭國的使者迴來了。”
鄭和溫和地給朱高煦解釋道。
“派去倭國的使者迴來了?”
“快帶我去!”
朱高煦一聽這個消息,臉上的不忿頓時消失,甚至還露出了一絲興奮的神色。
他心想:皇兄果然料事如神,這才說派去倭國的使者快要迴來了。
沒想到這麽快就迴來了。
隻要一切按照皇兄的計劃走,我的皇位何愁得不到?
朱高煦的這個反應把鄭和嚇了一跳。
心裏還有些納悶:派去倭國的使者不是男的嗎?漢王爺怎麽會有這個反應?
......
很快,朱高煦就迫不及待地走到了文華殿。
此刻,派去倭國的使者正畢恭畢敬地站在殿中,內閣的楊士奇也站在一旁。
“老二,你來的還挺快。”
“剛好一起聽聽他們去倭國打探到的最新情況。”
朱棣也剛坐下,便示意朱高煦一起聽這幾個人匯報倭國的最新情況。
“嗯。”
朱高煦點了點,站到了一旁。
“啟稟燕王殿下,我等於三個月前奉命抵達了倭國的京都,並悄悄地潛入了後龜山所在的大覺寺。”
“我等在大覺寺見到了已經退位的後龜山。”
“當我們告訴了他我們的來意後。”
“後龜山當場就答應了跟我們合作。”
“他還托我們給殿下帶迴了親筆信。”
派去倭國的使者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封後龜山的親筆信,由鄭和轉交給了朱棣。
朱棣看著後龜山的親筆信,眉頭微微皺起,忍不住吐槽道:
“這些倭國人,學我漢人的文字怎麽隻學一半?另外一半像鬼畫符的是什麽意思?”
“這信上,他說了什麽?”
朱棣實在看不懂後龜山寫的這倭國語,又向這幾個去過倭國的使者問道。
他們都是通過精挑細選才派去倭國當說客,對倭國語很是精通。
使者接迴後龜山的親筆信,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對朱棣答道:
“迴稟殿下。”
“後龜山在信上說,大明乃中原正朔,繼承乃大唐之文化。”
“倭國之所以能開化,全靠當年派遣的大量遣唐使把大唐的文化傳到倭國。”
“如今倭國境內奸佞當道,不僅影響倭國百姓,還影響到了大明的百姓。”
“今聽聞殿下願意助他恢複皇位,他非常的感激。”
“殿下對於倭國的功勞不亞於當年的大唐。”
“如果殿下能幫助他打敗足利義持,推翻後小鬆的皇位,他願意代表倭國向大明稱臣納貢。”
使者將後龜山親筆信上的主要內容給朱棣翻譯了一遍。
“好。”
“隻要他能幫本王消滅足利義持,本王就答應全力支持他!”
朱棣聽完後龜山親筆信的內容後,臉上頓時又恢複了笑容。
“殿下!”
“臣覺得這件事還需要三思。”
就在朱棣高興的時候,站在一旁的楊士奇突然站了出來。
“後龜山都答應跟我們合作了,還需要三思什麽?”
朱棣忍不住問道。
“殿下,倭國人向來狡詐。”
“這後龜山如此爽快就答應跟我們合作。”
“這其中恐怕有詐。”
“臣覺得他可能是想借著合作之名,騙取我大明的軍械糧草。”
楊士奇抱拳解釋道。
“楊士奇,我看你不是怕後龜山騙取軍械糧草,是怕我立功吧?”
本來就心裏不爽的朱高煦,見到楊士奇又出來阻攔,當場就忍不住了。
“漢王息怒。”
“臣隻是覺得懷疑而已,並不是針對您。”
楊士奇恭敬地朝朱高煦拱了拱手。
“楊大人。”
“您擔心的問題,我們也考慮了。”
“我們在倭國這幾個月也在當地打探了一番。”
“據我們所知,倭國當年南北合並的時候,曾經有個約定,那便是兩統迭立。”
“也就是倭國天皇的位置,由原來南北朝的皇室子弟輪流擔任。”
“但足利義滿為了完全把控倭國的朝廷,他公然違背了這個約定,將現任北朝天皇後小鬆的兒子躬仁任命為了皇太子。”
“因此後龜山對此非常不滿,所以才答應跟我們合作的。”
還沒等朱高煦第二句髒話罵出來,那幾個派去倭國的使者就搶先開口解釋了。
畢竟聯係後龜山這件事是他們幾個去幹的。
現在眼看就要完成工程驗收了,你楊士奇突然出來插一杠子。
這不僅是打他們的臉,更是要他們的命。
所以他們立刻解釋了一番。
“哈哈。”
“如果是奪位之爭,那就情有可原了。”
朱棣聽到這幾人的解釋,立刻就釋然了。
因為他知道皇位之爭,那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有競爭者都是不擇手段的。
這後龜山跟他合作,也是正常的手段。
“殿下說的有道理。”
楊士奇聽到後龜山是因為奪位之爭,外加朱棣已經給這件事定調了,他也就點頭讚同了。
“既然如此。”
“你們立刻迴倭國告訴後龜山,讓他做好準備,本王馬上就為他準備好打敗足利義滿的輜重。”
“讓他放手去幹!”
朱棣大手一揮,便讓這幾個剛迴來的使者又迴去了。
他們下了船之後,隻是撐了撐懶腰,不敢有絲毫的逗留,便急匆匆地去找朱高煦和朱棣匯報情況了。
這邊剛剛冊封為太孫的朱棣,正在設宴招待群臣。
大家一邊推杯換盞,一邊欣賞著朝鮮歌姬的表演,好不快活。
就連八歲的朱瞻基都在朱高熾懷裏扭來扭去的。
隻有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哥倆麵無表情地坐在一起喝著悶酒。
朱允炆則早早地被送迴了孝陵。
就在大家都在興頭上的時候,鄭和慢慢地走到了滿麵紅光的朱棣旁邊,小聲地說道:“殿下,我們派去倭國的使者迴來了。”
朱棣聽到這個消息,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一些,點點頭:
“讓他們在文華殿等著,本王這就過去。”
“對了,把老二也叫上!”
朱棣臨走的時候,又吩咐了一句。
畢竟對倭作戰,朱高煦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這個離間計還是他提出來的。
於是鄭和小跑到了朱高煦身旁。
“漢王爺,燕王殿下讓您去一趟文華殿。”
“去文華殿幹什麽?”
“讓我給他今天剛冊封的太孫磕頭嗎?”
朱高煦一臉不忿地說道。
“漢王爺,您別生氣。”
“是您派去倭國的使者迴來了。”
鄭和溫和地給朱高煦解釋道。
“派去倭國的使者迴來了?”
“快帶我去!”
朱高煦一聽這個消息,臉上的不忿頓時消失,甚至還露出了一絲興奮的神色。
他心想:皇兄果然料事如神,這才說派去倭國的使者快要迴來了。
沒想到這麽快就迴來了。
隻要一切按照皇兄的計劃走,我的皇位何愁得不到?
朱高煦的這個反應把鄭和嚇了一跳。
心裏還有些納悶:派去倭國的使者不是男的嗎?漢王爺怎麽會有這個反應?
......
很快,朱高煦就迫不及待地走到了文華殿。
此刻,派去倭國的使者正畢恭畢敬地站在殿中,內閣的楊士奇也站在一旁。
“老二,你來的還挺快。”
“剛好一起聽聽他們去倭國打探到的最新情況。”
朱棣也剛坐下,便示意朱高煦一起聽這幾個人匯報倭國的最新情況。
“嗯。”
朱高煦點了點,站到了一旁。
“啟稟燕王殿下,我等於三個月前奉命抵達了倭國的京都,並悄悄地潛入了後龜山所在的大覺寺。”
“我等在大覺寺見到了已經退位的後龜山。”
“當我們告訴了他我們的來意後。”
“後龜山當場就答應了跟我們合作。”
“他還托我們給殿下帶迴了親筆信。”
派去倭國的使者說著,從懷裏掏出了一封後龜山的親筆信,由鄭和轉交給了朱棣。
朱棣看著後龜山的親筆信,眉頭微微皺起,忍不住吐槽道:
“這些倭國人,學我漢人的文字怎麽隻學一半?另外一半像鬼畫符的是什麽意思?”
“這信上,他說了什麽?”
朱棣實在看不懂後龜山寫的這倭國語,又向這幾個去過倭國的使者問道。
他們都是通過精挑細選才派去倭國當說客,對倭國語很是精通。
使者接迴後龜山的親筆信,仔細地看了一遍,然後對朱棣答道:
“迴稟殿下。”
“後龜山在信上說,大明乃中原正朔,繼承乃大唐之文化。”
“倭國之所以能開化,全靠當年派遣的大量遣唐使把大唐的文化傳到倭國。”
“如今倭國境內奸佞當道,不僅影響倭國百姓,還影響到了大明的百姓。”
“今聽聞殿下願意助他恢複皇位,他非常的感激。”
“殿下對於倭國的功勞不亞於當年的大唐。”
“如果殿下能幫助他打敗足利義持,推翻後小鬆的皇位,他願意代表倭國向大明稱臣納貢。”
使者將後龜山親筆信上的主要內容給朱棣翻譯了一遍。
“好。”
“隻要他能幫本王消滅足利義持,本王就答應全力支持他!”
朱棣聽完後龜山親筆信的內容後,臉上頓時又恢複了笑容。
“殿下!”
“臣覺得這件事還需要三思。”
就在朱棣高興的時候,站在一旁的楊士奇突然站了出來。
“後龜山都答應跟我們合作了,還需要三思什麽?”
朱棣忍不住問道。
“殿下,倭國人向來狡詐。”
“這後龜山如此爽快就答應跟我們合作。”
“這其中恐怕有詐。”
“臣覺得他可能是想借著合作之名,騙取我大明的軍械糧草。”
楊士奇抱拳解釋道。
“楊士奇,我看你不是怕後龜山騙取軍械糧草,是怕我立功吧?”
本來就心裏不爽的朱高煦,見到楊士奇又出來阻攔,當場就忍不住了。
“漢王息怒。”
“臣隻是覺得懷疑而已,並不是針對您。”
楊士奇恭敬地朝朱高煦拱了拱手。
“楊大人。”
“您擔心的問題,我們也考慮了。”
“我們在倭國這幾個月也在當地打探了一番。”
“據我們所知,倭國當年南北合並的時候,曾經有個約定,那便是兩統迭立。”
“也就是倭國天皇的位置,由原來南北朝的皇室子弟輪流擔任。”
“但足利義滿為了完全把控倭國的朝廷,他公然違背了這個約定,將現任北朝天皇後小鬆的兒子躬仁任命為了皇太子。”
“因此後龜山對此非常不滿,所以才答應跟我們合作的。”
還沒等朱高煦第二句髒話罵出來,那幾個派去倭國的使者就搶先開口解釋了。
畢竟聯係後龜山這件事是他們幾個去幹的。
現在眼看就要完成工程驗收了,你楊士奇突然出來插一杠子。
這不僅是打他們的臉,更是要他們的命。
所以他們立刻解釋了一番。
“哈哈。”
“如果是奪位之爭,那就情有可原了。”
朱棣聽到這幾人的解釋,立刻就釋然了。
因為他知道皇位之爭,那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有競爭者都是不擇手段的。
這後龜山跟他合作,也是正常的手段。
“殿下說的有道理。”
楊士奇聽到後龜山是因為奪位之爭,外加朱棣已經給這件事定調了,他也就點頭讚同了。
“既然如此。”
“你們立刻迴倭國告訴後龜山,讓他做好準備,本王馬上就為他準備好打敗足利義滿的輜重。”
“讓他放手去幹!”
朱棣大手一揮,便讓這幾個剛迴來的使者又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