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各懷鬼胎
開局朱高煦圍城,忽悠他當皇帝 作者:慵懶的大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連口水都沒讓這幾個中年人喝,就又讓他們出差了。
果然,無論是什麽時候,打工人都是牛馬。
這幾個使者走後,朱棣立馬笑嗬嗬地對朱高煦說道:
“老二,這次遠征倭國。”
“你出力最大。”
“本王知道你從來不在乎什麽金銀財寶。”
“所以本王決定,如果這次你遠征倭國成功。”
“本王就讓你來鎮守倭國。”
朱棣又使出了他對朱高煦屢試不爽的招數——畫餅。
他知道自己虧欠朱高煦的太多了。
無論是靖難還是征討安南,又或是征討韃靼。
朱高煦的功勞都是無人能敵。
可他確實又拿不出來更大的獎勵來安撫朱高煦。
現在他看到了有征服倭國的可能性,他幹脆就把倭國賞賜給朱高煦。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彌補他對朱高煦的虧欠,又能讓朱高煦更加賣力地去遠征倭國。
實在是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讓我鎮守倭國?”
朱高煦聽到朱棣的話,還懵了一下。
他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隨意相信朱棣畫餅的少年了。
而是一個隻相信朱允炆的中二青年了。
“沒錯。”
“讓你去鎮守倭國。”
“而且你可以直接控製倭國的軍政大權,便宜行事。”
朱棣看到朱高煦這副蠢萌的表情,還以為他是太高興了,而不敢相信。
還專門給朱高煦確認了一番。
“額......”
“兒臣遵命!”
朱高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抱拳答應了。
“好。”
“你也下去準備吧。”
朱棣以為朱高煦已經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命令,便揮揮手讓他離開了。
朱高煦扭頭就走出了文華殿。
剛出文華殿,他就開始吐槽:
“這老頭子,還當我是傻子呢。”
“現在需要我出力,就允諾讓我鎮守倭國,在倭國當土皇帝。”
“等我真的把倭國平定了,指不定他又怎麽坑我呢?”
“而且我現在有皇兄相助,一個倭國的土皇帝怎麽可能讓我答應?”
“大丈夫,豈能偏安一隅?”
“我要做的是大明的皇帝!”
“倭國馬上就是大明的一部分了!”
“大小王我還是分的清楚的!”
待朱高煦走後,朱棣也準備下去休息了,畢竟今天忙了一天。
可楊士奇卻突然走了上來。
“殿下,臣覺得讓漢王鎮守倭國不妥。”
“有什麽不妥的?”
“他是本王的親兒子,又為大明開疆拓土,還不能讓他在倭國享受享受?”
朱棣一聽這話,頓時就不樂意了。
“殿下。”
“漢王向來不服世子,在大明還能被朝廷監管。”
“可要是去了倭國。”
“那就完全不在朝廷的監管之下了。”
“如果他以後有什麽不臣之心,在倭國訓練一支軍隊反攻大明怎麽辦?”
“殿下也不想看到世子和漢王手足相殘,大明山河破碎的場景吧。”
楊士奇擔心朱高煦在倭國做大做強,最後再揮師迴來進攻大明。
朱高煦雖然腦袋不聰明,但打仗是一把好手。
萬一他真的率領一支倭國大軍打迴來,以朱高熾的手段還真不一定打的過。
所以楊士奇想把這個危險扼殺在搖籃裏。
原本還有些不高興的朱棣,聽到楊士奇的話,確實覺得有道理。
把朱高煦放養在倭國,這小子還真的可能會訓練出一支軍隊來反攻大明。
但他剛給朱高煦承諾了,現在就反悔,他臉上也掛不住。
所以他猶抱琵琶半遮麵地說道:“你放心,本王自有分寸。”
“讓老二代管倭國也隻是暫時的而已,等倭國像交趾一樣被徹底馴服後,本王會派遣官吏過去,讓朝廷直接管轄的。”
楊士奇見朱棣如此表態了,心也就放下了。
拱拱手道:“殿下英明。”
......
倭國京都大覺寺。
一身黑袍的後龜山正坐在蒲團上閉目打坐。
一位穿戴整齊,留著地中海月代頭的中年人輕輕地走到後龜山身旁,畢恭畢敬地說道:“陛下,您真的打算跟明國合作嗎?”
這個中年人是後龜山當天皇很親近的公卿,名叫阿野實為。
後龜山退位後,他依舊跟隨在其身邊侍奉。
後龜山聽到阿野實為的話,緩緩睜開眼睛。
“當然打算跟他們合作。”
“足利義滿和後小鬆真是欺人太甚。”
“為了我們南朝的榮譽,我必須跟他們戰鬥。”
後龜山淡然地說道。
“可跟明國合作,最後還要向明國稱臣納貢。”
“這會受人唾棄的。”
阿野實為不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
“阿野,你還是太年輕了。”
“明國地大物博,他們皇帝向來好大喜功,非常喜歡麵子。”
“我們每年隻需要派些人,給他們送一些不值錢的東西。”
“他們的皇帝就會反過來贈送我們大量的金銀珠寶。”
“這個買賣還是很劃算的。”
“不然,你看南洋那些小國距離明國千裏,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地堅持給明國朝貢?”
“他們為的就是獲得明國更加豐厚的迴報。”
後龜山笑了一下。
“可光靠明國的那些賞賜,也不夠我們倭國的開銷呀。”
“我們恐怕還得像足利義滿那樣派人去明國搶才行。”
阿野實為還是想派倭寇去大明沿海地區劫掠。
“放心。”
“這一點我已經想好了。”
“隻要我成功打敗足利義滿,重登皇位。”
“一切都會照舊的。”
“不過我不會像足利義滿那麽蠢,派他弟弟去明國,讓明國抓到了把柄。”
“我會通過其他人招募一些真正的浪人,給他們武器和船隻,讓他們去明國劫掠。”
“這樣一來,我們既能拿到明國朝廷的賞賜,還能源源不斷地從明國百姓那裏搶來財物。”
後龜山已經打好了他的如意算盤,打算在大明身上一魚兩吃。
“還是陛下考慮的周到。”
阿野實為聽完後龜山的解釋後,臉上也露出了奸笑。
“好了,你快去準備吧。”
“隻要明國的使者迴來了,我們就立刻去吉野。”
“那裏就是我們反攻足利義滿的大本營。”
後龜山最後說道。
果然,無論是什麽時候,打工人都是牛馬。
這幾個使者走後,朱棣立馬笑嗬嗬地對朱高煦說道:
“老二,這次遠征倭國。”
“你出力最大。”
“本王知道你從來不在乎什麽金銀財寶。”
“所以本王決定,如果這次你遠征倭國成功。”
“本王就讓你來鎮守倭國。”
朱棣又使出了他對朱高煦屢試不爽的招數——畫餅。
他知道自己虧欠朱高煦的太多了。
無論是靖難還是征討安南,又或是征討韃靼。
朱高煦的功勞都是無人能敵。
可他確實又拿不出來更大的獎勵來安撫朱高煦。
現在他看到了有征服倭國的可能性,他幹脆就把倭國賞賜給朱高煦。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彌補他對朱高煦的虧欠,又能讓朱高煦更加賣力地去遠征倭國。
實在是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讓我鎮守倭國?”
朱高煦聽到朱棣的話,還懵了一下。
他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隨意相信朱棣畫餅的少年了。
而是一個隻相信朱允炆的中二青年了。
“沒錯。”
“讓你去鎮守倭國。”
“而且你可以直接控製倭國的軍政大權,便宜行事。”
朱棣看到朱高煦這副蠢萌的表情,還以為他是太高興了,而不敢相信。
還專門給朱高煦確認了一番。
“額......”
“兒臣遵命!”
朱高煦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抱拳答應了。
“好。”
“你也下去準備吧。”
朱棣以為朱高煦已經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命令,便揮揮手讓他離開了。
朱高煦扭頭就走出了文華殿。
剛出文華殿,他就開始吐槽:
“這老頭子,還當我是傻子呢。”
“現在需要我出力,就允諾讓我鎮守倭國,在倭國當土皇帝。”
“等我真的把倭國平定了,指不定他又怎麽坑我呢?”
“而且我現在有皇兄相助,一個倭國的土皇帝怎麽可能讓我答應?”
“大丈夫,豈能偏安一隅?”
“我要做的是大明的皇帝!”
“倭國馬上就是大明的一部分了!”
“大小王我還是分的清楚的!”
待朱高煦走後,朱棣也準備下去休息了,畢竟今天忙了一天。
可楊士奇卻突然走了上來。
“殿下,臣覺得讓漢王鎮守倭國不妥。”
“有什麽不妥的?”
“他是本王的親兒子,又為大明開疆拓土,還不能讓他在倭國享受享受?”
朱棣一聽這話,頓時就不樂意了。
“殿下。”
“漢王向來不服世子,在大明還能被朝廷監管。”
“可要是去了倭國。”
“那就完全不在朝廷的監管之下了。”
“如果他以後有什麽不臣之心,在倭國訓練一支軍隊反攻大明怎麽辦?”
“殿下也不想看到世子和漢王手足相殘,大明山河破碎的場景吧。”
楊士奇擔心朱高煦在倭國做大做強,最後再揮師迴來進攻大明。
朱高煦雖然腦袋不聰明,但打仗是一把好手。
萬一他真的率領一支倭國大軍打迴來,以朱高熾的手段還真不一定打的過。
所以楊士奇想把這個危險扼殺在搖籃裏。
原本還有些不高興的朱棣,聽到楊士奇的話,確實覺得有道理。
把朱高煦放養在倭國,這小子還真的可能會訓練出一支軍隊來反攻大明。
但他剛給朱高煦承諾了,現在就反悔,他臉上也掛不住。
所以他猶抱琵琶半遮麵地說道:“你放心,本王自有分寸。”
“讓老二代管倭國也隻是暫時的而已,等倭國像交趾一樣被徹底馴服後,本王會派遣官吏過去,讓朝廷直接管轄的。”
楊士奇見朱棣如此表態了,心也就放下了。
拱拱手道:“殿下英明。”
......
倭國京都大覺寺。
一身黑袍的後龜山正坐在蒲團上閉目打坐。
一位穿戴整齊,留著地中海月代頭的中年人輕輕地走到後龜山身旁,畢恭畢敬地說道:“陛下,您真的打算跟明國合作嗎?”
這個中年人是後龜山當天皇很親近的公卿,名叫阿野實為。
後龜山退位後,他依舊跟隨在其身邊侍奉。
後龜山聽到阿野實為的話,緩緩睜開眼睛。
“當然打算跟他們合作。”
“足利義滿和後小鬆真是欺人太甚。”
“為了我們南朝的榮譽,我必須跟他們戰鬥。”
後龜山淡然地說道。
“可跟明國合作,最後還要向明國稱臣納貢。”
“這會受人唾棄的。”
阿野實為不願意向大明稱臣納貢。
“阿野,你還是太年輕了。”
“明國地大物博,他們皇帝向來好大喜功,非常喜歡麵子。”
“我們每年隻需要派些人,給他們送一些不值錢的東西。”
“他們的皇帝就會反過來贈送我們大量的金銀珠寶。”
“這個買賣還是很劃算的。”
“不然,你看南洋那些小國距離明國千裏,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地堅持給明國朝貢?”
“他們為的就是獲得明國更加豐厚的迴報。”
後龜山笑了一下。
“可光靠明國的那些賞賜,也不夠我們倭國的開銷呀。”
“我們恐怕還得像足利義滿那樣派人去明國搶才行。”
阿野實為還是想派倭寇去大明沿海地區劫掠。
“放心。”
“這一點我已經想好了。”
“隻要我成功打敗足利義滿,重登皇位。”
“一切都會照舊的。”
“不過我不會像足利義滿那麽蠢,派他弟弟去明國,讓明國抓到了把柄。”
“我會通過其他人招募一些真正的浪人,給他們武器和船隻,讓他們去明國劫掠。”
“這樣一來,我們既能拿到明國朝廷的賞賜,還能源源不斷地從明國百姓那裏搶來財物。”
後龜山已經打好了他的如意算盤,打算在大明身上一魚兩吃。
“還是陛下考慮的周到。”
阿野實為聽完後龜山的解釋後,臉上也露出了奸笑。
“好了,你快去準備吧。”
“隻要明國的使者迴來了,我們就立刻去吉野。”
“那裏就是我們反攻足利義滿的大本營。”
後龜山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