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全身心沉浸在自我感悟世界裏的陳十一,絲毫沒有察覺到周圍環境的變化。
他的思緒如脫韁的野馬,在對自我認知的廣袤草原上肆意馳騁,眼睛緊緊盯著前方的虛空,仿佛那裏正上演著他人生的一幕幕過往。
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不自覺地握緊,臉上的表情隨著內心的思索而不斷變化,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又微微舒展,完全沉浸在這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之中。
就在陳十一渾然不覺時,道長不知何時已悄然來到了偏房門口。
道長身著那件洗得有些發白卻依舊整潔的藍色道袍,衣袂在微風中輕輕飄動,宛如一位遺世獨立的仙人。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麵帶微笑,目光柔和地注視著陳十一,那眼神裏充滿了慈愛與欣慰,在看著一個即將破繭成蝶的孩子。
道長微微張了張嘴,似在喃喃自語著什麽,聲音低沉而又充滿了神秘的韻味:“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誌。” 這句話從他口中緩緩吐出,帶著歲月的滄桑與智慧的沉澱。
在古老的《易經》中,“澤無水,困” 描繪的是一種困境,水在澤下,澤中幹涸,象征著人們在生活中遭遇的艱難險阻。
然而,“君子以致命遂誌” 則強調了君子在困境中應有的態度,哪怕舍棄生命,也要堅守自己的誌向。
道長念叨著這句話,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陳十一,似乎在借這古老的智慧,感慨著陳十一此刻正經曆的內心掙紮與突破,又好似在為他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隨後,道長看向陳十一的眼神變得愈發迷離,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進入了一個常人無法窺探的世界。
若是能以另外一種超乎尋常的視角去觀察,便能發現道長之靈的視野正緩緩看向 “下方”。
那 “下方”,或許象征著塵世的紛繁複雜,是人們在生活中所麵臨的種種具體困境與瑣碎日常,是欲望、煩惱與痛苦交織的人間百態。
然而,奇妙的是,道長的靈卻在以一種近乎難以察覺的緩慢速度,向著 “上方” 移去。
那 “上方”,也許代表著超脫塵世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對更高層次智慧、對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是擺脫了世俗束縛後,靈魂所能抵達的自由之地。
在這個過程中,道長的口中又輕輕吐出一句話:“履霜,堅冰至。”
這句話同樣源自古老的智慧典籍,它提醒著人們,當踏上薄霜時,就要意識到堅冰即將來臨,要有遠見卓識,防患於未然。
在此刻,這句話或許暗示著道長在看到陳十一的成長與轉變時,心中對未來的一種預判,既看到了他當下突破困境的希望,也預見了未來可能麵臨的更多挑戰。
隨著這一番奇妙的精神之旅接近尾聲,道長的眼神逐漸恢複,重新變得如剛開始陳十一所看到的那般柔和。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陳十一身上,嘴角依舊掛著那抹淡淡的微笑,剛剛經曆的一切,都隻是一場隻屬於他自己的心靈密語,而此刻,他又重新迴到了這個現實世界,靜靜地守護著正在成長蛻變的陳十一 。
“孩子,跟我來,咱們去我的書房聊聊。”
道長的聲音溫和而充滿磁性,在這略顯靜謐的空間中輕輕流淌,帶著一種不容拒絕的親切感。
這聲音化作一道輕柔的風,瞬間打破了陳十一沉浸其中的沉思狀態。
陳十一猛地一震,從一場漫長而深邃的夢境中驟然蘇醒過來。
他的眼神先是有些迷茫,在短暫的混沌之後,迅速聚焦,這才發現不知何時,道長已然洗完了碗,此刻正身姿挺拔地站在偏房門口。
道長那身洗得發白卻依舊整潔的藍色道袍,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好的,道長。”
陳十一連忙應道,聲音中還帶著一絲因思緒被打斷而產生的倉促。
他一邊迴答,一邊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想要以最好的狀態迴應道長的邀約。
隨後,他站起身來,動作略顯急切,椅子與地麵摩擦發出一陣輕微的聲響。
道長聞言,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溫暖而和煦。
他輕輕點了點頭,這一簡單的動作,蘊含著深意,似是對陳十一迴應的認可,又像是在傳遞著一種鼓勵。
緊接著,道長轉過身,邁著沉穩而從容的步伐,朝著前方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又一絲不苟,無形中體現出歲月的長度,又在引領著陳十一走向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
此刻,陳十一也趕忙跟了上去。
他快步走向門口,腳步匆匆,卻又不失穩重。
不多時,他便走出了偏房的門口。
一出門口,微弱的光線毫無保留地灑在他身上,他抬眼望去,看到道長正朝著先前他不知道功用的另外一處偏房走去。
那處偏房在這陰沉沉的天色下,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或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智慧。
陳十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好奇,腳步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滿心期待著即將在那間書房裏展開的對話 。
‘原來那裏就是道長的書房呀。’
陳十一心中暗自驚歎,目光緊緊追隨著道長前行的背影,那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
他微微張了張嘴,情不自禁地輕聲呢喃出這句話,聲音雖輕,卻在這略顯寂靜的氛圍中清晰可聞。
言罷,他腳下步伐陡然加快,生怕錯過什麽珍貴的契機,急切地跟上老者沉穩的腳步。
在路過中間那相連著的房子時,陳十一的目光不經意間掃向木製的窗戶。
出於本能的好奇,他微微側過身,眼睛湊近窗戶,透過那略顯斑駁的窗欞向屋內望去。
隻見屋內光線略顯昏暗,得益於陰天的自然光,他還是能看清裏麵的景象。
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擺放整齊的床鋪,床單被折疊得方方正正,猶如一塊塊平整的豆腐,邊角都透著一股利落勁兒。
床邊還擺放著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一切都井然有序,散發著一種質樸而整潔的氣息,讓陳十一對這道觀中的生活細節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不多時,兩人便來到了這處神秘的書房。
書房的門朝著道場的方向,是一扇古樸的木門。
歲月在這扇門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痕跡,木門的表麵有著不規則的木紋,像是大自然精心繪製的獨特畫卷,又像是記錄著時光流轉的古老密碼。
道長走上前,伸出那隻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手掌輕輕搭在木門的門把上,微微用力,將木門往裏一推。
伴隨著 “吱呀” 一聲悠長而沉悶的聲響,仿佛是歲月塵封的記憶被緩緩開啟,木門緩緩打開,一股陳舊而又帶著書香氣息的味道撲麵而來。
接著,道長迴過身來,臉上帶著和藹的微笑,對著陳十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微微側身,示意陳十一先進去。
那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待,像是在說:“孩子,這裏麵有你渴望探尋的答案。”
陳十一敏銳地捕捉到了道長眼神與手勢中蘊含的深意,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期待與緊張。
他微微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激動的心情,隨後抬腳向前,穩步走進了這間充滿神秘氣息的書房。
雖說此時正值陰天,蒼穹之上厚重的雲層猶如一塊巨大的灰色幕布,將陽光嚴嚴實實地遮擋在外,但屋內卻並不顯得昏暗。
原來,這書房巧妙地設計了兩扇雙開的窗戶,為室內引入了充足的光線。
一扇窗戶正位於陳十一的前方,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
透過那扇明亮的窗戶,一幅寧靜而秀美的畫麵映入眼簾,隻見窗外是這座道觀後方的小山。
山上植被鬱鬱蔥蔥,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低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即便在這陰天的籠罩下,山林依然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生機與活力,讓人心生向往。
另一扇窗戶則位於右側,陳十一的視線緩緩移向那裏。當目光觸及那扇窗戶時,他瞬間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從這裏望去,恰好是溪水潺潺流出的那一側,溪水沿著山勢蜿蜒而下,清澈的水流在石頭間跳躍穿梭,發出悅耳的聲響。
不僅如此,窗戶同樣對著側邊的山體,山體上的岩石紋理清晰可見,與流淌的溪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
而那潺潺的溪流聲,也正演奏著一曲舒緩而動聽的樂章,悠悠地傳入陳十一的耳中,讓他的內心也隨之漸漸平靜下來。
陳十一環顧四周,發現整個房間的麵積並不是特別大,然而,相較於他們吃飯的偏房,這裏卻要稍顯寬敞一些。
在沒有窗戶的一側,也就是陳十一的左側牆邊,矗立著一排高大的書櫃。
這些書櫃古色古香,散發著一種陳舊而又迷人的氣息,默默訴說著它們所承載的無數知識與故事。
陳十一的目光落在書櫃上,隻見裏麵堆疊著整齊的書籍,書籍的種類繁多,有泛黃的古籍經典,背封麵上的文字在訴說著千年的智慧;也有一些現代的書籍,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內涵,為這個古樸的書房增添了一絲時代的氣息。
書房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矮矮的桌子。
桌子上,幾樣物品整整齊齊地放置著。有紙筆,紙張潔白如雪,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在等待著有人用它們來書寫下新的篇章;
還有一個香爐,香爐造型古樸典雅,爐身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為整個書房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將塵世的喧囂隔絕在外。
在桌子的相對兩側,各擺放著一條沙發,沙發的款式簡約而大方,材質柔軟舒適。
每條沙發差不多可以容納三四個人就座,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交流與思考的空間。
而在進門的兩旁,靠牆擺放著一些櫃子。
這些櫃子高度約到陳十一的頸部,櫃子的表麵光滑平整,與整個書房的風格相得益彰。
櫃子裏放置著不少東西,有一些是與道教相關的法器,它們靜靜地陳列在那裏,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還有一些可能是道長日常的用品,擺放得井井有條。
盡管屋內放置了如此多的物品,但由於合理的布局與巧妙的設計,整個房子並不顯得擁擠,反而給人一種溫馨而有序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 。
“快去坐著。”
道長那溫和而帶著幾分關切的聲音,如同一股暖流,從陳十一身側輕輕流淌而來。
這聲音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陳十一原本因踏入陌生書房而產生的些許拘謹,瞬間消散了不少。
“好的道長。”
陳十一連忙應道,聲音中帶著恭敬。
他微微頷首,以示對道長的迴應,隨後抬腳向前走去。
在選擇座位時,他的目光在兩側沙發間來迴掃視了一番,稍作思忖後,選擇了位於右側的沙發。
他心中暗自想著,左側的位置視野極佳,從那裏一眼望去,便能將外界那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盡收眼底。
在他看來,道長理應坐在那個視野絕佳的位置,畢竟道長對這道觀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著深厚的情感與獨到的見解,坐在左側,更能契合道長的心境,也能讓他更好地欣賞這熟悉的景致。
出於這樣的考慮,陳十一便貼心地把左側留給了道長。
隨後,陳十一穩穩地坐在了右側沙發上。
剛一落座,他便下意識地調整了一下坐姿,讓自己坐得更加舒適。
此刻,雖然從這個角度無法直接看到那迷人的山水風光,但卻開啟了另一番獨特的視野。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道長的書櫃上,那一排高大的書櫃猶如一座知識的寶庫,散發著神秘而誘人的氣息。
陳十一定睛望去,盡管無法看得十分仔細,難以辨認出裏麵到底擺放著哪些具體的書籍,但僅從書籍的外表,便能感受到歲月的厚重痕跡。
許多書的封殼都顯得頗為老舊,紙張泛黃,邊角處微微卷起,像是被無數次翻閱過。
有些封麵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無聲訴說著它們曆經的漫長歲月與無數次的閱讀故事。
不僅如此,陳十一還在右側的位置驚喜地發現了一些竹簡。
這些竹簡整齊地排列在書櫃的一格之中,散發著古樸的氣息,上麵模糊不清的文字在向他召喚,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渴望,很想站起身來,走近書櫃,細細翻閱這些承載著古老智慧的書籍與竹簡,探尋其中隱藏的奧秘。
然而,理智告訴他,這裏畢竟是道長的書房,這些書籍與竹簡都是道長的心愛之物,貿然翻動實在不妥。
於是,陳十一強忍著內心的好奇,靜靜地坐在沙發上,隻是用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打量著那些書籍與竹簡,心中滿是對知識的向往與對道長的尊重 。
他的思緒如脫韁的野馬,在對自我認知的廣袤草原上肆意馳騁,眼睛緊緊盯著前方的虛空,仿佛那裏正上演著他人生的一幕幕過往。
他的身體微微前傾,雙手不自覺地握緊,臉上的表情隨著內心的思索而不斷變化,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又微微舒展,完全沉浸在這場與自我的深度對話之中。
就在陳十一渾然不覺時,道長不知何時已悄然來到了偏房門口。
道長身著那件洗得有些發白卻依舊整潔的藍色道袍,衣袂在微風中輕輕飄動,宛如一位遺世獨立的仙人。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麵帶微笑,目光柔和地注視著陳十一,那眼神裏充滿了慈愛與欣慰,在看著一個即將破繭成蝶的孩子。
道長微微張了張嘴,似在喃喃自語著什麽,聲音低沉而又充滿了神秘的韻味:“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誌。” 這句話從他口中緩緩吐出,帶著歲月的滄桑與智慧的沉澱。
在古老的《易經》中,“澤無水,困” 描繪的是一種困境,水在澤下,澤中幹涸,象征著人們在生活中遭遇的艱難險阻。
然而,“君子以致命遂誌” 則強調了君子在困境中應有的態度,哪怕舍棄生命,也要堅守自己的誌向。
道長念叨著這句話,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陳十一,似乎在借這古老的智慧,感慨著陳十一此刻正經曆的內心掙紮與突破,又好似在為他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隨後,道長看向陳十一的眼神變得愈發迷離,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進入了一個常人無法窺探的世界。
若是能以另外一種超乎尋常的視角去觀察,便能發現道長之靈的視野正緩緩看向 “下方”。
那 “下方”,或許象征著塵世的紛繁複雜,是人們在生活中所麵臨的種種具體困境與瑣碎日常,是欲望、煩惱與痛苦交織的人間百態。
然而,奇妙的是,道長的靈卻在以一種近乎難以察覺的緩慢速度,向著 “上方” 移去。
那 “上方”,也許代表著超脫塵世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對更高層次智慧、對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是擺脫了世俗束縛後,靈魂所能抵達的自由之地。
在這個過程中,道長的口中又輕輕吐出一句話:“履霜,堅冰至。”
這句話同樣源自古老的智慧典籍,它提醒著人們,當踏上薄霜時,就要意識到堅冰即將來臨,要有遠見卓識,防患於未然。
在此刻,這句話或許暗示著道長在看到陳十一的成長與轉變時,心中對未來的一種預判,既看到了他當下突破困境的希望,也預見了未來可能麵臨的更多挑戰。
隨著這一番奇妙的精神之旅接近尾聲,道長的眼神逐漸恢複,重新變得如剛開始陳十一所看到的那般柔和。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陳十一身上,嘴角依舊掛著那抹淡淡的微笑,剛剛經曆的一切,都隻是一場隻屬於他自己的心靈密語,而此刻,他又重新迴到了這個現實世界,靜靜地守護著正在成長蛻變的陳十一 。
“孩子,跟我來,咱們去我的書房聊聊。”
道長的聲音溫和而充滿磁性,在這略顯靜謐的空間中輕輕流淌,帶著一種不容拒絕的親切感。
這聲音化作一道輕柔的風,瞬間打破了陳十一沉浸其中的沉思狀態。
陳十一猛地一震,從一場漫長而深邃的夢境中驟然蘇醒過來。
他的眼神先是有些迷茫,在短暫的混沌之後,迅速聚焦,這才發現不知何時,道長已然洗完了碗,此刻正身姿挺拔地站在偏房門口。
道長那身洗得發白卻依舊整潔的藍色道袍,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好的,道長。”
陳十一連忙應道,聲音中還帶著一絲因思緒被打斷而產生的倉促。
他一邊迴答,一邊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想要以最好的狀態迴應道長的邀約。
隨後,他站起身來,動作略顯急切,椅子與地麵摩擦發出一陣輕微的聲響。
道長聞言,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溫暖而和煦。
他輕輕點了點頭,這一簡單的動作,蘊含著深意,似是對陳十一迴應的認可,又像是在傳遞著一種鼓勵。
緊接著,道長轉過身,邁著沉穩而從容的步伐,朝著前方走去。
他的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又一絲不苟,無形中體現出歲月的長度,又在引領著陳十一走向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
此刻,陳十一也趕忙跟了上去。
他快步走向門口,腳步匆匆,卻又不失穩重。
不多時,他便走出了偏房的門口。
一出門口,微弱的光線毫無保留地灑在他身上,他抬眼望去,看到道長正朝著先前他不知道功用的另外一處偏房走去。
那處偏房在這陰沉沉的天色下,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或許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智慧。
陳十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好奇,腳步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滿心期待著即將在那間書房裏展開的對話 。
‘原來那裏就是道長的書房呀。’
陳十一心中暗自驚歎,目光緊緊追隨著道長前行的背影,那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
他微微張了張嘴,情不自禁地輕聲呢喃出這句話,聲音雖輕,卻在這略顯寂靜的氛圍中清晰可聞。
言罷,他腳下步伐陡然加快,生怕錯過什麽珍貴的契機,急切地跟上老者沉穩的腳步。
在路過中間那相連著的房子時,陳十一的目光不經意間掃向木製的窗戶。
出於本能的好奇,他微微側過身,眼睛湊近窗戶,透過那略顯斑駁的窗欞向屋內望去。
隻見屋內光線略顯昏暗,得益於陰天的自然光,他還是能看清裏麵的景象。
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擺放整齊的床鋪,床單被折疊得方方正正,猶如一塊塊平整的豆腐,邊角都透著一股利落勁兒。
床邊還擺放著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一切都井然有序,散發著一種質樸而整潔的氣息,讓陳十一對這道觀中的生活細節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不多時,兩人便來到了這處神秘的書房。
書房的門朝著道場的方向,是一扇古樸的木門。
歲月在這扇門上留下了深深淺淺的痕跡,木門的表麵有著不規則的木紋,像是大自然精心繪製的獨特畫卷,又像是記錄著時光流轉的古老密碼。
道長走上前,伸出那隻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手掌輕輕搭在木門的門把上,微微用力,將木門往裏一推。
伴隨著 “吱呀” 一聲悠長而沉悶的聲響,仿佛是歲月塵封的記憶被緩緩開啟,木門緩緩打開,一股陳舊而又帶著書香氣息的味道撲麵而來。
接著,道長迴過身來,臉上帶著和藹的微笑,對著陳十一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微微側身,示意陳十一先進去。
那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待,像是在說:“孩子,這裏麵有你渴望探尋的答案。”
陳十一敏銳地捕捉到了道長眼神與手勢中蘊含的深意,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期待與緊張。
他微微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略顯激動的心情,隨後抬腳向前,穩步走進了這間充滿神秘氣息的書房。
雖說此時正值陰天,蒼穹之上厚重的雲層猶如一塊巨大的灰色幕布,將陽光嚴嚴實實地遮擋在外,但屋內卻並不顯得昏暗。
原來,這書房巧妙地設計了兩扇雙開的窗戶,為室內引入了充足的光線。
一扇窗戶正位於陳十一的前方,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
透過那扇明亮的窗戶,一幅寧靜而秀美的畫麵映入眼簾,隻見窗外是這座道觀後方的小山。
山上植被鬱鬱蔥蔥,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低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即便在這陰天的籠罩下,山林依然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生機與活力,讓人心生向往。
另一扇窗戶則位於右側,陳十一的視線緩緩移向那裏。當目光觸及那扇窗戶時,他瞬間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從這裏望去,恰好是溪水潺潺流出的那一側,溪水沿著山勢蜿蜒而下,清澈的水流在石頭間跳躍穿梭,發出悅耳的聲響。
不僅如此,窗戶同樣對著側邊的山體,山體上的岩石紋理清晰可見,與流淌的溪水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
而那潺潺的溪流聲,也正演奏著一曲舒緩而動聽的樂章,悠悠地傳入陳十一的耳中,讓他的內心也隨之漸漸平靜下來。
陳十一環顧四周,發現整個房間的麵積並不是特別大,然而,相較於他們吃飯的偏房,這裏卻要稍顯寬敞一些。
在沒有窗戶的一側,也就是陳十一的左側牆邊,矗立著一排高大的書櫃。
這些書櫃古色古香,散發著一種陳舊而又迷人的氣息,默默訴說著它們所承載的無數知識與故事。
陳十一的目光落在書櫃上,隻見裏麵堆疊著整齊的書籍,書籍的種類繁多,有泛黃的古籍經典,背封麵上的文字在訴說著千年的智慧;也有一些現代的書籍,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內涵,為這個古樸的書房增添了一絲時代的氣息。
書房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矮矮的桌子。
桌子上,幾樣物品整整齊齊地放置著。有紙筆,紙張潔白如雪,散發著淡淡的墨香,在等待著有人用它們來書寫下新的篇章;
還有一個香爐,香爐造型古樸典雅,爐身雕刻著精美的圖案,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為整個書房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將塵世的喧囂隔絕在外。
在桌子的相對兩側,各擺放著一條沙發,沙發的款式簡約而大方,材質柔軟舒適。
每條沙發差不多可以容納三四個人就座,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交流與思考的空間。
而在進門的兩旁,靠牆擺放著一些櫃子。
這些櫃子高度約到陳十一的頸部,櫃子的表麵光滑平整,與整個書房的風格相得益彰。
櫃子裏放置著不少東西,有一些是與道教相關的法器,它們靜靜地陳列在那裏,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還有一些可能是道長日常的用品,擺放得井井有條。
盡管屋內放置了如此多的物品,但由於合理的布局與巧妙的設計,整個房子並不顯得擁擠,反而給人一種溫馨而有序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 。
“快去坐著。”
道長那溫和而帶著幾分關切的聲音,如同一股暖流,從陳十一身側輕輕流淌而來。
這聲音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陳十一原本因踏入陌生書房而產生的些許拘謹,瞬間消散了不少。
“好的道長。”
陳十一連忙應道,聲音中帶著恭敬。
他微微頷首,以示對道長的迴應,隨後抬腳向前走去。
在選擇座位時,他的目光在兩側沙發間來迴掃視了一番,稍作思忖後,選擇了位於右側的沙發。
他心中暗自想著,左側的位置視野極佳,從那裏一眼望去,便能將外界那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盡收眼底。
在他看來,道長理應坐在那個視野絕佳的位置,畢竟道長對這道觀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著深厚的情感與獨到的見解,坐在左側,更能契合道長的心境,也能讓他更好地欣賞這熟悉的景致。
出於這樣的考慮,陳十一便貼心地把左側留給了道長。
隨後,陳十一穩穩地坐在了右側沙發上。
剛一落座,他便下意識地調整了一下坐姿,讓自己坐得更加舒適。
此刻,雖然從這個角度無法直接看到那迷人的山水風光,但卻開啟了另一番獨特的視野。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道長的書櫃上,那一排高大的書櫃猶如一座知識的寶庫,散發著神秘而誘人的氣息。
陳十一定睛望去,盡管無法看得十分仔細,難以辨認出裏麵到底擺放著哪些具體的書籍,但僅從書籍的外表,便能感受到歲月的厚重痕跡。
許多書的封殼都顯得頗為老舊,紙張泛黃,邊角處微微卷起,像是被無數次翻閱過。
有些封麵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無聲訴說著它們曆經的漫長歲月與無數次的閱讀故事。
不僅如此,陳十一還在右側的位置驚喜地發現了一些竹簡。
這些竹簡整齊地排列在書櫃的一格之中,散發著古樸的氣息,上麵模糊不清的文字在向他召喚,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渴望,很想站起身來,走近書櫃,細細翻閱這些承載著古老智慧的書籍與竹簡,探尋其中隱藏的奧秘。
然而,理智告訴他,這裏畢竟是道長的書房,這些書籍與竹簡都是道長的心愛之物,貿然翻動實在不妥。
於是,陳十一強忍著內心的好奇,靜靜地坐在沙發上,隻是用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打量著那些書籍與竹簡,心中滿是對知識的向往與對道長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