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授課(其三)
開局怒噴扶蘇,這個皇帝我來當! 作者:給錢就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胖子愣了一下,沒有聽懂嬴野想要表達的意思,他怔神的愣在那裏,而後看著嬴野說道:“殿下....這是何意?”
“從兩年前殿下的實用學說傳出來的時候開始,學生就在研究您的實用學說了。”
他稍微謙虛了一下,鞠了個躬,謙遜的說道:“殿下若是覺著學生沒有研究透徹,還請殿下指教一二。”
孫胖子的神情明顯是不服氣的,畢竟在他看來,他研究了兩年當初殿下傳出來的幾句話,即便是沒有將實用學說研究透徹,可卻也依舊是將實用學說研究出來了個八九分吧。
這怎麽能說自己沒研究懂呢?
這簡直是汙蔑。
甚至孫胖子的心裏還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比如殿下不過是實用學說的創始人而已,他懂什麽實用學說?不過是在這嘴硬罷了。
不過是一個十四五歲的郎君而已,尚且還沒有加冠,自己何必跟他計較呢?
孫胖子像是阿q一樣在安慰著自己,越是安慰,也越是放鬆。
一旁的成平聽了嬴野的話之後倒是低著頭仔細的思考著這個事情,難道真的不是殿下遺漏、或者說隱藏了什麽?而是他們都沒有研究明白這實用學說麽?
李斯、王綰、孔安、墨矩等鹹陽學宮的博士們都在思索著這個事情。
王綰看著李斯皺著眉問道:“雖然我並不想這麽說,但當世之中,論才學博論,你李斯說自己是第二,除卻殿下之外大概是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的。”
“你覺著殿下說的是什麽意思?”
李斯的神色倒是較為平和,他其實從一開始就在思考這個事情,因為他覺著依照自己對嬴野的了解,嬴野不可能將這麽一個巨大的陷阱漏洞留在這裏不去填充。
那麽.....就要從問題中去找答案了。
片刻後,他的眼睛猛的一亮,他似乎明白了什麽一樣,而後長歎一聲。
“王相,您方才誇耀我的時候將殿下剔除出去當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啊,若非如此,此時的李某恐怕是要羞愧的不敢以這張老臉站在這裏了。”
他指了指遠處的嬴野說道:“王相,您仔細的想一想。”
“實用學說的幾個核心以及維係點,以及其餘學說所教化的“道德之說”,您便明白殿下到底是什麽意思了。”
王綰聽著李斯這打著太極的問題不由得有些惱火,他要是能想得出來,剛才還會昧著良心誇讚李斯?
李斯這個狗東西當真是令人惱火。
此時的他和昨日的扶蘇大概是有一樣的心情....
謎語人滾出鹹陽城!
而台上的嬴野則是已經開始講述自己的“答案”了,他看著眾人說道:“道德之說,教化之理是為了什麽?本就是為了讓人向“善”。”
“這一點諸位是否認同?”
嬴野看著眾人默不作聲,便繼續說道:“儒家的道德觀是“仁”,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善”,教導人們要做一個“好人”,這是人們最樸素的道德觀念。”
“而道家的呢?”
“道家看似是教導人要做一個“靈魂自由”的人,做一個“無為順應”的人,但其實他們深處的含義也是教導人們向善。”
“否則為何不是“身心的自由,而是“追求精神自由”呢?莊子之所以強調人們應該追求“精神自由”,正是因為道家的“無為之說”強調話不言盡、無為之理啊。”
“因為無為,所以他們強調的是不去教化天下百姓,百姓們自然而然會去教化自己。”
“可卻又擔心真的不教化、真的無為的話,會令人去做“惡事”,所以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強調萬事萬物都有其另外的一麵。”
“這是告訴人們什麽呢?這是告訴人們遇到了禍事不要放縱自己的惡念,去做壞事;遇到了好事不要囂張得意,不要放縱自己的惡念去做壞事,老子之言便是告訴我們人要克製住自己的惡念啊。”
“而莊子呢?莊子較為老子講述的更為含蓄一些,他說人們應當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獨立自主的人格,在精神的世界裏你無法傷害到任何的人,這同樣是教授人們要向善。”
“墨家呢?墨家的就更加簡單了,墨家所追求的核心思想不就是“兼愛非攻”麽?何為兼愛呢?兼愛便是同時愛不同的人和事物、愛天地中存在的一切。這便是兼愛。”
“這不同樣是教導人們向善麽?”
嬴野站在那裏,聲音平淡而又帶著些許的“神性”,仿佛站在這裏傳道的不是一位一國之儲君,而是一位天生的聖賢一樣。
“非攻與兼愛是一定要一起出現的,正是因為兼愛,所以倡導不要發動非正義的戰爭,因為如果你愛這天下存在的萬物,怎麽會去破壞他們呢?”
“法家看似是要威懾天下,是不近人情的,可法家所強調的律令大多數不都是為了維護天地之間所存在的秩序麽?維護這秩序的道理,不就是教導人們要向善麽?”
“天底下所有的聖賢道理、所謂的道德觀念,其實匯聚在一起,都可以說,他們是在教導人們要向善、壓製自己內心的惡欲,而釋放自己心中的善欲。”
“這便是他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道德觀念了。”
“那麽實用學呢?”
“實用學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講述的是人們應該根據實證,求索真知、不要誇大什麽事情,要根據事實表現去做。”
“這看似是冰冷無情的道理,但內核同樣是教導人們向善的。”
“為何?”
“因為他的本質是....“不要違背事實而去欺騙”,這對應的道德觀念則是“誠實”。”
“而海納百川、拿來主義呢?”
“什麽事物、什麽樣子的心胸才可以海納百川、拿來主義呢?”
“大海才可以這般做到,而我們通常說一個人的心胸寬廣,便說他的心胸如同大海一般。”
“這是告訴我們,人要心胸寬廣、不要狹隘啊。”
“從兩年前殿下的實用學說傳出來的時候開始,學生就在研究您的實用學說了。”
他稍微謙虛了一下,鞠了個躬,謙遜的說道:“殿下若是覺著學生沒有研究透徹,還請殿下指教一二。”
孫胖子的神情明顯是不服氣的,畢竟在他看來,他研究了兩年當初殿下傳出來的幾句話,即便是沒有將實用學說研究透徹,可卻也依舊是將實用學說研究出來了個八九分吧。
這怎麽能說自己沒研究懂呢?
這簡直是汙蔑。
甚至孫胖子的心裏還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比如殿下不過是實用學說的創始人而已,他懂什麽實用學說?不過是在這嘴硬罷了。
不過是一個十四五歲的郎君而已,尚且還沒有加冠,自己何必跟他計較呢?
孫胖子像是阿q一樣在安慰著自己,越是安慰,也越是放鬆。
一旁的成平聽了嬴野的話之後倒是低著頭仔細的思考著這個事情,難道真的不是殿下遺漏、或者說隱藏了什麽?而是他們都沒有研究明白這實用學說麽?
李斯、王綰、孔安、墨矩等鹹陽學宮的博士們都在思索著這個事情。
王綰看著李斯皺著眉問道:“雖然我並不想這麽說,但當世之中,論才學博論,你李斯說自己是第二,除卻殿下之外大概是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的。”
“你覺著殿下說的是什麽意思?”
李斯的神色倒是較為平和,他其實從一開始就在思考這個事情,因為他覺著依照自己對嬴野的了解,嬴野不可能將這麽一個巨大的陷阱漏洞留在這裏不去填充。
那麽.....就要從問題中去找答案了。
片刻後,他的眼睛猛的一亮,他似乎明白了什麽一樣,而後長歎一聲。
“王相,您方才誇耀我的時候將殿下剔除出去當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啊,若非如此,此時的李某恐怕是要羞愧的不敢以這張老臉站在這裏了。”
他指了指遠處的嬴野說道:“王相,您仔細的想一想。”
“實用學說的幾個核心以及維係點,以及其餘學說所教化的“道德之說”,您便明白殿下到底是什麽意思了。”
王綰聽著李斯這打著太極的問題不由得有些惱火,他要是能想得出來,剛才還會昧著良心誇讚李斯?
李斯這個狗東西當真是令人惱火。
此時的他和昨日的扶蘇大概是有一樣的心情....
謎語人滾出鹹陽城!
而台上的嬴野則是已經開始講述自己的“答案”了,他看著眾人說道:“道德之說,教化之理是為了什麽?本就是為了讓人向“善”。”
“這一點諸位是否認同?”
嬴野看著眾人默不作聲,便繼續說道:“儒家的道德觀是“仁”,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善”,教導人們要做一個“好人”,這是人們最樸素的道德觀念。”
“而道家的呢?”
“道家看似是教導人要做一個“靈魂自由”的人,做一個“無為順應”的人,但其實他們深處的含義也是教導人們向善。”
“否則為何不是“身心的自由,而是“追求精神自由”呢?莊子之所以強調人們應該追求“精神自由”,正是因為道家的“無為之說”強調話不言盡、無為之理啊。”
“因為無為,所以他們強調的是不去教化天下百姓,百姓們自然而然會去教化自己。”
“可卻又擔心真的不教化、真的無為的話,會令人去做“惡事”,所以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強調萬事萬物都有其另外的一麵。”
“這是告訴人們什麽呢?這是告訴人們遇到了禍事不要放縱自己的惡念,去做壞事;遇到了好事不要囂張得意,不要放縱自己的惡念去做壞事,老子之言便是告訴我們人要克製住自己的惡念啊。”
“而莊子呢?莊子較為老子講述的更為含蓄一些,他說人們應當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獨立自主的人格,在精神的世界裏你無法傷害到任何的人,這同樣是教授人們要向善。”
“墨家呢?墨家的就更加簡單了,墨家所追求的核心思想不就是“兼愛非攻”麽?何為兼愛呢?兼愛便是同時愛不同的人和事物、愛天地中存在的一切。這便是兼愛。”
“這不同樣是教導人們向善麽?”
嬴野站在那裏,聲音平淡而又帶著些許的“神性”,仿佛站在這裏傳道的不是一位一國之儲君,而是一位天生的聖賢一樣。
“非攻與兼愛是一定要一起出現的,正是因為兼愛,所以倡導不要發動非正義的戰爭,因為如果你愛這天下存在的萬物,怎麽會去破壞他們呢?”
“法家看似是要威懾天下,是不近人情的,可法家所強調的律令大多數不都是為了維護天地之間所存在的秩序麽?維護這秩序的道理,不就是教導人們要向善麽?”
“天底下所有的聖賢道理、所謂的道德觀念,其實匯聚在一起,都可以說,他們是在教導人們要向善、壓製自己內心的惡欲,而釋放自己心中的善欲。”
“這便是他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道德觀念了。”
“那麽實用學呢?”
“實用學中,實事求是的思想講述的是人們應該根據實證,求索真知、不要誇大什麽事情,要根據事實表現去做。”
“這看似是冰冷無情的道理,但內核同樣是教導人們向善的。”
“為何?”
“因為他的本質是....“不要違背事實而去欺騙”,這對應的道德觀念則是“誠實”。”
“而海納百川、拿來主義呢?”
“什麽事物、什麽樣子的心胸才可以海納百川、拿來主義呢?”
“大海才可以這般做到,而我們通常說一個人的心胸寬廣,便說他的心胸如同大海一般。”
“這是告訴我們,人要心胸寬廣、不要狹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