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一統東北
上文書中說到張飛將中軍大帳遷到了木樺林,以督三軍。此時天氣極寒,朝廷的冬裝未曾送到,桓侯下令各軍屯紮,以待冬衣的到來。
孝懷皇帝興複六年冬月,桓侯張飛終於等到了朝廷運送來的糧食各衣,他立刻下令分發到各軍各營,由於北方極寒,桓侯下令按軍不動,以待來春。
此時大漢雖然在北方用兵,但江南各地都有很大的發展。南中、交州、瀾滄、安南以及占城都在認可大漢的統治,由蜀律升為大漢律令的法律深入民心。統一了全國,消除了常年你攻我伐的狀態,使廣大民眾避免了兵禍,因此農業複蘇起來了。
由於民屯和軍隊都加入了屯田,使糧食作物得到了豐收,充實了國家的糧倉,廣大黎民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官府承認新開岀的荒地和順河道的農田永遠屬於開墾人所有,並減免了兩年的稅收。這樣就調動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全國的耕地麵積增加了近百萬畝,人口也增長到了4500萬。為北方的戰事提供了足夠的兵員。朝廷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廣大黎民百姓能得到了較好的生息休養。
由於統一了貨幣和改良了商業的管理製度,解決了貨幣混亂的問題,實行了金觸機構的統一,基本上解決了由於三國時期貨幣各自為政而造成的通貨膨脹的危機,使商貿趨於了一統。
而法律和治理的實施中,大幅度的推行了公正性和嚴格的執行力,做到了“賞罰必信”和法不分貴賤的原則,淘汰了先秦以來“法不加尊”的陋習,基本上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狀況。並廢除了一些慘無人道的刑法。
在戶籍與土地的登記方麵上,法律規定各地方上須一年一次的人口登記和當年土地的新開墾的數目,盡量減少了隱藏和謊報的情況。在賦稅上保障了一定的公正公平度。
在三分時期,昭烈皇帝就打著“匡扶漢室”為口號,通過祭祀,用詔書等形式來證實自己的的合法性,一統三國之後,隨著政局的逐步穩定,頒布的大漢法律深入民心,確定了政權的神授性。
在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禮義的教育方麵上,在天下十八州以各府、各郡、各縣成立了太學,把文化推到基層,從基層上就讓有識之士知道漢統的正統性與和法性,推行了舉賢任能的製度,並草創了科舉考試製度,使唯才是舉普及到民間。
當時曹操在軍事方麵推行士家製度,就是將士兵們的家屬集中在一塊,讓他們世代繼續當兵,雖然有一定的強製理念,但是通過土地的分配和徭役的減免,保障了士兵們的基本權利。
蜀漢政府卻推行了“以攻代守”的策略,桓侯與諸葛亮、龐士元、賈文和、陳長文的意見統一。以攻為守的策略通過軍事上的勝利來取得了內部的支持,從而避免了坐以待斃的狀況發生。一統天下之後,綜合了魏、蜀、吳三國的治理方針,推出了一係列的統治方案,讓法律法規深入了普通百姓之中。
通過鎮撫結合,一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登記,確保了兵源和稅收,減少了地方又出現割據的狀態。
在輿論方麵上,讓地方的官吏帶頭掀起了示範作用,在民間掀起了“勸課農桑,百姓富實”的理念。通過地方官吏的實踐來增強了政策的說服力。
但是天幹水旱的狀況並不是一致的,全國名地有雨水調勻大豐收的地區,當時也有的地方就出現了幹旱、水澇以及一些天災的情況,當地方官吏上報到了中央機構時,政府一麵發動了賑災和救濟,並派人員到該地核實情況,及時的開倉放糧,減免稅收,保障了基本的民生問題。
由於新建立的大漢政策深入了民心,廣大黎民百姓都支持新政策的施行,保障了兵員的征召,商貿的流通情況得到進一步的普及。桓侯先就在一些地方,比如早年就在荊襄推行了興建醫療,擴展通道、架建橋梁等一係列惠民政策,在全國統一後更是大幅度、全方麵的施行。
這樣大漢在各方麵都提升了一定的層次。隨著大漢的絲織品,茶葉,冶鐵,瓷器,和新兵器的流通,從而證明了大漢的崛起,許許多多的部落,地區都承認了新興起的大漢,並與大漢先後建立了處交關係,此時的大漢在繁榮昌盛上,比“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閑言少敘。花開花落,轉眼又是興複七年三月,此時正是冰雪融化、繁花似錦的春天。北方的溫度也悄悄的迴升。嚴寒已然過去了,桓侯召集眾將,開始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計劃。
而遠在長安的夏侯涓與張靈、張珊除以煉製通常的那幾種丹藥之外,她們又找到一種奇特的丹方,而在多次進行試煉。這段時間裏她們又煉出少量的烈火丹、萬壽丹和玄幻丹。並且把改良後的小還丹和活血丹的丹方交與了太醫院,還指導一部分人習煉,後來這些煉丹的技術逐步的從官方普及到民間。
樊迎春的絲織繡莊更是大有起色!她召集了手藝精湛的繡娘,把蘇繡,湘繡和蜀繡推向了一個高峰,而官方政府也加以宣傳推廣,在她的帶動之下,各國各地的刺繡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典型的有廣繡和潮繡,在交州的首府番隅興起,主要代表作品為“百鳥朝鳳”圖案。
而在首都長安,官府也派遣官娘來繡莊當習,慢慢的就形成了京繡,又稱為宮繡,是皇家禦用的專門刺繡,圖案多為龍鳳、祥雲、牡丹等樣。以皇家的龍袍為代表。
在青州一帶也興起了一種刺繡,稱作魯繡。它的色彩對比鮮明,紋理疏朗清晰,構圖簡潔。多以山水、飛鳥,花草為主。其代表作為屏風、壁掛等。
而在豫州也出現了一種刺繡,稱為汴繡。它的圖案以花卉,山水,人物為主,代表作為“清明上河圖”等。
而揚州的臨海郡即今天的浙江溫州亦出現了一種刺繡,稱為甌繡,代表作品為後世的“金陵十二金釵圖”等。
在吳郡的錢塘地區也冒出了一種刺繡,稱為杭繡。也一度成為了宮廷貢品,它的針法常以金銀線繡出圖案為輪廊。代表作品為“百子圖”等作。
南中孟獲真心臣服於大漢,他為了朝見皇帝,多次到過成都、南京和長安,並帶迴一各種絲織繡品,南人也甚為欣賞,後來以它為基礎,在南中地區也冒出了一種刺繡,稱為“苗繡”。它的主要特點為針法豐富,色彩鮮豔。題材以自然萬物,神話傳說為篇幅。代表作品為手帕,背包等品。
而早年在荊州的江夏郡即今天的武漢地區就有一種刺繡,稱作漢繡,代表作品為“楚風係列”等品。
這十大刺繡的出現,表達了在季漢時期我國的絲織品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作為主要的商品流到了世界各地,成了漢政府治下商貿收入的一部分來源。
再說桓侯駐蹕於木樺林。調撥諸軍。四月初,趙雲傳迴捷報,龐德、周泰攻下了葦河寨,斬頭目蘇大千以及部眾三千餘人,現據守該寨,以候軍令。桓侯令他們去收取丹楓城。
張苞等攻下柵城之後,追著雅克蘇和蘇克沙到了青崗集。因天氣寒冷,遵中軍傳岀的號令,一直按兵不動。當翻過年進入三四月間天氣轉溫之後,立即對青崗集發起了進攻。當天雅克蘇與蘇克沙商議了一下,決定出城迎戰。
蘇克沙點起五千兵馬,出城來戰張苞。當時郭進揮舞手中的三股銅叉,直出陣來,大叫”誰敢出來一戰”?
蘇克沙部下小頭目沙裏雕舉把樸刀,衝出陣來與郭進交鋒,交馬不到三合,便被郭進一叉刺死,另外兩個頭目沙飛龍和沙飛虎見狀,立刻拍馬而出鏖戰郭進。
可是他倆也不是郭進的對手,三個交手二十餘合,郭進一叉將沙飛虎叉死於馬下。沙飛龍見了,立刻拔馬便逃。郭進縱馬追趕,當馬頭馬尾相距不到兩丈時,郭進舉叉用力地向沙飛龍擲去,當下正中後心。
沙飛龍跌下馬來,眼見不能活了。這時關平、關興見敵軍連死三將,立刻率兵搶城。雅克蘇見狀大驚,忙命城中弓弩手放箭阻攔。一時間箭如雨下,又令士兵們趕快拽起吊橋、關閉城門。關平、關興隻得勒馬迴陣。張苞隻得打著得勝鼓迴營去了。
這邊蘇克沙重新整頓殘兵,欲再與漢軍一搏。隻見他手持長刀,高唿:“今日便是戰死,也要拖幾個漢人墊背!”
然而漢軍士氣正盛,並不畏懼。郭進再次衝陣在前,如同虎入羊群。蘇克沙咬牙切齒,拍馬衝向郭進。兩人相交,刀叉相碰,火星四濺。關平、關興亦舞刀衝出陣來。直接向城門衝去,準備搶關。
蘇克沙心中暗叫不好,自知難以抵擋。他帶著親隨趕快迴城而去,卻不料二關混在他的部隊裏進了城,並在城門裏大殺起來,張苞見狀,立刻帶兵搶城。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混戰,漢軍已經攻進了城中。雅克蘇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忽忙帶人從北門逃出,向鶴棲方向逃去。於是漢軍遂占領了青崗集。張苞帶著眾將,向鹿鳴崗疾進。
而趙雲帶著眾將,亦攻下了丹楓鎮,冒頓收縮敗兵進入榆蔭寨。而此時冒充漢軍的挹婁勇士,卻屠殺了龜茲國的幾個鄉鎮,殘殺了數百居民。龜茲王聞報大怒,馬上派出使者向駐涼州的馬超和魏延交涉。
馬超、魏延還摸不著頭腦。這是這些挹婁人卻又竄入的鄯善,直接殺進了境內,屠了魯克沁鎮。鄯善王大怒,一邊派人追剿這支入侵鄯善的挹婁人,一邊派人把絲綢之路上的漢商全部抓了起來,沒收了全部財產,並嚴刑拷打他們。
馬超、魏延得知情況之後,立刻派岀軍中曹椽蘇丹、議郎李異出使二國,解釋漢軍一直遵守朝廷的法律,並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過界。但兩個國王都根本不相信,並嚴厲斥責了漢軍使者。
蘇丹和李異與他們爭辯,二王惱羞成怒,當下殺了這兩個使者以及隨從二百六十多人。
馬超和魏延一麵派使者上報朝廷。一麵親自騎兵四處尋查,終於在一個叫薩亞的地方截住了這些挹婁人,經過短時間的交鋒,除了少數被殺之外,多數的挹婁人被馬超擒獲。隻有幾個不該死的逃迴遼東去了。
馬超和魏延立刻向二國發起了交涉,龜茲王和鄯善王知道中了挹婁的以假亂真的反間計了,但由於麵子上的問題,他們也不願意向馬、魏二人認錯。並強勢地對馬超、魏延說“就是挹婁人幹的又怎樣?難道你們新建立的殘漢還能對我們動兵不成?你們真的以為你們個個都是班定遠嗎”?
麵對西域二國的強勢,馬、魏也沒有辦法,當下鬧了個不歡而散,他們隻得等朝廷的旨意下來再作計較。
孝懷皇帝得到了馬超等人的奏章,立刻召集文武群臣商議。由於有聲望的大將都隨桓侯出征,為張遼報仇去了。因為以廷尉張掖為首的一部分朝臣認為不必為這一點小事而與西域各國計較,以免影響到國與國的邦交。他們認為派使者出使二國,以外交的方式讓二國放迴被抓之人便可。
左右丞相也沒有說什麽。因為暫時派不出具有統帥資格的將領,而且不能兩線作戰。免得的勤保障不足。於是皇帝降旨,令秘書郎蘇文去和二國交涉。而來此時,作死的象雄首領鵬雕也派人在邊境上搗亂。
蘇文奉旨岀使二國,他們一行一百多人,帶著皇帝的旨意,持了大漢符節,岀了長安,一路向西而行。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了龜茲,拜見了國王。並遞交了國書。龜茲王白鑫見了蘇文,不由分說將他押去北海邊上。(又一個蘇武牧羊的故事)
有幾個從人費盡千辛萬苦逃迴了涼州,馬超得知情況的派兵將他們護送迴了長安。他們向孝懷皇帝哭訴了此行的經過。孝懷皇帝頓時大怒,也令人以八百裏加急將文書送到遼東,交與桓侯。
張飛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後,當下也是勃然大怒。他向使者問清楚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立刻召集眾將議事,司馬懿表示願意為朝廷分憂,出兵討伐西域。桓侯再三考慮之後,決定由他先行一步。
當下張飛傳下將令,令司馬懿父子調司隸軍馬五萬,益州兵馬五萬,荊州兵五萬,先去西域,會合馬超、魏延,合兵西征。並命他相機行事,不必稟奏。
一麵調兵派將,加緊攻打挹婁各地。且把司馬懿西征之事先擱下不說,單講挹婁的戰事。當細作將西域反亂的事告訴了唿和單於,單於大喜。這時南下遼東的秘密使者已經迴來,他們的確找到了高麗、百濟的遺老遺少,說明單於之事。
但這兩國的遺老遺少們卻無一點辦法!他們本就是苟延殘喘了,哪裏還有什麽餘眾可用?挹婁的使者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迴。
倒是新羅王新生得此情況後,他召集眾臣商議之後,決定派兵北上,助桓侯收取挹婁。於是新生派勿新瓊為帥,康署參讚軍機,以新潁為前隊,起十萬大軍助戰,幫助漢軍攻打挹婁。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
上文書中說到張飛將中軍大帳遷到了木樺林,以督三軍。此時天氣極寒,朝廷的冬裝未曾送到,桓侯下令各軍屯紮,以待冬衣的到來。
孝懷皇帝興複六年冬月,桓侯張飛終於等到了朝廷運送來的糧食各衣,他立刻下令分發到各軍各營,由於北方極寒,桓侯下令按軍不動,以待來春。
此時大漢雖然在北方用兵,但江南各地都有很大的發展。南中、交州、瀾滄、安南以及占城都在認可大漢的統治,由蜀律升為大漢律令的法律深入民心。統一了全國,消除了常年你攻我伐的狀態,使廣大民眾避免了兵禍,因此農業複蘇起來了。
由於民屯和軍隊都加入了屯田,使糧食作物得到了豐收,充實了國家的糧倉,廣大黎民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官府承認新開岀的荒地和順河道的農田永遠屬於開墾人所有,並減免了兩年的稅收。這樣就調動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全國的耕地麵積增加了近百萬畝,人口也增長到了4500萬。為北方的戰事提供了足夠的兵員。朝廷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廣大黎民百姓能得到了較好的生息休養。
由於統一了貨幣和改良了商業的管理製度,解決了貨幣混亂的問題,實行了金觸機構的統一,基本上解決了由於三國時期貨幣各自為政而造成的通貨膨脹的危機,使商貿趨於了一統。
而法律和治理的實施中,大幅度的推行了公正性和嚴格的執行力,做到了“賞罰必信”和法不分貴賤的原則,淘汰了先秦以來“法不加尊”的陋習,基本上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的狀況。並廢除了一些慘無人道的刑法。
在戶籍與土地的登記方麵上,法律規定各地方上須一年一次的人口登記和當年土地的新開墾的數目,盡量減少了隱藏和謊報的情況。在賦稅上保障了一定的公正公平度。
在三分時期,昭烈皇帝就打著“匡扶漢室”為口號,通過祭祀,用詔書等形式來證實自己的的合法性,一統三國之後,隨著政局的逐步穩定,頒布的大漢法律深入民心,確定了政權的神授性。
在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禮義的教育方麵上,在天下十八州以各府、各郡、各縣成立了太學,把文化推到基層,從基層上就讓有識之士知道漢統的正統性與和法性,推行了舉賢任能的製度,並草創了科舉考試製度,使唯才是舉普及到民間。
當時曹操在軍事方麵推行士家製度,就是將士兵們的家屬集中在一塊,讓他們世代繼續當兵,雖然有一定的強製理念,但是通過土地的分配和徭役的減免,保障了士兵們的基本權利。
蜀漢政府卻推行了“以攻代守”的策略,桓侯與諸葛亮、龐士元、賈文和、陳長文的意見統一。以攻為守的策略通過軍事上的勝利來取得了內部的支持,從而避免了坐以待斃的狀況發生。一統天下之後,綜合了魏、蜀、吳三國的治理方針,推出了一係列的統治方案,讓法律法規深入了普通百姓之中。
通過鎮撫結合,一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登記,確保了兵源和稅收,減少了地方又出現割據的狀態。
在輿論方麵上,讓地方的官吏帶頭掀起了示範作用,在民間掀起了“勸課農桑,百姓富實”的理念。通過地方官吏的實踐來增強了政策的說服力。
但是天幹水旱的狀況並不是一致的,全國名地有雨水調勻大豐收的地區,當時也有的地方就出現了幹旱、水澇以及一些天災的情況,當地方官吏上報到了中央機構時,政府一麵發動了賑災和救濟,並派人員到該地核實情況,及時的開倉放糧,減免稅收,保障了基本的民生問題。
由於新建立的大漢政策深入了民心,廣大黎民百姓都支持新政策的施行,保障了兵員的征召,商貿的流通情況得到進一步的普及。桓侯先就在一些地方,比如早年就在荊襄推行了興建醫療,擴展通道、架建橋梁等一係列惠民政策,在全國統一後更是大幅度、全方麵的施行。
這樣大漢在各方麵都提升了一定的層次。隨著大漢的絲織品,茶葉,冶鐵,瓷器,和新兵器的流通,從而證明了大漢的崛起,許許多多的部落,地區都承認了新興起的大漢,並與大漢先後建立了處交關係,此時的大漢在繁榮昌盛上,比“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閑言少敘。花開花落,轉眼又是興複七年三月,此時正是冰雪融化、繁花似錦的春天。北方的溫度也悄悄的迴升。嚴寒已然過去了,桓侯召集眾將,開始部署下一步的軍事計劃。
而遠在長安的夏侯涓與張靈、張珊除以煉製通常的那幾種丹藥之外,她們又找到一種奇特的丹方,而在多次進行試煉。這段時間裏她們又煉出少量的烈火丹、萬壽丹和玄幻丹。並且把改良後的小還丹和活血丹的丹方交與了太醫院,還指導一部分人習煉,後來這些煉丹的技術逐步的從官方普及到民間。
樊迎春的絲織繡莊更是大有起色!她召集了手藝精湛的繡娘,把蘇繡,湘繡和蜀繡推向了一個高峰,而官方政府也加以宣傳推廣,在她的帶動之下,各國各地的刺繡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典型的有廣繡和潮繡,在交州的首府番隅興起,主要代表作品為“百鳥朝鳳”圖案。
而在首都長安,官府也派遣官娘來繡莊當習,慢慢的就形成了京繡,又稱為宮繡,是皇家禦用的專門刺繡,圖案多為龍鳳、祥雲、牡丹等樣。以皇家的龍袍為代表。
在青州一帶也興起了一種刺繡,稱作魯繡。它的色彩對比鮮明,紋理疏朗清晰,構圖簡潔。多以山水、飛鳥,花草為主。其代表作為屏風、壁掛等。
而在豫州也出現了一種刺繡,稱為汴繡。它的圖案以花卉,山水,人物為主,代表作為“清明上河圖”等。
而揚州的臨海郡即今天的浙江溫州亦出現了一種刺繡,稱為甌繡,代表作品為後世的“金陵十二金釵圖”等。
在吳郡的錢塘地區也冒出了一種刺繡,稱為杭繡。也一度成為了宮廷貢品,它的針法常以金銀線繡出圖案為輪廊。代表作品為“百子圖”等作。
南中孟獲真心臣服於大漢,他為了朝見皇帝,多次到過成都、南京和長安,並帶迴一各種絲織繡品,南人也甚為欣賞,後來以它為基礎,在南中地區也冒出了一種刺繡,稱為“苗繡”。它的主要特點為針法豐富,色彩鮮豔。題材以自然萬物,神話傳說為篇幅。代表作品為手帕,背包等品。
而早年在荊州的江夏郡即今天的武漢地區就有一種刺繡,稱作漢繡,代表作品為“楚風係列”等品。
這十大刺繡的出現,表達了在季漢時期我國的絲織品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作為主要的商品流到了世界各地,成了漢政府治下商貿收入的一部分來源。
再說桓侯駐蹕於木樺林。調撥諸軍。四月初,趙雲傳迴捷報,龐德、周泰攻下了葦河寨,斬頭目蘇大千以及部眾三千餘人,現據守該寨,以候軍令。桓侯令他們去收取丹楓城。
張苞等攻下柵城之後,追著雅克蘇和蘇克沙到了青崗集。因天氣寒冷,遵中軍傳岀的號令,一直按兵不動。當翻過年進入三四月間天氣轉溫之後,立即對青崗集發起了進攻。當天雅克蘇與蘇克沙商議了一下,決定出城迎戰。
蘇克沙點起五千兵馬,出城來戰張苞。當時郭進揮舞手中的三股銅叉,直出陣來,大叫”誰敢出來一戰”?
蘇克沙部下小頭目沙裏雕舉把樸刀,衝出陣來與郭進交鋒,交馬不到三合,便被郭進一叉刺死,另外兩個頭目沙飛龍和沙飛虎見狀,立刻拍馬而出鏖戰郭進。
可是他倆也不是郭進的對手,三個交手二十餘合,郭進一叉將沙飛虎叉死於馬下。沙飛龍見了,立刻拔馬便逃。郭進縱馬追趕,當馬頭馬尾相距不到兩丈時,郭進舉叉用力地向沙飛龍擲去,當下正中後心。
沙飛龍跌下馬來,眼見不能活了。這時關平、關興見敵軍連死三將,立刻率兵搶城。雅克蘇見狀大驚,忙命城中弓弩手放箭阻攔。一時間箭如雨下,又令士兵們趕快拽起吊橋、關閉城門。關平、關興隻得勒馬迴陣。張苞隻得打著得勝鼓迴營去了。
這邊蘇克沙重新整頓殘兵,欲再與漢軍一搏。隻見他手持長刀,高唿:“今日便是戰死,也要拖幾個漢人墊背!”
然而漢軍士氣正盛,並不畏懼。郭進再次衝陣在前,如同虎入羊群。蘇克沙咬牙切齒,拍馬衝向郭進。兩人相交,刀叉相碰,火星四濺。關平、關興亦舞刀衝出陣來。直接向城門衝去,準備搶關。
蘇克沙心中暗叫不好,自知難以抵擋。他帶著親隨趕快迴城而去,卻不料二關混在他的部隊裏進了城,並在城門裏大殺起來,張苞見狀,立刻帶兵搶城。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混戰,漢軍已經攻進了城中。雅克蘇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忽忙帶人從北門逃出,向鶴棲方向逃去。於是漢軍遂占領了青崗集。張苞帶著眾將,向鹿鳴崗疾進。
而趙雲帶著眾將,亦攻下了丹楓鎮,冒頓收縮敗兵進入榆蔭寨。而此時冒充漢軍的挹婁勇士,卻屠殺了龜茲國的幾個鄉鎮,殘殺了數百居民。龜茲王聞報大怒,馬上派出使者向駐涼州的馬超和魏延交涉。
馬超、魏延還摸不著頭腦。這是這些挹婁人卻又竄入的鄯善,直接殺進了境內,屠了魯克沁鎮。鄯善王大怒,一邊派人追剿這支入侵鄯善的挹婁人,一邊派人把絲綢之路上的漢商全部抓了起來,沒收了全部財產,並嚴刑拷打他們。
馬超、魏延得知情況之後,立刻派岀軍中曹椽蘇丹、議郎李異出使二國,解釋漢軍一直遵守朝廷的法律,並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過界。但兩個國王都根本不相信,並嚴厲斥責了漢軍使者。
蘇丹和李異與他們爭辯,二王惱羞成怒,當下殺了這兩個使者以及隨從二百六十多人。
馬超和魏延一麵派使者上報朝廷。一麵親自騎兵四處尋查,終於在一個叫薩亞的地方截住了這些挹婁人,經過短時間的交鋒,除了少數被殺之外,多數的挹婁人被馬超擒獲。隻有幾個不該死的逃迴遼東去了。
馬超和魏延立刻向二國發起了交涉,龜茲王和鄯善王知道中了挹婁的以假亂真的反間計了,但由於麵子上的問題,他們也不願意向馬、魏二人認錯。並強勢地對馬超、魏延說“就是挹婁人幹的又怎樣?難道你們新建立的殘漢還能對我們動兵不成?你們真的以為你們個個都是班定遠嗎”?
麵對西域二國的強勢,馬、魏也沒有辦法,當下鬧了個不歡而散,他們隻得等朝廷的旨意下來再作計較。
孝懷皇帝得到了馬超等人的奏章,立刻召集文武群臣商議。由於有聲望的大將都隨桓侯出征,為張遼報仇去了。因為以廷尉張掖為首的一部分朝臣認為不必為這一點小事而與西域各國計較,以免影響到國與國的邦交。他們認為派使者出使二國,以外交的方式讓二國放迴被抓之人便可。
左右丞相也沒有說什麽。因為暫時派不出具有統帥資格的將領,而且不能兩線作戰。免得的勤保障不足。於是皇帝降旨,令秘書郎蘇文去和二國交涉。而來此時,作死的象雄首領鵬雕也派人在邊境上搗亂。
蘇文奉旨岀使二國,他們一行一百多人,帶著皇帝的旨意,持了大漢符節,岀了長安,一路向西而行。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了龜茲,拜見了國王。並遞交了國書。龜茲王白鑫見了蘇文,不由分說將他押去北海邊上。(又一個蘇武牧羊的故事)
有幾個從人費盡千辛萬苦逃迴了涼州,馬超得知情況的派兵將他們護送迴了長安。他們向孝懷皇帝哭訴了此行的經過。孝懷皇帝頓時大怒,也令人以八百裏加急將文書送到遼東,交與桓侯。
張飛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後,當下也是勃然大怒。他向使者問清楚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立刻召集眾將議事,司馬懿表示願意為朝廷分憂,出兵討伐西域。桓侯再三考慮之後,決定由他先行一步。
當下張飛傳下將令,令司馬懿父子調司隸軍馬五萬,益州兵馬五萬,荊州兵五萬,先去西域,會合馬超、魏延,合兵西征。並命他相機行事,不必稟奏。
一麵調兵派將,加緊攻打挹婁各地。且把司馬懿西征之事先擱下不說,單講挹婁的戰事。當細作將西域反亂的事告訴了唿和單於,單於大喜。這時南下遼東的秘密使者已經迴來,他們的確找到了高麗、百濟的遺老遺少,說明單於之事。
但這兩國的遺老遺少們卻無一點辦法!他們本就是苟延殘喘了,哪裏還有什麽餘眾可用?挹婁的使者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迴。
倒是新羅王新生得此情況後,他召集眾臣商議之後,決定派兵北上,助桓侯收取挹婁。於是新生派勿新瓊為帥,康署參讚軍機,以新潁為前隊,起十萬大軍助戰,幫助漢軍攻打挹婁。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