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宴那場風波過後,後宮之中彌漫著一股壓抑且猜忌的氛圍,各宮妃嬪行事愈發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慎,便又卷入無端的是非之中。皇後更是加強了對後宮的管束,每日裏都要親自過問諸多事宜,隻盼著能讓這後宮恢複往日的平靜,也好讓陛下能安心於朝堂之事。
可天不遂人願,就在後宮眾人還沉浸在那宮宴風波的餘悸中時,邊關急報傳來,匈奴趁著大乾朝內亂剛平、元氣尚未完全恢複之際,集結大軍,氣勢洶洶地朝著邊境侵襲而來。那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喊殺聲仿佛能跨越千裏,傳至京城的每一個角落,讓人心驚膽戰。
朝堂之上,李承乾麵色凝重地坐在龍椅之上,聽著邊關將領派來的信使詳述著匈奴入侵的情況。信使一臉疲憊,卻又強打著精神稟報道:“陛下,那匈奴此次來勢洶洶,兵力眾多,且毫無預兆,我軍雖奮力抵抗,可邊境防線還是被撕開了幾道口子,如今正苦苦支撐,懇請陛下速派援軍啊,否則邊境百姓恐遭生靈塗炭之禍呀。”
李承乾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道:“這幫匈奴賊子,竟敢趁虛而入,實在是欺人太甚。眾愛卿,如今該當如何是好?”
大臣們麵麵相覷,隨後紛紛出列,各抒己見。有的主張即刻派遣大軍前往邊境,以強硬之勢擊退匈奴;有的則建議先派使者前去議和,暫避鋒芒,待大乾朝恢複元氣後再做計較。朝堂之上一時爭論不休,氣氛熱烈卻又透著幾分焦灼。
而在後宮之中,消息也很快傳開了。皇後聽聞匈奴入侵,眉頭緊鎖,心中憂慮不已。她深知邊境戰事一旦吃緊,這後宮怕是也難以安穩,且陛下必然會為此殫精竭慮,自己身為後宮之主,得想辦法為陛下分憂才是。
“翠兒,去把各宮妃嬪都召集到本宮這兒來,這等時候,咱們後宮也不能幹坐著,得為前方的將士們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皇後吩咐道。
不多時,各宮妃嬪便齊聚在了鳳鸞宮正殿之中,眾人臉上皆是帶著擔憂之色,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著。
皇後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姐妹們,想必大家都已經知曉了,匈奴入侵我大乾邊境,如今前方戰事吃緊,陛下為此憂心忡忡。咱們雖身處後宮,可也都是大乾的一份子,理應為前線出份力。本宮想著,咱們可以組織起來,為前線的將士們縫製棉衣、準備幹糧,盡咱們所能,讓將士們無後顧之憂,也好專心禦敵,大家意下如何?”
眾妃嬪聽了,紛紛點頭應和。麗妃率先說道:“皇後娘娘所言極是,臣妾願帶頭參與此事,隻盼著能為前線的將士們盡些心意,助他們早日擊退匈奴。”
其他妃嬪也跟著附和,當下便各自分工,有人負責收集布料,有人負責準備幹糧食材,整個後宮瞬間忙碌了起來,往日裏那些爭寵的小心思也都暫且被拋到了腦後,此刻眾人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大乾朝的邊境安危出份力。
可在這一片齊心的表象之下,卻仍有個別妃嬪有著別樣的心思。那位之前在宮宴上出了岔子的常在,經此一事,失了陛下的歡心,本就滿心不甘,如今見後宮眾人都忙著為前線做事,她卻覺得這是個重新引起陛下注意的好機會。
“娘娘,如今大家都忙著那些個事兒,可陛下定然也會為戰事心煩呀,您不妨寫些詩詞,或是作些鼓舞士氣的文章,讓人送去給陛下,說不定陛下看了,便能想起您的好來呢。”常在的貼身宮女又在一旁攛掇著。
常在微微皺眉,有些猶豫道:“這樣真的可行嗎?如今正是戰事緊張之時,陛下哪有心思看這些呀。”
宮女趕忙勸道:“娘娘,不試試怎麽知道呢,您若一直這般默默無聞,怕是往後就更沒機會了呀。”
常在聽了,咬了咬牙,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那便依你所言,試試吧。”
於是,常在便躲在自己宮中,費了好些心思寫了幾首詩詞,又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皆是讚頌大乾將士英勇無畏、鼓舞士氣的內容。寫好後,她便找了個機會,讓自己宮裏可靠的小太監將這些文稿送去了李承乾的禦書房,還特意叮囑小太監要找個合適的時機呈上去,莫要打擾了陛下處理軍情。
而此時的李承乾,正與朝中幾位重臣在禦書房商議著出兵的具體事宜。桌上攤滿了地圖和各地的軍報,眾人的臉色皆是嚴肅而凝重。
“陛下,此次出兵,臣以為當派鎮西將軍為主帥,他作戰經驗豐富,且熟悉邊境地形,定能帶領將士們擊退匈奴。”一位老臣建議道。
李承乾微微點頭:“愛卿所言有理,隻是那匈奴此次來勢洶洶,兵力雄厚,朕擔心單靠鎮西將軍一人之力,怕是難以應對,還需再派幾位得力的將領輔佐才是。”
眾人正說著,小太監在門外求見,說是有常在送來的文稿。李承乾聽了,先是一愣,隨後心中湧起一股不悅,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思送這些東西來,當下便不耐煩地說道:“朕現在沒心思看,拿迴去吧。”
小太監無奈,隻得又把文稿拿了迴去。常在得知後,滿心的期待頓時化作了失望,心中更是懊惱不已,可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能繼續埋頭做著後宮眾人一起準備的那些支援前線的事兒。
經過幾日的籌備,後宮準備的棉衣、幹糧等物資都已準備妥當,滿滿地堆放在了幾間宮殿之中。皇後親自帶人檢查了一番,確保質量無虞後,便安排人將這些物資裝車,送往邊境。
與此同時,朝堂上也終於敲定了出兵的計劃,由鎮西將軍率領十萬大軍,數位副將協同,即刻開拔前往邊境。大軍出征那日,京城百姓夾道相送,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喊著豪邁的口號,誓要將匈奴趕出大乾邊境,那場麵甚是壯觀,也讓人心潮澎湃。
可邊境的戰事遠比想象中要艱難得多。匈奴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騎射功夫了得,且作戰極為兇悍,雖說大乾朝的將士們英勇抵抗,可一時之間也難以占據上風,雙方陷入了膠著的苦戰之中。
消息傳迴京城,後宮眾人的心又一次揪了起來。皇後一邊安撫著各宮妃嬪,一邊想著還能為前線再做些什麽。而李承乾更是心急如焚,每日都守在禦書房,等待著前方最新的戰報,常常徹夜不眠,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圈。
就在這時,匈奴那邊卻突然使出了一招陰損的計謀。他們知曉大乾朝後宮與朝堂聯係緊密,便想著從後宮入手,擾亂大乾朝的軍心。匈奴暗中派出了幾名細作,喬裝打扮混入了京城,設法潛入了後宮之中。
這日夜裏,一位負責巡邏的小太監在後宮偏僻的角落發現了幾個鬼鬼祟祟的身影,剛想出聲嗬斥,卻被那幾人迅速捂住了嘴,一刀斃命。細作們處理好小太監的屍體後,便朝著常在的宮殿摸去。
原來,他們事先打探到常在在後宮之中不得寵,心中多有怨氣,便想著收買常在,讓她在後宮之中製造些混亂,傳遞些假消息出去,好讓大乾朝自亂陣腳。
常在正在宮中輾轉反側,為自己失寵之事煩悶不已,突然聽到窗外有輕微的響動,心中一驚,剛想喚人,卻見幾個黑衣人破窗而入。她嚇得差點尖叫出聲,卻被黑衣人捂住了嘴,低聲威脅道:“別出聲,否則要你性命。”
常在驚恐地看著他們,身子不停地顫抖著。黑衣人見狀,鬆開了手,壓低聲音說道:“常在,我們知道你在這後宮之中不得誌,隻要你幫我們做件事,我們保你往後能得寵,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常在心中猶豫,可一想到自己如今的處境,又實在渴望能改變現狀,便顫聲問道:“你們……你們要我做什麽?”
黑衣人嘿嘿一笑:“很簡單,你隻需按照我們說的,在後宮中散播些謠言,就說前方戰事不利,大乾朝的軍隊節節敗退,馬上就要守不住邊境了,讓後宮眾人慌亂起來,最好能傳到朝堂上去,攪亂他們的軍心就行。”
常在麵露難色:“這……這要是被發現了,我可是死罪呀。”
黑衣人冷哼一聲:“哼,你若不做,現在便是死路一條,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常在咬了咬牙,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我答應你們,可你們說話要算數啊。”
從那之後,常在便趁著與其他宮妃嬪相處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開始散播那些謠言。起初,眾人還不太相信,可聽得多了,心中也難免泛起了嘀咕,漸漸地,後宮之中開始有了慌亂的跡象,一些膽小的宮女、太監們更是嚇得偷偷哭泣,仿佛大難臨頭一般。
皇後很快察覺到了這股異樣的氛圍,心中覺得不對勁,便暗中派人去查探。不多時,便有人來迴報,說是這謠言似乎是從常在那兒傳出來的。
皇後大怒,當即帶著人去了常在的宮殿,一進去便看到常在正神色慌張地坐在殿中,見皇後來了,趕忙起身行禮:“皇後娘娘萬安,不知娘娘深夜前來,所為何事呀?”
皇後冷冷地看著她:“常在,本宮問你,這後宮裏如今那些個擾亂軍心的謠言,可是你散播出去的?”
常在心中一慌,卻還強裝鎮定:“娘娘,臣妾……臣妾不知您在說什麽呀,臣妾怎會散播那樣的謠言呢。”
皇後冷哼一聲:“哼,事到如今,你還敢狡辯,本宮已經查得清清楚楚,你還不老實交代?”
常在知道瞞不住了,撲通跪在地上,哭著求饒:“娘娘恕罪呀,臣妾……臣妾也是被逼無奈,是有幾個黑衣人威脅臣妾,臣妾若不照做,他們就要了臣妾的性命呀。”
皇後眉頭緊皺:“黑衣人?看來這後宮之中是混進了匈奴的細作,此事非同小可,翠兒,速去稟報陛下,讓陛下派人來徹查此事,其餘人,給本宮把這常在看管起來,待陛下旨意。”
很快,李承乾便得知此事,他氣得臉色鐵青,一邊下令讓禁衛軍在後宮和京城各處嚴加搜查,務必揪出那些匈奴細作,一邊親自來到了常在的宮殿。
“常在,你身為大乾朝的妃嬪,竟如此貪生怕死,被匈奴人利用,你可知你犯下的是何罪?”李承乾怒喝道。
常在哭得滿臉淚痕,不停地磕頭求饒:“陛下,臣妾知錯了,臣妾一時糊塗,被豬油蒙心,求陛下饒了臣妾這一迴吧,臣妾再也不敢了呀。”
李承乾一腳踢開她,厭惡地說道:“哼,你犯下這等大錯,還妄想朕饒你,來人啊,把她拖下去,打入冷宮,此生不得踏出冷宮半步,至於那些匈奴細,若抓不到,你們也都別來見朕了。”
禁衛軍領命而去,整個後宮也因為此事陷入了更加緊張的氛圍,眾人都盼著能盡快抓住那些細作,平息這場由後宮的風波,而邊境的戰事依舊在激烈地進行著,大乾朝的命運仿佛懸在了一根細線上,隨時可能因為這內憂外患而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各宮妃嬪們也都在這動蕩的局勢下,默默祈禱著大乾朝能早日擊退匈奴,恢複往日的安寧。
在禁衛軍的嚴密搜查下,終於在京城的一處客棧中發現了那幾名匈奴細作的蹤跡。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最終將他們全部擒獲。經過審問,得知匈奴後續還有一些陰謀詭計,想要繼續擾亂大乾朝的後方。
李承乾知曉後,下令加強京城和後宮的防衛,同時將這些消息傳遞給前方的鎮西將軍,讓他有所防備,莫要中了匈奴的圈套。而在後宮之中,皇後也再次召集各宮妃嬪,告誡她們莫要輕信謠言,要堅定地相信大乾朝的將士們定能擊退匈奴,守護好家園。
各宮妃嬪們經過這一番波折,也都收起了那些小心思,一心盼著邊境能傳來捷報。日子一天天過去,前線的戰事依舊膠著,可大乾朝的將士們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後方源源不斷的支持,逐漸穩住了陣腳,開始有計劃地對匈奴進行反擊,那勝利的曙光仿佛就在前方,隻是還需眾人齊心協力,熬過這艱難的時刻,才能讓大乾朝重歸安寧,讓後宮也再次恢複往日的平靜祥和。
隨著大乾朝將士們的反擊,匈奴漸漸露出了頹勢,他們沒料到大乾朝在遭受內亂後還能如此頑強地抵抗,且後方的計謀也被一一識破,軍心開始有些動搖。而大乾朝這邊,則是士氣大振,鎮西將軍抓住戰機,指揮大軍發起了幾次猛烈的衝鋒,斬殺了不少匈奴的將領,奪迴了好幾處被侵占的邊境城池。
消息傳迴京城,整個後宮都沸騰了,眾妃嬪們喜極而泣,這段日子以來壓抑在心頭的陰霾終於開始消散。皇後更是立刻安排人準備慶功的事宜,雖說戰事還未完全結束,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足以讓大家振奮不已。
“姐妹們,此次前線傳來捷報,實在是可喜可賀,這都是將士浴血奮戰的結果,咱們也不能懈怠,得繼續為他們做好後方的支持,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徹底擊退匈奴了。”皇後笑著對眾妃嬪說道。
麗妃也一臉欣喜地附和道:“皇後娘娘說得是,臣妾這幾日就再去多準備些棉衣和幹糧,以防不時之需,也好讓將士們能毫無後顧之憂地繼續作戰。”
其他妃嬪們也紛紛響應,整個後宮又忙碌了起來,不過這次,不再是帶著擔憂與恐慌,而是滿懷著希望與喜悅,大家都期待著最終勝利的那一天早日到來,讓大乾朝再次恢複往日的繁榮昌盛,讓這後宮之中也能重拾那曾經的歡聲笑語,不再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
然而,匈奴那邊卻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又重新集結兵力,調整了作戰策略,準備發起新一輪更為猛烈的進攻,妄圖扭轉戰局。而大乾朝這邊,也嚴陣以待,將士們磨刀霍霍,準備迎接這即將到來的更大挑戰,一場更為激烈的生死較量即將在邊境展開,這一次,究竟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可大乾朝上下一心,都抱著必勝的決心,要扞衛家國的尊嚴與安寧。
可天不遂人願,就在後宮眾人還沉浸在那宮宴風波的餘悸中時,邊關急報傳來,匈奴趁著大乾朝內亂剛平、元氣尚未完全恢複之際,集結大軍,氣勢洶洶地朝著邊境侵襲而來。那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喊殺聲仿佛能跨越千裏,傳至京城的每一個角落,讓人心驚膽戰。
朝堂之上,李承乾麵色凝重地坐在龍椅之上,聽著邊關將領派來的信使詳述著匈奴入侵的情況。信使一臉疲憊,卻又強打著精神稟報道:“陛下,那匈奴此次來勢洶洶,兵力眾多,且毫無預兆,我軍雖奮力抵抗,可邊境防線還是被撕開了幾道口子,如今正苦苦支撐,懇請陛下速派援軍啊,否則邊境百姓恐遭生靈塗炭之禍呀。”
李承乾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道:“這幫匈奴賊子,竟敢趁虛而入,實在是欺人太甚。眾愛卿,如今該當如何是好?”
大臣們麵麵相覷,隨後紛紛出列,各抒己見。有的主張即刻派遣大軍前往邊境,以強硬之勢擊退匈奴;有的則建議先派使者前去議和,暫避鋒芒,待大乾朝恢複元氣後再做計較。朝堂之上一時爭論不休,氣氛熱烈卻又透著幾分焦灼。
而在後宮之中,消息也很快傳開了。皇後聽聞匈奴入侵,眉頭緊鎖,心中憂慮不已。她深知邊境戰事一旦吃緊,這後宮怕是也難以安穩,且陛下必然會為此殫精竭慮,自己身為後宮之主,得想辦法為陛下分憂才是。
“翠兒,去把各宮妃嬪都召集到本宮這兒來,這等時候,咱們後宮也不能幹坐著,得為前方的將士們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皇後吩咐道。
不多時,各宮妃嬪便齊聚在了鳳鸞宮正殿之中,眾人臉上皆是帶著擔憂之色,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著。
皇後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姐妹們,想必大家都已經知曉了,匈奴入侵我大乾邊境,如今前方戰事吃緊,陛下為此憂心忡忡。咱們雖身處後宮,可也都是大乾的一份子,理應為前線出份力。本宮想著,咱們可以組織起來,為前線的將士們縫製棉衣、準備幹糧,盡咱們所能,讓將士們無後顧之憂,也好專心禦敵,大家意下如何?”
眾妃嬪聽了,紛紛點頭應和。麗妃率先說道:“皇後娘娘所言極是,臣妾願帶頭參與此事,隻盼著能為前線的將士們盡些心意,助他們早日擊退匈奴。”
其他妃嬪也跟著附和,當下便各自分工,有人負責收集布料,有人負責準備幹糧食材,整個後宮瞬間忙碌了起來,往日裏那些爭寵的小心思也都暫且被拋到了腦後,此刻眾人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為大乾朝的邊境安危出份力。
可在這一片齊心的表象之下,卻仍有個別妃嬪有著別樣的心思。那位之前在宮宴上出了岔子的常在,經此一事,失了陛下的歡心,本就滿心不甘,如今見後宮眾人都忙著為前線做事,她卻覺得這是個重新引起陛下注意的好機會。
“娘娘,如今大家都忙著那些個事兒,可陛下定然也會為戰事心煩呀,您不妨寫些詩詞,或是作些鼓舞士氣的文章,讓人送去給陛下,說不定陛下看了,便能想起您的好來呢。”常在的貼身宮女又在一旁攛掇著。
常在微微皺眉,有些猶豫道:“這樣真的可行嗎?如今正是戰事緊張之時,陛下哪有心思看這些呀。”
宮女趕忙勸道:“娘娘,不試試怎麽知道呢,您若一直這般默默無聞,怕是往後就更沒機會了呀。”
常在聽了,咬了咬牙,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那便依你所言,試試吧。”
於是,常在便躲在自己宮中,費了好些心思寫了幾首詩詞,又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皆是讚頌大乾將士英勇無畏、鼓舞士氣的內容。寫好後,她便找了個機會,讓自己宮裏可靠的小太監將這些文稿送去了李承乾的禦書房,還特意叮囑小太監要找個合適的時機呈上去,莫要打擾了陛下處理軍情。
而此時的李承乾,正與朝中幾位重臣在禦書房商議著出兵的具體事宜。桌上攤滿了地圖和各地的軍報,眾人的臉色皆是嚴肅而凝重。
“陛下,此次出兵,臣以為當派鎮西將軍為主帥,他作戰經驗豐富,且熟悉邊境地形,定能帶領將士們擊退匈奴。”一位老臣建議道。
李承乾微微點頭:“愛卿所言有理,隻是那匈奴此次來勢洶洶,兵力雄厚,朕擔心單靠鎮西將軍一人之力,怕是難以應對,還需再派幾位得力的將領輔佐才是。”
眾人正說著,小太監在門外求見,說是有常在送來的文稿。李承乾聽了,先是一愣,隨後心中湧起一股不悅,這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思送這些東西來,當下便不耐煩地說道:“朕現在沒心思看,拿迴去吧。”
小太監無奈,隻得又把文稿拿了迴去。常在得知後,滿心的期待頓時化作了失望,心中更是懊惱不已,可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能繼續埋頭做著後宮眾人一起準備的那些支援前線的事兒。
經過幾日的籌備,後宮準備的棉衣、幹糧等物資都已準備妥當,滿滿地堆放在了幾間宮殿之中。皇後親自帶人檢查了一番,確保質量無虞後,便安排人將這些物資裝車,送往邊境。
與此同時,朝堂上也終於敲定了出兵的計劃,由鎮西將軍率領十萬大軍,數位副將協同,即刻開拔前往邊境。大軍出征那日,京城百姓夾道相送,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喊著豪邁的口號,誓要將匈奴趕出大乾邊境,那場麵甚是壯觀,也讓人心潮澎湃。
可邊境的戰事遠比想象中要艱難得多。匈奴人自幼在馬背上長大,騎射功夫了得,且作戰極為兇悍,雖說大乾朝的將士們英勇抵抗,可一時之間也難以占據上風,雙方陷入了膠著的苦戰之中。
消息傳迴京城,後宮眾人的心又一次揪了起來。皇後一邊安撫著各宮妃嬪,一邊想著還能為前線再做些什麽。而李承乾更是心急如焚,每日都守在禦書房,等待著前方最新的戰報,常常徹夜不眠,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圈。
就在這時,匈奴那邊卻突然使出了一招陰損的計謀。他們知曉大乾朝後宮與朝堂聯係緊密,便想著從後宮入手,擾亂大乾朝的軍心。匈奴暗中派出了幾名細作,喬裝打扮混入了京城,設法潛入了後宮之中。
這日夜裏,一位負責巡邏的小太監在後宮偏僻的角落發現了幾個鬼鬼祟祟的身影,剛想出聲嗬斥,卻被那幾人迅速捂住了嘴,一刀斃命。細作們處理好小太監的屍體後,便朝著常在的宮殿摸去。
原來,他們事先打探到常在在後宮之中不得寵,心中多有怨氣,便想著收買常在,讓她在後宮之中製造些混亂,傳遞些假消息出去,好讓大乾朝自亂陣腳。
常在正在宮中輾轉反側,為自己失寵之事煩悶不已,突然聽到窗外有輕微的響動,心中一驚,剛想喚人,卻見幾個黑衣人破窗而入。她嚇得差點尖叫出聲,卻被黑衣人捂住了嘴,低聲威脅道:“別出聲,否則要你性命。”
常在驚恐地看著他們,身子不停地顫抖著。黑衣人見狀,鬆開了手,壓低聲音說道:“常在,我們知道你在這後宮之中不得誌,隻要你幫我們做件事,我們保你往後能得寵,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常在心中猶豫,可一想到自己如今的處境,又實在渴望能改變現狀,便顫聲問道:“你們……你們要我做什麽?”
黑衣人嘿嘿一笑:“很簡單,你隻需按照我們說的,在後宮中散播些謠言,就說前方戰事不利,大乾朝的軍隊節節敗退,馬上就要守不住邊境了,讓後宮眾人慌亂起來,最好能傳到朝堂上去,攪亂他們的軍心就行。”
常在麵露難色:“這……這要是被發現了,我可是死罪呀。”
黑衣人冷哼一聲:“哼,你若不做,現在便是死路一條,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常在咬了咬牙,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好,我答應你們,可你們說話要算數啊。”
從那之後,常在便趁著與其他宮妃嬪相處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開始散播那些謠言。起初,眾人還不太相信,可聽得多了,心中也難免泛起了嘀咕,漸漸地,後宮之中開始有了慌亂的跡象,一些膽小的宮女、太監們更是嚇得偷偷哭泣,仿佛大難臨頭一般。
皇後很快察覺到了這股異樣的氛圍,心中覺得不對勁,便暗中派人去查探。不多時,便有人來迴報,說是這謠言似乎是從常在那兒傳出來的。
皇後大怒,當即帶著人去了常在的宮殿,一進去便看到常在正神色慌張地坐在殿中,見皇後來了,趕忙起身行禮:“皇後娘娘萬安,不知娘娘深夜前來,所為何事呀?”
皇後冷冷地看著她:“常在,本宮問你,這後宮裏如今那些個擾亂軍心的謠言,可是你散播出去的?”
常在心中一慌,卻還強裝鎮定:“娘娘,臣妾……臣妾不知您在說什麽呀,臣妾怎會散播那樣的謠言呢。”
皇後冷哼一聲:“哼,事到如今,你還敢狡辯,本宮已經查得清清楚楚,你還不老實交代?”
常在知道瞞不住了,撲通跪在地上,哭著求饒:“娘娘恕罪呀,臣妾……臣妾也是被逼無奈,是有幾個黑衣人威脅臣妾,臣妾若不照做,他們就要了臣妾的性命呀。”
皇後眉頭緊皺:“黑衣人?看來這後宮之中是混進了匈奴的細作,此事非同小可,翠兒,速去稟報陛下,讓陛下派人來徹查此事,其餘人,給本宮把這常在看管起來,待陛下旨意。”
很快,李承乾便得知此事,他氣得臉色鐵青,一邊下令讓禁衛軍在後宮和京城各處嚴加搜查,務必揪出那些匈奴細作,一邊親自來到了常在的宮殿。
“常在,你身為大乾朝的妃嬪,竟如此貪生怕死,被匈奴人利用,你可知你犯下的是何罪?”李承乾怒喝道。
常在哭得滿臉淚痕,不停地磕頭求饒:“陛下,臣妾知錯了,臣妾一時糊塗,被豬油蒙心,求陛下饒了臣妾這一迴吧,臣妾再也不敢了呀。”
李承乾一腳踢開她,厭惡地說道:“哼,你犯下這等大錯,還妄想朕饒你,來人啊,把她拖下去,打入冷宮,此生不得踏出冷宮半步,至於那些匈奴細,若抓不到,你們也都別來見朕了。”
禁衛軍領命而去,整個後宮也因為此事陷入了更加緊張的氛圍,眾人都盼著能盡快抓住那些細作,平息這場由後宮的風波,而邊境的戰事依舊在激烈地進行著,大乾朝的命運仿佛懸在了一根細線上,隨時可能因為這內憂外患而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各宮妃嬪們也都在這動蕩的局勢下,默默祈禱著大乾朝能早日擊退匈奴,恢複往日的安寧。
在禁衛軍的嚴密搜查下,終於在京城的一處客棧中發現了那幾名匈奴細作的蹤跡。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最終將他們全部擒獲。經過審問,得知匈奴後續還有一些陰謀詭計,想要繼續擾亂大乾朝的後方。
李承乾知曉後,下令加強京城和後宮的防衛,同時將這些消息傳遞給前方的鎮西將軍,讓他有所防備,莫要中了匈奴的圈套。而在後宮之中,皇後也再次召集各宮妃嬪,告誡她們莫要輕信謠言,要堅定地相信大乾朝的將士們定能擊退匈奴,守護好家園。
各宮妃嬪們經過這一番波折,也都收起了那些小心思,一心盼著邊境能傳來捷報。日子一天天過去,前線的戰事依舊膠著,可大乾朝的將士們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後方源源不斷的支持,逐漸穩住了陣腳,開始有計劃地對匈奴進行反擊,那勝利的曙光仿佛就在前方,隻是還需眾人齊心協力,熬過這艱難的時刻,才能讓大乾朝重歸安寧,讓後宮也再次恢複往日的平靜祥和。
隨著大乾朝將士們的反擊,匈奴漸漸露出了頹勢,他們沒料到大乾朝在遭受內亂後還能如此頑強地抵抗,且後方的計謀也被一一識破,軍心開始有些動搖。而大乾朝這邊,則是士氣大振,鎮西將軍抓住戰機,指揮大軍發起了幾次猛烈的衝鋒,斬殺了不少匈奴的將領,奪迴了好幾處被侵占的邊境城池。
消息傳迴京城,整個後宮都沸騰了,眾妃嬪們喜極而泣,這段日子以來壓抑在心頭的陰霾終於開始消散。皇後更是立刻安排人準備慶功的事宜,雖說戰事還未完全結束,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足以讓大家振奮不已。
“姐妹們,此次前線傳來捷報,實在是可喜可賀,這都是將士浴血奮戰的結果,咱們也不能懈怠,得繼續為他們做好後方的支持,相信不久之後,就能徹底擊退匈奴了。”皇後笑著對眾妃嬪說道。
麗妃也一臉欣喜地附和道:“皇後娘娘說得是,臣妾這幾日就再去多準備些棉衣和幹糧,以防不時之需,也好讓將士們能毫無後顧之憂地繼續作戰。”
其他妃嬪們也紛紛響應,整個後宮又忙碌了起來,不過這次,不再是帶著擔憂與恐慌,而是滿懷著希望與喜悅,大家都期待著最終勝利的那一天早日到來,讓大乾朝再次恢複往日的繁榮昌盛,讓這後宮之中也能重拾那曾經的歡聲笑語,不再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
然而,匈奴那邊卻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又重新集結兵力,調整了作戰策略,準備發起新一輪更為猛烈的進攻,妄圖扭轉戰局。而大乾朝這邊,也嚴陣以待,將士們磨刀霍霍,準備迎接這即將到來的更大挑戰,一場更為激烈的生死較量即將在邊境展開,這一次,究竟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可大乾朝上下一心,都抱著必勝的決心,要扞衛家國的尊嚴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