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登基前夜
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壓四海 作者:明日可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對勁歸不對勁,有了勳貴支持的朱允熥,文官就是想要反對也不敢。
他們隻能將這件事情記在任泰亨等人的頭上,順便也給朱允熥記上一筆,暗地裏在想辦法給朝廷施壓。
現在讓他們再站出來反對是不可能反對的,畢竟要論起怕死,就沒有人比得上文官的。
畢竟水太涼可就是發生在大明的文官身上,國朝養士數百年,最後身居高位之人卻是貪生怕死投降敵寇。
簡直就是悲哀,悲哀到了極致。
也是對朱元璋善待、優待文人士子的最大的嘲諷。
“很好,既然沒有人反對,明日咱登基之後,這份聖旨便隨著咱的登基詔書明發天下,讓天下官員、百姓、商人知曉。”
“最後咱再勸你們一句,最好是不要想著陽奉陰違,錦衣衛的偵查能力相信諸位都是知道的,同樣錦衣衛今後將設置南北鎮撫司,北鎮撫司負責監控天下,南鎮撫司負責審訊,諸位若是有人想嚐試一下錦衣衛的刑法盡管來便是。”
“哼!退朝。”
丟下一句話,朱允熥裝作怒氣衝衝一甩袍袖便是起身離開奉天殿。
等到他的身影徹底消失之後,百官之中的許多人都是渾身一鬆,就那般毫無形象地跌坐在大殿之上。
“嗬嗬!一群沒卵子的玩意,隻知道享受好處不知報效國家,活該!”
“嗬忒~”
藍玉等一眾勳貴此時還不忘在他們傷口上撒鹽,嘲諷幾句後才大笑著轉身離開。
“蘇…蘇公,我們…該怎麽辦啊?”
等到勳貴走後,剩下的文官將目光投向了謹慎的文官領袖蘇伯衡。
蘇伯衡不僅是翰林院大學士,更是蘇轍子孫,如今劉三吾辭官、任泰亨暈倒,也就隻有他還能撐起文官的場麵了。
詹徽倒也還有些威望,可他卻是早早就走了。
蘇伯衡老臉之上也滿是愁容,沉思許久後搖頭道:“唉!老夫也沒有辦法,諸位還是盡快做決定吧!咱們這位新君可不是那麽好欺的。”
說完他的身體有些微微搖晃,在兩個兒子的攙扶下才轉身離開。
他要是去看看任亨泰。
畢竟是多年老友,而且如今還是競爭內閣大學士的關鍵時期,更是要拉攏一切能夠拉攏的力量才行。
“不行!咱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蘇公不願出頭那咱們就自己來做。”
看著蘇伯衡離開的背影,終於是有人承受不住壓力怒吼了出來。
“張兄有何高見?”
當即有官員詢問起來。
其他官員也投來希冀的目光,想要從那人口中聽到可行的辦法。
他們這些人都是暗中扶持或者控製了不少商戶之人,若是真按照朱允熥的稅收製度執行,他們的損失可是很大的。
最開始說話的官員朝著周圍看了看,見不少太監正盯著他們,當即微微搖頭道:“走吧!出了宮再說。”
說完站起身,大步流星朝著宮外走去。
很快這些人便徑直出了皇城來到一家酒樓之中。
酒樓正是張姓官員的產業,以往每月最少能給他貢獻數錢兩的白銀純利潤。
若是按照朱允熥弄出來的新商稅的話,他就這一個酒樓每個月就要多繳稅收數百兩之多,關鍵他還不止這一個產業,月入數錢兩的就有四五處。
也就意味著他每個月最少要給國庫繳納超過一千甚至更多的白銀,這簡直比割他的肉還要疼。
在座的官員大多都和張姓官員的情況差不多,所以此刻他們的臉上都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
“張兄,你到底有什麽辦法,現在已經沒有其他人了,還是趕緊說吧!”
“是啊!張兄,你就別賣關子了,咱們可不能眼睜睜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就這般溜走啊!”
“張兄,就趕緊說吧!”
“張兄……”
張姓官員坐下之後,吊足了眾人的胃口,這才滿意地放下手中茶盞,看向眾人。
“諸位,本官的確是有辦法讓殿下收迴那道聖旨,不過……”
“張兄想要什麽就明說,隻要是我們有的都願意拿出來。”有人迫不及待,直接打斷磨磨唧唧的張姓官員。
張姓官員見狀也不再繞圈子,嘴角翹了翹便是說出了自己的條件。
“其實很簡單,明日殿下登基之後就會選內閣大學士,隻要諸位願意支持張某,張某便將方法說出來,如何?”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完全沒想到張姓官員竟然還有這等心思。
想要入閣,成為實際上的丞相。
當然心中雖然驚訝,但為了自身的利益,這些官員還是沒有太多猶豫便點頭同意了下來。
甚至有急躁之人更是許諾可以聯係同鄉、同窗和同期的官員也支持張姓官員。
得到了承諾的張姓官員終於是心滿意足地把自己計劃講了出來。
其實說白了也並不是什麽複雜的計劃,不過是裹脅大勢給朱允熥施壓罷了。
再說得明白一些,無非就是利用那些什麽都不懂的學子,尤其是國子監的學生大多數背後都是有地方豪族供養的。
而地方豪族手中擁有的商業比起他們可是要多了許多,相信他們也不願意見到朝廷實行重商稅。
隻要鼓動那些涉世未深的學子鬧事兒,以他們以往的經驗絕對能逼迫皇帝收迴政令。
“好!張兄果然是丞相之才。”
“哈哈哈!還是張大人厲害,三言兩語就定下如此妙計。”
一眾官員臉上露出笑意,紛紛開始吹捧起來。
似乎他們已經看到了朱允熥在國子監學生的逼迫之下不得不收迴聖旨的場麵。
張姓官員享受夠了眾人的吹捧之後,又開始給所有人分配起任務。
一陣推杯換盞之後,所有人離開酒樓開始發動自己的人脈聯係國子監學生以及其他在京城的學子,甚至還有一些大商賈。
這些大商賈背後也是有人的,而且大多數都是藩王的白手套。
不過短短一日時間,朝廷要對商人實行嚴苛的重稅消息就幾乎傳遍了整個應天府。
而明日…就是朱允熥的登基大典。
應天府上空似乎被蒙上了一層看不見的陰雲,不知等到天明會爆發出什麽樣的場景。
……
他們隻能將這件事情記在任泰亨等人的頭上,順便也給朱允熥記上一筆,暗地裏在想辦法給朝廷施壓。
現在讓他們再站出來反對是不可能反對的,畢竟要論起怕死,就沒有人比得上文官的。
畢竟水太涼可就是發生在大明的文官身上,國朝養士數百年,最後身居高位之人卻是貪生怕死投降敵寇。
簡直就是悲哀,悲哀到了極致。
也是對朱元璋善待、優待文人士子的最大的嘲諷。
“很好,既然沒有人反對,明日咱登基之後,這份聖旨便隨著咱的登基詔書明發天下,讓天下官員、百姓、商人知曉。”
“最後咱再勸你們一句,最好是不要想著陽奉陰違,錦衣衛的偵查能力相信諸位都是知道的,同樣錦衣衛今後將設置南北鎮撫司,北鎮撫司負責監控天下,南鎮撫司負責審訊,諸位若是有人想嚐試一下錦衣衛的刑法盡管來便是。”
“哼!退朝。”
丟下一句話,朱允熥裝作怒氣衝衝一甩袍袖便是起身離開奉天殿。
等到他的身影徹底消失之後,百官之中的許多人都是渾身一鬆,就那般毫無形象地跌坐在大殿之上。
“嗬嗬!一群沒卵子的玩意,隻知道享受好處不知報效國家,活該!”
“嗬忒~”
藍玉等一眾勳貴此時還不忘在他們傷口上撒鹽,嘲諷幾句後才大笑著轉身離開。
“蘇…蘇公,我們…該怎麽辦啊?”
等到勳貴走後,剩下的文官將目光投向了謹慎的文官領袖蘇伯衡。
蘇伯衡不僅是翰林院大學士,更是蘇轍子孫,如今劉三吾辭官、任泰亨暈倒,也就隻有他還能撐起文官的場麵了。
詹徽倒也還有些威望,可他卻是早早就走了。
蘇伯衡老臉之上也滿是愁容,沉思許久後搖頭道:“唉!老夫也沒有辦法,諸位還是盡快做決定吧!咱們這位新君可不是那麽好欺的。”
說完他的身體有些微微搖晃,在兩個兒子的攙扶下才轉身離開。
他要是去看看任亨泰。
畢竟是多年老友,而且如今還是競爭內閣大學士的關鍵時期,更是要拉攏一切能夠拉攏的力量才行。
“不行!咱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蘇公不願出頭那咱們就自己來做。”
看著蘇伯衡離開的背影,終於是有人承受不住壓力怒吼了出來。
“張兄有何高見?”
當即有官員詢問起來。
其他官員也投來希冀的目光,想要從那人口中聽到可行的辦法。
他們這些人都是暗中扶持或者控製了不少商戶之人,若是真按照朱允熥的稅收製度執行,他們的損失可是很大的。
最開始說話的官員朝著周圍看了看,見不少太監正盯著他們,當即微微搖頭道:“走吧!出了宮再說。”
說完站起身,大步流星朝著宮外走去。
很快這些人便徑直出了皇城來到一家酒樓之中。
酒樓正是張姓官員的產業,以往每月最少能給他貢獻數錢兩的白銀純利潤。
若是按照朱允熥弄出來的新商稅的話,他就這一個酒樓每個月就要多繳稅收數百兩之多,關鍵他還不止這一個產業,月入數錢兩的就有四五處。
也就意味著他每個月最少要給國庫繳納超過一千甚至更多的白銀,這簡直比割他的肉還要疼。
在座的官員大多都和張姓官員的情況差不多,所以此刻他們的臉上都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
“張兄,你到底有什麽辦法,現在已經沒有其他人了,還是趕緊說吧!”
“是啊!張兄,你就別賣關子了,咱們可不能眼睜睜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就這般溜走啊!”
“張兄,就趕緊說吧!”
“張兄……”
張姓官員坐下之後,吊足了眾人的胃口,這才滿意地放下手中茶盞,看向眾人。
“諸位,本官的確是有辦法讓殿下收迴那道聖旨,不過……”
“張兄想要什麽就明說,隻要是我們有的都願意拿出來。”有人迫不及待,直接打斷磨磨唧唧的張姓官員。
張姓官員見狀也不再繞圈子,嘴角翹了翹便是說出了自己的條件。
“其實很簡單,明日殿下登基之後就會選內閣大學士,隻要諸位願意支持張某,張某便將方法說出來,如何?”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完全沒想到張姓官員竟然還有這等心思。
想要入閣,成為實際上的丞相。
當然心中雖然驚訝,但為了自身的利益,這些官員還是沒有太多猶豫便點頭同意了下來。
甚至有急躁之人更是許諾可以聯係同鄉、同窗和同期的官員也支持張姓官員。
得到了承諾的張姓官員終於是心滿意足地把自己計劃講了出來。
其實說白了也並不是什麽複雜的計劃,不過是裹脅大勢給朱允熥施壓罷了。
再說得明白一些,無非就是利用那些什麽都不懂的學子,尤其是國子監的學生大多數背後都是有地方豪族供養的。
而地方豪族手中擁有的商業比起他們可是要多了許多,相信他們也不願意見到朝廷實行重商稅。
隻要鼓動那些涉世未深的學子鬧事兒,以他們以往的經驗絕對能逼迫皇帝收迴政令。
“好!張兄果然是丞相之才。”
“哈哈哈!還是張大人厲害,三言兩語就定下如此妙計。”
一眾官員臉上露出笑意,紛紛開始吹捧起來。
似乎他們已經看到了朱允熥在國子監學生的逼迫之下不得不收迴聖旨的場麵。
張姓官員享受夠了眾人的吹捧之後,又開始給所有人分配起任務。
一陣推杯換盞之後,所有人離開酒樓開始發動自己的人脈聯係國子監學生以及其他在京城的學子,甚至還有一些大商賈。
這些大商賈背後也是有人的,而且大多數都是藩王的白手套。
不過短短一日時間,朝廷要對商人實行嚴苛的重稅消息就幾乎傳遍了整個應天府。
而明日…就是朱允熥的登基大典。
應天府上空似乎被蒙上了一層看不見的陰雲,不知等到天明會爆發出什麽樣的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