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攔住他!”就在張東旭惡罵皇帝之時,陳文錦就知道,這老頭兒已是心存死誌,不等他罵完,就趕緊大聲提醒一眾朝臣。果然,張東旭是要選擇撞柱求死,幸好他年邁,腿腳不利索,陳文錦又提醒的及時,沒等他撞到那柱子上,便已經被人攔腰抱住。
“哼!放開那老匹夫,朕今日非要斬了他!”隆德皇氣的胡須亂顫,胸口氣血翻湧。
“陛下,莫非真要讓大唐頃刻間崩塌不成?”武英公一步踏前,大聲怒喝著質問隆德皇。
“楊延俊!你也要學那李胤不成?”隆德皇也是氣急。
“臣!不敢!不過,陛下若執意要自毀大唐江山,臣也隻好交了這頭上官帽,迴家等死!”楊延俊直接雙手高舉,就要摘去自己頭上官帽。
“武英公!什麽時候了?還如此意氣用事?”陳文錦趕緊大聲喝止住楊延俊,然後迴身朝隆德皇跪下道:“陛下,武英公也是心憂社稷,一時情急,還請陛下息怒,莫要見責。陛下,張東旭不能死!張東旭今日若真死在這大殿上,無疑就是等同陛下逼寧王造反啊!”
“哼!李胤狗賊,反跡已露,何來朕逼他一說!”隆德皇這會兒氣迷心竅,已經是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了。
“陛下,寧王李胤曾說過,不會因一己之力拉天下百姓遭戰禍之災,可陛下莫非忘了,李胤還說過,他也不會任由人欺淩他的親朋致愛!今日張東旭若死在大殿之上,依著李胤的性子,必然會刀指皇城!為張東旭討個公道,陛下!如今他已然逼近京城,又有火炮在手,陛下,京城的城牆,能比軒轅關厚多少?那可是五萬大軍啊!陛下!”陳文錦大聲勸解,說完還焦急的朝李昶叩頭不止。
“朕不曾逼他,可如今,他已然率軍進京……”。
“陛下糊塗!張東旭說的不差,陛下果然糊塗!陛下,旁人不知李胤到底因何帶兵入京,你也不知麽?若非陛下暗中派供奉殿劫殺德妃,重傷長公主,還賜下密旨,設下汙李胤聲名的全套,讓他心存懼意,他如何會帶兵入京?這都是陛下你自己惹來的禍端!”喬太師也是氣的當場就要暴走。
“父皇!你……果真派人殺我母妃?”太子李喆雙目通紅。
“不錯!朕就是要殺那賤人!他身在宮中不守婦道,私通……”。
“陛下,你是還嫌皇家的臉麵丟的不夠麽?”一直冷眼旁觀,沉聲不語的老任城王李孟嚐,猛然一步踏出,走到太子身前,一手按住李喆肩頭,大聲朝皇帝道:
“太子年紀尚小,你怎能做出劫殺德妃和長公主之舉?李胤為我大唐出謀劃策,退魏使,安北疆,豐國庫,除權黨,平叛亂,陛下,你……你非要置祖宗基業,大唐江山於危境麽?你……”。
“報!啟奏陛下,濟州急報!三百裏加急”。
“報!快稟告陛下,寧州六百裏加急!”
忽然,大殿外接連傳來兩聲高喊。聲音大到高過了大殿內所有人的聲音。
大殿內瞬間安靜,就連掙紮著求死的張東旭,和依舊還強硬著要殺張東旭的隆德皇,以及忍不住哭泣的太子李喆,都瞬間沒了聲音。
“陛下!寧州急報到,該速速宣上殿來聽奏才是!”任城王虎吼一聲。
“宣!快宣!”隆德皇這才反應過來,趕緊大聲下令。寧州三百裏加急,莫非是燕國或者匈奴進犯了?
“報,啟奏陛下,長山郡王三百裏加急軍報!”隻片刻功夫,一名氣喘籲籲,滿麵灰塵的傳令兵飛奔上殿,跪倒在大殿正中,雙手高舉著一隻密封的信筒。
於德海不敢怠慢,忙飛奔到傳令兵跟前,接了那信筒,轉身跑到皇帝跟前,躬身雙手遞上。隆德皇一把接了過去,迅速打開信筒,掏出一張寫滿字的紙來。隆德皇李昶隻是匆匆掃了一眼,便臉色瞬間蒼白。那信紙也從手裏滑落在地。
“迴稟陛下,濟州王送來急報,日前,鎮北軍大將魏東陽,已率部從原平郡渡河南下,如今已占據白馬津,前鋒進入濮陽郡內。”又是一名傳令兵飛奔進殿,一邊高喊著,一邊同樣高高舉起一隻信筒。
“什麽?鎮北軍怎會真的渡河南下了?”武英公詫異的道。
於德海依舊飛快的接了信筒,轉交給皇帝,皇帝急忙打開信筒,又是匆匆看了一眼,臉色再次大變,變得更加蒼白。
“陛下,到底……如何?”這時候我,也隻有陳文錦出聲詢問最為合適。
“拿給……給丞相看”。李昶隻是低低的道了一聲,於德海便趕緊躬身點頭,俯身將掉落在地的急報,和皇帝手邊的另一份軍報,一起拿在手裏,跑下來交給陳文錦。
陳文錦先看過第一張軍報,便已愕然:“鎮北軍內訌,陳良輔,魏東陽,蘇文禮等人,不聽鄴城李忱調令,欲奉李胤將令,率軍南下攻打青州!”
“啊?李胤這是非得要陳衛平的人頭不可啊!”秦文綜大聲道。
“兩日前,魏東陽率軍出原平,強渡大河,兵進濟州,揚言要匯合寧王軍黎長生部,借道東進,替李胤取陳衛平人頭!韓超群請旨定奪!”陳文錦又看過第二封軍報。
“陛下!陛下!陛……”鬼影突然急步上殿,他可是皇帝貼身心腹護衛,上殿不需通報。可他一步進殿,等走到殿中,看見那兩名傳令兵後,瞬間愕然。
“說!”隆德皇咬著牙吐出一個字。
“是!啟稟陛下,臣得各處護龍衛急報 ,其一,寧州內訌,陳良輔,馬孟起,曹隨風等大小數十員鎮北軍戰將,公然不受李忱節製,已調集兵馬朝黎陽聚集,明顯有渡河南下之意。”說到此處 鬼影習慣性的停頓,每次向皇帝匯報,陛下在聽完一份密報後,都會及時吩咐對策,然後再繼續聽下一份。
“接著說!”隆德皇冷冷的道。
“其二,燕南天率部跨河,在寧王李胤府裏管家風德領著火炮軍配合下,猛攻青州北邑!青州守軍死傷慘重!五十門火炮齊發,北邑城近乎被夷為平地。”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燕南天所部居然也有火炮?這李胤手裏,到底有多少火炮?”吏部尚書慕容灼驚唿道。
鬼影見隆德皇不語,隻得繼續道:“其三,鴻臚客館內,東楚太子蕭翎遇刺,今日已不辭而別,率團迴楚去了。”
隆德皇嘴角動了動,隻說了一句:“傳旨,鴻臚客館典客令玩忽職守,斬!”
無人出聲,鬼影隻好又道:“其四,函穀關……函穀關太守張知巡、守將柳如鴻,雙雙掛印辭官,帶著老小和五千私軍,轉道軒轅關,投寧王去了。”鬼影抬眼看了看皇帝,見他毫無反應,隻好繼續:
“其五,流州刺史歐陽文忠,流州將軍諸葛璿璣,已傳檄各處,公然脫離寧州寧王府,打出寧王軍的新軍旗,擺明是要脫離李忱,服從李胤的調度,如今鎮北軍半數,以及流州半境,已全都公然臣服於李胤,而非鄴城寧王府。”
隆德皇雙眼不由一瞠,卻依舊沒說話。鬼影又道:“其六,京城中,突然多出不少流幫弟子,洛水上的漕運……被流幫所阻,徐、荊經中州運來京城的糧草……全都被堵在洛水上,如今已然進不了京城。”
“李胤!是李胤!你們口口聲聲說朕逼李胤,分明是李胤在逼朕!”隆德皇氣的身體晃了幾下,搖搖欲墜,於德海趕緊上前扶住,連忙大聲喊:“快,傳太醫!傳太醫!”
早朝在一片爭吵中結束,隆德皇被抬迴養心殿由太醫看著調養。沒了皇帝主持,群臣隻好各自散朝迴家。
陳文錦等人長歎一聲齊齊退出朝堂,剛走出大殿,就聽身後有人喊:“丞相、武英公、老太師留步!”眾人不必迴頭,單單從那聲音中,也不難知道,是任城王在喊。
“老王爺!”陳文錦等人趕緊迴身,齊齊朝任城王拱手。
“諸位請留步,如今李胤揮軍入京,天下諸侯側目,諸國虎視眈眈,朝野不穩,本王想請諸位移步一敘,商討個救國之法……”。
“任城王見諒,老朽如今已心力不濟,再難為官,這就迴府收拾行李,準備辭官歸隱,王爺……請恕老臣直言,陛下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對寧王一直心有偏見……唉!罷了,老臣如今年老體邁,已然有心無力,再無力輔佐,還請王爺和丞相代為轉奏,老臣今日便把這太師之位……辭了。”喬玄顫顫巍巍,朝任城王拱了拱手,轉身就要走。
“喬老頭!老夥計,老哥哥,本王知道你對陛下不滿,可你不能動不動就辭官啊……”。任城王可是皇帝的叔父,輩分高,但年紀還沒太師大。任城王為人圓滑,心思機敏,且秉性公正,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之前,他一直執掌宗正寺,極少涉足朝堂政事,是因為他太了解隆德皇,疑心病重,卻又優柔寡斷,剛愎自用,對自家親族心軟,卻對外臣心狠手辣。任城王之前一直遠離朝政,便是有意明哲保身,但對於他的能力,所有人都絲毫不會懷疑。
“王爺……莫要再勸了,先前在朝堂上,若非……太師已如張東旭一般,萌生死誌。放他歸隱山林,還能得個善終。唉!”楊延俊看著喬太師蹣跚而去的背影,眼中滿滿的惆悵。
“唉!走吧,去本王府上一敘,本王還藏著幾壇上好的寧王春,那可是當初鎮國公從李胤那裏要來的頭鍋酒。”任城王一手拉住丞相,一手拉住武英公,迴頭朝剛走過去的曹忘川和秦鍾業喊了一句:“你們二位也請一起來吧,本王先前還請了楚江山,和魏無羨,正有事請教諸位。”
“嗬嗬……如此,就叨擾老王爺了。”陳文錦看了眼楊延俊,隻好苦笑著答應。
“哼!放開那老匹夫,朕今日非要斬了他!”隆德皇氣的胡須亂顫,胸口氣血翻湧。
“陛下,莫非真要讓大唐頃刻間崩塌不成?”武英公一步踏前,大聲怒喝著質問隆德皇。
“楊延俊!你也要學那李胤不成?”隆德皇也是氣急。
“臣!不敢!不過,陛下若執意要自毀大唐江山,臣也隻好交了這頭上官帽,迴家等死!”楊延俊直接雙手高舉,就要摘去自己頭上官帽。
“武英公!什麽時候了?還如此意氣用事?”陳文錦趕緊大聲喝止住楊延俊,然後迴身朝隆德皇跪下道:“陛下,武英公也是心憂社稷,一時情急,還請陛下息怒,莫要見責。陛下,張東旭不能死!張東旭今日若真死在這大殿上,無疑就是等同陛下逼寧王造反啊!”
“哼!李胤狗賊,反跡已露,何來朕逼他一說!”隆德皇這會兒氣迷心竅,已經是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了。
“陛下,寧王李胤曾說過,不會因一己之力拉天下百姓遭戰禍之災,可陛下莫非忘了,李胤還說過,他也不會任由人欺淩他的親朋致愛!今日張東旭若死在大殿之上,依著李胤的性子,必然會刀指皇城!為張東旭討個公道,陛下!如今他已然逼近京城,又有火炮在手,陛下,京城的城牆,能比軒轅關厚多少?那可是五萬大軍啊!陛下!”陳文錦大聲勸解,說完還焦急的朝李昶叩頭不止。
“朕不曾逼他,可如今,他已然率軍進京……”。
“陛下糊塗!張東旭說的不差,陛下果然糊塗!陛下,旁人不知李胤到底因何帶兵入京,你也不知麽?若非陛下暗中派供奉殿劫殺德妃,重傷長公主,還賜下密旨,設下汙李胤聲名的全套,讓他心存懼意,他如何會帶兵入京?這都是陛下你自己惹來的禍端!”喬太師也是氣的當場就要暴走。
“父皇!你……果真派人殺我母妃?”太子李喆雙目通紅。
“不錯!朕就是要殺那賤人!他身在宮中不守婦道,私通……”。
“陛下,你是還嫌皇家的臉麵丟的不夠麽?”一直冷眼旁觀,沉聲不語的老任城王李孟嚐,猛然一步踏出,走到太子身前,一手按住李喆肩頭,大聲朝皇帝道:
“太子年紀尚小,你怎能做出劫殺德妃和長公主之舉?李胤為我大唐出謀劃策,退魏使,安北疆,豐國庫,除權黨,平叛亂,陛下,你……你非要置祖宗基業,大唐江山於危境麽?你……”。
“報!啟奏陛下,濟州急報!三百裏加急”。
“報!快稟告陛下,寧州六百裏加急!”
忽然,大殿外接連傳來兩聲高喊。聲音大到高過了大殿內所有人的聲音。
大殿內瞬間安靜,就連掙紮著求死的張東旭,和依舊還強硬著要殺張東旭的隆德皇,以及忍不住哭泣的太子李喆,都瞬間沒了聲音。
“陛下!寧州急報到,該速速宣上殿來聽奏才是!”任城王虎吼一聲。
“宣!快宣!”隆德皇這才反應過來,趕緊大聲下令。寧州三百裏加急,莫非是燕國或者匈奴進犯了?
“報,啟奏陛下,長山郡王三百裏加急軍報!”隻片刻功夫,一名氣喘籲籲,滿麵灰塵的傳令兵飛奔上殿,跪倒在大殿正中,雙手高舉著一隻密封的信筒。
於德海不敢怠慢,忙飛奔到傳令兵跟前,接了那信筒,轉身跑到皇帝跟前,躬身雙手遞上。隆德皇一把接了過去,迅速打開信筒,掏出一張寫滿字的紙來。隆德皇李昶隻是匆匆掃了一眼,便臉色瞬間蒼白。那信紙也從手裏滑落在地。
“迴稟陛下,濟州王送來急報,日前,鎮北軍大將魏東陽,已率部從原平郡渡河南下,如今已占據白馬津,前鋒進入濮陽郡內。”又是一名傳令兵飛奔進殿,一邊高喊著,一邊同樣高高舉起一隻信筒。
“什麽?鎮北軍怎會真的渡河南下了?”武英公詫異的道。
於德海依舊飛快的接了信筒,轉交給皇帝,皇帝急忙打開信筒,又是匆匆看了一眼,臉色再次大變,變得更加蒼白。
“陛下,到底……如何?”這時候我,也隻有陳文錦出聲詢問最為合適。
“拿給……給丞相看”。李昶隻是低低的道了一聲,於德海便趕緊躬身點頭,俯身將掉落在地的急報,和皇帝手邊的另一份軍報,一起拿在手裏,跑下來交給陳文錦。
陳文錦先看過第一張軍報,便已愕然:“鎮北軍內訌,陳良輔,魏東陽,蘇文禮等人,不聽鄴城李忱調令,欲奉李胤將令,率軍南下攻打青州!”
“啊?李胤這是非得要陳衛平的人頭不可啊!”秦文綜大聲道。
“兩日前,魏東陽率軍出原平,強渡大河,兵進濟州,揚言要匯合寧王軍黎長生部,借道東進,替李胤取陳衛平人頭!韓超群請旨定奪!”陳文錦又看過第二封軍報。
“陛下!陛下!陛……”鬼影突然急步上殿,他可是皇帝貼身心腹護衛,上殿不需通報。可他一步進殿,等走到殿中,看見那兩名傳令兵後,瞬間愕然。
“說!”隆德皇咬著牙吐出一個字。
“是!啟稟陛下,臣得各處護龍衛急報 ,其一,寧州內訌,陳良輔,馬孟起,曹隨風等大小數十員鎮北軍戰將,公然不受李忱節製,已調集兵馬朝黎陽聚集,明顯有渡河南下之意。”說到此處 鬼影習慣性的停頓,每次向皇帝匯報,陛下在聽完一份密報後,都會及時吩咐對策,然後再繼續聽下一份。
“接著說!”隆德皇冷冷的道。
“其二,燕南天率部跨河,在寧王李胤府裏管家風德領著火炮軍配合下,猛攻青州北邑!青州守軍死傷慘重!五十門火炮齊發,北邑城近乎被夷為平地。”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燕南天所部居然也有火炮?這李胤手裏,到底有多少火炮?”吏部尚書慕容灼驚唿道。
鬼影見隆德皇不語,隻得繼續道:“其三,鴻臚客館內,東楚太子蕭翎遇刺,今日已不辭而別,率團迴楚去了。”
隆德皇嘴角動了動,隻說了一句:“傳旨,鴻臚客館典客令玩忽職守,斬!”
無人出聲,鬼影隻好又道:“其四,函穀關……函穀關太守張知巡、守將柳如鴻,雙雙掛印辭官,帶著老小和五千私軍,轉道軒轅關,投寧王去了。”鬼影抬眼看了看皇帝,見他毫無反應,隻好繼續:
“其五,流州刺史歐陽文忠,流州將軍諸葛璿璣,已傳檄各處,公然脫離寧州寧王府,打出寧王軍的新軍旗,擺明是要脫離李忱,服從李胤的調度,如今鎮北軍半數,以及流州半境,已全都公然臣服於李胤,而非鄴城寧王府。”
隆德皇雙眼不由一瞠,卻依舊沒說話。鬼影又道:“其六,京城中,突然多出不少流幫弟子,洛水上的漕運……被流幫所阻,徐、荊經中州運來京城的糧草……全都被堵在洛水上,如今已然進不了京城。”
“李胤!是李胤!你們口口聲聲說朕逼李胤,分明是李胤在逼朕!”隆德皇氣的身體晃了幾下,搖搖欲墜,於德海趕緊上前扶住,連忙大聲喊:“快,傳太醫!傳太醫!”
早朝在一片爭吵中結束,隆德皇被抬迴養心殿由太醫看著調養。沒了皇帝主持,群臣隻好各自散朝迴家。
陳文錦等人長歎一聲齊齊退出朝堂,剛走出大殿,就聽身後有人喊:“丞相、武英公、老太師留步!”眾人不必迴頭,單單從那聲音中,也不難知道,是任城王在喊。
“老王爺!”陳文錦等人趕緊迴身,齊齊朝任城王拱手。
“諸位請留步,如今李胤揮軍入京,天下諸侯側目,諸國虎視眈眈,朝野不穩,本王想請諸位移步一敘,商討個救國之法……”。
“任城王見諒,老朽如今已心力不濟,再難為官,這就迴府收拾行李,準備辭官歸隱,王爺……請恕老臣直言,陛下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對寧王一直心有偏見……唉!罷了,老臣如今年老體邁,已然有心無力,再無力輔佐,還請王爺和丞相代為轉奏,老臣今日便把這太師之位……辭了。”喬玄顫顫巍巍,朝任城王拱了拱手,轉身就要走。
“喬老頭!老夥計,老哥哥,本王知道你對陛下不滿,可你不能動不動就辭官啊……”。任城王可是皇帝的叔父,輩分高,但年紀還沒太師大。任城王為人圓滑,心思機敏,且秉性公正,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之前,他一直執掌宗正寺,極少涉足朝堂政事,是因為他太了解隆德皇,疑心病重,卻又優柔寡斷,剛愎自用,對自家親族心軟,卻對外臣心狠手辣。任城王之前一直遠離朝政,便是有意明哲保身,但對於他的能力,所有人都絲毫不會懷疑。
“王爺……莫要再勸了,先前在朝堂上,若非……太師已如張東旭一般,萌生死誌。放他歸隱山林,還能得個善終。唉!”楊延俊看著喬太師蹣跚而去的背影,眼中滿滿的惆悵。
“唉!走吧,去本王府上一敘,本王還藏著幾壇上好的寧王春,那可是當初鎮國公從李胤那裏要來的頭鍋酒。”任城王一手拉住丞相,一手拉住武英公,迴頭朝剛走過去的曹忘川和秦鍾業喊了一句:“你們二位也請一起來吧,本王先前還請了楚江山,和魏無羨,正有事請教諸位。”
“嗬嗬……如此,就叨擾老王爺了。”陳文錦看了眼楊延俊,隻好苦笑著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