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料峭,終於迎來今冬第一場大雪,雪花飄飄灑灑,一連下了整整兩日,到處已然是一片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寧王軍打破軒轅關,五萬大軍就在關城內安營紮寨,軒轅關是洛陽八關之一,城高牆厚,關內房舍極廣,寧王軍自中州平叛,繳獲頗豐,就算十萬大軍坐吃山空,一年半載的時間裏,對於李胤而言,還不至於有太大壓力。五萬大軍冒著嚴寒,將之前被打破的城關,重新修補齊整。聽聞是寧王軍進京平叛,有不少百姓自願前來幫忙,甚至有人擔心寧王軍糧草不濟,竟然挑著糧草,牽著豬羊前來勞軍。
李胤並不曾迴春神湖了,而是帶著所有女眷全都在關城內,跟所有士卒一樣,住進了軍營。畢竟,隆德皇褫奪他寧王封號,和勒令寧王軍就地駐紮的旨意,已經發布全國。他如今已經是白身,再不適合住進王府,雖然,李令月的太平公主府,和李雲芮的長公主府依舊可以入住,但李胤並沒有那麽做。因為,三天之前,李雲芮已經專程派人去過宗正寺,要自請革除皇家身份,從此再不承認自己是皇室公主。
李胤的檄文傳開不過三兩日,隆德皇的降罪詔書便已傳遍全天下。有不少人都以為,李胤被革職後,寧王軍會失去百姓的支持,頓做鳥獸散,或者接受朝廷調令,分調四方。可,誰也沒想到,一連三四日,軒轅關和濟州寧王軍營寨前,車拉肩挑著糧食,前來勞軍的百姓,居然比以往還多,甚至排起了長龍,無他,寧王雖殺人不眨眼,但也是真的愛民。名望已成,無關官爵。
隨著李胤那篇檄文,和隆德皇密旨的傳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朝廷,是皇帝故意設圈套要毀寧王聲望,寧王一心一意為朝廷,朝廷卻不惜劫殺德妃和長公主,甚至將皇妃下嫁,也要設計陷害寧王,這讓天下百姓為寧王叫屈,紛紛為寧王鳴不平。
一連數日,李胤皆在軒轅關駐軍不前,寧王軍不退不進,不散不離,就這樣勒兵原處。因為任城王,丞相,武英公、中書令,尚書令,侍中連同六部尚書,聯名給寧王送來一封書信,請求寧王為百姓著想,勒兵十日,靜待事態發展,讓隆德皇看清天下人心,看清時勢後,再做舉動。對此,李胤隻給了簡短幾句話的迴複:“十日之後,無論官匪,入京送葬,報仇雪恥,迴府過年。唐不容我,我便離唐。”
這幾句話的迴複,如今已然擺在了隆德皇麵前的桌案上,皇帝李昶盯著那簡短的二十幾個字,心中驚怒交加。字雖少,但已足夠說明李胤的態度,他不在意自己被朝廷如何定義,無論朝廷是繼續把他當做大唐官方,還是視他為叛逆匪徒,他的目的就是進京城給長孫順義送葬,找供奉殿報仇,然後帶著所有女眷迴王府過年,如果大唐朝廷真的容不下他,他不介意離開大唐,至於是另投何處,那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一旦李胤離開大唐,此生便隻會是大唐的敵人。
隆德皇清楚,大唐所有官員也明白,甚至如今整個大唐百姓都明白,憑李胤的本事,憑他手裏的火炮和十萬寧王軍,如果背離大唐之後,無論是投效哪一國,對大唐而言,都是難以挽迴的損失,都將帶來極大的威脅。
即便隆德皇如何不甘心,都不得不重視李胤的去留。這幾日裏,為了李胤的事,已經鬧得天下紛湧。
首先是中州刺史鄭棟國,揚州將軍李靖,公然表示,支持寧王進京為老鎮國公送葬。然後,荊州和徐州,相繼表態,願與寧王軍共進退,替鎮國公向青州王討個說法,替寧王妃李雲芮,向朝廷討公道。而早該接到進兵詔書的汝陽王,卻一直按兵不動,不見有一兵一卒北上勤王。對此,隆德皇隻能大發雷霆,卻毫無辦法,畢竟,之前的宋弘晟和費賢,就已經停止向朝廷進奉賦稅。
然後,京城柳家商號,車騎將軍府柳家家主柳如林、顏氏商行東家顏景業;白家商號家主,前尚書白敬亭,聯名宣布,三家商號名下工坊,將全部停業,不再與戶部有任何合作,並且會搬離京城洛陽,另尋他處。隆德皇驚怒不已,三大商行集體拒絕與朝廷合作,那朝廷戶部就斷了大半進項,又會迴到之前疲弊狀態。隆德皇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急忙暗中派鬼影攜護龍衛去“請”三家家主,可三家明顯早有防備,等護龍衛上門之時,才發覺,三大家族嫡係,早已人去屋空,隻剩十幾個下人在看護宅院。而且,就連京城中的所有產業,也都已經全部搬空停業。
再之後,孤懸北疆三年之久的流州,州刺史和將軍,因朝廷和寧王府的不管不顧,宣布從此脫離大唐和鎮寧王府,並表示願拜寧王府二公子李胤個人為主,聽候其個人調度。
鎮北軍陳良輔、魏東陽、蘇文禮、燕南天等大小將校百餘,也公然聯名宣稱,其麾下鎮北軍,從今隻認二公子李胤,不再聽從代掌寧王職權的長山郡王李忱調度。而且,已準備將北疆邊關的麾下,盡數後撤,揮軍渡河南下接應二公子。
而此時的魏東陽,已然與黎長生、王彥章等人麾下五萬寧王軍匯合一處,一路斬關奪隘,借道濟州,朝青州進軍;燕南天所部也已憑借火炮的威力,短短數日,便已然以無傷亡的代價,打破樂安郡全境,正整軍準備繼續向東進軍。
“陛下,濟州齊王韓超群,青州王李仲謀,根本無力阻擋寧王軍的火炮的威力,如今韓超群已下令讓開道路,任由寧王軍借道東進。徐州侯琨親自領兵到了武東,隨時可以攔截青州軍向南逃遁,甚至……也可以隨時進軍青州。李胤……顯然是不達目的不肯罷休,勢要誅殺陳衛平。青州王之前自恃兵強馬壯,想擺開陣勢跟鎮北軍抗衡,沒想到竟然是自討苦吃,連僅僅燕南天一部,他都擋不住。”追風垂首迴稟。
隆德皇不吭聲,隻是看了看分座兩側的幾位重臣和太子。他明顯感覺的到,自從前幾日在朝堂之上,他一氣之下承認派人截殺德妃之後,太子李喆已經明顯疏遠於他這個父皇。
見半晌無人主動開口,隆德皇輕咳一聲:“咳!於德海,傳旨!令呂奉先領神策軍和京都駐軍,往軒轅關……接收寧王軍軍權,將李胤……擒送進城問罪!”
“陛下,不可啊!一旦呂奉先領兵去軒轅關,事情可就再無迴旋餘地了。”楊延俊趕緊勸諫。
“哼,呂奉先號稱無敵,單論對陣,誰能贏他?他李胤的火炮轟城厲害,難不成對陣也無人能擋?朕不指望禁軍去幫朕擒殺李胤,也不會為難四大營的將士去對抗寧王軍。更不敢指望你武英公親自披掛上陣,如今諸侯都怕李胤的火炮,紛紛避戰不敢麵對,眼下朕也隻有呂奉先可用了。”隆德皇憤憤的對楊延俊冷哼一聲。
“陛下……。”陳文錦見隆德皇,打算一條道走到黑,知道眼下怕是勸他不住,但還是站了起來。
“丞相若是要勸朕罷兵,向李胤賠禮道歉,那就不用再說了!”隆德皇直接揮手打斷了陳文錦。
“陛下既已有決斷,臣自然不敢再勸,隻是……這是臣等,根據兵部所接各處軍報做的節略,陛下還是先看看吧。”陳文錦從袖子裏拿出早已寫好的節略,雙手捧著,放到皇帝桌前。
“陛下……這是今日一早,護龍衛得到的所有情報,也請陛下禦覽。”鬼影也把一張紙,遞交到皇帝麵前。
“念!眼前這般模樣,朕還有何好隱瞞的?”隆德皇掃了一眼諸臣,又看了一眼於德海,直接閉上了眼。
於德海見狀,隻好先朝著皇帝躬身拱手一禮,才從桌上拿了那陳文錦遞上的節略。
“幽州急報,燕軍重新集結大軍,欲趁大唐時局未穩之時,大舉進犯,今寧州自顧不暇,恐無力馳援,請陛下急調大軍,北上援助幽州。”於德海聲音不小,但聽得出,他念的極其忐忑。
“幽州王楊瑉……一有軍情就向寧州和朝廷求救,他這些年修整軍備,擴充軍馬,真當朕不知道?若迴迴都要朕來設法處置,還要他這個幽州王有何用?上官儀,擬旨給幽州王,讓他自己設法保住幽州不失,否則……幽州王就沒必要再存續了。再傳旨李忱……要做好隨時馳援……隨時掌控幽州的準備,其餘的事……日後再說。”隆德皇依舊輕輕閉著眼睛。
於德海趕緊點點頭,繼續念道:“北涼上將李元彰繼續統兵南下,已在蜀國邊界上跟蜀軍對陣十餘迴,雙方各有損傷,涼軍明顯占據上風。如今聽聞我朝函穀守將齊齊辭官,北涼君主李重陽,又派大將李孝武,領兵五萬,攜攻城器械,朝函穀關而來,函穀關副將派快馬向朝廷告急。”
“傳旨,後軍將軍顏景嗣,即刻率軍西進,馳援函穀,令……吏部員外郎秦書湘,昭武將軍孫德勝兩人即刻啟程赴任函穀,接掌太守和將軍,督函穀軍政,備敵。”隆德皇說完,竟然還有些小得意,正好可以趁機收迴函穀關軍權,孫德勝和秦書湘,可都是朝廷吏員,而且也不是寧王或者哪一派係的人。
“東楚太子蕭翎,自離洛陽後,前去見李胤,欲鎖迴前太子妃……溫玉公主,被李胤強勢趕走,據聞,東楚以此為口實,增兵江岸,有北進之意。
隆德皇終於睜開眼睛,沉思片刻後道:“長信侯如今就在揚州,李靖也素有才能,雖然……他們是不會讓楚軍過江的。不過……著禮部遣使往東楚,就說朕已同意歸還溫玉公主和建章郡主迴楚!至於其它的,讓東楚自己想辦法尋人。”
“陛下!這……真是打算一點退路不留了?”秦鍾業驚唿出聲,一旦隆德皇這道旨意發出去,可就等同於,是李胤自己霸占了蕭美娘,不肯歸還東楚了。這無論是對李胤,還是對蕭美娘,名聲都會有汙。
隆德皇隻是看了一眼秦鍾業,雖沒答複半個字,那神情明顯是告訴了眾人答案。
“魏國集結重兵十萬於內河郡,明顯是要強渡大河,攻打我孟津,孟津守將耿烈,派人入京告急。”
隆德皇臉色變了變,當即又道:“傳旨,加封信義伯耿烈為二等信義侯,讓他務必死守孟津,傳令楊鼎臣、柳飛卿,統左右兩軍,馳援孟津備敵。”
寧王軍打破軒轅關,五萬大軍就在關城內安營紮寨,軒轅關是洛陽八關之一,城高牆厚,關內房舍極廣,寧王軍自中州平叛,繳獲頗豐,就算十萬大軍坐吃山空,一年半載的時間裏,對於李胤而言,還不至於有太大壓力。五萬大軍冒著嚴寒,將之前被打破的城關,重新修補齊整。聽聞是寧王軍進京平叛,有不少百姓自願前來幫忙,甚至有人擔心寧王軍糧草不濟,竟然挑著糧草,牽著豬羊前來勞軍。
李胤並不曾迴春神湖了,而是帶著所有女眷全都在關城內,跟所有士卒一樣,住進了軍營。畢竟,隆德皇褫奪他寧王封號,和勒令寧王軍就地駐紮的旨意,已經發布全國。他如今已經是白身,再不適合住進王府,雖然,李令月的太平公主府,和李雲芮的長公主府依舊可以入住,但李胤並沒有那麽做。因為,三天之前,李雲芮已經專程派人去過宗正寺,要自請革除皇家身份,從此再不承認自己是皇室公主。
李胤的檄文傳開不過三兩日,隆德皇的降罪詔書便已傳遍全天下。有不少人都以為,李胤被革職後,寧王軍會失去百姓的支持,頓做鳥獸散,或者接受朝廷調令,分調四方。可,誰也沒想到,一連三四日,軒轅關和濟州寧王軍營寨前,車拉肩挑著糧食,前來勞軍的百姓,居然比以往還多,甚至排起了長龍,無他,寧王雖殺人不眨眼,但也是真的愛民。名望已成,無關官爵。
隨著李胤那篇檄文,和隆德皇密旨的傳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朝廷,是皇帝故意設圈套要毀寧王聲望,寧王一心一意為朝廷,朝廷卻不惜劫殺德妃和長公主,甚至將皇妃下嫁,也要設計陷害寧王,這讓天下百姓為寧王叫屈,紛紛為寧王鳴不平。
一連數日,李胤皆在軒轅關駐軍不前,寧王軍不退不進,不散不離,就這樣勒兵原處。因為任城王,丞相,武英公、中書令,尚書令,侍中連同六部尚書,聯名給寧王送來一封書信,請求寧王為百姓著想,勒兵十日,靜待事態發展,讓隆德皇看清天下人心,看清時勢後,再做舉動。對此,李胤隻給了簡短幾句話的迴複:“十日之後,無論官匪,入京送葬,報仇雪恥,迴府過年。唐不容我,我便離唐。”
這幾句話的迴複,如今已然擺在了隆德皇麵前的桌案上,皇帝李昶盯著那簡短的二十幾個字,心中驚怒交加。字雖少,但已足夠說明李胤的態度,他不在意自己被朝廷如何定義,無論朝廷是繼續把他當做大唐官方,還是視他為叛逆匪徒,他的目的就是進京城給長孫順義送葬,找供奉殿報仇,然後帶著所有女眷迴王府過年,如果大唐朝廷真的容不下他,他不介意離開大唐,至於是另投何處,那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一旦李胤離開大唐,此生便隻會是大唐的敵人。
隆德皇清楚,大唐所有官員也明白,甚至如今整個大唐百姓都明白,憑李胤的本事,憑他手裏的火炮和十萬寧王軍,如果背離大唐之後,無論是投效哪一國,對大唐而言,都是難以挽迴的損失,都將帶來極大的威脅。
即便隆德皇如何不甘心,都不得不重視李胤的去留。這幾日裏,為了李胤的事,已經鬧得天下紛湧。
首先是中州刺史鄭棟國,揚州將軍李靖,公然表示,支持寧王進京為老鎮國公送葬。然後,荊州和徐州,相繼表態,願與寧王軍共進退,替鎮國公向青州王討個說法,替寧王妃李雲芮,向朝廷討公道。而早該接到進兵詔書的汝陽王,卻一直按兵不動,不見有一兵一卒北上勤王。對此,隆德皇隻能大發雷霆,卻毫無辦法,畢竟,之前的宋弘晟和費賢,就已經停止向朝廷進奉賦稅。
然後,京城柳家商號,車騎將軍府柳家家主柳如林、顏氏商行東家顏景業;白家商號家主,前尚書白敬亭,聯名宣布,三家商號名下工坊,將全部停業,不再與戶部有任何合作,並且會搬離京城洛陽,另尋他處。隆德皇驚怒不已,三大商行集體拒絕與朝廷合作,那朝廷戶部就斷了大半進項,又會迴到之前疲弊狀態。隆德皇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急忙暗中派鬼影攜護龍衛去“請”三家家主,可三家明顯早有防備,等護龍衛上門之時,才發覺,三大家族嫡係,早已人去屋空,隻剩十幾個下人在看護宅院。而且,就連京城中的所有產業,也都已經全部搬空停業。
再之後,孤懸北疆三年之久的流州,州刺史和將軍,因朝廷和寧王府的不管不顧,宣布從此脫離大唐和鎮寧王府,並表示願拜寧王府二公子李胤個人為主,聽候其個人調度。
鎮北軍陳良輔、魏東陽、蘇文禮、燕南天等大小將校百餘,也公然聯名宣稱,其麾下鎮北軍,從今隻認二公子李胤,不再聽從代掌寧王職權的長山郡王李忱調度。而且,已準備將北疆邊關的麾下,盡數後撤,揮軍渡河南下接應二公子。
而此時的魏東陽,已然與黎長生、王彥章等人麾下五萬寧王軍匯合一處,一路斬關奪隘,借道濟州,朝青州進軍;燕南天所部也已憑借火炮的威力,短短數日,便已然以無傷亡的代價,打破樂安郡全境,正整軍準備繼續向東進軍。
“陛下,濟州齊王韓超群,青州王李仲謀,根本無力阻擋寧王軍的火炮的威力,如今韓超群已下令讓開道路,任由寧王軍借道東進。徐州侯琨親自領兵到了武東,隨時可以攔截青州軍向南逃遁,甚至……也可以隨時進軍青州。李胤……顯然是不達目的不肯罷休,勢要誅殺陳衛平。青州王之前自恃兵強馬壯,想擺開陣勢跟鎮北軍抗衡,沒想到竟然是自討苦吃,連僅僅燕南天一部,他都擋不住。”追風垂首迴稟。
隆德皇不吭聲,隻是看了看分座兩側的幾位重臣和太子。他明顯感覺的到,自從前幾日在朝堂之上,他一氣之下承認派人截殺德妃之後,太子李喆已經明顯疏遠於他這個父皇。
見半晌無人主動開口,隆德皇輕咳一聲:“咳!於德海,傳旨!令呂奉先領神策軍和京都駐軍,往軒轅關……接收寧王軍軍權,將李胤……擒送進城問罪!”
“陛下,不可啊!一旦呂奉先領兵去軒轅關,事情可就再無迴旋餘地了。”楊延俊趕緊勸諫。
“哼,呂奉先號稱無敵,單論對陣,誰能贏他?他李胤的火炮轟城厲害,難不成對陣也無人能擋?朕不指望禁軍去幫朕擒殺李胤,也不會為難四大營的將士去對抗寧王軍。更不敢指望你武英公親自披掛上陣,如今諸侯都怕李胤的火炮,紛紛避戰不敢麵對,眼下朕也隻有呂奉先可用了。”隆德皇憤憤的對楊延俊冷哼一聲。
“陛下……。”陳文錦見隆德皇,打算一條道走到黑,知道眼下怕是勸他不住,但還是站了起來。
“丞相若是要勸朕罷兵,向李胤賠禮道歉,那就不用再說了!”隆德皇直接揮手打斷了陳文錦。
“陛下既已有決斷,臣自然不敢再勸,隻是……這是臣等,根據兵部所接各處軍報做的節略,陛下還是先看看吧。”陳文錦從袖子裏拿出早已寫好的節略,雙手捧著,放到皇帝桌前。
“陛下……這是今日一早,護龍衛得到的所有情報,也請陛下禦覽。”鬼影也把一張紙,遞交到皇帝麵前。
“念!眼前這般模樣,朕還有何好隱瞞的?”隆德皇掃了一眼諸臣,又看了一眼於德海,直接閉上了眼。
於德海見狀,隻好先朝著皇帝躬身拱手一禮,才從桌上拿了那陳文錦遞上的節略。
“幽州急報,燕軍重新集結大軍,欲趁大唐時局未穩之時,大舉進犯,今寧州自顧不暇,恐無力馳援,請陛下急調大軍,北上援助幽州。”於德海聲音不小,但聽得出,他念的極其忐忑。
“幽州王楊瑉……一有軍情就向寧州和朝廷求救,他這些年修整軍備,擴充軍馬,真當朕不知道?若迴迴都要朕來設法處置,還要他這個幽州王有何用?上官儀,擬旨給幽州王,讓他自己設法保住幽州不失,否則……幽州王就沒必要再存續了。再傳旨李忱……要做好隨時馳援……隨時掌控幽州的準備,其餘的事……日後再說。”隆德皇依舊輕輕閉著眼睛。
於德海趕緊點點頭,繼續念道:“北涼上將李元彰繼續統兵南下,已在蜀國邊界上跟蜀軍對陣十餘迴,雙方各有損傷,涼軍明顯占據上風。如今聽聞我朝函穀守將齊齊辭官,北涼君主李重陽,又派大將李孝武,領兵五萬,攜攻城器械,朝函穀關而來,函穀關副將派快馬向朝廷告急。”
“傳旨,後軍將軍顏景嗣,即刻率軍西進,馳援函穀,令……吏部員外郎秦書湘,昭武將軍孫德勝兩人即刻啟程赴任函穀,接掌太守和將軍,督函穀軍政,備敵。”隆德皇說完,竟然還有些小得意,正好可以趁機收迴函穀關軍權,孫德勝和秦書湘,可都是朝廷吏員,而且也不是寧王或者哪一派係的人。
“東楚太子蕭翎,自離洛陽後,前去見李胤,欲鎖迴前太子妃……溫玉公主,被李胤強勢趕走,據聞,東楚以此為口實,增兵江岸,有北進之意。
隆德皇終於睜開眼睛,沉思片刻後道:“長信侯如今就在揚州,李靖也素有才能,雖然……他們是不會讓楚軍過江的。不過……著禮部遣使往東楚,就說朕已同意歸還溫玉公主和建章郡主迴楚!至於其它的,讓東楚自己想辦法尋人。”
“陛下!這……真是打算一點退路不留了?”秦鍾業驚唿出聲,一旦隆德皇這道旨意發出去,可就等同於,是李胤自己霸占了蕭美娘,不肯歸還東楚了。這無論是對李胤,還是對蕭美娘,名聲都會有汙。
隆德皇隻是看了一眼秦鍾業,雖沒答複半個字,那神情明顯是告訴了眾人答案。
“魏國集結重兵十萬於內河郡,明顯是要強渡大河,攻打我孟津,孟津守將耿烈,派人入京告急。”
隆德皇臉色變了變,當即又道:“傳旨,加封信義伯耿烈為二等信義侯,讓他務必死守孟津,傳令楊鼎臣、柳飛卿,統左右兩軍,馳援孟津備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