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他耶律隆緒好運當頭,他這邊剛想睡覺,那邊就有人給他遞上了枕頭。誰啊?高麗國!
公元1010年5月1日,也就是在蕭燕燕亡故半年後,耶律隆緒率大軍進駐遼國五京之一的中京大定府(據後世專家和學者考證,此地位於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大明鄉)。五月二十八日,耶律隆緒正式下詔:討伐高麗!
遼國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出兵高麗?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來了解一下這個高麗國以及那邊到底出了什麽事。
公元936年,當中國因為唐王朝的滅亡而陷入四分五裂之時,之前同樣動蕩不安的朝鮮半島卻在曆經數十年的戰亂後於這一年再次進入了半島曆史上的又一個“大一統”時代。統一半島的這個人名叫王建,他出生於新羅國漢州鬆嶽郡(今朝鮮開城特別行政市)的一個富紳家庭,而他在公元918年所建立的這個政權的名字便是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高麗”,曆史上也稱其為“王氏高麗”。
請注意,這個高麗國和那個被唐朝所滅的高句麗是完全兩碼事。後者在公元668被唐朝滅國後,其宗室貴族以及境內的富戶連同其主體民族——總計數十萬的扶餘人被集體遷往內地最終融入了華夏民族的大家庭,說這二者有傳承甚至繼承關係純粹是在亂認祖宗。
高麗最早於後唐時期向中原王朝稱藩,其國王接受中原王朝皇帝的冊封,這種宗藩關係在後漢時期短暫中斷過,但從後周開始直到公元993年這種關係一直存在。之所以這裏出現了公元993年這個截止年份就是因為在這一年遼國大舉入侵高麗並最終迫使其擯棄宋朝轉而改尊遼國為其宗主國,當時盡管高麗派人向宋朝求救並許諾共同討伐遼國,但剛剛經曆雍熙北伐慘痛失利的趙光義那時候哪敢再次北伐,高麗就此被迫改換遼國做了大哥。
公元997年高麗國王王治薨世,因為其無子,所以他的侄兒(前任國王王伷的兒子)王誦便繼承了其王位。王誦時年盡管已經十八歲,但他的生母皇甫氏不但想過一把當朝太後的癮,還想要臨朝攝政,而接下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在這個早已不甘寂寞的高麗攝政王太後的身上。
早在其夫王伷死後,皇甫氏就跟他的家族裏的一個名叫金致陽的男人暗中攪和在了一起,而當時的高麗國王正是他的小叔子王治。事情敗露之後,王治將金致陽棒打一頓然後發配遠地。可是,奈何王治命不長久,等到他的侄兒王誦繼位之後,皇甫氏搖身一變成了高麗的王太後且大權獨攬。於是乎,對舊情人念念不忘的皇甫氏立馬就將金致陽重新召入宮裏與其繼續享受魚水之歡。
這還不算大事,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貴為王太後的皇甫氏竟然在公元1003年跟金致陽生下了一個兒子,而此時的金致陽在朝中更是官居尚書左仆射並兼判三司事,此人完全就是活生生的高麗版韓德讓。這也還不算什麽,金致陽最膽大包天的想法是他想讓自己和皇甫氏的私生子將來繼承王誦的王位。
王誦這個人沒什麽可說的,此人對於自己的傀儡身份雖然憤恨不已但又不敢忤逆自己的老媽,於是就索性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但可能是過度勞累把自己的身子給搞垮了,他雖然辛勤勞動但卻始終沒能給老王家留下一條根。此時最有資格繼承他王位的就是他的宗親、高麗太祖王建的孫子、被冊封為高麗大良院君的王詢。
為了清除王詢這個障礙,皇甫氏與情夫金致陽運用手中的權力將王詢驅逐出王城並強令其出家為僧。後來,這對奸夫淫婦又派人對王詢實施暗殺,但所幸王詢得由寺中僧人的幫助逃過了一劫。
麵對老媽和她的那個姘頭越發緊迫的逼宮行為,王誦雖然懦弱但也不想讓王位旁落於異姓之人。他密召給事中蔡忠順商議如何將王詢安全迎迴王城繼承王位,在金致陽把持了王城防務的情況下,他二人要想辦成此事就必須得尋求軍方的支持,蔡忠順想到的這個人正是高麗國的西北麵都巡檢使康肇。
康肇得到密信後決定聽從王命,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先去找到王位的繼承人王詢,而是直接帶兵殺向了王城準備去砍了禍亂國家的皇甫氏和那個奸夫,但在途中他的幕僚告訴他:“聽說王上已經快不行了,我們不如先不要急著趕過去,還是先看看形勢再做決定。”
康肇就此停了下來,他這邊不著急,但有人卻急了。聽聞康肇率軍直奔京王,皇甫氏急忙派遣一個太監帶兵前去阻截。康肇的父親在王城裏聽說此事後知道大禍即將臨頭,於是他派人假扮成和尚前去給康肇報信:“兒啊,王上已經被那個惡女人和奸臣給害死了,你趕快帶兵進城為國鋤奸平亂啊!”
因為趕路趕得太急,這個前來報信的假和尚把信送到之後直接就累死了。康肇隨即率軍疾行,可等他將要殺到王城時才知道自己的老爹把他給忽悠了,王誦根本沒死。康肇就此騎虎難下,你帶兵至此到底是來平亂還是作亂?這時候,他帳下的一個幕僚卻趁機給他拱了一把火:“事已至此,我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生米做成熟飯!”
經過這麽一番慫恿,野心勃發的康肇一咬牙率軍進入了王城,然後他在城內大開殺戒把金致陽以及金致陽和皇甫氏的私生子都給殺了,隨後他真的就一不做二不休地廢掉了氣若遊絲的王誦並將其與皇甫氏一道流放海島。接下來,康肇的所為再次出人意料,他為了獲得擁立之功便派人在半路上殺掉已經被他流放且馬上就要咽氣的王誦,隨後他再又大張旗鼓地迎接王詢入城繼承王位——這個王詢正是曆史上的高麗顯宗。
當高麗國的這一係列變動傳入遼國後,作為宗主國皇帝的耶律隆緒為此而大怒,但轉而他又大喜,此時剛剛掌握朝政的他正急切地想要立威,這高麗的內亂無疑是他立威的絕佳機會。耶律隆緒對群臣說道:“康肇作亂擅殺其國主王誦而又私立王詢為主,如今他反而倒成了高麗的宰輔重臣,這實乃大逆不道,朕決意對高麗興兵問罪!”
遼國群臣大多皆表示讚同,但身為國舅爺的蕭迪裏卻當場站出來表示反對:“國家連年征討,士卒抏敝。況陛下在諒陰,年穀不登,創痍未複。高麗小國,城壘完固,勝不為武,萬一失利,恐貽後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告問其故,彼若伏罪則已,不然,興師未晚。”
耶律隆緒哪裏聽得進這些,當年柴榮為了立威也是火急火燎地禦駕親征前往高平親自督戰,此時的耶律隆緒與之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耶律隆緒一麵命令各路大軍在幽州集結,一麵派人前往開封向宋朝告知遼國即將興兵討伐高麗(你們不要緊張,我們不是來攻打你們的)。
為保此次征討必勝,耶律隆緒下令征調遼國南北兩院軍、皇室近衛皮室軍以及乙室、奚、室韋、黑水女真等部落的軍力,總兵力號稱四十萬。這個數字當然是有水分的,即使如此,遼國此次的兵力應該至少也是在十萬人以上。
這僅僅隻是一次軍隊的大規模集結嗎?非也!這其實也是初掌帝國大權的耶律隆緒對自己威望和實力到底幾何的一次檢驗,他選擇在幽州集結兵力也是有著一層深意在裏邊,因為幽州正是他的弟弟耶律隆慶的治府所在地——耶律隆緒此舉幾乎就是在跟耶律隆慶翻牌比大小的意思。通過這次兵力的集結,耶律隆緒幾乎可以說是達到和實現了他此次征討高麗的全部目的。這場仗雖然還沒開打但他已經勝利了,不是軍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勝利。可是,這並不代表高麗可以就此躲過一劫,耶律隆緒還得趁機獲取更大的勝利進而為自己撈取更大的政治資本,所以這仗無論如何還是要打的。
作為東亞第一軍事強國,遼國以幾乎是傾國之兵的軍力去攻打一個小小的高麗,這看上去是不是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實則不然,這裏麵的因素除了有上麵提到的耶律隆緒的政治需求外,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麗絕非一個可以被人隨意拿捏的軟柿子。
公元1010年5月1日,也就是在蕭燕燕亡故半年後,耶律隆緒率大軍進駐遼國五京之一的中京大定府(據後世專家和學者考證,此地位於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天義鎮大明鄉)。五月二十八日,耶律隆緒正式下詔:討伐高麗!
遼國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出兵高麗?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來了解一下這個高麗國以及那邊到底出了什麽事。
公元936年,當中國因為唐王朝的滅亡而陷入四分五裂之時,之前同樣動蕩不安的朝鮮半島卻在曆經數十年的戰亂後於這一年再次進入了半島曆史上的又一個“大一統”時代。統一半島的這個人名叫王建,他出生於新羅國漢州鬆嶽郡(今朝鮮開城特別行政市)的一個富紳家庭,而他在公元918年所建立的這個政權的名字便是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高麗”,曆史上也稱其為“王氏高麗”。
請注意,這個高麗國和那個被唐朝所滅的高句麗是完全兩碼事。後者在公元668被唐朝滅國後,其宗室貴族以及境內的富戶連同其主體民族——總計數十萬的扶餘人被集體遷往內地最終融入了華夏民族的大家庭,說這二者有傳承甚至繼承關係純粹是在亂認祖宗。
高麗最早於後唐時期向中原王朝稱藩,其國王接受中原王朝皇帝的冊封,這種宗藩關係在後漢時期短暫中斷過,但從後周開始直到公元993年這種關係一直存在。之所以這裏出現了公元993年這個截止年份就是因為在這一年遼國大舉入侵高麗並最終迫使其擯棄宋朝轉而改尊遼國為其宗主國,當時盡管高麗派人向宋朝求救並許諾共同討伐遼國,但剛剛經曆雍熙北伐慘痛失利的趙光義那時候哪敢再次北伐,高麗就此被迫改換遼國做了大哥。
公元997年高麗國王王治薨世,因為其無子,所以他的侄兒(前任國王王伷的兒子)王誦便繼承了其王位。王誦時年盡管已經十八歲,但他的生母皇甫氏不但想過一把當朝太後的癮,還想要臨朝攝政,而接下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在這個早已不甘寂寞的高麗攝政王太後的身上。
早在其夫王伷死後,皇甫氏就跟他的家族裏的一個名叫金致陽的男人暗中攪和在了一起,而當時的高麗國王正是他的小叔子王治。事情敗露之後,王治將金致陽棒打一頓然後發配遠地。可是,奈何王治命不長久,等到他的侄兒王誦繼位之後,皇甫氏搖身一變成了高麗的王太後且大權獨攬。於是乎,對舊情人念念不忘的皇甫氏立馬就將金致陽重新召入宮裏與其繼續享受魚水之歡。
這還不算大事,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貴為王太後的皇甫氏竟然在公元1003年跟金致陽生下了一個兒子,而此時的金致陽在朝中更是官居尚書左仆射並兼判三司事,此人完全就是活生生的高麗版韓德讓。這也還不算什麽,金致陽最膽大包天的想法是他想讓自己和皇甫氏的私生子將來繼承王誦的王位。
王誦這個人沒什麽可說的,此人對於自己的傀儡身份雖然憤恨不已但又不敢忤逆自己的老媽,於是就索性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但可能是過度勞累把自己的身子給搞垮了,他雖然辛勤勞動但卻始終沒能給老王家留下一條根。此時最有資格繼承他王位的就是他的宗親、高麗太祖王建的孫子、被冊封為高麗大良院君的王詢。
為了清除王詢這個障礙,皇甫氏與情夫金致陽運用手中的權力將王詢驅逐出王城並強令其出家為僧。後來,這對奸夫淫婦又派人對王詢實施暗殺,但所幸王詢得由寺中僧人的幫助逃過了一劫。
麵對老媽和她的那個姘頭越發緊迫的逼宮行為,王誦雖然懦弱但也不想讓王位旁落於異姓之人。他密召給事中蔡忠順商議如何將王詢安全迎迴王城繼承王位,在金致陽把持了王城防務的情況下,他二人要想辦成此事就必須得尋求軍方的支持,蔡忠順想到的這個人正是高麗國的西北麵都巡檢使康肇。
康肇得到密信後決定聽從王命,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先去找到王位的繼承人王詢,而是直接帶兵殺向了王城準備去砍了禍亂國家的皇甫氏和那個奸夫,但在途中他的幕僚告訴他:“聽說王上已經快不行了,我們不如先不要急著趕過去,還是先看看形勢再做決定。”
康肇就此停了下來,他這邊不著急,但有人卻急了。聽聞康肇率軍直奔京王,皇甫氏急忙派遣一個太監帶兵前去阻截。康肇的父親在王城裏聽說此事後知道大禍即將臨頭,於是他派人假扮成和尚前去給康肇報信:“兒啊,王上已經被那個惡女人和奸臣給害死了,你趕快帶兵進城為國鋤奸平亂啊!”
因為趕路趕得太急,這個前來報信的假和尚把信送到之後直接就累死了。康肇隨即率軍疾行,可等他將要殺到王城時才知道自己的老爹把他給忽悠了,王誦根本沒死。康肇就此騎虎難下,你帶兵至此到底是來平亂還是作亂?這時候,他帳下的一個幕僚卻趁機給他拱了一把火:“事已至此,我們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生米做成熟飯!”
經過這麽一番慫恿,野心勃發的康肇一咬牙率軍進入了王城,然後他在城內大開殺戒把金致陽以及金致陽和皇甫氏的私生子都給殺了,隨後他真的就一不做二不休地廢掉了氣若遊絲的王誦並將其與皇甫氏一道流放海島。接下來,康肇的所為再次出人意料,他為了獲得擁立之功便派人在半路上殺掉已經被他流放且馬上就要咽氣的王誦,隨後他再又大張旗鼓地迎接王詢入城繼承王位——這個王詢正是曆史上的高麗顯宗。
當高麗國的這一係列變動傳入遼國後,作為宗主國皇帝的耶律隆緒為此而大怒,但轉而他又大喜,此時剛剛掌握朝政的他正急切地想要立威,這高麗的內亂無疑是他立威的絕佳機會。耶律隆緒對群臣說道:“康肇作亂擅殺其國主王誦而又私立王詢為主,如今他反而倒成了高麗的宰輔重臣,這實乃大逆不道,朕決意對高麗興兵問罪!”
遼國群臣大多皆表示讚同,但身為國舅爺的蕭迪裏卻當場站出來表示反對:“國家連年征討,士卒抏敝。況陛下在諒陰,年穀不登,創痍未複。高麗小國,城壘完固,勝不為武,萬一失利,恐貽後悔。不如遣一介之使,告問其故,彼若伏罪則已,不然,興師未晚。”
耶律隆緒哪裏聽得進這些,當年柴榮為了立威也是火急火燎地禦駕親征前往高平親自督戰,此時的耶律隆緒與之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耶律隆緒一麵命令各路大軍在幽州集結,一麵派人前往開封向宋朝告知遼國即將興兵討伐高麗(你們不要緊張,我們不是來攻打你們的)。
為保此次征討必勝,耶律隆緒下令征調遼國南北兩院軍、皇室近衛皮室軍以及乙室、奚、室韋、黑水女真等部落的軍力,總兵力號稱四十萬。這個數字當然是有水分的,即使如此,遼國此次的兵力應該至少也是在十萬人以上。
這僅僅隻是一次軍隊的大規模集結嗎?非也!這其實也是初掌帝國大權的耶律隆緒對自己威望和實力到底幾何的一次檢驗,他選擇在幽州集結兵力也是有著一層深意在裏邊,因為幽州正是他的弟弟耶律隆慶的治府所在地——耶律隆緒此舉幾乎就是在跟耶律隆慶翻牌比大小的意思。通過這次兵力的集結,耶律隆緒幾乎可以說是達到和實現了他此次征討高麗的全部目的。這場仗雖然還沒開打但他已經勝利了,不是軍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勝利。可是,這並不代表高麗可以就此躲過一劫,耶律隆緒還得趁機獲取更大的勝利進而為自己撈取更大的政治資本,所以這仗無論如何還是要打的。
作為東亞第一軍事強國,遼國以幾乎是傾國之兵的軍力去攻打一個小小的高麗,這看上去是不是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實則不然,這裏麵的因素除了有上麵提到的耶律隆緒的政治需求外,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麗絕非一個可以被人隨意拿捏的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