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述趙恆準備興師動眾地再次拜神之前,我們這裏還得說點在這之前所發生的與此相關以及不太相關的一些事。
在這個公元1010年,對於趙恆先是封禪泰山後又下令修建玉清昭應宮這兩件事,一些朝廷官員表達了極為不滿的情緒。如之前所言,盡管趙恆的宰輔大臣們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都被他給成功地綁架到了拜神運動的這輛馬車上,但舉國如此之多的官員和士大夫不可能人人都在歌功頌德。任何一個民族哪怕她再怎麽弱小,可當她遭遇危機或是其行進的路線偏離了正常軌道之時都有敢於為其獻身的勇士出現。當然,這種獻身未必是拋頭顱和灑熱血。
這一年裏首先站出來指責趙恆的是一位朝廷元老,此人正是曾經的宰相、此時的尚書右仆射張齊賢。趙恆搞出的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他忍了,封禪泰山的事他也忍了,畢竟這些事對國本的傷害性有限,可修建玉清昭應宮卻突破了他的忍耐極限。即使如此,張齊賢在上疏言事之時仍然在字裏行間表達得很委婉,他隻是說在玉清昭應宮裏把那些所謂的福瑞和祥瑞事件給畫在牆上實在是有損謙德之心且有違天意,畢竟天機不可泄露,皇上你這樣做有點不合適。
張齊賢這話非常的委婉,他以為趙恆是響鼓不用重錘,可他哪裏知道趙恆這時候的臉皮對於這種不痛不癢的話連一陣耳邊風都算不上。見趙恆不為所動,張齊賢最後隻得扔下這張老臉直接把話給挑明了:“陛下,我其實就是想說你下令修建的那個道觀既勞民又傷財,你趕快下詔停了吧!”
讓張齊賢氣得吐血的是,趙恆對此裝作什麽也沒聽見,不死心的張齊賢再又先後數次上疏請求停建,但結果都是一樣——石沉大海,甚至是連個迴音都沒有。這個當初在趙匡胤和趙光義麵前都敢疾言厲色的老頭兒就此也來了倔脾氣,你趙恆既然裝聾作啞,那我就不停地給你碎碎念,最後趙恆終於是煩死了這個老頭子。隨即,一道詔令頒下:尚書右仆射張齊賢出判孟州,即日起離京赴任。
張齊賢“倒下”了,另一個人很快又撲了上去。太常博士石待問針對國家當前的局勢和所麵臨的問題向趙恆呈上“時務策”十餘條,其中之一提到了遼國,裏麵是這樣說的:“遼國人不可信,耶律隆緒如果不是當年與我朝簽訂了盟約,那麽他現在的皇位早就是他弟弟耶律隆慶的了。如今,為了防止我朝成為耶律隆緒急於立威的犧牲品,請求陛下選將練兵以備不時之變。太宗皇帝以前用了好多太監去監軍從而導致前方將帥的權力被嚴重限製繼而導致我軍屢次敗北,希望陛下能夠引以為鑒。”
趙恆對這份上疏自然是極度不爽,可他單獨就咬住了“趙光義在軍事上重用太監”這一條將石待問給治了罪。據說宋朝皇帝的祖宗家訓有一條是不殺上疏言事者,但這也給了趙恆鑽空子的餘地:我不殺他,我貶他總沒有問題吧!
趙恆還頗為義正辭嚴地向宰輔重臣解釋了他這樣做的理由:“身為臣子上疏指陳時政積弊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此無可厚非。如果石待問隻是說朕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對,即便他說錯了,可朕也不會怪罪,可他竟然在朕的麵前詆毀太宗皇帝立下的祖宗家規,而且還把當年我大宋戰敗的責任推給了先帝,這就讓朕忍無可忍了!所以,這一次朕絕不能寬恕他!”
趙恆先是派翰林學士李宗諤前去把石待問給斥責了一番,然後將其貶為滁州團練副使且不得僉署州事。這基本上就相當於是把石待問當成了一個政治犯給看管起來了,可趙恆貶石待問真的是因為這件事嗎?其實,石待問早就上了趙恆的黑名單,這一次不過就是他點燃了導火索而已,而根源還是在玉清昭應宮上麵。石待問在這之前也上疏反對過修建玉清昭應宮,而且他在裏麵所說的一句話可謂是狠狠地抽了趙恆一記響亮的耳光:“陛下,那些拍你馬屁的大臣以及那些奸佞小人都說你的功績遠勝堯舜禹湯,但在微臣看來,別說是堯舜禹湯,你比起唐太宗都差得很遠呐!”
趙恆在懲處石待問的時候說過,下麵的官員可以指責他,而他都會不予計較,這並非是他在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事實。作為皇帝尤其是宋朝的皇帝,你就必須得臉皮夠厚,要不然遲早積鬱成疾甚至英年早逝,因為這宋朝的官兒可是比明朝的官兒還要敢說話,反正說了也不會挨板子卻同樣可以青史留名。
相比石待問在一陣馬屁和阿諛奉承之聲中給趙恆潑的這一盆冷水,下麵這個人的行為可謂是在拿鞭子抽打趙恆,但趙恆確實做到了如他所說的不會因言己而加罪於言事者,此人正是龍圖閣待製孫奭(shi)。
早在天書事件剛剛發生時,孫奭就曾經當麵頂過趙恆。當時麵對趙恆於光天化日之下喜形於色地睜眼說鬼話,他對趙恆說道:“陛下,請恕臣愚鈍,我之前實在是不知道也沒聽說過這老天爺竟然會說話,而且還會寫字!”
趙恆心裏不悅但臉上還是得笑著,而且他也知道這人敢說這種話足以證明此人是一個正臣,而他無疑也不是一個昏君。孫奭這話盡管不是他想聽的,但這反而讓他對孫奭多了幾分敬重。
不過,所謂人微言輕,孫奭作為一個小小的龍圖閣待製根本無法左右國家的大政方針,趙恆想做的事情他根本阻止不了,諸如封禪泰山,諸如修建玉清昭應宮。可是,在得知趙恆即將興師動眾地去山西汾陰祭地之後,孫奭再次爆發了!
他緊急上疏陳列十條反對趙恆西行祭地的理由,言辭真切地指出趙恆不應該在這個國家大興土木且相繼遭遇旱澇災害的時期又勞師動眾地遠赴汾陰祭地,而是應該側身修德以答天譴,如果趙恆一意孤行非要去祭祀汾陰,不但百姓民不聊生,而且就連天地神靈也不會有半點高興。他還指出,漢武帝和唐玄宗有那麽多優點你趙恆不去學,人家不好的地方你倒是全都要跟著玩一遍,你知不知道這兩人最後把好好的一個國家都帶到哪裏去了?
孫奭最後請求麵見趙恆,他要當麵把話跟趙恆說清楚。可能是覺得自己到時候會麵子上掛不住,趙恆對此予以了拒絕,他隻是命太監傳話給孫奭希望他能把想說的話全部寫下來。
孫奭照辦,這一次他的上疏內容就顯得直白多了,甚至是極為的辛辣和粗暴:“陛下,你如果去了汾陰,那京師的民眾指不定會怎麽在背後議論你,而江淮地區的百姓為了供應你沿途的消耗更是會加重負擔,再加上你現在又在大興土木工程,這運往京城的各路物資必會讓人垂涎繼而引起盜匪叢生。另外,你也別忘了遼國,你就真的對他們那麽放心嗎?黃巢以饑民起事,陳勝因徭役反秦,楊廣去了江南從而給了李淵舉兵的機會,石重貴不悉邊事瞎折騰導致耶律德光入踞開封,這些你難道忘了嗎?你現在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要去汾陰祭地,你舍棄京師又不恤百姓眼下正遭受的艱難,你不憂邊患,還要跑去正在遭受饑荒之地去參拜早已荒廢多年的祠堂,你就不擔心黃巢和陳勝再生?你就不擔心開封的周邊再冒出一個李淵來?就不擔心遼國會趁機入寇?你看看你身邊的奸佞之臣都幹了什麽?當初先帝本來就準備去封禪泰山,可因為旱災就停罷了此事,如今這些人反而因此而說你封禪泰山是繼承了先帝的遺誌。可是,陛下,先帝的遺誌是什麽你真的不知道嗎?是收複燕雲以及掃平黨項李繼遷,先帝讓你承繼大統就是要讓你完成他未竟之事業,可你身邊的那幫人是怎麽輔佐你的?以重金求和遼國,對黨項許以重利繼而姑息養賊。主憂臣辱在他們這裏成了一句空談,欺下罔上成了他們的日常,編造所謂的祥瑞整天裝神弄鬼,剛剛封禪了泰山又慫恿你去祭祀汾陰,幹著禍國殃民的事卻將其美化為天大的功績。太祖太宗辛苦打下的基業卻被這些人肆意糟蹋,臣每想及於此無不長歎痛哭!”
史書並沒有記載趙恆在看到這封奏表之後是什麽反應,但我們完全可以猜得到,作為天書事件的幕後導演,作為澶淵之盟的決策者,作為趙光義的兒子,這世間恐怕沒有人能比趙恆更能讀懂這其中的深意。
趙恆並沒有瘋,他甚至比誰都清醒,可他也清楚自己沒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父親的那個偉大的抱負,人力無法達成的功績他隻能通過上天的神靈來幫助他達成,他想通過不斷地拜神和各種層出不窮的祥瑞事件讓整個天下的人都相信他是真正的天選之子,是上天在這世間的真正代言人,他希望以此能夠鞏固自己的統治,甚至是希望以此來震懾周邊的異族和番邦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想必在趙恆的思想維度裏,他拜神以及他編造出來的天書和祥瑞其實就完全等同於他在打仗。
說來這也是趙恆的無奈和悲哀,他的武功不足以支撐他吊打四方,而他的威嚴或者叫做他的德行也不足以讓四鄰敬服。一個人長得白白胖胖又有錢,可打架卻不行,麵對身邊大小流氓貪婪的目光,他能怎麽辦?自然是去求神靈保佑,而且還得讓大小流氓都知道他真的是受到神靈保佑的天選之子,誰敢欺負他必遭天譴!
李繼遷何等英雄,可他不是也死了嗎?蕭燕燕何等雄才大略,可不是也死了嗎?心理暗示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很玄,如果這種事再加上了鬼神的成分就更是玄乎其玄。就以趙恆拜神為例,在他封禪泰山之後不久蕭燕燕就死了,而就在他下令修建玉清昭應宮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張齊賢被貶出京後不久(公元1010年4月),趙恆又有了一件讓他足以為之而淚流滿麵的大喜事——已經四十二歲的他終於有兒子降生了,這個孩子就是未來的宋仁宗趙禎!
拜神之後接連好事不斷,這叫趙恆怎麽能夠不興奮?這讓他怎麽能夠停止繼續拜神?別說是千年之前的趙恆,就是我們身邊現在的那些商賈權貴和所謂的高學曆精英人士不也是對某些“大師”頂禮膜拜嗎?因此,盡管孫奭的這份奏表說得是句句在理,但對趙恆來說祭祀汾陰的大典是無論怎樣都要去辦的一件大事。拜神於他而言已經是嚐到了快感和甜頭的精神毒藥,他已然無法自拔。
孫奭的泣血之言沒能對趙恆起到丁點的作用,而且這時候各地和朝中的官員也在繼續向趙恆呈報各種從天而降的福瑞和祥瑞,這樣做其實就是在為趙恆即將開始的祭祀汾陰活動鼓噪輿論。麵對舉國如此癲狂的景象,孫奭再又上疏以近乎是暴怒的語氣和言辭寫下了這樣的一段從此名傳後世的話:“將以欺上天,則上天不可欺;將以愚下民,則下民不可愚;將以欺後世,則後世必不信!”
這幾乎就是在指著趙恆的鼻子破口大罵,而趙恆呢?他沒有食言,孫奭並未因為這番話而受到任何的懲處,但趙恆也沒有對此予以任何的迴複。他的心髒已經足夠的大,臉皮也足夠的厚,孫奭不管說再狠的話都不會動搖他一心求神拜神的決心,也不會讓他內心產生絲毫的波瀾。
在這個公元1010年,對於趙恆先是封禪泰山後又下令修建玉清昭應宮這兩件事,一些朝廷官員表達了極為不滿的情緒。如之前所言,盡管趙恆的宰輔大臣們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都被他給成功地綁架到了拜神運動的這輛馬車上,但舉國如此之多的官員和士大夫不可能人人都在歌功頌德。任何一個民族哪怕她再怎麽弱小,可當她遭遇危機或是其行進的路線偏離了正常軌道之時都有敢於為其獻身的勇士出現。當然,這種獻身未必是拋頭顱和灑熱血。
這一年裏首先站出來指責趙恆的是一位朝廷元老,此人正是曾經的宰相、此時的尚書右仆射張齊賢。趙恆搞出的天書從天而降的鬧劇他忍了,封禪泰山的事他也忍了,畢竟這些事對國本的傷害性有限,可修建玉清昭應宮卻突破了他的忍耐極限。即使如此,張齊賢在上疏言事之時仍然在字裏行間表達得很委婉,他隻是說在玉清昭應宮裏把那些所謂的福瑞和祥瑞事件給畫在牆上實在是有損謙德之心且有違天意,畢竟天機不可泄露,皇上你這樣做有點不合適。
張齊賢這話非常的委婉,他以為趙恆是響鼓不用重錘,可他哪裏知道趙恆這時候的臉皮對於這種不痛不癢的話連一陣耳邊風都算不上。見趙恆不為所動,張齊賢最後隻得扔下這張老臉直接把話給挑明了:“陛下,我其實就是想說你下令修建的那個道觀既勞民又傷財,你趕快下詔停了吧!”
讓張齊賢氣得吐血的是,趙恆對此裝作什麽也沒聽見,不死心的張齊賢再又先後數次上疏請求停建,但結果都是一樣——石沉大海,甚至是連個迴音都沒有。這個當初在趙匡胤和趙光義麵前都敢疾言厲色的老頭兒就此也來了倔脾氣,你趙恆既然裝聾作啞,那我就不停地給你碎碎念,最後趙恆終於是煩死了這個老頭子。隨即,一道詔令頒下:尚書右仆射張齊賢出判孟州,即日起離京赴任。
張齊賢“倒下”了,另一個人很快又撲了上去。太常博士石待問針對國家當前的局勢和所麵臨的問題向趙恆呈上“時務策”十餘條,其中之一提到了遼國,裏麵是這樣說的:“遼國人不可信,耶律隆緒如果不是當年與我朝簽訂了盟約,那麽他現在的皇位早就是他弟弟耶律隆慶的了。如今,為了防止我朝成為耶律隆緒急於立威的犧牲品,請求陛下選將練兵以備不時之變。太宗皇帝以前用了好多太監去監軍從而導致前方將帥的權力被嚴重限製繼而導致我軍屢次敗北,希望陛下能夠引以為鑒。”
趙恆對這份上疏自然是極度不爽,可他單獨就咬住了“趙光義在軍事上重用太監”這一條將石待問給治了罪。據說宋朝皇帝的祖宗家訓有一條是不殺上疏言事者,但這也給了趙恆鑽空子的餘地:我不殺他,我貶他總沒有問題吧!
趙恆還頗為義正辭嚴地向宰輔重臣解釋了他這樣做的理由:“身為臣子上疏指陳時政積弊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此無可厚非。如果石待問隻是說朕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對,即便他說錯了,可朕也不會怪罪,可他竟然在朕的麵前詆毀太宗皇帝立下的祖宗家規,而且還把當年我大宋戰敗的責任推給了先帝,這就讓朕忍無可忍了!所以,這一次朕絕不能寬恕他!”
趙恆先是派翰林學士李宗諤前去把石待問給斥責了一番,然後將其貶為滁州團練副使且不得僉署州事。這基本上就相當於是把石待問當成了一個政治犯給看管起來了,可趙恆貶石待問真的是因為這件事嗎?其實,石待問早就上了趙恆的黑名單,這一次不過就是他點燃了導火索而已,而根源還是在玉清昭應宮上麵。石待問在這之前也上疏反對過修建玉清昭應宮,而且他在裏麵所說的一句話可謂是狠狠地抽了趙恆一記響亮的耳光:“陛下,那些拍你馬屁的大臣以及那些奸佞小人都說你的功績遠勝堯舜禹湯,但在微臣看來,別說是堯舜禹湯,你比起唐太宗都差得很遠呐!”
趙恆在懲處石待問的時候說過,下麵的官員可以指責他,而他都會不予計較,這並非是他在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事實。作為皇帝尤其是宋朝的皇帝,你就必須得臉皮夠厚,要不然遲早積鬱成疾甚至英年早逝,因為這宋朝的官兒可是比明朝的官兒還要敢說話,反正說了也不會挨板子卻同樣可以青史留名。
相比石待問在一陣馬屁和阿諛奉承之聲中給趙恆潑的這一盆冷水,下麵這個人的行為可謂是在拿鞭子抽打趙恆,但趙恆確實做到了如他所說的不會因言己而加罪於言事者,此人正是龍圖閣待製孫奭(shi)。
早在天書事件剛剛發生時,孫奭就曾經當麵頂過趙恆。當時麵對趙恆於光天化日之下喜形於色地睜眼說鬼話,他對趙恆說道:“陛下,請恕臣愚鈍,我之前實在是不知道也沒聽說過這老天爺竟然會說話,而且還會寫字!”
趙恆心裏不悅但臉上還是得笑著,而且他也知道這人敢說這種話足以證明此人是一個正臣,而他無疑也不是一個昏君。孫奭這話盡管不是他想聽的,但這反而讓他對孫奭多了幾分敬重。
不過,所謂人微言輕,孫奭作為一個小小的龍圖閣待製根本無法左右國家的大政方針,趙恆想做的事情他根本阻止不了,諸如封禪泰山,諸如修建玉清昭應宮。可是,在得知趙恆即將興師動眾地去山西汾陰祭地之後,孫奭再次爆發了!
他緊急上疏陳列十條反對趙恆西行祭地的理由,言辭真切地指出趙恆不應該在這個國家大興土木且相繼遭遇旱澇災害的時期又勞師動眾地遠赴汾陰祭地,而是應該側身修德以答天譴,如果趙恆一意孤行非要去祭祀汾陰,不但百姓民不聊生,而且就連天地神靈也不會有半點高興。他還指出,漢武帝和唐玄宗有那麽多優點你趙恆不去學,人家不好的地方你倒是全都要跟著玩一遍,你知不知道這兩人最後把好好的一個國家都帶到哪裏去了?
孫奭最後請求麵見趙恆,他要當麵把話跟趙恆說清楚。可能是覺得自己到時候會麵子上掛不住,趙恆對此予以了拒絕,他隻是命太監傳話給孫奭希望他能把想說的話全部寫下來。
孫奭照辦,這一次他的上疏內容就顯得直白多了,甚至是極為的辛辣和粗暴:“陛下,你如果去了汾陰,那京師的民眾指不定會怎麽在背後議論你,而江淮地區的百姓為了供應你沿途的消耗更是會加重負擔,再加上你現在又在大興土木工程,這運往京城的各路物資必會讓人垂涎繼而引起盜匪叢生。另外,你也別忘了遼國,你就真的對他們那麽放心嗎?黃巢以饑民起事,陳勝因徭役反秦,楊廣去了江南從而給了李淵舉兵的機會,石重貴不悉邊事瞎折騰導致耶律德光入踞開封,這些你難道忘了嗎?你現在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要去汾陰祭地,你舍棄京師又不恤百姓眼下正遭受的艱難,你不憂邊患,還要跑去正在遭受饑荒之地去參拜早已荒廢多年的祠堂,你就不擔心黃巢和陳勝再生?你就不擔心開封的周邊再冒出一個李淵來?就不擔心遼國會趁機入寇?你看看你身邊的奸佞之臣都幹了什麽?當初先帝本來就準備去封禪泰山,可因為旱災就停罷了此事,如今這些人反而因此而說你封禪泰山是繼承了先帝的遺誌。可是,陛下,先帝的遺誌是什麽你真的不知道嗎?是收複燕雲以及掃平黨項李繼遷,先帝讓你承繼大統就是要讓你完成他未竟之事業,可你身邊的那幫人是怎麽輔佐你的?以重金求和遼國,對黨項許以重利繼而姑息養賊。主憂臣辱在他們這裏成了一句空談,欺下罔上成了他們的日常,編造所謂的祥瑞整天裝神弄鬼,剛剛封禪了泰山又慫恿你去祭祀汾陰,幹著禍國殃民的事卻將其美化為天大的功績。太祖太宗辛苦打下的基業卻被這些人肆意糟蹋,臣每想及於此無不長歎痛哭!”
史書並沒有記載趙恆在看到這封奏表之後是什麽反應,但我們完全可以猜得到,作為天書事件的幕後導演,作為澶淵之盟的決策者,作為趙光義的兒子,這世間恐怕沒有人能比趙恆更能讀懂這其中的深意。
趙恆並沒有瘋,他甚至比誰都清醒,可他也清楚自己沒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父親的那個偉大的抱負,人力無法達成的功績他隻能通過上天的神靈來幫助他達成,他想通過不斷地拜神和各種層出不窮的祥瑞事件讓整個天下的人都相信他是真正的天選之子,是上天在這世間的真正代言人,他希望以此能夠鞏固自己的統治,甚至是希望以此來震懾周邊的異族和番邦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想必在趙恆的思想維度裏,他拜神以及他編造出來的天書和祥瑞其實就完全等同於他在打仗。
說來這也是趙恆的無奈和悲哀,他的武功不足以支撐他吊打四方,而他的威嚴或者叫做他的德行也不足以讓四鄰敬服。一個人長得白白胖胖又有錢,可打架卻不行,麵對身邊大小流氓貪婪的目光,他能怎麽辦?自然是去求神靈保佑,而且還得讓大小流氓都知道他真的是受到神靈保佑的天選之子,誰敢欺負他必遭天譴!
李繼遷何等英雄,可他不是也死了嗎?蕭燕燕何等雄才大略,可不是也死了嗎?心理暗示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很玄,如果這種事再加上了鬼神的成分就更是玄乎其玄。就以趙恆拜神為例,在他封禪泰山之後不久蕭燕燕就死了,而就在他下令修建玉清昭應宮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張齊賢被貶出京後不久(公元1010年4月),趙恆又有了一件讓他足以為之而淚流滿麵的大喜事——已經四十二歲的他終於有兒子降生了,這個孩子就是未來的宋仁宗趙禎!
拜神之後接連好事不斷,這叫趙恆怎麽能夠不興奮?這讓他怎麽能夠停止繼續拜神?別說是千年之前的趙恆,就是我們身邊現在的那些商賈權貴和所謂的高學曆精英人士不也是對某些“大師”頂禮膜拜嗎?因此,盡管孫奭的這份奏表說得是句句在理,但對趙恆來說祭祀汾陰的大典是無論怎樣都要去辦的一件大事。拜神於他而言已經是嚐到了快感和甜頭的精神毒藥,他已然無法自拔。
孫奭的泣血之言沒能對趙恆起到丁點的作用,而且這時候各地和朝中的官員也在繼續向趙恆呈報各種從天而降的福瑞和祥瑞,這樣做其實就是在為趙恆即將開始的祭祀汾陰活動鼓噪輿論。麵對舉國如此癲狂的景象,孫奭再又上疏以近乎是暴怒的語氣和言辭寫下了這樣的一段從此名傳後世的話:“將以欺上天,則上天不可欺;將以愚下民,則下民不可愚;將以欺後世,則後世必不信!”
這幾乎就是在指著趙恆的鼻子破口大罵,而趙恆呢?他沒有食言,孫奭並未因為這番話而受到任何的懲處,但趙恆也沒有對此予以任何的迴複。他的心髒已經足夠的大,臉皮也足夠的厚,孫奭不管說再狠的話都不會動搖他一心求神拜神的決心,也不會讓他內心產生絲毫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