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耶律隆慶的猝死而默哀完畢之後,耶律隆緒的內心再度燃起了對高麗的怒火。這幾乎成了他內心的一個執念乃至是魔咒,倘若連一個小小的高麗都不能製服,不但某些人會在他的背後對他嗤之以鼻,就連他本人都會覺得臉上無光。
經過將近半年的時間各種戰前準備,公元1017年5月,耶律隆緒任命接替耶律世良擔任遼國北院樞密使的蕭合卓為統帥,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繼忠為副帥,殿前都點檢蕭庫哩為都監領兵再伐高麗。
你沒看錯,這個王繼忠正是當年宋遼望都之戰時被遼軍俘虜的那位宋軍定州大營的副帥,也是促成宋遼澶淵之盟的關鍵人物。他此時在遼國可以說是混得是風生水起,他不但被賜國姓改名為耶律顯忠,而且還被封為楚王,後來更是在遼國當上了遼國南院樞密使。
為示恩寵和信任,耶律隆緒賜予蕭合卓禦劍並賦予其軍中專斷之權,但蕭合卓卻辜負了他的陛下對他的厚望。九月,遼軍攻入高麗境內並與高麗軍隊激戰於興化城,可遼軍圍城九日卻無法攻下城池。就在遼國人氣餒之時,高麗軍隊趁機主動出城與遼軍進行決戰,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此戰遼國人竟然被高麗人打得大敗而逃並就此撤軍。
事後追責,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蕭合卓在戰場上的指揮無能,直到這時耶律隆緒才想起當初決定拜蕭合卓為北院樞密使時王繼忠的那番勸告。當時王繼忠就向耶律隆緒表示蕭合卓並無統帥之才,反倒是國舅蕭敵烈才是北院樞密使的最佳人選。對於王繼忠的這番話,耶律隆緒選擇了充耳不聞,他之所以選擇蕭合卓是因為此人是他早年的近衛扈從之臣並深得其信任,而蕭敵烈本就是皇親國戚,為了不讓蕭敵烈家族的勢力越發壯大,耶律隆緒才執意任命蕭合卓為北院樞密使,但這時候的耶律隆緒已然是悔之晚矣。盡管如此,耶律隆緒卻也沒有在戰後追究蕭合卓的戰敗之責。
這裏給一個時間和事件的參照,蕭合卓戰敗之時正是宋朝的宰相王旦病故之時。
眼瞅著再一次地讓高麗人給羞辱了,耶律隆緒自然是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次年的公元1018年10月,耶律隆緒任命蕭排押為主帥,殿前都點檢蕭庫哩為副帥,遼國發兵十萬再次征伐高麗,耶律隆緒這一次誓要為遼國和他本人找迴尊嚴。
遼軍這一次的主帥蕭排押很有來頭,單是他父親的名字說出來就能讓我們極為的“印象深刻”,他的老爹正是當年澶淵之盟時遼軍的主帥、被宋軍床子弩當場射殺的蕭撻凜。不過,蕭排押可不是個衙內廢物,此人曾經在雍熙北伐時跟隨耶律休哥率軍追殺過曹彬的敗兵,然後又跟隨耶律斜軫趕赴山西戰場將潘美的軍隊給擊敗,而上次遼軍攻占高麗的國都開京並將其一把大火給焚毀的人正是這個蕭排押。
耶律隆緒同時還下詔:高麗之官吏守將若能主動歸降遼國必有重賞,如果負隅頑抗則後果自負。高麗這邊最初本是朝中一片投降之聲,但他們的那位狀元出身的新任宰相薑邯讚卻極力主張迎戰,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個薑邯讚的身上還頗有點當年澶淵之盟前宋朝宰相寇準的影子。在薑邯讚的堅持之下,王詢任命其為主帥並給他二十萬大軍前去抗敵。
這個名叫薑邯讚的人在我們這邊幾乎無人知曉,但在如今的朝鮮和韓國人心目中這人卻是他們的超級英雄,此人與之前的高句麗名將乙支文德和後來的李舜臣並稱為朝鮮半島的三大民族英雄。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期間,金日成就曾以薑邯讚抗擊遼國的事跡鼓勵朝鮮軍民奮起抵抗美國的軍事入侵,而在韓國首都首爾現今有一座紀念此人的主題公園——落星垈公園。相傳這座公園便是薑邯讚的出生地,韓國軍方更是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驅逐艦。
看到上述這些話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遼國這一次南征高麗又失敗了,而且是大敗、慘敗。
這年的十一月,遼軍進至興化城,而薑邯讚早已率軍在此等候他們多時了。不過,麵對人多勢大的遼軍,高麗人這迴沒有硬碰硬,而是耍了個小聰明。他們先是在城西的山穀中埋伏下了一萬多名精銳騎兵,然後又將興化城以東的一條大河給提前阻塞,等到遼軍大兵臨近之時,高麗人突然決水灌之。麵對如潮水一般突然湧來的滔滔江水,遼軍將士紛紛向西奔逃,而就在這時候躲在山後的高麗騎兵趁亂殺了出來,連口大氣都還沒來得及喘的遼軍在高麗人這一波輪番的打擊下就此遭遇了一場史詩級的大潰敗。
請注意,我們說的是潰敗,而不是慘敗。與蕭合卓上次兵敗所不同的是,蕭排押這次可是帶來了十餘萬大軍,這一仗他還是輸得起的。耶律隆緒在大軍出征前給蕭排押交代的任務是直接衝進高麗的都城開京把王詢給掏出來,然後將其帶到耶律隆緒的麵前磕頭認錯。既然興化這條路走不通,蕭排押便決定繞過此地改道慈州再殺向開京。
宋遼戰爭時期遼軍在河北大地之所以能夠長驅直入甚至直接衝到黃河邊上威脅宋朝的京都,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那裏是華北平原,遼國騎兵可以在廣闊的平坦大地上無所阻擋地縱橫馳騁並迅速到達要害地點,但問題在於高麗可不是宋朝。在高麗的崇山峻嶺之間,蕭排押的大軍這一路走得是異常辛苦,而且高麗軍隊的主帥薑邯讚下令沿途軍民務必要做到堅壁清野,如此一來遼軍所過之處是要啥沒啥,即便他們想搶也搶不到任何的東西。除此之外,薑邯讚還讓高麗軍隊襲擾遼軍的後勤補給線,這一招可就正好掐住了遼軍的七寸。想當初耶律休哥也是用這一招把曹彬給玩死的,如今蕭排押也終於切身體會了一把當年曹彬內心的痛苦。
遼軍在寒冬裏一路忍饑挨餓地艱苦行軍,最後他們終於到了距離高麗都城開京百餘裏的新恩縣,但此時的他們已是強弩之末。軍心士氣低落不說,單是這吃飯的問題就足以決定遼軍此次征戰的最終命運,因為這時候他們的後勤已經完全被高麗的“遊擊隊”給掐斷,他們後方的糧食根本運不上來。還有更讓他們感到糟心的事,薑邯讚在派人斬斷遼軍後勤補給的同時,他還迅速地從各地抽調兵力趕在遼軍之前進入了開京以守衛都城。
在如此局麵之下,蕭排押深知自己這一次已經是無法完成使命了。就地紮營或是立即前去攻打開京,這二者都無異於就是自陷死地,畢竟他沒有後援,他所率領的就是一支孤軍。如今之計,他隻有趁著遼軍戰鬥力尚存的情況下趕緊迴撤到一個可以吃飽飯的地方,然後再謀後路。
蕭排押此時的處境與當年的曹彬何其相似,可他絕對不是生性仁慈的曹彬。在決定撤兵之時,蕭排押下令遼軍將新恩縣以及周邊的村落掃蕩一空,他要不這樣的話,遼軍哪裏還能走得動路往迴撤?
遼軍開始撤退,按理說高麗人應該舉國歡唿大肆慶祝一番,要不然他們還能怎麽著?難道要把遼國人往死裏得罪,派大軍去踢遼軍的屁股?那樣的話,遼國人下次指定會瘋狂地報複,可高麗的宰相大人薑邯讚還真的就是這樣幹的。
見遼國人開溜,薑邯讚下令開京的守軍全軍出城追擊,同時他下令沿途的高麗軍隊對遼軍予以層層阻擊,但不是正麵阻止,而就是隻踹遼軍的屁股。這一招無疑非常的高明,如果是正麵阻擊急於迴家的遼軍無疑是斷人家生路,那樣遼軍定然跟你拚命,可你派人去踢他們的屁股反而會讓他們跑得更快,而己方反而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損失。
高麗軍隊先後在漣州(今朝鮮價川市)和渭州(今朝鮮寧邊郡)兩地相繼給予遼軍大量的殺傷,這兩次阻擊的戰略意義在於成功地延緩了遼軍的撤軍速度,這為薑邯讚隨後帶領高麗主力大軍前來與遼軍決戰創造了時機。
這年的十二月,高麗軍隊終於是在龜州(今朝鮮龜城市)將遼軍的主力給追上了。一場大戰就此爆發,而這就是在朝鮮半島的曆史上讓他們引以為榮了千年之久的“龜州之戰”。
戰前,兩軍隔著茶、陀兩河南北對峙(他們中間隔著兩條河),遼軍在北,高麗軍隊則是陣於大河之南。一邊是急於北撤的敗兵,一邊是士氣高昂的追兵,雙方軍隊的鬥誌和士氣高下立判。一陣鼓響之後,將近二十萬的高麗軍隊排成整齊嚴密的陣型主動涉水過河像螞蟻一般地密密麻麻地向遼軍大營徐徐推進。
在高麗軍隊發起進攻之時,遼軍的高層卻在為出擊的時機而發生激烈的爭執,諸將皆認為應該等到高麗軍隊完全渡河以後再發起攻擊,但監軍耶律巴哥卻認為雙方應該在茶、陀兩河之間的空曠地域展開決戰,如果等到高麗軍隊完全過河並形成背河而陣之勢,那麽居於死地的他們必然拚死力戰,那樣一來遼軍必將陷入危局。也就是說,耶律巴哥建議讓遼軍也涉水過河,而不是坐等高麗人在越過兩條大河之後再進行攻擊,那樣會讓遼軍陷入被動。
身為大軍主帥的蕭排押覺得此話言之有理,於是他立馬下令遼軍也涉水過河與高麗軍隊相互對衝。在這深冬時節,兩軍數十萬人馬相向而進,刹那間喊殺聲震徹大地。
雙方臨近短兵接戰之時,陣型依舊緊密嚴整的高麗軍隊立即給萬馬奔騰的遼軍來了一波萬箭齊發的密集速射,接下來雙方便戰成了一團。就在雙方數十萬人血戰正酣之際,老天爺這時候跳出來攪局了,隻見天上突然間是暴雨傾盆且狂風不止,要命的是這風竟然是南風,也就是說遼軍是在暴雨中逆風與敵交戰。如此一來,遼國人可就倒了血黴,高麗人則是士氣大振趁勢掩殺。
在這種局麵下,這場戰鬥的結局也就不難猜測,此戰逆風而戰的遼軍遭遇大敗,被殺者無數,溺水而亡者甚眾。蕭排押在兵敗如山倒的情勢之下被迫棄甲而逃,遼軍遙輦部詳穩阿果達、客省使酌古、渤海軍詳穩高清明、天雲軍詳穩耶律海裏等高級將領全部戰死於陣中,而天雲軍和皮室軍這兩支在整個遼國堪稱精銳中的精銳更是在此戰中死傷殆盡。
高麗的史書記載,遼軍此戰幾乎是全軍覆沒,這雖然有誇張的嫌疑,但遼軍損失之慘重卻是由此可見一斑。可以說,蕭排押這次出征幾乎是完全複製了當年雍熙北伐時曹彬的命運,遼軍的損失甚至是比當年的宋軍還要嚴重,而他們敗亡的方式卻與宋軍一模一樣——溺水而死者比死在高麗人刀下的人還要多。
如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龜州之戰為何會在高麗以及朝鮮的曆史上占據那般崇高的地位,要知道就算是宋朝也沒有在宋遼戰爭期間對遼軍取得過如此輝煌的勝利。
這一場大敗讓耶律隆緒和整個遼國都為之而震驚,這簡直堪稱是遼國前所未有之恥辱,可這也讓遼國上下再也不敢輕視高麗。公元1019年8月,耶律隆緒下令集結全國所有能夠征發的軍隊準備向高麗討迴這筆血債。遼國這架勢就是衝著滅國而去的,耶律隆緒此時已經是完全上頭了,他這樣做無異於是在孤注一擲。
就在遼國上下群情激憤準備將高麗從地圖上抹去的時候,高麗國王王詢卻在這年的年底主動派人帶著大量的金銀和貢品前來請和。耶律隆緒會答應嗎?答案是——他竟然就同意了王詢的請和!
公元1020年5月,高麗方麵釋放了此前被他們扣押的兩撥遼國使臣。不久,高麗正式向遼國再次上表稱臣納貢,而耶律隆緒也就坡下驢地赦免了王詢的“罪行”並同意兩國從此息戰,兩國間持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就此結束。
怎麽樣?遼國如何?高麗又如何?這會兒想必沒人會疑惑當年隋煬帝和唐太宗以及唐高宗為何會在朝鮮半島打得那麽辛苦了吧?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生活在朝鮮半島上的這些人可真不是那麽好惹的,除非你有漢唐鼎盛時期的那種軍力。
經過將近半年的時間各種戰前準備,公元1017年5月,耶律隆緒任命接替耶律世良擔任遼國北院樞密使的蕭合卓為統帥,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繼忠為副帥,殿前都點檢蕭庫哩為都監領兵再伐高麗。
你沒看錯,這個王繼忠正是當年宋遼望都之戰時被遼軍俘虜的那位宋軍定州大營的副帥,也是促成宋遼澶淵之盟的關鍵人物。他此時在遼國可以說是混得是風生水起,他不但被賜國姓改名為耶律顯忠,而且還被封為楚王,後來更是在遼國當上了遼國南院樞密使。
為示恩寵和信任,耶律隆緒賜予蕭合卓禦劍並賦予其軍中專斷之權,但蕭合卓卻辜負了他的陛下對他的厚望。九月,遼軍攻入高麗境內並與高麗軍隊激戰於興化城,可遼軍圍城九日卻無法攻下城池。就在遼國人氣餒之時,高麗軍隊趁機主動出城與遼軍進行決戰,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此戰遼國人竟然被高麗人打得大敗而逃並就此撤軍。
事後追責,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蕭合卓在戰場上的指揮無能,直到這時耶律隆緒才想起當初決定拜蕭合卓為北院樞密使時王繼忠的那番勸告。當時王繼忠就向耶律隆緒表示蕭合卓並無統帥之才,反倒是國舅蕭敵烈才是北院樞密使的最佳人選。對於王繼忠的這番話,耶律隆緒選擇了充耳不聞,他之所以選擇蕭合卓是因為此人是他早年的近衛扈從之臣並深得其信任,而蕭敵烈本就是皇親國戚,為了不讓蕭敵烈家族的勢力越發壯大,耶律隆緒才執意任命蕭合卓為北院樞密使,但這時候的耶律隆緒已然是悔之晚矣。盡管如此,耶律隆緒卻也沒有在戰後追究蕭合卓的戰敗之責。
這裏給一個時間和事件的參照,蕭合卓戰敗之時正是宋朝的宰相王旦病故之時。
眼瞅著再一次地讓高麗人給羞辱了,耶律隆緒自然是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次年的公元1018年10月,耶律隆緒任命蕭排押為主帥,殿前都點檢蕭庫哩為副帥,遼國發兵十萬再次征伐高麗,耶律隆緒這一次誓要為遼國和他本人找迴尊嚴。
遼軍這一次的主帥蕭排押很有來頭,單是他父親的名字說出來就能讓我們極為的“印象深刻”,他的老爹正是當年澶淵之盟時遼軍的主帥、被宋軍床子弩當場射殺的蕭撻凜。不過,蕭排押可不是個衙內廢物,此人曾經在雍熙北伐時跟隨耶律休哥率軍追殺過曹彬的敗兵,然後又跟隨耶律斜軫趕赴山西戰場將潘美的軍隊給擊敗,而上次遼軍攻占高麗的國都開京並將其一把大火給焚毀的人正是這個蕭排押。
耶律隆緒同時還下詔:高麗之官吏守將若能主動歸降遼國必有重賞,如果負隅頑抗則後果自負。高麗這邊最初本是朝中一片投降之聲,但他們的那位狀元出身的新任宰相薑邯讚卻極力主張迎戰,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個薑邯讚的身上還頗有點當年澶淵之盟前宋朝宰相寇準的影子。在薑邯讚的堅持之下,王詢任命其為主帥並給他二十萬大軍前去抗敵。
這個名叫薑邯讚的人在我們這邊幾乎無人知曉,但在如今的朝鮮和韓國人心目中這人卻是他們的超級英雄,此人與之前的高句麗名將乙支文德和後來的李舜臣並稱為朝鮮半島的三大民族英雄。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朝鮮戰爭期間,金日成就曾以薑邯讚抗擊遼國的事跡鼓勵朝鮮軍民奮起抵抗美國的軍事入侵,而在韓國首都首爾現今有一座紀念此人的主題公園——落星垈公園。相傳這座公園便是薑邯讚的出生地,韓國軍方更是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驅逐艦。
看到上述這些話想必大家也都猜到了,遼國這一次南征高麗又失敗了,而且是大敗、慘敗。
這年的十一月,遼軍進至興化城,而薑邯讚早已率軍在此等候他們多時了。不過,麵對人多勢大的遼軍,高麗人這迴沒有硬碰硬,而是耍了個小聰明。他們先是在城西的山穀中埋伏下了一萬多名精銳騎兵,然後又將興化城以東的一條大河給提前阻塞,等到遼軍大兵臨近之時,高麗人突然決水灌之。麵對如潮水一般突然湧來的滔滔江水,遼軍將士紛紛向西奔逃,而就在這時候躲在山後的高麗騎兵趁亂殺了出來,連口大氣都還沒來得及喘的遼軍在高麗人這一波輪番的打擊下就此遭遇了一場史詩級的大潰敗。
請注意,我們說的是潰敗,而不是慘敗。與蕭合卓上次兵敗所不同的是,蕭排押這次可是帶來了十餘萬大軍,這一仗他還是輸得起的。耶律隆緒在大軍出征前給蕭排押交代的任務是直接衝進高麗的都城開京把王詢給掏出來,然後將其帶到耶律隆緒的麵前磕頭認錯。既然興化這條路走不通,蕭排押便決定繞過此地改道慈州再殺向開京。
宋遼戰爭時期遼軍在河北大地之所以能夠長驅直入甚至直接衝到黃河邊上威脅宋朝的京都,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那裏是華北平原,遼國騎兵可以在廣闊的平坦大地上無所阻擋地縱橫馳騁並迅速到達要害地點,但問題在於高麗可不是宋朝。在高麗的崇山峻嶺之間,蕭排押的大軍這一路走得是異常辛苦,而且高麗軍隊的主帥薑邯讚下令沿途軍民務必要做到堅壁清野,如此一來遼軍所過之處是要啥沒啥,即便他們想搶也搶不到任何的東西。除此之外,薑邯讚還讓高麗軍隊襲擾遼軍的後勤補給線,這一招可就正好掐住了遼軍的七寸。想當初耶律休哥也是用這一招把曹彬給玩死的,如今蕭排押也終於切身體會了一把當年曹彬內心的痛苦。
遼軍在寒冬裏一路忍饑挨餓地艱苦行軍,最後他們終於到了距離高麗都城開京百餘裏的新恩縣,但此時的他們已是強弩之末。軍心士氣低落不說,單是這吃飯的問題就足以決定遼軍此次征戰的最終命運,因為這時候他們的後勤已經完全被高麗的“遊擊隊”給掐斷,他們後方的糧食根本運不上來。還有更讓他們感到糟心的事,薑邯讚在派人斬斷遼軍後勤補給的同時,他還迅速地從各地抽調兵力趕在遼軍之前進入了開京以守衛都城。
在如此局麵之下,蕭排押深知自己這一次已經是無法完成使命了。就地紮營或是立即前去攻打開京,這二者都無異於就是自陷死地,畢竟他沒有後援,他所率領的就是一支孤軍。如今之計,他隻有趁著遼軍戰鬥力尚存的情況下趕緊迴撤到一個可以吃飽飯的地方,然後再謀後路。
蕭排押此時的處境與當年的曹彬何其相似,可他絕對不是生性仁慈的曹彬。在決定撤兵之時,蕭排押下令遼軍將新恩縣以及周邊的村落掃蕩一空,他要不這樣的話,遼軍哪裏還能走得動路往迴撤?
遼軍開始撤退,按理說高麗人應該舉國歡唿大肆慶祝一番,要不然他們還能怎麽著?難道要把遼國人往死裏得罪,派大軍去踢遼軍的屁股?那樣的話,遼國人下次指定會瘋狂地報複,可高麗的宰相大人薑邯讚還真的就是這樣幹的。
見遼國人開溜,薑邯讚下令開京的守軍全軍出城追擊,同時他下令沿途的高麗軍隊對遼軍予以層層阻擊,但不是正麵阻止,而就是隻踹遼軍的屁股。這一招無疑非常的高明,如果是正麵阻擊急於迴家的遼軍無疑是斷人家生路,那樣遼軍定然跟你拚命,可你派人去踢他們的屁股反而會讓他們跑得更快,而己方反而不會有什麽太大的損失。
高麗軍隊先後在漣州(今朝鮮價川市)和渭州(今朝鮮寧邊郡)兩地相繼給予遼軍大量的殺傷,這兩次阻擊的戰略意義在於成功地延緩了遼軍的撤軍速度,這為薑邯讚隨後帶領高麗主力大軍前來與遼軍決戰創造了時機。
這年的十二月,高麗軍隊終於是在龜州(今朝鮮龜城市)將遼軍的主力給追上了。一場大戰就此爆發,而這就是在朝鮮半島的曆史上讓他們引以為榮了千年之久的“龜州之戰”。
戰前,兩軍隔著茶、陀兩河南北對峙(他們中間隔著兩條河),遼軍在北,高麗軍隊則是陣於大河之南。一邊是急於北撤的敗兵,一邊是士氣高昂的追兵,雙方軍隊的鬥誌和士氣高下立判。一陣鼓響之後,將近二十萬的高麗軍隊排成整齊嚴密的陣型主動涉水過河像螞蟻一般地密密麻麻地向遼軍大營徐徐推進。
在高麗軍隊發起進攻之時,遼軍的高層卻在為出擊的時機而發生激烈的爭執,諸將皆認為應該等到高麗軍隊完全渡河以後再發起攻擊,但監軍耶律巴哥卻認為雙方應該在茶、陀兩河之間的空曠地域展開決戰,如果等到高麗軍隊完全過河並形成背河而陣之勢,那麽居於死地的他們必然拚死力戰,那樣一來遼軍必將陷入危局。也就是說,耶律巴哥建議讓遼軍也涉水過河,而不是坐等高麗人在越過兩條大河之後再進行攻擊,那樣會讓遼軍陷入被動。
身為大軍主帥的蕭排押覺得此話言之有理,於是他立馬下令遼軍也涉水過河與高麗軍隊相互對衝。在這深冬時節,兩軍數十萬人馬相向而進,刹那間喊殺聲震徹大地。
雙方臨近短兵接戰之時,陣型依舊緊密嚴整的高麗軍隊立即給萬馬奔騰的遼軍來了一波萬箭齊發的密集速射,接下來雙方便戰成了一團。就在雙方數十萬人血戰正酣之際,老天爺這時候跳出來攪局了,隻見天上突然間是暴雨傾盆且狂風不止,要命的是這風竟然是南風,也就是說遼軍是在暴雨中逆風與敵交戰。如此一來,遼國人可就倒了血黴,高麗人則是士氣大振趁勢掩殺。
在這種局麵下,這場戰鬥的結局也就不難猜測,此戰逆風而戰的遼軍遭遇大敗,被殺者無數,溺水而亡者甚眾。蕭排押在兵敗如山倒的情勢之下被迫棄甲而逃,遼軍遙輦部詳穩阿果達、客省使酌古、渤海軍詳穩高清明、天雲軍詳穩耶律海裏等高級將領全部戰死於陣中,而天雲軍和皮室軍這兩支在整個遼國堪稱精銳中的精銳更是在此戰中死傷殆盡。
高麗的史書記載,遼軍此戰幾乎是全軍覆沒,這雖然有誇張的嫌疑,但遼軍損失之慘重卻是由此可見一斑。可以說,蕭排押這次出征幾乎是完全複製了當年雍熙北伐時曹彬的命運,遼軍的損失甚至是比當年的宋軍還要嚴重,而他們敗亡的方式卻與宋軍一模一樣——溺水而死者比死在高麗人刀下的人還要多。
如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龜州之戰為何會在高麗以及朝鮮的曆史上占據那般崇高的地位,要知道就算是宋朝也沒有在宋遼戰爭期間對遼軍取得過如此輝煌的勝利。
這一場大敗讓耶律隆緒和整個遼國都為之而震驚,這簡直堪稱是遼國前所未有之恥辱,可這也讓遼國上下再也不敢輕視高麗。公元1019年8月,耶律隆緒下令集結全國所有能夠征發的軍隊準備向高麗討迴這筆血債。遼國這架勢就是衝著滅國而去的,耶律隆緒此時已經是完全上頭了,他這樣做無異於是在孤注一擲。
就在遼國上下群情激憤準備將高麗從地圖上抹去的時候,高麗國王王詢卻在這年的年底主動派人帶著大量的金銀和貢品前來請和。耶律隆緒會答應嗎?答案是——他竟然就同意了王詢的請和!
公元1020年5月,高麗方麵釋放了此前被他們扣押的兩撥遼國使臣。不久,高麗正式向遼國再次上表稱臣納貢,而耶律隆緒也就坡下驢地赦免了王詢的“罪行”並同意兩國從此息戰,兩國間持續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就此結束。
怎麽樣?遼國如何?高麗又如何?這會兒想必沒人會疑惑當年隋煬帝和唐太宗以及唐高宗為何會在朝鮮半島打得那麽辛苦了吧?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生活在朝鮮半島上的這些人可真不是那麽好惹的,除非你有漢唐鼎盛時期的那種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