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風入閭巷,民間革新啟新程
華夏最強主播:從主播到全球帝王 作者:獨尊蒼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深了,長安城內萬籟俱寂,唯有幾處燈火還在閃爍,昏黃的燈光在黑暗中搖曳,像是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
城西的一間小院裏,說書藝人老王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粗糙的被褥摩挲著他的肌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他手裏緊緊攥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冊子的紙張有些粗糙,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新學的知識。
白日裏,太子殿下派人送來了這些冊子,說是要讓戲班子排演新戲,宣傳新學。
老王雖然識字,但這新學內容艱深晦澀,他看了半天也隻理解了皮毛。
他歎了口氣,翻身坐起,昏黃的燈光刺得他眼睛有些難受,他再次翻開冊子。
書頁上,那些關於天文、地理、數學的知識,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他腦海裏亂竄。
他努力想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自己的說書段子裏,卻發現怎麽也串聯不起來。
以往那些耳熟能詳的曆史故事、民間傳說,如今卻顯得蒼白無力。
老王煩躁地抓了抓頭發,頭發油膩而雜亂,他走到院子裏,夜晚清涼的空氣撲麵而來,他望著滿天繁星,那些星星閃爍著冰冷的光,他心中充滿了迷茫。
他明白皇帝的用意,是想通過戲曲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新學傳播到民間。
可這新學內容如此複雜,他又該如何向那些目不識丁的百姓們講解呢?
與此同時,城東的一家茶館裏,正上演著一出熱鬧的戲曲。
戲台上,老生正聲情並茂地講述著嶽飛抗金的故事,他那滄桑的聲音在空氣中迴蕩。
然而,台下觀眾卻寥寥無幾,隻有幾個老人坐在破舊的桌椅前,津津有味地聽著,不時發出輕微的咳嗽聲。
突然,一個年輕人站起身來,破舊的椅子發出“嘎吱”一聲響,他指著戲台上的老生,大聲喊道:“整天就知道講這些老掉牙的故事,有什麽意思!現在都什麽年代了,還講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他的話引起了周圍一些人的共鳴,紛紛附和道:“就是,就是!現在太子殿下都推行新學了,還講這些有什麽用?”老生被這突如其來的指責弄得不知所措,他尷尬地站在台上,嘴唇微微顫抖,不知該如何是好。
戲班班主見狀,連忙上前打圓場,他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茶館裏格外清晰,好言相勸,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類似的場景,在長安城的各個角落上演著。
新學雖然在學府中得到了推廣,但在民間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許多人受舊觀念的影響,對新學充滿排斥,甚至將其視為離經叛道。
李豪坐在書房裏,書房裏彌漫著淡淡的墨香,他聽著手下人匯報著這些情況,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知道,民間革新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耐心和引導。
但他沒想到,阻力竟然如此之大。
他看著手中的奏折,奏折的紙麵光滑,上麵寫滿了各地發生的抵製新學的事件,心中焦急如焚。
“陛下,”一個侍衛匆匆走進書房,沉重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寂靜,稟報道,“城南的戲班子出事了……”
城南的戲台臨時搭建在一片空地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本該是一片熱鬧景象,此刻卻氣氛凝重。
鑼鼓聲震耳欲聾,卻仿佛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戲台下,一群人義憤填膺,將戲台圍得水泄不通。
他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幾個身著長衫,看起來頗有學識的儒生。
他們指著台上穿著奇裝異服,口中念著古怪台詞的演員,大聲斥責:“傷風敗俗!離經叛道!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聲音尖銳刺耳。
李豪帶著侍衛趕到時,正看到這混亂的一幕。
他分開人群,人群的推擠讓他有些難受,他走到戲台前,拱手向眾人施禮:“各位父老鄉親,今日這戲,是本王特意安排的,為的是向大家傳播新學……”
“新學?什麽新學?我看就是歪理邪說!”一個白胡子老者吹胡子瞪眼,打斷了李豪的話,他的胡子在風中飄動。
“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豈容你們這些小輩隨意更改?”
“老丈,這新學並非要推翻傳統,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李豪耐心地解釋,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另一個儒生打斷:“一派胡言!聖人之言,豈是你能隨意評判的?”一時間,人群中再次爆發出一陣喧嚷,指責聲、謾罵聲此起彼伏,這些聲音像潮水一樣向李豪湧來。
李豪看著這些固執己見的人,心中不禁感到一絲無奈。
他深吸一口氣,高聲道:“諸位,我知道大家一時難以接受新學。這樣吧,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從前,有一群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們從未見過光明……”
此時正值黃昏,夕陽的餘暉灑在李豪身上,暖暖的,他站在戲台上,背後是一幅巨大的手繪世界地圖(可以是新學推廣者們精心繪製的),地圖的紙張在微風中輕輕晃動。
他一邊講解,一邊用手中的長杆指向地圖上的各個地方,長杆劃過空氣發出輕微的唿嘯聲。
台下的人群從最初的憤怒、不屑慢慢轉變為專注、驚歎,周圍的環境也隨著人群情緒的變化而仿佛有了不同的氛圍,風聲、樹葉聲都像是在為這場講解伴奏。
李豪將新學知識巧妙地編織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著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
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地球是圓的,那圓潤的地球仿佛就在眼前;星星是會移動的,仿佛能看到星星在夜空中緩緩劃過;數字可以用來計算萬物,那些數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樣跳動著。
起初,人們還有些不以為然,但隨著故事的深入,他們漸漸被皇帝的講述所吸引。
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在李豪的口中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聽得入了迷。
就連之前那個帶頭反對的老者,也聽得津津有味,他捋著胡須,胡須粗糙的觸感從手指間劃過,眼中閃爍著驚奇的光芒。
一旁的說書藝人老王,原本也對新學一頭霧水,此刻卻茅塞頓開。
他看著皇帝,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將新學融入到自己的說書段子中。
夜色漸深,李豪的故事也接近尾聲。
他看著台下聚精會神的人群,心中充滿了希望。
他知道,這顆新學的種子,已經悄然播撒在了這片土地上。
“所以,”李豪停頓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眾人,“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
突然,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殿下,明日可否再來講故事?”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書桌上,照亮了學堂裏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陽光有些刺眼,孩子們微微眯著眼睛。
琅琅讀書聲不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而是清脆的算數口訣和朗朗上口的地理歌謠,那清脆的聲音在學堂裏迴蕩。
老學究張先生,此刻正站在講台上,手中拿著一副自製的簡易地球儀,地球儀的球體有些粗糙,他向學生們講解著“天圓地方”的謬論。
他指著地球儀上標注的各大洲,興致勃勃地說道:“同學們,看這裏,我們的大唐,其實隻是這圓球上的一小塊地方。外麵還有許多我們未曾知曉的國度和人民。”孩子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紛紛湊上前去,仔細觀察著這個從未見過的奇異物件,他們的唿吸有些急促。
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此刻充滿了活力和求知欲。
“先生,那我們為什麽生活在這圓球上不會掉下去呢?”一個學生舉手問道,手臂在空中揮舞著。
“問得好!”張先生欣慰地撫摸著胡須,胡須柔軟的觸感讓他感到安心,“這便是新學的奧妙所在,它會告訴我們地心引力的存在。”
下課鈴聲響起,清脆的鈴聲在校園裏迴蕩,孩子們興奮地跑出學堂,他們的腳步聲在走廊裏迴響,將今天學到的新知識迫不及待地分享給自己的父母。
家長們聽到孩子們口中那些新奇的見聞,臉上充滿了驚奇和疑惑。
“這新學,還真是有些門道。”一位家長若有所思地說道,他看到自己原本對讀書不感興趣的兒子,現在居然主動抱著書本學習,心中不由得動搖了當初對新學的排斥。
另一位家長也表示讚同:“是啊,我家孩子也說,學了新學,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了,那些什麽‘天人感應’的說法,現在聽起來都覺得荒唐。”
類似的對話,發生在長安城內各家各戶,家長們對新學的態度開始轉變。
與此同時,一則告示張貼在了城中的各個角落,上麵寫著,為了慶祝新學在民間的推廣,朝廷將舉辦“新學知識競賽”,優勝者將獲得豐厚的獎勵。
這個消息如同火星般,瞬間點燃了民眾的熱情。
一時間,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開始學習起新學的知識。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人們聚在一起,熱烈地探討著新學中的天文地理,算術幾何,討論聲此起彼伏。
比賽現場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參賽者既有年過花甲的老者,也有稚氣未脫的孩童。
他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比賽中一展身手。
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決賽設置在一個宏偉的宮殿廣場上,周圍彩旗飄揚,彩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參賽者們站在一個巨大的圓形舞台上,周圍是人山人海的觀眾,觀眾們的歡唿聲、議論聲交織在一起。
舞台上有各種新學知識的展示道具,當參賽者迴答問題時,舞台上會有相應的燈光和特效展示答案內容,營造出一種盛大、震撼的場麵。
各種新穎的題目層出不窮,考驗著參賽者們對新學的掌握程度。
有人憑借著紮實的數學功底,快速解出了複雜的算術題;有人憑借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準確地指出了各個地方的經緯度。
現場歡唿聲、驚歎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隨著比賽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新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看到了新學所帶來的改變,也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
人們不再滿足於過去的陳舊觀念,開始渴望接觸新的思想,探索未知的領域。
夜幕降臨,黑暗慢慢籠罩大地,比賽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頒獎台上,李豪親自為獲獎者頒發獎品,他手中的獎品散發著淡淡的光澤,他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一個聲音在人群中響起:“陛下,您看,那是不是……” 聲音戛然而止,指向遠方一處忽明忽暗的光亮。
長安城的夜,不再隻有梆子聲和犬吠,多了些抑揚頓挫的吟唱。
那是說書人老王的聲音,他站在街頭巷尾,手持折扇,扇麵輕輕劃過手掌,口若懸河。
他不再講那些陳舊的帝王將相,而是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地球的模樣,講述著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
他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仿佛要衝破黑夜;時而低沉婉轉,如同涓涓細流,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傾聽。
老王時不時還會拿出自己繪製的簡易星圖,星圖的紙張有些皺巴巴的,他指點給聽眾看,原本晦澀難懂的天文學知識,在他的講解下變得淺顯易懂,趣味十足。
不止老王,長安城裏,大大小小的茶館、酒肆,甚至是尋常百姓的家中,都迴蕩著新學的聲音。
孩童們不再背誦迂腐的詩詞歌賦,而是咿咿呀呀地唱著新編的算數歌謠;婦人們不再聚在一起聊些家長裏短,而是饒有興致地討論著地球的形狀;老人們不再沉湎於過去的榮光,而是饒有興致地聽著年輕人講述新學的種種奇妙。
新學就像一陣春風,吹拂著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李豪站在高處,微風輕輕拂過他的臉龐,帶來絲絲涼意,他俯瞰著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
他看到孩童們在街頭嬉戲,口中念念有詞的背誦著數字,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玩一些毫無意義的遊戲。
他看到商人們在酒樓裏高談闊論,爭論著地心引力與貿易路線之間的關係,他們的聲音在酒樓裏嗡嗡作響。
他看到學堂裏的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先生講解,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
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湧上心頭,那是看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有所收獲的欣慰,那是看到一個民族開始覺醒的自豪。
他微微眯起雙眼,感受著空氣中彌漫著勃勃生機,那是新生的氣息,也是希望的氣息。
他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整個大唐,為了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的百姓。
這新學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一陣微風吹過,帶來絲絲涼意,也吹散了李豪心中湧動的喜悅。
他想起近日江南傳來的消息,四大才子為了新學創作的主導權爭執不下,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他眉頭微皺,這四大才子皆是文采斐然,是新學在民間傳播的重要力量。
可若他們因此鬧翻,必將影響新學在江南的推行,甚至會動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新學根基。
正當李豪思索對策之際,侍衛匆匆跑來,沉重的腳步聲打破了平靜,神色慌張。
“陛下,江南那邊…送來加急密報,四大才子…他們……” 侍衛的聲音戛然而止,手中密報滑落在地。
城西的一間小院裏,說書藝人老王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粗糙的被褥摩挲著他的肌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他手裏緊緊攥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冊子的紙張有些粗糙,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新學的知識。
白日裏,太子殿下派人送來了這些冊子,說是要讓戲班子排演新戲,宣傳新學。
老王雖然識字,但這新學內容艱深晦澀,他看了半天也隻理解了皮毛。
他歎了口氣,翻身坐起,昏黃的燈光刺得他眼睛有些難受,他再次翻開冊子。
書頁上,那些關於天文、地理、數學的知識,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他腦海裏亂竄。
他努力想將這些知識融入到自己的說書段子裏,卻發現怎麽也串聯不起來。
以往那些耳熟能詳的曆史故事、民間傳說,如今卻顯得蒼白無力。
老王煩躁地抓了抓頭發,頭發油膩而雜亂,他走到院子裏,夜晚清涼的空氣撲麵而來,他望著滿天繁星,那些星星閃爍著冰冷的光,他心中充滿了迷茫。
他明白皇帝的用意,是想通過戲曲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新學傳播到民間。
可這新學內容如此複雜,他又該如何向那些目不識丁的百姓們講解呢?
與此同時,城東的一家茶館裏,正上演著一出熱鬧的戲曲。
戲台上,老生正聲情並茂地講述著嶽飛抗金的故事,他那滄桑的聲音在空氣中迴蕩。
然而,台下觀眾卻寥寥無幾,隻有幾個老人坐在破舊的桌椅前,津津有味地聽著,不時發出輕微的咳嗽聲。
突然,一個年輕人站起身來,破舊的椅子發出“嘎吱”一聲響,他指著戲台上的老生,大聲喊道:“整天就知道講這些老掉牙的故事,有什麽意思!現在都什麽年代了,還講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他的話引起了周圍一些人的共鳴,紛紛附和道:“就是,就是!現在太子殿下都推行新學了,還講這些有什麽用?”老生被這突如其來的指責弄得不知所措,他尷尬地站在台上,嘴唇微微顫抖,不知該如何是好。
戲班班主見狀,連忙上前打圓場,他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茶館裏格外清晰,好言相勸,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類似的場景,在長安城的各個角落上演著。
新學雖然在學府中得到了推廣,但在民間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許多人受舊觀念的影響,對新學充滿排斥,甚至將其視為離經叛道。
李豪坐在書房裏,書房裏彌漫著淡淡的墨香,他聽著手下人匯報著這些情況,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知道,民間革新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耐心和引導。
但他沒想到,阻力竟然如此之大。
他看著手中的奏折,奏折的紙麵光滑,上麵寫滿了各地發生的抵製新學的事件,心中焦急如焚。
“陛下,”一個侍衛匆匆走進書房,沉重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寂靜,稟報道,“城南的戲班子出事了……”
城南的戲台臨時搭建在一片空地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本該是一片熱鬧景象,此刻卻氣氛凝重。
鑼鼓聲震耳欲聾,卻仿佛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戲台下,一群人義憤填膺,將戲台圍得水泄不通。
他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幾個身著長衫,看起來頗有學識的儒生。
他們指著台上穿著奇裝異服,口中念著古怪台詞的演員,大聲斥責:“傷風敗俗!離經叛道!這都是些什麽玩意兒!”聲音尖銳刺耳。
李豪帶著侍衛趕到時,正看到這混亂的一幕。
他分開人群,人群的推擠讓他有些難受,他走到戲台前,拱手向眾人施禮:“各位父老鄉親,今日這戲,是本王特意安排的,為的是向大家傳播新學……”
“新學?什麽新學?我看就是歪理邪說!”一個白胡子老者吹胡子瞪眼,打斷了李豪的話,他的胡子在風中飄動。
“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豈容你們這些小輩隨意更改?”
“老丈,這新學並非要推翻傳統,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李豪耐心地解釋,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另一個儒生打斷:“一派胡言!聖人之言,豈是你能隨意評判的?”一時間,人群中再次爆發出一陣喧嚷,指責聲、謾罵聲此起彼伏,這些聲音像潮水一樣向李豪湧來。
李豪看著這些固執己見的人,心中不禁感到一絲無奈。
他深吸一口氣,高聲道:“諸位,我知道大家一時難以接受新學。這樣吧,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緩緩說道,“從前,有一群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們從未見過光明……”
此時正值黃昏,夕陽的餘暉灑在李豪身上,暖暖的,他站在戲台上,背後是一幅巨大的手繪世界地圖(可以是新學推廣者們精心繪製的),地圖的紙張在微風中輕輕晃動。
他一邊講解,一邊用手中的長杆指向地圖上的各個地方,長杆劃過空氣發出輕微的唿嘯聲。
台下的人群從最初的憤怒、不屑慢慢轉變為專注、驚歎,周圍的環境也隨著人群情緒的變化而仿佛有了不同的氛圍,風聲、樹葉聲都像是在為這場講解伴奏。
李豪將新學知識巧妙地編織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著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
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地球是圓的,那圓潤的地球仿佛就在眼前;星星是會移動的,仿佛能看到星星在夜空中緩緩劃過;數字可以用來計算萬物,那些數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樣跳動著。
起初,人們還有些不以為然,但隨著故事的深入,他們漸漸被皇帝的講述所吸引。
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在李豪的口中變得生動有趣,通俗易懂。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人都聽得入了迷。
就連之前那個帶頭反對的老者,也聽得津津有味,他捋著胡須,胡須粗糙的觸感從手指間劃過,眼中閃爍著驚奇的光芒。
一旁的說書藝人老王,原本也對新學一頭霧水,此刻卻茅塞頓開。
他看著皇帝,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將新學融入到自己的說書段子中。
夜色漸深,李豪的故事也接近尾聲。
他看著台下聚精會神的人群,心中充滿了希望。
他知道,這顆新學的種子,已經悄然播撒在了這片土地上。
“所以,”李豪停頓了一下,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眾人,“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
突然,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殿下,明日可否再來講故事?”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書桌上,照亮了學堂裏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陽光有些刺眼,孩子們微微眯著眼睛。
琅琅讀書聲不再是枯燥的之乎者也,而是清脆的算數口訣和朗朗上口的地理歌謠,那清脆的聲音在學堂裏迴蕩。
老學究張先生,此刻正站在講台上,手中拿著一副自製的簡易地球儀,地球儀的球體有些粗糙,他向學生們講解著“天圓地方”的謬論。
他指著地球儀上標注的各大洲,興致勃勃地說道:“同學們,看這裏,我們的大唐,其實隻是這圓球上的一小塊地方。外麵還有許多我們未曾知曉的國度和人民。”孩子們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紛紛湊上前去,仔細觀察著這個從未見過的奇異物件,他們的唿吸有些急促。
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此刻充滿了活力和求知欲。
“先生,那我們為什麽生活在這圓球上不會掉下去呢?”一個學生舉手問道,手臂在空中揮舞著。
“問得好!”張先生欣慰地撫摸著胡須,胡須柔軟的觸感讓他感到安心,“這便是新學的奧妙所在,它會告訴我們地心引力的存在。”
下課鈴聲響起,清脆的鈴聲在校園裏迴蕩,孩子們興奮地跑出學堂,他們的腳步聲在走廊裏迴響,將今天學到的新知識迫不及待地分享給自己的父母。
家長們聽到孩子們口中那些新奇的見聞,臉上充滿了驚奇和疑惑。
“這新學,還真是有些門道。”一位家長若有所思地說道,他看到自己原本對讀書不感興趣的兒子,現在居然主動抱著書本學習,心中不由得動搖了當初對新學的排斥。
另一位家長也表示讚同:“是啊,我家孩子也說,學了新學,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了,那些什麽‘天人感應’的說法,現在聽起來都覺得荒唐。”
類似的對話,發生在長安城內各家各戶,家長們對新學的態度開始轉變。
與此同時,一則告示張貼在了城中的各個角落,上麵寫著,為了慶祝新學在民間的推廣,朝廷將舉辦“新學知識競賽”,優勝者將獲得豐厚的獎勵。
這個消息如同火星般,瞬間點燃了民眾的熱情。
一時間,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開始學習起新學的知識。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人們聚在一起,熱烈地探討著新學中的天文地理,算術幾何,討論聲此起彼伏。
比賽現場人山人海,比肩接踵。
參賽者既有年過花甲的老者,也有稚氣未脫的孩童。
他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比賽中一展身手。
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決賽設置在一個宏偉的宮殿廣場上,周圍彩旗飄揚,彩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參賽者們站在一個巨大的圓形舞台上,周圍是人山人海的觀眾,觀眾們的歡唿聲、議論聲交織在一起。
舞台上有各種新學知識的展示道具,當參賽者迴答問題時,舞台上會有相應的燈光和特效展示答案內容,營造出一種盛大、震撼的場麵。
各種新穎的題目層出不窮,考驗著參賽者們對新學的掌握程度。
有人憑借著紮實的數學功底,快速解出了複雜的算術題;有人憑借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準確地指出了各個地方的經緯度。
現場歡唿聲、驚歎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隨著比賽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新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看到了新學所帶來的改變,也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
人們不再滿足於過去的陳舊觀念,開始渴望接觸新的思想,探索未知的領域。
夜幕降臨,黑暗慢慢籠罩大地,比賽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頒獎台上,李豪親自為獲獎者頒發獎品,他手中的獎品散發著淡淡的光澤,他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一個聲音在人群中響起:“陛下,您看,那是不是……” 聲音戛然而止,指向遠方一處忽明忽暗的光亮。
長安城的夜,不再隻有梆子聲和犬吠,多了些抑揚頓挫的吟唱。
那是說書人老王的聲音,他站在街頭巷尾,手持折扇,扇麵輕輕劃過手掌,口若懸河。
他不再講那些陳舊的帝王將相,而是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地球的模樣,講述著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
他的聲音時而高亢激昂,仿佛要衝破黑夜;時而低沉婉轉,如同涓涓細流,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傾聽。
老王時不時還會拿出自己繪製的簡易星圖,星圖的紙張有些皺巴巴的,他指點給聽眾看,原本晦澀難懂的天文學知識,在他的講解下變得淺顯易懂,趣味十足。
不止老王,長安城裏,大大小小的茶館、酒肆,甚至是尋常百姓的家中,都迴蕩著新學的聲音。
孩童們不再背誦迂腐的詩詞歌賦,而是咿咿呀呀地唱著新編的算數歌謠;婦人們不再聚在一起聊些家長裏短,而是饒有興致地討論著地球的形狀;老人們不再沉湎於過去的榮光,而是饒有興致地聽著年輕人講述新學的種種奇妙。
新學就像一陣春風,吹拂著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李豪站在高處,微風輕輕拂過他的臉龐,帶來絲絲涼意,他俯瞰著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
他看到孩童們在街頭嬉戲,口中念念有詞的背誦著數字,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玩一些毫無意義的遊戲。
他看到商人們在酒樓裏高談闊論,爭論著地心引力與貿易路線之間的關係,他們的聲音在酒樓裏嗡嗡作響。
他看到學堂裏的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先生講解,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
一股難以言喻的喜悅湧上心頭,那是看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有所收獲的欣慰,那是看到一個民族開始覺醒的自豪。
他微微眯起雙眼,感受著空氣中彌漫著勃勃生機,那是新生的氣息,也是希望的氣息。
他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整個大唐,為了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的百姓。
這新學的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一陣微風吹過,帶來絲絲涼意,也吹散了李豪心中湧動的喜悅。
他想起近日江南傳來的消息,四大才子為了新學創作的主導權爭執不下,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他眉頭微皺,這四大才子皆是文采斐然,是新學在民間傳播的重要力量。
可若他們因此鬧翻,必將影響新學在江南的推行,甚至會動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新學根基。
正當李豪思索對策之際,侍衛匆匆跑來,沉重的腳步聲打破了平靜,神色慌張。
“陛下,江南那邊…送來加急密報,四大才子…他們……” 侍衛的聲音戛然而止,手中密報滑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