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本地新聞 | 今日時事 |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TZ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對於朱辰的話,朱元璋竟是聽懂了。


    因為大明朝去年開始發行的報紙中也有小說的連載,那會連載的是《西遊記》,一期才一章迴,追更的百姓們也是經常吐槽朝廷短小無力。


    所以朱元璋也是一聽就懂,便沒有再打擾朱辰。


    朱元璋馬皇後朱標劉基四人,就像朱辰說的那樣,去書店一排排書架那裏找書來看。


    現在四人基本上都已經知道這是一間未來的書店。


    馬皇後和朱標自不用說,而劉基,朱元璋也跟他提及過。


    畢竟隻要帶來書店,這事就不可能瞞得住。


    看過史書,朱元璋對劉基也算是信得過。


    按照史書的記載,劉基最終是感染了風寒,而他派胡惟庸帶了禦醫去探望,然後劉基就死了。


    究竟是不是胡惟庸毒害的劉基,史書上含糊其辭。


    而在時間上也就是在這一兩年的時間。


    但是現在因為書店和朱辰的出現,原本的曆史軌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劉基並沒有在洪武三年退出朝堂,而是去了鬆江特區,而胡惟庸也沒有登上宰相之位。


    一切將會往什麽方向發展,朱元璋也不知道。


    不過朱元璋對此並不擔心,因為劉基本人對此都不擔心,他將這個結局提前劇透給劉基,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四人不語,隻是在書架前來迴轉悠,尋找自己想要看的書。


    朱元璋左翻翻右翻翻,什麽書都隨意看一點,其實什麽書也都沒怎麽看進去,因為他更喜歡朱辰跟他講。


    除了朱元璋以外,其他三人都像是入了寶庫的孩子,目光火熱。


    馬皇後在醫學一欄的書架前停了下來,朱辰之前給了她一本《赤腳醫生手冊》,她很認真的在學,因為她真心的想要拯救她身邊的人。


    不過對於其中的一些知識,她有些難以理解,所以便來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然而……


    她答案沒有找到,反倒找到了一本讓她目瞪口呆的書。


    《救荒本草》。


    書不奇怪,奇怪的是書的作者,竟然是她的第五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朱橚編著的。


    朱橚是她和朱元璋最小的兒子,從出生開始便受到了百般的寵愛。


    洪武元年,剛剛十歲的朱橚就被封為吳王,要知道“吳王”可是朱元璋的舊號,將朱橚封為吳王,實在是對他寄托有深切的期望。


    而且朱元璋有意讓朱橚較多的接受了軍事訓練,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拱衛大明的名將。


    然而,名將有沒有做成她不知道,她隻知道朱橚編著的一本書,竟然流傳到了後世?


    而且還是一本醫書?


    這讓馬皇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簡單翻看了一下,上麵有作者及其作品的簡單介紹,原來朱橚編著的醫書還不止一本,還有《普濟方》,《袖珍方》等,而且都還不簡單,其中《救荒本草》被後人譽為中國15世紀初期具有科學性的植物學著作,《普濟方》是華夏曆史最大的一部方書。保存了極為豐富和珍貴的醫方資料,既有曆史文獻價值,又有臨床實用價值,在華夏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馬皇後看傻眼了。


    原來她兒子是醫學方麵的天才啊。


    當真世事難料。


    她的這幾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能搞事,朱標早薨,朱棣造反,這個最調皮搗蛋的小兒子朱橚到最後卻成了濟世救人,為後世留下醫學名著的名醫。


    對了。


    我還沒看《明史》呢。


    馬皇後一下子想起來了,她知道的大明曆史,都是朱元璋跟她說的,明史那麽長,朱元璋當然是挑重要的或者說他認為重要的跟她說。


    來到這個書店,對於每一個大明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明史》吧。


    但是,她找了半天,愣是沒有找到《明史》,事實上,《明史》就在他們的皇城中,當初是朱元璋買迴去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朱元璋還沒有想好該怎麽和朱標說,所以暫時不想讓朱標知道真相,而朱辰也沒有來得及進貨,畢竟《明史》這樣的書銷量很低。


    不過,馬皇後倒是被另外一本書吸引住了目光,那本書叫做《明朝那些事兒》。


    馬皇後翻開書。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一切的事情都要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


    通俗易懂,行文有趣。


    馬皇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捧著書竟是看入迷了。


    另外一邊,朱標的目標也很明確。


    他現在雖然沒有像做平爐煉鋼那樣親力親為,但蒸汽機還是由他來主導,所以,他自然是要提前將蒸汽機了解個通透。


    除了構造以外,還有蒸汽機的前世今生。


    越是深入了解,朱標就是越心驚,這個蒸汽機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顛覆了人類的生產方式。


    難怪朱辰說蒸汽機至關重要了,大明若是真的有了蒸汽機,恐怕會迎來大變革吧?


    而劉基自然更關心紡織業。


    他找了一本《華夏紡織通史》看了起來,書中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華夏紡織業的起源、發展、變革以及豐富多彩的織品和服飾等等。


    不知不覺中,三人竟然都看進去了。


    朱辰都寫完一大章並發表了,三個人都還沉浸在書本當中,當然除了朱元璋。


    “寫完了?”


    朱元璋見朱辰走過來,一下子露出了笑容。


    相比較於其他沉浸於書本中的三人,他其實有些無聊,一個人自己在那裏泡茶喝,總算等到朱辰過來,他這才來了精神。


    “嗯。”


    朱辰點了點頭,笑道:“怎麽,沒有找到想看的書?”


    “倒也不是。”朱元璋迴道:“咱看折子看怕了,不想看書了。”


    朱元璋說的倒也不是借口。


    按照史料上的記載,在洪武十七年從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短短八天中,朝廷就收到了全國各地送上來的奏折1100多件。


    這些奏折一共共說了3000多件事情,以每件奏章1000字計,也有110多萬字,這樣算下來,朱元璋平均每天光看就要看20多萬字,而且還要進行批閱,可想而知,他說看怕了一點也不奇怪。


    他和雍正,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勤勉的兩個皇帝了。


    朱辰道:“來書店不是為了看書,看來是有別的事了?”


    朱元璋笑了,點頭道:“看來什麽都瞞不過朱先生,是這樣的,鬆江特區那邊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不少問題。”


    見朱元璋那邊已經開始和朱辰聊起來,其他三人自然是先放下手中的書本,坐了過來。


    朱元璋把鬆江特區那邊的問題說了一下。


    包括在推廣紡織業的過程中有官員急功近利,甚至做出馬踏青苗,水淹農田的事情,更有地主鄉紳,趁機兼並農民的土地,這就導致了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變成流民。


    還有地主鄉紳見紡織有利可圖,不僅圈地,而且還將那些世代租種他們土地的佃農趕出家園,改種棉花。


    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了流民,為了活下去,大量的流民隻得流入城鎮,以打工為生。


    隨著大量的人口流入城鎮,農村的人口急劇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十室九空,出現了荒地無人開墾的情況。


    聽罷朱元璋的講述,朱辰沉思片刻,迴道:


    “首先,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麽是流民?”


    “流民出自《管子·四時》:‘禁遷徙,止流民,圉分異。’指的是那些因受災或者其他原因而流亡外地,生活沒有著落的人。”


    朱元璋等人點頭。


    他們當然知道流民的概念,特別是朱元璋,他還親自當過流民。


    隻是他們不知道,朱辰為什麽要說這個。


    朱辰繼續道:“但是現在,鬆江特區那些失去土地,離開家鄉,流入城鎮的百姓卻不再是流民,因為隨著鬆江特區紡織業的發展,那些曾經的流民不再是生活沒有著落,他們可以進入紡織廠打工,或者從事因為紡織而帶動起來的運輸餐飲等其他行業。”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那個人類曆史發展的定律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而生產關係又反過來作用於生產力。”


    “紡織業生產力的提升給流民提供了工作崗位,而流民的流入又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所以,這些流民其實已經不能再稱之為流民,他們是一個新的階級,工人階級,或者也可以叫做無產階級,他們不再擁有生產資料,而是通過出賣勞動力生存。”


    聽到這裏,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止不住點頭。


    他們三人有了前麵的知識積累,經朱辰這麽一說,他們便恍然大悟,前麵那些理論上的知識,現在映照到了現實之中,前後一結合,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


    就馬皇後聽得有些迷糊。


    不過她也沒有多問,因為她就像是個落後的插班生,多問的話,會耽誤整個教學的進度,她能夠做的就是課後多努力,多補習,爭取把缺的課補上。


    朱辰繼續道:“其次,那些馬踏青苗,水淹農田等行為,還有圈地運動,他們當然是錯的,急功近利,激起矛盾,破壞了大量自給自足的農民家庭,但凡事都有兩麵性,我們要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問題。”


    “矛盾和鬥爭看著是壞事,但它卻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正是因為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使得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或傳統生計,隻能湧入城市,靠出賣勞力為生,這就間接促使了工人這個階級的誕生,而工人階級的誕生,也衍生出了一個社會發展中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分工。”


    分工這個概念,朱辰第一次提出,但朱元璋等人基本都能聽得明白,因為字麵上的意思很好理解。


    但朱辰講的顯然不僅僅是字麵上的意思。


    朱辰道:“在鬆江特區出現之前,一般的農民家庭他們不但要種地,還要紡織,一年到頭基本上都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對嗎?”


    朱元璋等人點頭。


    朱辰說的其實是小農經濟,這種經濟體係在明朝達到了巔峰,朱元璋他們當然不陌生。


    朱辰繼續道:“但是鬆江特區出現以後,你們有沒有發現,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體係已經被打破了,工人們在紡織工廠裏麵打工,獲取工資,有了工資他們就可以生存下去,但是他們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可以自給自足了,因為他們需要吃的,他們還需要穿的,還有住的行的等等這些,這些東西都需要他們拿從工廠裏麵出賣勞動力賺取的工資去換。”


    “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成為專門紡織的工人,他們就需要有人專門種地來給他們提供糧食,也需要有人專門建房子給他們住,整個鬆江特區開始走向分工合作,這也是為什麽鬆江特區紡織業的繁榮也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繁榮,這其實是分工的結果。”


    聽到這裏,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的表情都不再是像之前的輕鬆,而是開始凝重起來。


    因為朱辰現在已經開始說新的知識,新的概念。


    他們不得不打起精神,去思考,去理解。


    朱辰繼續道:“分工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同樣數量的勞動者,相同時間內可以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也就說,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


    “原因有三,一是勞動力因為專職做一件事而使得他們的技藝更加的精湛,就好比賣油翁的故事,無他,唯手熟爾。”


    “二是分工使得勞動力從一種工作轉移到另外一種工作上的時間損耗減少了,你可不要小看這個工作轉移上的時間損耗,他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就好比你又要耕種又要織布,今天你去耕種了,迴來想要織布肯定不能無縫連接,中間肯定要有一段很長的休息或者說是調整時間,但如果是工廠裏的織布,每天八小時內都是高強度工作,專心致誌,效率是不是要高上許多?”


    “三是因為分工使得機械的發明和改良更多了,因為人們專注而且重複去做一件事,就使得他們有可能發現更加簡單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的工作,所以曆史上很多機械的發明和改良,其實都是來自於工人。”


    朱元璋幾人點頭。


    朱辰繼續道:“那麽問題來了,既然分工有那麽多好處,那我們為什麽一直以來都沒有主動去選擇分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