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你看不到了,但他們能夠看到!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69章 你看不到了,但他們能夠看到!
胡惟庸激動的看著朱元璋,期望得到後者的認可。
“‘不義之財,非吾有也’,說得好!”
朱元璋點頭笑道:“既然你知道這個道理,那你還結黨營私,大肆斂財,這是何意啊?”
朱元璋的話,讓胡惟庸張了張嘴巴,一時間無言以對。
自從意識到自己的丞相之位無望以後,他確實不再顧忌那麽多,利用手中的權利大肆斂財,生活奢靡。
胡惟庸也知道,皇上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必然是手中捏著真憑實據。
所以他索性不再掩飾,而是以退為進,道:“皇上,臣該死,臣為這些‘不義之財’而死,臣無話可說,但是臣不想看著大明也像臣一樣,為‘不義之財’而死!”
朱元璋卻是笑了,道:“你胡惟庸的那的的確確是‘不義之財’,可咱大明的錢財來得光明正大,怎麽是‘不義之財’了?”
胡惟庸已經豁出去了,仍舊梗著脖子道:“商人蠅營狗苟,每一個錢子上都沾滿了血腥味,這怎麽不是‘不義之財’?”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就算不被胡惟庸這套詭辯繞進去,也一定會因此心懷芥蒂,但是現在朱元璋的信念很堅定,不是胡惟庸能夠輕易動搖的。
朱元璋不急不惱,從容的反問道:“按照你的說法,商人賺來的錢財是‘不義之財’,那地主對農民的壓榨剝削,賺來的錢財,就不是‘不義之財’了?”
“這……”
朱元璋越是從容,胡惟庸就越是有些急了:“這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朱元璋追問。
是啊,都是通過剝削壓榨來的財富,有什麽不一樣?
胡惟庸越急越是說不出來,不過他仍舊狡辯道:“皇上,是不是‘不義之財’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大明如果選擇依靠那些商人,一定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還請皇上三思啊!”
朱元璋站起身來,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問道:
“胡惟庸,知道什麽是新事物嗎?”
???
麵對朱元璋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胡惟庸很明顯的一怔,隨後是滿頭的問號。
看著懵逼的胡惟庸,朱元璋笑了笑,道:“新事物就是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事物。”
“商人是不好,但是商人比之地主,能夠為朝廷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夠給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鬆江特區的棉布是不是讓百姓有了更加便宜的棉布?蜂窩煤是不是讓百姓有了充足且廉價的取暖物質?鬆江特區去年一年的收入是不是就頂上了朝廷其他地區攏共的收入?”
“朝廷有錢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這說明了什麽?”
“這說明,商業的發展更加符合曆史的發展趨勢,更加符合咱們大明朝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更加符合天下百姓利益需求,得到萬民的支持與擁護”
“所以,商業的發展符合新事物的定義,它的發展是必然的,是符合曆史發展趨勢的,也是具有光明前途的!”
朱元璋將朱辰之前講給他的知識講了出來,胡惟庸聽得目瞪口呆。
同時也是啞口無言。
皇上剛剛講的這是什麽東西?他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有聽懂,他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裏麵有許多名詞都是他第一次聽說。
這是皇上從哪學來的?
劉基?
看著不像啊,難道皇上背後另有其人?
胡惟庸一時間腦子瘋狂轉動,想到了許多東西,難怪鬆江特區,紡織,蜂窩煤,報紙,鋼鐵,銀行等等這些駭人切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東西,恐怕都是出自那人之手!
那個人究竟是什麽人?
他剛剛的這一套理論乍一聽很有道理,仔細一想還是找不到任何漏洞。
但是胡惟庸不肯相信,掙紮道:“皇上,這是詭辯!這是歪理邪說!”
朱元璋仍舊不惱,反問道:“那你知道,如果大明選擇因循守舊,會是什麽結局嗎?”
胡惟庸一怔,他又怎麽會知道呢?
朱元璋重新坐下,喝了一口茶後,繼續道:“好,那就讓咱來告訴你。”
“如果大明仍舊奉行以農為本,不作出改變,土地兼並會愈演愈烈,不出三百年,最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屆時,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外有外族虎視眈眈,如大廈之將傾,皇帝無能為力,徒以身殉,大明亦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
胡惟庸當然是不肯相信:“皇上,幾百年後的事情,您又怎麽知道?”
朱元璋從容迴道:“因為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自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大明以前一共有九個大一統的王朝,咱問你,哪一個王朝國祚超過了三百年?”
胡惟庸眉頭緊皺,強迫自己去想,但最終是瞠目結舌。
還真是這樣!
朱元璋繼續道:“以農為本,就會導致土地兼並,土地兼並就會導致王朝滅亡,這是一條已經循環了千年的死路,大明也不例外!”
“你說你要將大明拉迴這條道路上,是為了咱們大明?哼,你這恰恰是把大明推進深淵!”
“所以,咱要改變,咱要讓咱們的大明和以往的王朝都不一樣,咱要讓大明之大,天下無雙,大明之明,萬古不滅!”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胡惟庸已然呆若木雞。
朱元璋看著胡惟庸,道:“當然,這一切,你是看不到了,但是他們能夠看得到!”
他們?
胡惟庸的腦袋已經接近呆滯的狀態,感覺自己快要聽不懂朱元璋的話了。
隨著朱元璋的話說完,屋子裏兩邊的簾布被緩緩拉開。
胡惟庸下意識的看了一眼,瞬間目眥欲裂。
隻見在那剛剛被遮擋起來的簾幕後,滿朝文武齊刷刷的跪在後麵,聆聽著朱元璋剛剛和他所說的一切。
他的罪行已是昭然若揭。
而剛剛的這些話,朱元璋不隻是說給他聽,同樣是說給跪在兩旁的文武百官聽。
胡惟庸激動的看著朱元璋,期望得到後者的認可。
“‘不義之財,非吾有也’,說得好!”
朱元璋點頭笑道:“既然你知道這個道理,那你還結黨營私,大肆斂財,這是何意啊?”
朱元璋的話,讓胡惟庸張了張嘴巴,一時間無言以對。
自從意識到自己的丞相之位無望以後,他確實不再顧忌那麽多,利用手中的權利大肆斂財,生活奢靡。
胡惟庸也知道,皇上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必然是手中捏著真憑實據。
所以他索性不再掩飾,而是以退為進,道:“皇上,臣該死,臣為這些‘不義之財’而死,臣無話可說,但是臣不想看著大明也像臣一樣,為‘不義之財’而死!”
朱元璋卻是笑了,道:“你胡惟庸的那的的確確是‘不義之財’,可咱大明的錢財來得光明正大,怎麽是‘不義之財’了?”
胡惟庸已經豁出去了,仍舊梗著脖子道:“商人蠅營狗苟,每一個錢子上都沾滿了血腥味,這怎麽不是‘不義之財’?”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就算不被胡惟庸這套詭辯繞進去,也一定會因此心懷芥蒂,但是現在朱元璋的信念很堅定,不是胡惟庸能夠輕易動搖的。
朱元璋不急不惱,從容的反問道:“按照你的說法,商人賺來的錢財是‘不義之財’,那地主對農民的壓榨剝削,賺來的錢財,就不是‘不義之財’了?”
“這……”
朱元璋越是從容,胡惟庸就越是有些急了:“這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朱元璋追問。
是啊,都是通過剝削壓榨來的財富,有什麽不一樣?
胡惟庸越急越是說不出來,不過他仍舊狡辯道:“皇上,是不是‘不義之財’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大明如果選擇依靠那些商人,一定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境地,還請皇上三思啊!”
朱元璋站起身來,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問道:
“胡惟庸,知道什麽是新事物嗎?”
???
麵對朱元璋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胡惟庸很明顯的一怔,隨後是滿頭的問號。
看著懵逼的胡惟庸,朱元璋笑了笑,道:“新事物就是是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事物。”
“商人是不好,但是商人比之地主,能夠為朝廷創造更多的財富,能夠給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鬆江特區的棉布是不是讓百姓有了更加便宜的棉布?蜂窩煤是不是讓百姓有了充足且廉價的取暖物質?鬆江特區去年一年的收入是不是就頂上了朝廷其他地區攏共的收入?”
“朝廷有錢了,百姓的生活更好了,這說明了什麽?”
“這說明,商業的發展更加符合曆史的發展趨勢,更加符合咱們大明朝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更加符合天下百姓利益需求,得到萬民的支持與擁護”
“所以,商業的發展符合新事物的定義,它的發展是必然的,是符合曆史發展趨勢的,也是具有光明前途的!”
朱元璋將朱辰之前講給他的知識講了出來,胡惟庸聽得目瞪口呆。
同時也是啞口無言。
皇上剛剛講的這是什麽東西?他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有聽懂,他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這裏麵有許多名詞都是他第一次聽說。
這是皇上從哪學來的?
劉基?
看著不像啊,難道皇上背後另有其人?
胡惟庸一時間腦子瘋狂轉動,想到了許多東西,難怪鬆江特區,紡織,蜂窩煤,報紙,鋼鐵,銀行等等這些駭人切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東西,恐怕都是出自那人之手!
那個人究竟是什麽人?
他剛剛的這一套理論乍一聽很有道理,仔細一想還是找不到任何漏洞。
但是胡惟庸不肯相信,掙紮道:“皇上,這是詭辯!這是歪理邪說!”
朱元璋仍舊不惱,反問道:“那你知道,如果大明選擇因循守舊,會是什麽結局嗎?”
胡惟庸一怔,他又怎麽會知道呢?
朱元璋重新坐下,喝了一口茶後,繼續道:“好,那就讓咱來告訴你。”
“如果大明仍舊奉行以農為本,不作出改變,土地兼並會愈演愈烈,不出三百年,最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屆時,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外有外族虎視眈眈,如大廈之將傾,皇帝無能為力,徒以身殉,大明亦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
胡惟庸當然是不肯相信:“皇上,幾百年後的事情,您又怎麽知道?”
朱元璋從容迴道:“因為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自大秦一統天下之後,大明以前一共有九個大一統的王朝,咱問你,哪一個王朝國祚超過了三百年?”
胡惟庸眉頭緊皺,強迫自己去想,但最終是瞠目結舌。
還真是這樣!
朱元璋繼續道:“以農為本,就會導致土地兼並,土地兼並就會導致王朝滅亡,這是一條已經循環了千年的死路,大明也不例外!”
“你說你要將大明拉迴這條道路上,是為了咱們大明?哼,你這恰恰是把大明推進深淵!”
“所以,咱要改變,咱要讓咱們的大明和以往的王朝都不一樣,咱要讓大明之大,天下無雙,大明之明,萬古不滅!”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胡惟庸已然呆若木雞。
朱元璋看著胡惟庸,道:“當然,這一切,你是看不到了,但是他們能夠看得到!”
他們?
胡惟庸的腦袋已經接近呆滯的狀態,感覺自己快要聽不懂朱元璋的話了。
隨著朱元璋的話說完,屋子裏兩邊的簾布被緩緩拉開。
胡惟庸下意識的看了一眼,瞬間目眥欲裂。
隻見在那剛剛被遮擋起來的簾幕後,滿朝文武齊刷刷的跪在後麵,聆聽著朱元璋剛剛和他所說的一切。
他的罪行已是昭然若揭。
而剛剛的這些話,朱元璋不隻是說給他聽,同樣是說給跪在兩旁的文武百官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