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折服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0章 折服
胡惟庸怎麽也沒有想到,今天來喝茶的除了他想也想不到的劉基,還有滿朝的文武百官。
皇上的手段實在是讓他從內心深處感到一陣驚悚。
矯旨謀害劉基,結黨營私,大肆斂財等這些罪證他已經認了,而且是百官麵前認的,怎麽洗都洗不清了,不可能再有任何一點翻身的機會。
更關鍵的是,除了讓他在百官麵前認罪以外,還借與他談話的契機,敲打滿朝的文武百官。
什麽是新事物?
鬆江特區就是新事物,而與它相作對的就是舊事物,譬如他胡惟庸。
皇上已經定調了,而且他胡惟庸的下場就在眼前。
從今往後,誰還敢對鬆江特區有非分之想?恐怕連說三道四都要三思了。
胡惟庸實在是愈思愈恐。
如果自己剛剛提到任何一個人的名字,那都是直接將對方拖入泥潭。
還好還好……
不對!
皇上完全可以設局引誘自己說的的,可是他並沒有,他這是有意的控製了這次事件的影響,否則……不敢想象。
胡惟庸望向朱元璋的目光,滿是駭然。
而兩側一直跪在簾幕後的文武大臣亦是戰戰兢兢,滿腦袋的冷汗,大氣不敢喘。
他們當中有不少和胡惟庸都有過交往,有些更是交情不淺,因為胡惟庸算是淮西黨的主心骨之一,淮西黨人多勢眾,交好胡惟庸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對於鬆江特區,他們亦有不少人有過頗多非議,而剛剛皇上的話,則是指桑罵槐,不僅是說胡惟庸,也是說他們是舊事物。
還有新事物,王朝更迭的曆史規律等這些知識,同樣超出了他們所有人的認知。
乍一聽有些難以接受,但仔細一想,越想越感覺逼近真相,無可辯駁。
皇上真的變了,變得深不可測。
其實很多人心裏都明白,皇上的身後必然還有人,而皇上都已經這樣了,那個人是有多麽的恐怖,不是他們能夠探測的。
而此時,胡惟庸已然麵如死灰,頹然的坐下。
完了。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從皇上派他去鬆江府探望劉基開始,他就感覺到有隻無形的手在操控了自己的命運。
可是不對啊。
他謀害劉基並非處心積慮,而是到了鬆江府後的臨時起意,劉基怎麽會不死?
難道說皇上……
“皇上,您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提前知道了一切?”
朱元璋卻是答非所問:“胡惟庸,說吧,你想怎麽死?”
胡惟庸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答案了,不過他仍舊是硬氣的迴道:“皇上想讓臣怎麽死,臣就怎麽死!”
“好,夠硬氣,咱喜歡!”
朱元璋點了點頭:“咱聽說,你最怕癢了,要不,就癢個痛快,怎麽樣?”
聞言,胡惟庸一下子癱軟在地。
滿朝文武同樣是一激靈,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下意識的感覺全身都癢起來了……
……
很快。
胡惟庸被帶到了一處深山密林,這裏終日濕熱,滿是墨蚊,才剛到便可聽到嗡嗡嗡的叫聲,讓人頭皮發麻。
胡惟庸被脫光了上身,五花大綁在了樹上。
“胡大人,對不住,在下告辭了。”
“走吧,迴去交差吧。”
胡惟庸仍舊保持著他的氣度,讓押他來的毛驤迴去。
然而……
當毛驤走了以後,胡惟庸終於知道什麽叫生不如死了。
無數的墨蚊密密麻麻,聞著他身上的熱氣和血腥味就來了,嗡嗡嗡嗡,光是聽著這個聲音,就已經讓他渾身顫栗。
“啊——”
胡惟庸撕心裂肺的的大吼,但無濟於事。
無數的墨落在了他的身上,就像是一把芝麻撒落在他身上一樣,一個個黑點,密密麻麻,布滿了全身。
瘙癢一點點傳來,最後是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癢。
有些蚊子甚至鑽進了他的口鼻中,體表的蚊蟲已經不是密密麻麻了,而是層層疊疊,像是穿上了一件由蚊子織成的衣服。
而胡惟庸四肢被綁,無能為力,隻剩下痛不欲生的大喊。
“啊,啊,啊——”
“痛快!癢得痛快啊!”
“我胡惟庸應是古往今來被癢死的第一人吧!”
“朱元璋,我搓你早八,為什麽?為什麽從一開始你就想整死我胡惟庸!為什麽?!”
“啊,啊,啊……”
“……”
漸漸地,喊聲越來越低,直至再沒有聲音……
……
胡惟庸死了後,圍繞著他的清算也開始了。
他的背後其實是李善長和淮西黨,胡惟庸目前的定位隻不過是一杆槍罷了。
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特別是李善長。
他還清楚的記得,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有過勸他告老還鄉的意思,但是他貪戀權勢,還想著要安排他退出朝堂後的一切,朱元璋索性就不讓他退了。
他現在悔不當初。
如果他當初退了,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惶惶不可終日。
萬幸的是,朱元璋這一次並沒有打算大開殺戒。
李善長深諳朝堂之道,自然是敏銳的察覺到了皇上有意放過他的意思,如果皇上不想放過他,早就在和胡惟庸對話的時候,隨便提及一下自己,自己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看來皇上還是念舊情的。”
李善長感激涕零,在第一時間便遞上了辭呈,皇上既然給了梯子,他不可能不順勢下去。
這一次,李善長不再多話,而朱元璋也不再卡他,同意了他的辭呈。
李善長順利辭去丞相之位,告老還鄉。
與此同時,丞相之位一並被撤掉。
在華夏大地,傳承了長達上千年的丞相之位,從此成為曆史。
按照原本曆史的軌跡,胡惟庸案牽連甚廣,包括宣國公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一共被斬殺的人數高達三萬餘人,堪稱曆史牽連最廣的大案之一。
但是這一次,朱元璋卻節製了,隻處理了少部分確實和胡惟庸一起犯事官員,至於李善長他們,朱元璋決定暫時放他們一馬,。
因為這一次,他不再害怕李善長他們,甚至他都不再把他們放在眼裏,而且就像他對胡惟庸說的那樣,他要留他們看一看,他是如何帶領大明走向曆史前所未有之高峰的。
武英殿中。
朱元璋心情很好。
“劉基,從今往後,不會有人再敢搞小動作了,你放心大膽去做就好了,咱說過,咱會在背後支持你的!”
“謝皇上,皇上英明!”
這一聲皇上英明,劉基發自肺腑。
他為朱元璋這一次的手段所折服,一旁的朱標亦然。
上一次他們去書店的時候,朱辰說過,從上至下的改革,在權威性,統一協調性、高效執行和資源集中等方麵具有顯著優勢,但同樣存在缺點,那就是過度依賴高層權威,下級可能消極應對,甚至暗中抵製,影響改革推進,基層參與不足等問題。
就像現在,執行大明這場重大變革的人,仍舊是他們幾個人而已,而他們手下能夠用的人其實也不多。
然而經過此事,朱元璋已經開始向百官輸出新的觀點和認知,不管有沒有用,至少是一個開始,而且,經過朱元璋的這番敲打,執行力應該會得到不小的提升……
……
這時,午門外。
一名信差正騎著一匹快馬飛奔而來,風塵仆仆,神態焦急,高高的舉著一封文書。
“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
很快。
這名信差便被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報,鄂西土司反!”
胡惟庸怎麽也沒有想到,今天來喝茶的除了他想也想不到的劉基,還有滿朝的文武百官。
皇上的手段實在是讓他從內心深處感到一陣驚悚。
矯旨謀害劉基,結黨營私,大肆斂財等這些罪證他已經認了,而且是百官麵前認的,怎麽洗都洗不清了,不可能再有任何一點翻身的機會。
更關鍵的是,除了讓他在百官麵前認罪以外,還借與他談話的契機,敲打滿朝的文武百官。
什麽是新事物?
鬆江特區就是新事物,而與它相作對的就是舊事物,譬如他胡惟庸。
皇上已經定調了,而且他胡惟庸的下場就在眼前。
從今往後,誰還敢對鬆江特區有非分之想?恐怕連說三道四都要三思了。
胡惟庸實在是愈思愈恐。
如果自己剛剛提到任何一個人的名字,那都是直接將對方拖入泥潭。
還好還好……
不對!
皇上完全可以設局引誘自己說的的,可是他並沒有,他這是有意的控製了這次事件的影響,否則……不敢想象。
胡惟庸望向朱元璋的目光,滿是駭然。
而兩側一直跪在簾幕後的文武大臣亦是戰戰兢兢,滿腦袋的冷汗,大氣不敢喘。
他們當中有不少和胡惟庸都有過交往,有些更是交情不淺,因為胡惟庸算是淮西黨的主心骨之一,淮西黨人多勢眾,交好胡惟庸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
對於鬆江特區,他們亦有不少人有過頗多非議,而剛剛皇上的話,則是指桑罵槐,不僅是說胡惟庸,也是說他們是舊事物。
還有新事物,王朝更迭的曆史規律等這些知識,同樣超出了他們所有人的認知。
乍一聽有些難以接受,但仔細一想,越想越感覺逼近真相,無可辯駁。
皇上真的變了,變得深不可測。
其實很多人心裏都明白,皇上的身後必然還有人,而皇上都已經這樣了,那個人是有多麽的恐怖,不是他們能夠探測的。
而此時,胡惟庸已然麵如死灰,頹然的坐下。
完了。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從皇上派他去鬆江府探望劉基開始,他就感覺到有隻無形的手在操控了自己的命運。
可是不對啊。
他謀害劉基並非處心積慮,而是到了鬆江府後的臨時起意,劉基怎麽會不死?
難道說皇上……
“皇上,您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提前知道了一切?”
朱元璋卻是答非所問:“胡惟庸,說吧,你想怎麽死?”
胡惟庸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答案了,不過他仍舊是硬氣的迴道:“皇上想讓臣怎麽死,臣就怎麽死!”
“好,夠硬氣,咱喜歡!”
朱元璋點了點頭:“咱聽說,你最怕癢了,要不,就癢個痛快,怎麽樣?”
聞言,胡惟庸一下子癱軟在地。
滿朝文武同樣是一激靈,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下意識的感覺全身都癢起來了……
……
很快。
胡惟庸被帶到了一處深山密林,這裏終日濕熱,滿是墨蚊,才剛到便可聽到嗡嗡嗡的叫聲,讓人頭皮發麻。
胡惟庸被脫光了上身,五花大綁在了樹上。
“胡大人,對不住,在下告辭了。”
“走吧,迴去交差吧。”
胡惟庸仍舊保持著他的氣度,讓押他來的毛驤迴去。
然而……
當毛驤走了以後,胡惟庸終於知道什麽叫生不如死了。
無數的墨蚊密密麻麻,聞著他身上的熱氣和血腥味就來了,嗡嗡嗡嗡,光是聽著這個聲音,就已經讓他渾身顫栗。
“啊——”
胡惟庸撕心裂肺的的大吼,但無濟於事。
無數的墨落在了他的身上,就像是一把芝麻撒落在他身上一樣,一個個黑點,密密麻麻,布滿了全身。
瘙癢一點點傳來,最後是全身上下無一處不癢。
有些蚊子甚至鑽進了他的口鼻中,體表的蚊蟲已經不是密密麻麻了,而是層層疊疊,像是穿上了一件由蚊子織成的衣服。
而胡惟庸四肢被綁,無能為力,隻剩下痛不欲生的大喊。
“啊,啊,啊——”
“痛快!癢得痛快啊!”
“我胡惟庸應是古往今來被癢死的第一人吧!”
“朱元璋,我搓你早八,為什麽?為什麽從一開始你就想整死我胡惟庸!為什麽?!”
“啊,啊,啊……”
“……”
漸漸地,喊聲越來越低,直至再沒有聲音……
……
胡惟庸死了後,圍繞著他的清算也開始了。
他的背後其實是李善長和淮西黨,胡惟庸目前的定位隻不過是一杆槍罷了。
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特別是李善長。
他還清楚的記得,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有過勸他告老還鄉的意思,但是他貪戀權勢,還想著要安排他退出朝堂後的一切,朱元璋索性就不讓他退了。
他現在悔不當初。
如果他當初退了,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惶惶不可終日。
萬幸的是,朱元璋這一次並沒有打算大開殺戒。
李善長深諳朝堂之道,自然是敏銳的察覺到了皇上有意放過他的意思,如果皇上不想放過他,早就在和胡惟庸對話的時候,隨便提及一下自己,自己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看來皇上還是念舊情的。”
李善長感激涕零,在第一時間便遞上了辭呈,皇上既然給了梯子,他不可能不順勢下去。
這一次,李善長不再多話,而朱元璋也不再卡他,同意了他的辭呈。
李善長順利辭去丞相之位,告老還鄉。
與此同時,丞相之位一並被撤掉。
在華夏大地,傳承了長達上千年的丞相之位,從此成為曆史。
按照原本曆史的軌跡,胡惟庸案牽連甚廣,包括宣國公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一共被斬殺的人數高達三萬餘人,堪稱曆史牽連最廣的大案之一。
但是這一次,朱元璋卻節製了,隻處理了少部分確實和胡惟庸一起犯事官員,至於李善長他們,朱元璋決定暫時放他們一馬,。
因為這一次,他不再害怕李善長他們,甚至他都不再把他們放在眼裏,而且就像他對胡惟庸說的那樣,他要留他們看一看,他是如何帶領大明走向曆史前所未有之高峰的。
武英殿中。
朱元璋心情很好。
“劉基,從今往後,不會有人再敢搞小動作了,你放心大膽去做就好了,咱說過,咱會在背後支持你的!”
“謝皇上,皇上英明!”
這一聲皇上英明,劉基發自肺腑。
他為朱元璋這一次的手段所折服,一旁的朱標亦然。
上一次他們去書店的時候,朱辰說過,從上至下的改革,在權威性,統一協調性、高效執行和資源集中等方麵具有顯著優勢,但同樣存在缺點,那就是過度依賴高層權威,下級可能消極應對,甚至暗中抵製,影響改革推進,基層參與不足等問題。
就像現在,執行大明這場重大變革的人,仍舊是他們幾個人而已,而他們手下能夠用的人其實也不多。
然而經過此事,朱元璋已經開始向百官輸出新的觀點和認知,不管有沒有用,至少是一個開始,而且,經過朱元璋的這番敲打,執行力應該會得到不小的提升……
……
這時,午門外。
一名信差正騎著一匹快馬飛奔而來,風塵仆仆,神態焦急,高高的舉著一封文書。
“八百裏加急,八百裏加急!”
很快。
這名信差便被送到了朱元璋的麵前。
“報,鄂西土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