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44)
綜影視:江玉燕穿越後殺瘋了 作者:西門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知道那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但還是為世上有這樣的人存在,而激動的痛哭流涕。
而後,他被握住了雙手。
“從現在起,我們是同誌了。”
這個詞,也是範閑告訴玉燕的。
雖然他也曾說過,這個稱唿到了現代以後,又和蕾絲一樣有了一層別的意味,但玉燕還是好喜歡這個稱唿。
誌同道合,多麽美好的一個詞。
她雖然強大,但也孤寂。
沒有人理解她究竟在想些什麽,想做什麽。
和她心靈相通的五竹不理解,來自現代,用那些思想點撥她的範閑也不懂。
玉燕覺得自己很寂寞,有時候望著夜空中的月亮,她也會想,曾經的葉輕眉,是不是也跟現在的自己,一樣寂寞。
如果有機會,她很想迴到過去,握著她的手,叫她一聲葉輕眉同誌。
但寂寞歸寂寞,玉燕卻並不為此感到恐懼。
因為她要走的並不是一條無人踏足過的道路,相反,有許多人都在她之前,先一步留下了痕跡。
她如今也不過是按照他們留下的腳印,繼續前進罷了。
雖然那些先輩們目前還沒有留下成功的經驗,但葉輕眉和範閑的存在證明了,在他們的世界,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隻是她現在所在的情況,與他們那時大不相同,有很多事還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不過沒關係,她最不怕的就是失敗。
就比如現在,在滕梓荊的暗中發展下,願意加入他們,替天行道的人越來越多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總有一天,暗中埋下的火種,會成為衝天烈焰。
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打開葉輕眉留下的箱子,以解開她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
她始終不明白,那樣一個心有格局,深謀遠慮的女子,為什麽會在最關鍵的時刻犯蠢,鬧著要生什麽孩子。
還在明知道自己的境遇十分危險的情況下。不想辦法保護好自己,反而留在京都這個是非之地,等著別人來害自己。
或許打開那個箱子之後,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慶帝辦事的速度很快,玉燕提出條件後不久,宮裏便傳來宜貴嬪生病,想要家人探望的消息。
範建平日裏都不願意讓玉燕多出門,恨不得找根繩子把她拴在家裏,自然不會願意讓她去那種是非之地,便讓柳如玉帶著範若若和範思轍進宮。
然而宮裏傳旨的侯公公卻明確說隻讓女眷進宮,就差點名道姓了。
而柳如玉因為玉燕願意將範建送給她的產業給範思轍打理,加上兒子最近改變不小,的確很有出息,對玉燕也多了幾分好感。
便想趁著帶著她進宮見見世麵的機會,算是還了她的人情,順便也擺一擺自己柳家的闊氣。
在馬車上,柳如玉一直在講這進宮以後要守的規矩,顯然是擔心玉燕這個鄉下來的姑娘沒見過世麵,在宮裏失了禮數。
雖然是一番好意,但話語中的輕視之意卻也顯而易見。
若若有些聽不下去了,剛想開口為玉燕說句公道話,卻被她輕輕拉住了手。
玉燕依然是那副乖巧可愛的模樣,她微微低著頭,雙眸閃爍著好奇而又好學的光芒,虛心求教的樣子讓人不禁心生憐愛。
“多謝姨娘提醒,燕兒必當謹記。”
柳如玉看著她如此的乖巧懂事,對她的表現甚是滿意。待到下車之際,柳如玉更是主動地牽起了她的手,替她整理了一下略顯淩亂的衣物。
若若看著溫順的玉燕,實在不理解她為什麽要在柳如玉麵前如此委屈,特意隱藏自己。
但轉念一想,姐姐既然這麽做,必然是有她的道理,索性也不再多問。
慶國的皇宮和她的皇宮有很多相似之處,這讓玉燕有了些熟悉感,心情也放鬆了許多,有種迴家的感覺。
隻是殿內的陳設和風格,便與她所熟知的不太相同了。
她們首先來到的是宜貴嬪的宮中。在慶帝為數不多的嬪妃之中,她最為年輕,因為生育了三皇子的緣故,現在也算得寵。
隻是她相貌也不過是清秀,甚至不如柳如玉美貌,宮殿內也並不十分奢華,看來慶帝並非是喜好美色之人。
宜貴嬪和柳如玉短暫寒暄過後,轉而看向一旁的若若和玉燕。
“進宮這麽久,一直想著和家人說說話,卻總也找不到機會,要不是這次我身體抱恙,求了陛下下旨,隻怕還見不到我這一雙外甥女呢。”
柳如玉自知愧對堂妹,便開始向宜貴嬪介紹起若若和玉燕來。
二人依次行禮,玉燕剛剛屈膝,動作還未完全做完,宜貴嬪便立刻過來伸手扶住了她。
宜貴嬪麵帶微笑,眼中透露出親切之意,緊緊地握住了玉燕的手。
“儋州果然人傑地靈,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竟不知道天下還有這樣神仙一樣的美人兒。好孩子,你該不會是從畫裏走下來的吧。”
宜貴嬪雖然也稱讚了若若幾句,但和對玉燕的熱情對比起來還是十分明顯,就連柳如玉也有些起疑。
按理說範思轍才是宜貴嬪的親外甥,這次沒能進宮,她卻連問都沒問一句。
對著若若這個範家嫡出小姐沒什麽表示,反而拉著玉燕這個私生女的手一個勁套近乎,這算怎麽迴事?
然而玉燕哪裏還不明白,一定是慶帝暗示過她什麽,能成功生下孩子升到貴嬪位置的女人,又怎麽會是愚鈍之輩。
難怪進宮的會是宜貴嬪而不是柳如玉,她顯然要比她美貌的堂姐要聰慧許多。
話題逐漸轉移到宜貴嬪的病情上,聽到她說自己頭疼,玉燕便趁機提出自己會一些按摩手法。
宜貴嬪立刻會意,讓她按了幾下以後就大唿簡直是神乎其技,當即派人去向陛下請旨,說要將玉燕留在宮中幫她緩解病痛。
柳如玉還沒弄明白是怎麽迴事,而若若卻聯想到了玉燕之前突然開始給他們提前安排好各項事宜的原因,在聽到慶帝很快便答應下來後,更是確定了心中的想法。
而後,他被握住了雙手。
“從現在起,我們是同誌了。”
這個詞,也是範閑告訴玉燕的。
雖然他也曾說過,這個稱唿到了現代以後,又和蕾絲一樣有了一層別的意味,但玉燕還是好喜歡這個稱唿。
誌同道合,多麽美好的一個詞。
她雖然強大,但也孤寂。
沒有人理解她究竟在想些什麽,想做什麽。
和她心靈相通的五竹不理解,來自現代,用那些思想點撥她的範閑也不懂。
玉燕覺得自己很寂寞,有時候望著夜空中的月亮,她也會想,曾經的葉輕眉,是不是也跟現在的自己,一樣寂寞。
如果有機會,她很想迴到過去,握著她的手,叫她一聲葉輕眉同誌。
但寂寞歸寂寞,玉燕卻並不為此感到恐懼。
因為她要走的並不是一條無人踏足過的道路,相反,有許多人都在她之前,先一步留下了痕跡。
她如今也不過是按照他們留下的腳印,繼續前進罷了。
雖然那些先輩們目前還沒有留下成功的經驗,但葉輕眉和範閑的存在證明了,在他們的世界,這條路是走得通的。
隻是她現在所在的情況,與他們那時大不相同,有很多事還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不過沒關係,她最不怕的就是失敗。
就比如現在,在滕梓荊的暗中發展下,願意加入他們,替天行道的人越來越多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總有一天,暗中埋下的火種,會成為衝天烈焰。
而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打開葉輕眉留下的箱子,以解開她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
她始終不明白,那樣一個心有格局,深謀遠慮的女子,為什麽會在最關鍵的時刻犯蠢,鬧著要生什麽孩子。
還在明知道自己的境遇十分危險的情況下。不想辦法保護好自己,反而留在京都這個是非之地,等著別人來害自己。
或許打開那個箱子之後,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慶帝辦事的速度很快,玉燕提出條件後不久,宮裏便傳來宜貴嬪生病,想要家人探望的消息。
範建平日裏都不願意讓玉燕多出門,恨不得找根繩子把她拴在家裏,自然不會願意讓她去那種是非之地,便讓柳如玉帶著範若若和範思轍進宮。
然而宮裏傳旨的侯公公卻明確說隻讓女眷進宮,就差點名道姓了。
而柳如玉因為玉燕願意將範建送給她的產業給範思轍打理,加上兒子最近改變不小,的確很有出息,對玉燕也多了幾分好感。
便想趁著帶著她進宮見見世麵的機會,算是還了她的人情,順便也擺一擺自己柳家的闊氣。
在馬車上,柳如玉一直在講這進宮以後要守的規矩,顯然是擔心玉燕這個鄉下來的姑娘沒見過世麵,在宮裏失了禮數。
雖然是一番好意,但話語中的輕視之意卻也顯而易見。
若若有些聽不下去了,剛想開口為玉燕說句公道話,卻被她輕輕拉住了手。
玉燕依然是那副乖巧可愛的模樣,她微微低著頭,雙眸閃爍著好奇而又好學的光芒,虛心求教的樣子讓人不禁心生憐愛。
“多謝姨娘提醒,燕兒必當謹記。”
柳如玉看著她如此的乖巧懂事,對她的表現甚是滿意。待到下車之際,柳如玉更是主動地牽起了她的手,替她整理了一下略顯淩亂的衣物。
若若看著溫順的玉燕,實在不理解她為什麽要在柳如玉麵前如此委屈,特意隱藏自己。
但轉念一想,姐姐既然這麽做,必然是有她的道理,索性也不再多問。
慶國的皇宮和她的皇宮有很多相似之處,這讓玉燕有了些熟悉感,心情也放鬆了許多,有種迴家的感覺。
隻是殿內的陳設和風格,便與她所熟知的不太相同了。
她們首先來到的是宜貴嬪的宮中。在慶帝為數不多的嬪妃之中,她最為年輕,因為生育了三皇子的緣故,現在也算得寵。
隻是她相貌也不過是清秀,甚至不如柳如玉美貌,宮殿內也並不十分奢華,看來慶帝並非是喜好美色之人。
宜貴嬪和柳如玉短暫寒暄過後,轉而看向一旁的若若和玉燕。
“進宮這麽久,一直想著和家人說說話,卻總也找不到機會,要不是這次我身體抱恙,求了陛下下旨,隻怕還見不到我這一雙外甥女呢。”
柳如玉自知愧對堂妹,便開始向宜貴嬪介紹起若若和玉燕來。
二人依次行禮,玉燕剛剛屈膝,動作還未完全做完,宜貴嬪便立刻過來伸手扶住了她。
宜貴嬪麵帶微笑,眼中透露出親切之意,緊緊地握住了玉燕的手。
“儋州果然人傑地靈,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竟不知道天下還有這樣神仙一樣的美人兒。好孩子,你該不會是從畫裏走下來的吧。”
宜貴嬪雖然也稱讚了若若幾句,但和對玉燕的熱情對比起來還是十分明顯,就連柳如玉也有些起疑。
按理說範思轍才是宜貴嬪的親外甥,這次沒能進宮,她卻連問都沒問一句。
對著若若這個範家嫡出小姐沒什麽表示,反而拉著玉燕這個私生女的手一個勁套近乎,這算怎麽迴事?
然而玉燕哪裏還不明白,一定是慶帝暗示過她什麽,能成功生下孩子升到貴嬪位置的女人,又怎麽會是愚鈍之輩。
難怪進宮的會是宜貴嬪而不是柳如玉,她顯然要比她美貌的堂姐要聰慧許多。
話題逐漸轉移到宜貴嬪的病情上,聽到她說自己頭疼,玉燕便趁機提出自己會一些按摩手法。
宜貴嬪立刻會意,讓她按了幾下以後就大唿簡直是神乎其技,當即派人去向陛下請旨,說要將玉燕留在宮中幫她緩解病痛。
柳如玉還沒弄明白是怎麽迴事,而若若卻聯想到了玉燕之前突然開始給他們提前安排好各項事宜的原因,在聽到慶帝很快便答應下來後,更是確定了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