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破局前行,漸露鋒芒
楊英豪確定了是有人在背後蓄意破壞水利修繕工程後,心中雖滿是憤懣,卻也越發冷靜了下來。他深知,此刻若亂了陣腳,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而朱祁鈺原本那悲劇的命運怕是依舊難以改變。
他先是將負責工程各個環節的心腹之人召集了起來,眾人齊聚在府邸的一處偏廳之中,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諸位,如今工程遭人暗中使壞,這情況大家都清楚,咱們必須得想辦法應對,絕不能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得逞。”楊英豪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說道。
一位負責物資管理的下屬拱手道:“殿下,那石料之事,屬下已經派人去重新尋找可靠的石料供應商了,隻是這一時半會兒,怕進度會耽擱些許。”
“無妨,質量最為關鍵,不可再出紕漏,寧願進度慢些,也要確保河道修築穩固。”楊英豪擺了擺手說道。
另一位負責勞工事務的接著說道:“殿下,那勞工受傷後醫治不及的事,屬下已經查清楚了,是有人買通了原本安排的大夫,讓其故意拖延時間。屬下也重新找了幾位靠譜的大夫常駐工地,以防再有此類情況發生。”
“嗯,做得好,勞工們是工程的根基,他們的安危和生活保障一定要重視起來,工錢不可拖欠,飲食住宿也都要安排妥當。”楊英豪叮囑道。
眾人又商討了一番應對之策後,便各自散去繼續忙碌工程之事了。楊英豪則決定進宮麵見朱瞻基,他需要將此事告知父皇,也好讓朝堂之上有所防備,防止那些暗中之人再有別的動作來幹擾工程。
來到禦書房外,楊英豪求見後,很快便被宣了進去。
“鈺兒,今日來見朕,可是那水利修繕工程有了進展?”朱瞻基放下手中的折子,看著朱祁鈺問道。
楊英豪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父皇,工程確有進展,不過也遇到了些麻煩。有人暗中使壞,先是在石料上做手腳,用次品充數,而後又買通大夫,致使勞工受傷卻不能及時醫治。兒臣覺得此事不簡單,怕是朝堂中有人不願看到這工程順利進行啊。”
朱瞻基臉色一沉,冷哼道:“竟有此事,朕讓你負責此事,本就是為了大明百姓著想,是誰如此大膽,敢這般從中作梗,朕定不會輕饒。”
“父皇息怒,兒臣如今已經在加緊應對,重新安排了各項事務,隻是還望父皇能在朝堂上敲打敲打,讓那些人收斂些,莫要再做這等損人不利己之事。”楊英豪說道。
“朕知道了,朕會派人徹查此事,你隻管安心把工程做好,莫要辜負了朕對你的期望。”朱瞻基說道。
從皇宮出來後,楊英豪徑直迴到了工地。此時的工地上,勞工們又開始忙碌地勞作起來,新的石料也正陸續運來,雖然之前出了些波折,但在楊英豪等人的努力下,工程總算是又迴到了正軌。
楊英豪沿著河道邊走邊查看,不時地和勞工們交談幾句,詢問他們工程上有沒有什麽困難,勞工們見這位小殿下如此親和,都紛紛熱情地迴應著,有的還提出了一些小建議,比如哪處的挖掘可以換個方式更省力之類的,楊英豪都一一記在心裏,並且讓人去試試是否可行。
幾日過後,朝堂之上,朱瞻基果然對那些有嫌疑的大臣旁敲側擊了一番,話語中警告之意明顯,讓不少原本還想暗中搗亂的人都暫時收斂了起來。而楊英豪這邊的水利修繕工程也進展得越發順利,河道的淤泥被清理了許多,河岸的加固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隨著工程的推進,周邊的百姓們也都知曉了是朱祁鈺小殿下在為他們謀福祉,紛紛對楊英豪稱讚有加。時不時有百姓自發地送些自家種的蔬菜水果到工地來,犒勞勞工們,楊英豪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自己這一步算是走對了,民心正在慢慢向自己聚攏。
這日,楊英豪正在府邸中整理工程後續的規劃,突然下人來報,說是有幾位文人求見。楊英豪心生疑惑,便讓人將他們請了進來。
隻見進來的幾位皆是一身儒衫,氣質不凡,為首的一位上前拱手行禮道:“殿下,久聞殿下心係百姓,為這水利修繕工程勞心費力,我等皆是京城及周邊的一些讀書人,感佩殿下此舉,特來拜會,願為殿下出一份力。”
楊英豪趕忙起身迴禮,笑著說道:“諸位客氣了,我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能得諸位相助,那自然是再好不過,隻是不知諸位打算如何幫忙?”
那文人說道:“殿下,我等願幫著記錄工程諸事,也好讓百姓們更清楚這工程的意義和進展,同時,若殿下有什麽文書之類的需要撰寫,我等也可代勞,再者,我等還能幫著在周邊宣揚殿下的善舉,讓更多的人知曉殿下的心意。”
楊英豪聽了大喜,說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有勞諸位了,如今這工程正需要人來將其好好宣揚一番,也好讓更多人支持,日後若還有其他需要諸位幫忙之處,還望不要推辭。”
有了這些文人的加入,楊英豪這邊更是如虎添翼。他們撰寫的文章在京城及周邊地區流傳開來,將水利修繕工程的重要性、楊英豪為百姓著想的事跡都描述得繪聲繪色,引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此事,甚至還有不少外地的富商聽聞後,主動派人來表示願意捐贈一些錢財物資助力工程。
而在另一邊,那位一直視楊英豪為眼中釘的朝中重臣,見楊英豪不僅沒被之前的阻礙絆倒,反而越發風生水起,心中更是惱怒不已。
“哼,這朱祁鈺還真是有幾分能耐,如此都沒能攔住他,看來得想別的法子了。”那重臣在府中來迴踱步,對著自己的心腹說道。
“大人,如今朝堂上皇上明顯偏袒那朱祁鈺,咱們再明目張膽地出手怕是不妥啊。”心腹有些擔憂地說道。
“那便從別的地方入手,派人去查查他身邊的那些人,總能找出些把柄來,我就不信他能一直這麽順風順水。”重臣陰沉著臉說道。
楊英豪對此渾然不知,他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利修繕工程已經到了關鍵階段,河道的主體修築基本完成,接下來便是要測試水流,看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灌溉和防洪效果了。
這一日,眾人都圍聚在河道邊,神情緊張又期待地看著那即將開閘放水的河道。楊英豪更是目不轉睛,心中既忐忑又興奮,這可是自己來到大明後,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啊,若是成功了,那自己往後在朝堂之上,在百姓心中,都能站穩腳跟了。
“開閘!”隨著一聲令下,那閘門緩緩升起,河水奔騰著湧入新修繕的河道,一開始水流還有些湍急混亂,眾人都揪著心,不過很快,河水便平穩了下來,沿著河道順暢地流淌著,流向了周邊的農田。
“成了!成了!”勞工們歡唿起來,楊英豪身邊的謀士們也都麵露喜色,楊英豪更是激動得眼眶都有些濕潤了,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此刻都化作了滿滿的成就感。
周邊的百姓們聽聞工程成功了,紛紛趕來,一時間,河道邊熱鬧非凡,大家都對著楊英豪誇讚不已,還有人跪地高唿“殿下千歲”。楊英豪趕忙上前扶起百姓,說道:“都是大家的功勞,往後咱們一起讓大明越來越好。”
然而,就在這一片歡慶之中,那位暗中作對的重臣派來的人也在悄悄觀察著,迴去後便將這一切都稟報了上去。重臣聽後,咬了咬牙,決定使出更狠的手段,一場針對楊英豪的更大陰謀,正在悄然醞釀著……
水利修繕工程的成功讓楊英豪在大明的朝堂和民間都聲名鵲起,朱瞻基聽聞後也是龍顏大悅,在朝堂之上當眾誇讚了朱祁鈺,還賞賜了不少財物和珍貴物件給楊英豪。
楊英豪謝恩後,並未被這一時的榮耀衝昏頭腦,他知道,自己這才隻是邁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後麵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麵對。
他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既然水利工程已經順利完成,那可以著手改善賦稅方麵的問題了。楊英豪深知,賦稅過重一直是壓在百姓身上的重擔,若能合理調整,那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寬裕,對大明的歸屬感也會更強。
於是,楊英豪又召集了那些有識之士和謀士們,在府邸中展開了新一輪的商討。
“諸位,如今水利工程已畢,我想著下一步從賦稅之事入手,大家覺得如何?可有什麽好的辦法和建議?”楊英豪看著眾人問道。
一位謀士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賦稅之事牽扯甚廣,關乎各方利益,朝堂之上不同派別也各有想法,想要調整,怕是阻力不小啊。”
“這我自然知曉,隻是此事關乎大明根基,再難也得去做,咱們可以先從詳細調研各地賦稅情況開始,看看哪些地方過重,哪些地方存在不合理之處,再擬定一個初步的調整方案,呈給父皇過目。”楊英豪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此法可行,便又開始分工忙碌起來。楊英豪則親自去各地走訪,了解百姓們實際繳納賦稅的情況。
在走訪的過程中,楊英豪看到了許多因為賦稅過重而生活困苦的百姓家庭,有的農戶辛苦勞作一年,交完賦稅所剩無幾,甚至連溫飽都成問題。這讓楊英豪越發堅定了要改變賦稅現狀的決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那位暗中的敵手已經收集到了一些所謂的“把柄”,正在謀劃著如何在朝堂之上對他進行致命一擊,一場圍繞著楊英豪的風暴,即將席卷而來,而楊英豪能否再次破局,繼續書寫朱祁鈺不一樣的人生,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
楊英豪確定了是有人在背後蓄意破壞水利修繕工程後,心中雖滿是憤懣,卻也越發冷靜了下來。他深知,此刻若亂了陣腳,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而朱祁鈺原本那悲劇的命運怕是依舊難以改變。
他先是將負責工程各個環節的心腹之人召集了起來,眾人齊聚在府邸的一處偏廳之中,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諸位,如今工程遭人暗中使壞,這情況大家都清楚,咱們必須得想辦法應對,絕不能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得逞。”楊英豪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說道。
一位負責物資管理的下屬拱手道:“殿下,那石料之事,屬下已經派人去重新尋找可靠的石料供應商了,隻是這一時半會兒,怕進度會耽擱些許。”
“無妨,質量最為關鍵,不可再出紕漏,寧願進度慢些,也要確保河道修築穩固。”楊英豪擺了擺手說道。
另一位負責勞工事務的接著說道:“殿下,那勞工受傷後醫治不及的事,屬下已經查清楚了,是有人買通了原本安排的大夫,讓其故意拖延時間。屬下也重新找了幾位靠譜的大夫常駐工地,以防再有此類情況發生。”
“嗯,做得好,勞工們是工程的根基,他們的安危和生活保障一定要重視起來,工錢不可拖欠,飲食住宿也都要安排妥當。”楊英豪叮囑道。
眾人又商討了一番應對之策後,便各自散去繼續忙碌工程之事了。楊英豪則決定進宮麵見朱瞻基,他需要將此事告知父皇,也好讓朝堂之上有所防備,防止那些暗中之人再有別的動作來幹擾工程。
來到禦書房外,楊英豪求見後,很快便被宣了進去。
“鈺兒,今日來見朕,可是那水利修繕工程有了進展?”朱瞻基放下手中的折子,看著朱祁鈺問道。
楊英豪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禮,說道:“父皇,工程確有進展,不過也遇到了些麻煩。有人暗中使壞,先是在石料上做手腳,用次品充數,而後又買通大夫,致使勞工受傷卻不能及時醫治。兒臣覺得此事不簡單,怕是朝堂中有人不願看到這工程順利進行啊。”
朱瞻基臉色一沉,冷哼道:“竟有此事,朕讓你負責此事,本就是為了大明百姓著想,是誰如此大膽,敢這般從中作梗,朕定不會輕饒。”
“父皇息怒,兒臣如今已經在加緊應對,重新安排了各項事務,隻是還望父皇能在朝堂上敲打敲打,讓那些人收斂些,莫要再做這等損人不利己之事。”楊英豪說道。
“朕知道了,朕會派人徹查此事,你隻管安心把工程做好,莫要辜負了朕對你的期望。”朱瞻基說道。
從皇宮出來後,楊英豪徑直迴到了工地。此時的工地上,勞工們又開始忙碌地勞作起來,新的石料也正陸續運來,雖然之前出了些波折,但在楊英豪等人的努力下,工程總算是又迴到了正軌。
楊英豪沿著河道邊走邊查看,不時地和勞工們交談幾句,詢問他們工程上有沒有什麽困難,勞工們見這位小殿下如此親和,都紛紛熱情地迴應著,有的還提出了一些小建議,比如哪處的挖掘可以換個方式更省力之類的,楊英豪都一一記在心裏,並且讓人去試試是否可行。
幾日過後,朝堂之上,朱瞻基果然對那些有嫌疑的大臣旁敲側擊了一番,話語中警告之意明顯,讓不少原本還想暗中搗亂的人都暫時收斂了起來。而楊英豪這邊的水利修繕工程也進展得越發順利,河道的淤泥被清理了許多,河岸的加固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隨著工程的推進,周邊的百姓們也都知曉了是朱祁鈺小殿下在為他們謀福祉,紛紛對楊英豪稱讚有加。時不時有百姓自發地送些自家種的蔬菜水果到工地來,犒勞勞工們,楊英豪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自己這一步算是走對了,民心正在慢慢向自己聚攏。
這日,楊英豪正在府邸中整理工程後續的規劃,突然下人來報,說是有幾位文人求見。楊英豪心生疑惑,便讓人將他們請了進來。
隻見進來的幾位皆是一身儒衫,氣質不凡,為首的一位上前拱手行禮道:“殿下,久聞殿下心係百姓,為這水利修繕工程勞心費力,我等皆是京城及周邊的一些讀書人,感佩殿下此舉,特來拜會,願為殿下出一份力。”
楊英豪趕忙起身迴禮,笑著說道:“諸位客氣了,我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能得諸位相助,那自然是再好不過,隻是不知諸位打算如何幫忙?”
那文人說道:“殿下,我等願幫著記錄工程諸事,也好讓百姓們更清楚這工程的意義和進展,同時,若殿下有什麽文書之類的需要撰寫,我等也可代勞,再者,我等還能幫著在周邊宣揚殿下的善舉,讓更多的人知曉殿下的心意。”
楊英豪聽了大喜,說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有勞諸位了,如今這工程正需要人來將其好好宣揚一番,也好讓更多人支持,日後若還有其他需要諸位幫忙之處,還望不要推辭。”
有了這些文人的加入,楊英豪這邊更是如虎添翼。他們撰寫的文章在京城及周邊地區流傳開來,將水利修繕工程的重要性、楊英豪為百姓著想的事跡都描述得繪聲繪色,引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此事,甚至還有不少外地的富商聽聞後,主動派人來表示願意捐贈一些錢財物資助力工程。
而在另一邊,那位一直視楊英豪為眼中釘的朝中重臣,見楊英豪不僅沒被之前的阻礙絆倒,反而越發風生水起,心中更是惱怒不已。
“哼,這朱祁鈺還真是有幾分能耐,如此都沒能攔住他,看來得想別的法子了。”那重臣在府中來迴踱步,對著自己的心腹說道。
“大人,如今朝堂上皇上明顯偏袒那朱祁鈺,咱們再明目張膽地出手怕是不妥啊。”心腹有些擔憂地說道。
“那便從別的地方入手,派人去查查他身邊的那些人,總能找出些把柄來,我就不信他能一直這麽順風順水。”重臣陰沉著臉說道。
楊英豪對此渾然不知,他依舊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利修繕工程已經到了關鍵階段,河道的主體修築基本完成,接下來便是要測試水流,看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灌溉和防洪效果了。
這一日,眾人都圍聚在河道邊,神情緊張又期待地看著那即將開閘放水的河道。楊英豪更是目不轉睛,心中既忐忑又興奮,這可是自己來到大明後,改變命運的重要一步啊,若是成功了,那自己往後在朝堂之上,在百姓心中,都能站穩腳跟了。
“開閘!”隨著一聲令下,那閘門緩緩升起,河水奔騰著湧入新修繕的河道,一開始水流還有些湍急混亂,眾人都揪著心,不過很快,河水便平穩了下來,沿著河道順暢地流淌著,流向了周邊的農田。
“成了!成了!”勞工們歡唿起來,楊英豪身邊的謀士們也都麵露喜色,楊英豪更是激動得眼眶都有些濕潤了,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此刻都化作了滿滿的成就感。
周邊的百姓們聽聞工程成功了,紛紛趕來,一時間,河道邊熱鬧非凡,大家都對著楊英豪誇讚不已,還有人跪地高唿“殿下千歲”。楊英豪趕忙上前扶起百姓,說道:“都是大家的功勞,往後咱們一起讓大明越來越好。”
然而,就在這一片歡慶之中,那位暗中作對的重臣派來的人也在悄悄觀察著,迴去後便將這一切都稟報了上去。重臣聽後,咬了咬牙,決定使出更狠的手段,一場針對楊英豪的更大陰謀,正在悄然醞釀著……
水利修繕工程的成功讓楊英豪在大明的朝堂和民間都聲名鵲起,朱瞻基聽聞後也是龍顏大悅,在朝堂之上當眾誇讚了朱祁鈺,還賞賜了不少財物和珍貴物件給楊英豪。
楊英豪謝恩後,並未被這一時的榮耀衝昏頭腦,他知道,自己這才隻是邁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後麵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挑戰需要麵對。
他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既然水利工程已經順利完成,那可以著手改善賦稅方麵的問題了。楊英豪深知,賦稅過重一直是壓在百姓身上的重擔,若能合理調整,那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寬裕,對大明的歸屬感也會更強。
於是,楊英豪又召集了那些有識之士和謀士們,在府邸中展開了新一輪的商討。
“諸位,如今水利工程已畢,我想著下一步從賦稅之事入手,大家覺得如何?可有什麽好的辦法和建議?”楊英豪看著眾人問道。
一位謀士思索片刻後說道:“殿下,賦稅之事牽扯甚廣,關乎各方利益,朝堂之上不同派別也各有想法,想要調整,怕是阻力不小啊。”
“這我自然知曉,隻是此事關乎大明根基,再難也得去做,咱們可以先從詳細調研各地賦稅情況開始,看看哪些地方過重,哪些地方存在不合理之處,再擬定一個初步的調整方案,呈給父皇過目。”楊英豪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覺得此法可行,便又開始分工忙碌起來。楊英豪則親自去各地走訪,了解百姓們實際繳納賦稅的情況。
在走訪的過程中,楊英豪看到了許多因為賦稅過重而生活困苦的百姓家庭,有的農戶辛苦勞作一年,交完賦稅所剩無幾,甚至連溫飽都成問題。這讓楊英豪越發堅定了要改變賦稅現狀的決心。
可他不知道的是,那位暗中的敵手已經收集到了一些所謂的“把柄”,正在謀劃著如何在朝堂之上對他進行致命一擊,一場圍繞著楊英豪的風暴,即將席卷而來,而楊英豪能否再次破局,繼續書寫朱祁鈺不一樣的人生,一切都還是未知之數……